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永康走出的“三国半”大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高镇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202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永康走出的“三国半”大使
分类号:
D802.3
页数:
5
页码:
223-229
摘要:
本节记述了高镇村永康一中90华诞在新校园庆典大会上的讲话等。
关键词:
高镇村
大使
外交机构
内容
若有人告诉你,我们永康城郊的小小高镇村走出一个共和国“三国半”大使,你相信吗?确有其实!别看普普通通的高镇,原来是藏龙卧虎之地。欲知此中奥秘,请看——160年前,当时叫“高圳”的高镇村中一幢土木结构民房里,住着许许多多被村民称为“棉花队”的下路人(即外地人)。其实这“棉花队”是当时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直属机构“浙江茶油棉丝管理处”,其中一对雇员小两口,刚生下一个女儿不久,忽然于一风雨交加之夜失踪……
这两口子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曾涛和爱妻朱黎青。原来,当年中共永康县委由于叛徒出卖遭敌人破坏,“突然失踪”的“棉花队”人曾涛就是当时奉命撤离的地下党永康县委的宣传部部长。
20年后,在上海,在《解放日报》上偶尔会出现“曾涛”这个名字,彼时他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的秘书长。此时,曾涛忽然奉命进了北京,1960年初委派为“新华社驻哈瓦那记者”,正式头衔是“新华社古巴分社社长”。不过他这个“记者”却不属新华社,也不由新华社派遣,而是奉外交部指派,那些公开头衔都是名义上的。实际上他由周总理看中而从此走上外交行列。
1960年2月,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任上的曾涛突然被点名进京,以新华社记者的身份远涉重洋,去了加勒比海之畔的哈瓦那。
这是周恩来总理整个外交大局中的一着重棋。古巴是美国后院,卡斯特罗和格瓦拉他们的武装革命,无异在美国后院放了一把大火。当时在古巴的工作环境是十分艰难的,曾涛这个以记者身份的中国外交代表,却能灵活把握我国外交总方针,与古巴革命阵线成员交上朋友,巧妙地把古巴革命引上轨道,并于1960年9月正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中国在拉丁美洲第一个建交国。然而,实际上的“大使”曾涛出任首任驻古巴大使,不久他带着胜利喜悦回到北京出任国务院外事办的秘书长,成为周恩来的外交左右手。
不几个月,中国外交转向新辟非洲新领域,曾涛作为周恩来手上一只重棋子,又被摆上非洲第一与我建交的国家阿尔及利亚委以特命全权大使重任,直至国内“文化大革命”烈火映天之时,于1967年奉调回国。
中苏进一步交恶,珍宝岛剑拔驽张兵戎相见之时,陈毅外长遭冲击,周总理亲自过问外交,外交那盘棋,又有新的摆法,终于又把曾涛从湖北外交部“五.七”干校召回,那时东欧许多“小伙计”国家几乎都“向苏转”,唯有南斯拉夫的铁托坚持独立自主,拒当“儿子党”拒不跟苏联指挥棒转。明眼人都清楚,要牵制“苏修”,在外交上南斯拉夫至关重要。然而,此时的我国驻南使馆,几乎处于半停顿状态形同虚设,只有临时代办于立暄领着一班人员坚守馆舍。曾涛可谓受命于危难之中,于国内武斗烽火连天的1970年8月来到贝尔格莱德,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权特命大使。世人皆知,南斯拉夫和南盟领袖铁托将军是很有性格的平民领袖,不畏强权,不怕压力,敢说敢做,而中国派出的曾涛却是儒雅机智,柔和而不会藏刚,大有周恩来型风格的外交官,一刚一柔,相得益彰,在曾涛不到三年的任上,不但铁托个人与曾涛成了好朋友,在外交运作上我国也取得胜利。
1973年6月,曾涛作为“文革”中首任驻法兰西全权特命大使移任巴黎,直至回归记者行出任共和国第三任新华社社长,如此他在外交战线上拼搏了17年!2 曾涛是1977年11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全权特命大使任上调任为新华通讯社社长,从驻外大使到“记者头”新华社长,真是八鞭子打不着的事,真让人摸不清高层的意图。
曾涛何许人?在我国记者行中似乎鲜闻其名。细细查考,人们只发现果有一位“新华社驻哈瓦那记者”叫曾涛,然而,加勒比海彼岸神秘的“曾涛”,虽挂的确是“新华社古巴分社社工”头衔,却是由外交部派出的,莫非就是他?
正是他!就是后来成为新华社和“记者头”全国记协主席的曾涛。
当时身在巴黎的曾涛,当然知道“四人帮”血洗天安门的暴行,然而他出任新华社社长时,已是粉碎“四人帮”一年多,他双耳充满了民间为天安门事件平反昭雪此起彼落的呼声。而被“两个凡是”控制着的高层,对此装聋作哑,官民情绪对立,全国政治空气异常。曾涛为此心急意烦,怎么办?
1978年11月11日召开工作会议,谭震林等一大批老革命家带头开炮:“工作重点转移,先要解决一些问题,如天安门事件”。12日,陈云又在东北组小组会上仗义执言:“有些问题影响大,或者涉面很广,需要党组织和中央作出决定”。他直截了当点明6件大事,其中第五件就是天安门事件,他说:“关于天安门事件,现在北京又有人提出来了,而且还出了话剧《于无声处》,广播电台也广播了天安门的诗词。这是北京市几百万人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不同意批判邓小平的一次伟大群众运动,中央应该肯定这个运动。”
然而,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死抱着“两个凡是”不放,众多老同志在高层的据理力争,还是暂时功亏一篑。
当时已开始掌握传媒舆论大权的曾涛,此时也在为天安门事件未能公布平反昭雪而心急如燎,他时时琢磨着如何使用自己能左右的舆论工具。“正确的舆论是人民的心声”,在当时的中国舆论的杀伤力是异乎寻常的,能不能运用舆论的火花点燃烧毁天安门事件大冤案的熊熊烈火呢?他果断地派出众多记者去发现、采集“火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采到了一团炽烈的“火”
1978年11月上旬末,中共北京市委举行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市委第一书记林乎加在一次讲话中表示:“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全是革命行动。”曾涛获悉这讯息后,立即于14日傍晚拨通了林乎加的电话。待林乎加在电话中向曾涛证实自己确有这段讲话后,曾涛不觉精神振奋,郑重地说:“乎加同志,这是(天安门)事件发生地现任党组织最高负责人对这个事件的正确评价,我们新华社要把他当作重大新闻向国内外发布。”
作为北京市第一书记的林乎加,也有他的难处,此刻他面对的是世界大通讯社的社长,他播发的任何一条消息都会在全球发生震撼,甚至能影响政局,这天安门事件的定性事关重大,岂能等闲视之。发不发这条新闻虽然是新华社的事,而讲不讲过这段话却是他林乎加的,责任重大。林乎加毕竟是一身正气硬邦邦的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敢作敢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然而此事看来实在棘手,他沉思片刻即在电话里对曾涛回答说:“发表时请不要提我‘林乎加’三字。”此时他似乎一时选不出更得体而又体现自己身份的词语,最后只好说:“曾涛同志,此事要不要请示一下党中央?”
请示党中央?曾涛知道,此时的党中央主要负责人还死抱“两个凡是”不放,连两天前陈云、谭震林这些老领导的仗义执言都功亏一箦,此事若婆婆妈妈去请示他们无异于与虎谋皮,天安门事件何日得以昭雪?曾涛想着,似乎有一种力量在鼓舞他,突然亮起嗓音对着电话喊:“这由新华社负责!”
林乎加打从心底里佩服曾涛的大无畏精神,愣愣地放下话筒,也许此刻他才意识到自己和曾涛正在为中国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立了一次大胆旷世奇功。
15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一条新闻:《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史称“新华社放了一颗政治原子弹”。
紧接着过了三天,曾涛又加了一把火。18日,新华社又发出一条消息:《天安门事件中被捕的三百多人中没有一个反革命分子》。这条消息说:“北京市公安局组织班子,对这一案件进行了全面复查,事实充分地说明,在这个事件中被捕的388人中,没有一个是反革命分子。”
事过20个春秋,人们至今仍不能不为当时的曾涛“大胆妄为”捏把汗,更为曾涛不唯上、不唯书、胸怀人民、舍身为革命赤胆忠心而肃然起敬。3 1939年夏,曾涛奉当时中共浙江处属特委书记张贵卿的派遣,来到当时浙江省 府所在地永康,出任地下党县委宣传部长。他公开的身份是国民党省属“浙江茶油棉丝管理处”的雇员,他新婚的妻子朱黎青即是同单位的临时工。那个单位当地群众称为“棉花队”。夫妻俩就住在现永康市郊的高镇村一民房里,他俩白天上国民党的“班”,晚上就着小油灯印传单,摸黑贴标语搞共产党的地下工作。
几个月后的一天,一个负责与曾涛单线联系的地下女交通员匆匆通知说:“你们快走吧,老尹出事了。”老尹即当时地下党县委书记王志远,他被捕叛变了,整个永康地下党组织破坏殆尽,曾涛夫妇应变动作快,适时撤出永康,才未遭毒手。
今年初夏,曾涛夫人朱黎青携长女曾一漉和另一女儿,带着曾涛未竟遗愿来到永康故地寻踪,浙江省人大常委胡一元邀我陪访,终于在高镇村旧民居群中找到了60年前曾涛夫妇战斗过,并生下长女曾一漉的那昔日旧居。4 对曾涛其人,对国内外人士心目最光彩照人的并不是如前所述,而是1980年1993年这13个年头在电视上出镜率颇高的全国人大那鹤发童颜的新闻发言人。他就是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的曾涛。当时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的主任是由副委员长耿飚将军兼任的,实际由曾涛具体主持全国人大的外交事务。从1983年-1993年这十年间,他频频率团外访,全方位开展与世界各国议会的外交工作。此间,曾任副团长出访墨西哥、哥伦比亚;出席世界各国议会联盟第71、72届大会,井发表精彩演讲,足迹遍及5大洲近30个国家。其中特别令世界瞩目的是“六四风波”之后,在中美关系紧张的时刻,曾涛第一个率团再访美国,他在美国活动日程安排得十分巧妙而紧凑,先后会见过20多个参众两院议员,在三个州发表了理直气壮又充满中美友谊激情的演讲,向美国人民介绍传播了我国对外政策和国内实际情况,为击破国际反华势力的恶意宣传,为改善中美关系,直至为以后结束冷战对峙作出了重大贡献。曾涛是个职业革命家,原本只是个乡村师范生,可是在我国外交界、新闻界是5 公认的“家”级人物,称之为外交家、新闻专家都是当仁不让的。可见他纯属是革命熔炉里锻就,无师自通一奇才。
曾涛原有一个仙风道骨的名字,叫曾海仙。1914年生于江苏泰兴县曾家庄一个农民家庭。他家上代两代寡妇一子单传,也许是这个原因,他父母给他起了一个带“仙”的姓名,以求好养。曾家穷苦,小海仙靠外祖父接济才读完小学,后凭自己才华毕业于无锡洛社乡村师范。当了个小学教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投军从戎奔向陕北,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吴堡青训班学习了几个月就被派到浙江省庆元、永康一带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在丽水参加共产党,次年到永康任地下党县委宣传部长,因县委书记叛变而发生前文提到的那雨夜撤离永康死里逃生的惊险一幕。从此曾涛先成一个南征北战的职业革命者,尔后终成名震世界的外交家、新闻家,这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弹指之间60春,曾涛那“曾为波涛济沧海”的传奇人生轶事,也许会久远传颂,可是他本人终于未圆故地觅踪之梦,未能在60年前战斗过的故址留下他的身影,姑以此文留念。
特约撰稿应跃鱼
摘自1999.2.21《永康日报》
知识出处
《高镇村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高镇村社会面貌和风俗文人,反映了高镇村逐渐向城市化演进的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高镇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