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桥下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148
颗粒名称: 大事记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9
摘要: 国民三年 桥下大旱。朱广才奉命劝募救灾。自元朝至正年起,于民国壬申年,桥下村进行第十七届修宗谱活动。宅口塘水阁楼焚毁。下半年,桥下村假大厅明堂首次放映无声电影,放映抗日战争的新闻纪录片。民国廿八年 十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县流动施教团来本村演出《大刀杀鬼子》等节目,积极宣传抗日。朱广云参加共产党地下工作,任联络员。5月8日永康解放。土地改革胜利完成,5月由县人民政府向农民颁发土地证。旧历八月十三日,举行兴建太平水库开工典礼,调动全县劳动大军,大兵团作战。陈岩星、舒根法前往抢救,滑入锅内受重伤,送地区医院抢救后脱险。桥下三个大队插花山调整划界。
关键词: 历史事件 桥下村

内容

中华民国时期
  国民三年(1914年) 桥下大旱。
  民国十年(1921年) 桥下大水。朱广才奉命劝募救灾。
  民国十三年(1924年) 桥下大旱。
  民国十六年(1927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开展土地陈报,建立农民协会,进行“二五”减租。
  民国二十年(1931年) 桥下始建乡,乡长是朱贞其。
  民国廿一年(1932年)小溪田梅氏重修宗谱。自元朝至正年起,于民国壬申年,桥下村进行第十七届修宗谱活动。
  民国廿二年(1933年) 十二月廿二日。宅口塘水阁楼焚毁。东永公路开始测量建造。
  民国廿三年(1934年) 桥下大晒。六月大搞取龙接佛,早稻基本断粒无收。秋后种荞麦、萝卜菜救灾。桥下乡推行保甲制,乡长朱昌期。
  民国廿六年(1937年) 朱隆赐贺百岁见五代。前见祖父,下见曾玄;七代真见,五世同堂。县长白琛云赐直匾,题词:年高德劭。下半年,桥下村假大厅明堂首次放映无声电影,放映抗日战争的新闻纪录片。
  民国廿八年(1939年) 十月,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县流动施教团来本村演出《大刀杀鬼子》等节目,积极宣传抗日。
  民国廿九年(1940年) 国难时期,本县吕公望在桥下各祠堂开办难民织布工厂,上千难民寄居本村。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十五日,日寇首次侵入桥下,在村内疯狂抄扰,奸淫掳掠。杀死国军13名于汽车站附近,金竹桥北镇亭边敲死国军1名,小山端被剖心肝者1名,本村村名朱贞福被杀。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二月,桥下发生人畜瘟疫,死亡30多人,禽畜死亡惨重。大宗理事发起做清醮,全村群众斋戒七日。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日寇溃退时炮毁我和常厅2间,朱岩生、夏凤皆户民房5间。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本村朱文显任县参议员,任期内外出,由朱贵禄接任。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十月,桥下翻九楼。
  朱广云参加共产党地下工作,任联络员。
  解放前夕
  桥下有李观象、朱桂芳、朱岩双、朱昌石、朱昌禄、朱望渠、朱福汉、朱化蛟等即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1949年
  (己丑年)
  5月8日永康解放。本村随之解放。
  10月中旬成立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向常会、地主退租,减租、减息运动全面展开。
  建立人民武装——民兵,配合县大队和野战军(解放军)剿匪。
  1950年(庚寅年)
  开展声势浩大的反霸斗争运动。
  冬,土地改革工作队进村,领导农民土地改革,把常会、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地主也按人口分给土地,参加劳动,自食其力。
  组织桥下文工团,演出宣传戏。开办农民夜校,进行扫除文盲。
  1951年(辛卯年)
  土地改革胜利完成,5月由县人民政府向农民颁发土地证。
  为抗美援朝捐献购买飞机、大炮。
  本村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的青年有朱亮岐、朱高郎、朱贞干、朱高品、施章友、朱宝康、胡金水等。赴朝参战的还胡朱兰桂、朱培禄等。
  1952年
  (壬辰年)
  在农会领导下,全村劳力投入修建散塘,历时两冬春竣工。
  继续办冬学扫盲。
  1953年(癸巳年)
  桥下划分为:桥下一村、桥下二村、桥下三村、桥下四村。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按田亩、人口卖余粮。
  各村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相互帮工。
  一村兴修年塘、高塘、后坑塘及散塘水库。朱炳云为兴修水利作出贡献。
  1954年(甲午年) 桥下一村、二村、四村分别建立桥一、虹明、红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入社,按股按劳分红。社设社长、会计、保管等机构。
  是年冬,“红星”兴修庄坑塘、弯塘、新竹塘水利工程。
  1955年(乙未年)
   桥下三村3个互助组转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丙申年)
  在掀起农业生产合作化高潮中:三、四村合并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桥一、虹明也转为高级社。取消土地分红,转为集体所有制,社员实行男女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农民协会自然消亡。
  1957年 (丁酉年)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林乎加来永视察,作了农业合作化指示,再次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煞住社员闹退社风。
  三个高级社联合兴修川皮塘小型水库。
  1958年(戊戌年) 从中央到地方掀起“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区为先锋人民公社,乡为桥下管理区,村为桥一、虹明、红星三个生产队。生产集体化、行动军事化。
  全民大办钢铁,大批劳力抽调洗铁砂,砍伐林木烧木炭,设小高炉炼钢铁。
  冬,大办食堂,户不动烟。
  旧历八月十三日,举行兴建太平水库开工典礼,调动全县劳动大军,大兵团作战。
  太平、太平桥、下高、下陈四个村因建太平水库而移民,部分村民分批移入桥下村。
  全村三个生产队调整插花田,连片划分。
  1959年 (己亥年)
  继续派出大批劳力,建造太平水库大坝。
  桥一生产队创办造纸厂,职工7人,一年后关闭。
  成立副业队,从事养猪、种桑、养蚕、种菜、农具修造等劳动。
  虹明大队以太平移民民房木料建队屋5间。
  1960年(庚子年)
   由3个生产队,合并一个大队、一个食堂,全村1766人集中用膳。食堂 址设桥一“三十间头”。
  开办“百猪场”。
  从上到下刮五风(共产风、平调风、浮夸风、命令风、瞎指风)。夏连秋旱,农民口粮紧张。
  1961年(辛丑年)
  “五风”蔓延,灾害连续。食粮紧张,患浮肿病者出现,社员有外流。
  按指示桥下大队,分搿为桥一、虹明、红星三个生产大队。
  大批劳动力继续造水库,开凿东渠。
  集体食堂解体,恢复单家独户用膳。
  1962年(壬寅年)
  贯彻毛主席《党内通讯》,纠正“五风”,鼓励开荒,种田头地角,分自留地。农业获好收成,市场粮价由初春100多元100市斤,降到15元。
  太平、下高、下陈移民的山林,划片到各大队。
  1963年(癸卯年)
  桥一大队,溪滩改地,种上桃树。虹明大队,开辟荒地栽桑养蚕。
  三个大队,大批劳力投入筑西渠。
  建立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制,以生产队为基础,各生产队开始建队屋。
  1964年(甲辰年)
  全乡去前珠山建丰收水库。续建太平水库西渠。红星大队评为县先进集体、省农业战线先进单位,受到省、县级奖励。
  1965年(乙巳年)
  桥一、虹明开办碾米厂,并造起厂房。
  开展“四清”运动,组织贫下中农协会。村干部“靠边站”。
  1966年(丙午年)
  旧历五月初二夜,原小学后面失火,烧毁民房1 1间,房内的桥下剧团古装道具全部焚毁,损失惨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各大队组织红卫兵和各种造反派,开展“破四旧”行动,拆去下寿庙,陈亮墓也遭严重破坏。
  桥一大队建大会堂一座6间,计200平方米。
  1967年(丁未年)
  桥一大队安装电灯。溪滩改田50亩,溪沿筑防堤一条,提宽7米,长300米。
  红星大队办起麻袋厂,有织机40台,工人50名。
  桥一大队建蜜蜂场,养蜂300箱,年收1—2万元。
  虹明大队投资4480元建米厂3间;又投资2400元, 家家户户装上电灯。
  1968年(戊申年)
  红星大队荣获省、县先进集体。麻袋厂发生伤亡事故。女职工朱月双落到麻袋皮漂剂锅里烫死。陈岩星、舒根法前往抢救,滑入锅内受重伤,送地区医院抢救后脱险。
  小学下放大队办,教师回队任教,各大队分别造教室。
  桥一大队办起轧糖厂,用机械轧糖。
  虹明大队投资8000多元建大会堂一座9间,占地350平方米。
  1969年(己酉年 )
  三个大队都安装起有线广播,建立起有线广播网,电灯改线。
  虹明大队在龙窟寺劈山种茶栽桑,建立副业队。
  桥下三个大队插花山调整划界。
  1970年(庚戌年)
  虹明大队投资5600元造教室3个,办公室1个。
  虹明副业队在大坟山、大山种茶栽桑。
  1971年(辛亥年)
  虹明大队又投资3500元,建教室2个。
  1972年(壬子年)
   红星大队创办五金厂,有铁炉4张,5吨冲床1台,钻丝机1台,仪表车床10台,职工20名。农具加工外,还生产螺丝。
  虹明大队投资3500多元,购买5匹马力手扶拖拉机1台。
  1973年(癸丑年)
  红星大队开辟桔园,植桔50亩;水库里壁开辟杉木基地150亩,获县先进集体。
  桥一大队购进手扶拖拉机1台;在水库排水口下游建造“大干”、“反修”两桥,投工1800余。
  虹明大队米厂购买电动机、粉碎机各1台。
  1974年(甲寅年)
  虹明大队开办五金铸造厂,生产螺丝、钢球、钢段。
  虹明大队投资15000多元购买27型中型拖拉机,专门搞运输;投资2000多元,修成一条拖拉机路。
  1975年(乙卯年)
   红星大队评为金华地区先进集体,并获奖。
  全村电灯改线,调换变压器。
  虹明大队投资2800多元,建拖拉机站3间。
  1976年(丙辰年)
  三个大队投资3万元合建小学新校舍,教室9个,办公室1个。
  桥一大队办起工农1 2型手扶拖拉机1台。
  1977年(丁巳年)
  红星大队办碾米厂,有碾米机、磨粉机、粉碎机等机械;建拖拉机站机房5间。购中型拖拉机3台,手扶拖拉机2台,培养驾驶员5名。
  虹明大队投资3800多元,安装地埋线,办起翻砂厂。
  桥一、虹明在岩塔畈、高塘岸进行连畈划片,改成园田化。
  1978年(戊午年)
  红星大队,建造办公楼(二层)7间,计200平方米;厂房400平方米。
  桥一大队开辟柑桔园30亩;建造拖拉机道一条,长400米。
  虹明大队评为县农机管理先进单位。
  红星大队评为县农业现代化先进集体。
  虹明大队投资5600多元,新建厂房一座8间。
  1979年(己未年)
  分大队办小学结束,合并为桥下乡中心小学,迁入新校舍;原校舍改设桥下乡中心幼儿园。
  夏间,发生火灾,烧毁龙甫公祠一座。
  三个大队重建桥下剧团,重购戏装道具苦干。
  三个村联合筹备开办桥下集市。
  虹明村投资12000多元,办起一个蜂场,分二个组(1982年卖掉)。
  1980年(庚申年)
  农历正月十一日正式开市(详见记)。
  红星大队扩大五金厂设备,新增刨床1台、车床1台、铣床1台、小立铣6台,投资4万多元。
  虹明大队投资3800多元,购买生产设备,扩大翻砂厂生产,投资6053元购买12匹马力手扶拖拉机1台(1984年卖掉),投资2000多元购买茶叶机、喷灌机各一台。
  1981年(辛酉年)
  红星大队建地埋电缆络600米,使300多亩田的排灌、脱粒用上电力。
  桥一大队办起五金厂,后改名为铸造厂。
  后阁头火灾,毁房3间,敲去2间。
  虹明大队投资3600元购大车床1台(1991的卖掉)。
  为改善村民饮水条件,红星、虹明二个村投资58000多元,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
  1982年(壬戌年)
  恢复区、乡、村制,桥下公社仍改为桥下乡,桥一大队改为桥一村,虹 明大队改为虹明村,红星大队改为红星村。
  实行大田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分给农民承包,打破过去吃大锅饭,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因自来水质差,水源小,虹明、红星两村投资12000多元,重新开井、设管。
  虹明村投资940元,办起转播站。
  1983年(癸亥年)
  上半年,红星村投资3万元,建成5000米水泥街道。
  下半年,虹明村投资7千多元,铺设水泥路面。
  虹明、红星村评为县计划生育先进集体。
  1984年 (甲子年)
  红星村投资15000多元,兴建抽水机埠,架设高压线,安装变压器;修 渠道300米,受益农田200亩。
  桥一村投资5000元,修建水泥街道500米。
  虹明村在龙窟寺开辟桔园8亩。
  红星村党支部被评为县先进党支部。
  虹明村投资4000元购买老二队队屋6间,供能人办厂用。
  1985年(乙丑年)
  红星村在公路边建造商业二楼店面屋10间,计500平方米。
  桥一村建机耕路300米。
  红星、虹明村党支部评为县先进党支部。
  1986年(丙寅年)
   红星村在公路边建停车场一个,投资50000元,建三层楼5间,开设旅社。承包到户年收入可得19000元。
  虹明村又在龙窟毁茶种杉树20亩。
  红星村工业总产值超万元,红星党支部评为县先进党支部。
  桥一、虹明、红星村各自分设变压器。
  1987年(丁卯年)
  红星村进行电线改造,投资2000元。
  桥一村建成自来水厂。
  红星、虹明村党支部评为县先进党支部。虹明村评为三八红旗单位、县文明村。
  红星村评为全县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乡镇工业生产先进村。
  虹明村投资7200元进行农户电灯整线,每只电表装上保安器。
  1988年(戊辰年)
  红星村投资1 0000元进行广播线路改线。
  修造村至龙山塘山路一条长500米。
  红星村评为金华市先进集体。
  1989年(己巳年)
  红星村投资5000元在华溪修造水坝2条,水渠3条。
  7月23日洪水冲毁水坝2条。
  重阳节红星村成立老年人协会,村里每年下拨活动经费1000元,红星村
  评为县农业先进集体。
  虹明村为解决停电时照明问题,投资6000多元购买柴油发电机1台。
  1990年(庚午年)
  红星村投资10000多元重建华溪水坝1条,水圳1条,造山塘5口。
  桥一村投资2500元建拖拉机道350米。
  虹明村投资31800元建造老人协会活动室3间半。
  桥一村被评为90年度乡农业先进集体。
  虹明村党支部、村委会被评为1990年乡先进集体;1990年工业产值达到300万元,被评为乡镇工业先进单位。
  红星村党支部评为先进党支部工业产值超500万元,被评为县工业先进单位。
  1991年(辛未年)
  红星村投资5000元,新建华溪水坝1条、重建1条,修理山塘2口,水圳2条。
  后河失火,烧毁民房2间,保险公司赔款2500元。
  红星村向保险公司交保险金45000元,为村民长期财产、房屋保险。
  红星村又投资4500元,进行3年山林松毛虫保险。
  红星村评为县农业先进集体、县工业先进集体。
  12月25日晚,桥下三个行政村两委扩大会议作出编写《桥下村志》的决定。
  1992年(壬申年)
  1月,桥下三个行政村联合成立《桥下村志》编委会。确定办公费用,由各村两委会负担;购志资金向村民筹集。
  1月2日延请《桥下村志》撰稿者开始编写,至5月5日完成初稿。5月8日开始审稿,5月24日定稿。6月1 1日同永城西街长江印刷厂签订印刷合同,交付印刷。
  年初起,编委会向本村旅外、海外同胞和广大村民筹资、征订印刷志书,印刷400册。
  3月,桥下三村为开发经济,开始建造通往下奠口工业区6米长公路1条。4月,桥下通梅陇705米长公路开始建造。
  4月,桥下原桥一、虹明、红星三行政村联合向县地名办公室及县人民政府申请改变村名,经批准:桥一村改名为桥下一村,虹明村改名为桥下二村,红星村改名为桥下三村。
  5月,通过学习邓小平有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指示后,桥下一村,桥下三村对东永公路旁兴建营业房;桥下三村为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划3亩田设作百货市场,设摊500个。
  桥下三村被县府定为县十个奔小康示范村之一。
  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永康隆得举行撤县设市庆典,是永康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桥下乡直属市领导。

知识出处

桥下村志

《桥下村志》

本书分为村域、经济、文化、社会、艺文、人物六篇二十一章,记载了桥下村的自然环境、行政建置、人口姓氏、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发展概况,反映了桥下村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

阅读

相关地名

桥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