第五节 生产工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桥下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17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生产工具
分类号: S23
页数: 1
页码: 4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浙江省永康市桥下村境内生产工具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生产工具 农业经济 桥下村

内容

一、耕田
  旧社会,农家多养牛户,本村计有数十头水牛和黄牛,沿用木犁耕田;也有雇不起犁田的采取锄耙掘田。建国后的合作化时期曾采用双轮双铧犁耕田,但仍用牛拉,使用不方便,难以推广。到1963年,红星大队首先买了3台手扶拖拉机,开始拖拉机耕田,开始了耕田不用牛的时代,以后在全村推广使用。至1992年,全桥下村已有拖拉机21台,而耕牛仅在虹明、红星两行政村饲养4头,基本上结束畜力耕田的传统,而拖拉机在农闲时还可投入运输行列。
  二、车水
  建国前后,农家均使用传统的龙骨水车进行车水灌田,发挥其重要作用。自60年代建成太平水库后,有东西渠的自流灌溉,就失去其利用价值。,到80年代起村内又办起8台抽水机,可供临时抽水用,行动十分方便。
  三、收割
  本地收割稻、麦时,传统使用脱粒工具是稻桶。到1958年起各生产队开始使用脚踏打稻机。到1982年联产承包到户后,绝大多数农户均购置了打稻机。近年来更有许多农户安装上柴油机带动转轮,减轻了劳动强度;更有农户购置了脱粒机,收到了谷粒洁净、省力省工的效果,深受农户欢迎,全村现已有脱粒机16台,改变了过去用台匾扬谷,或用风车扇谷的习惯。
  四、粮食加工
  旧社会农家院落设有踏碓或石臼进行用脚或手舂米;更有利用牛力设置的碾车进行碾米或用牛磨进行磨粉,纱罗筛粉。
  解放后,桥下村设有国营碾米厂,代替了旧式的舂米、磨粉的工具。到60年代,桥下三个大队先后安装电灯后,各利用电力开办起碾米厂进行碾米、磨粉,大大解放了农村妇女的劳动力。

知识出处

桥下村志

《桥下村志》

本书分为村域、经济、文化、社会、艺文、人物六篇二十一章,记载了桥下村的自然环境、行政建置、人口姓氏、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发展概况,反映了桥下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桥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