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解放前农村基层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高镇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958
颗粒名称:
一、解放前农村基层组织
分类号:
D267.2
页数:
2
页码:
28-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农村解放前基层组织,包括了村党支部、村行政组织等。
关键词:
高镇村
农村
基层组织
内容
唐代开始,设里、保、邻,元朝设村社、里甲。明代设乡、里、都、图。清朝开始设保、甲、牌,后又改为乡、里、都、图。
清代,县设典史兼军职,下设汛防署,置千总或把总1员,逐年替换。高镇与花街、杨公、李溪、馆头等地设塘兵4名。
民国政府建立后,(1912年)将永康原十个乡改建成十二个区,区以下建“村里”,废除清朝的都、图。
民国20年(1931年)11月,乡、镇以下推行“保甲”制,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长。村里由保长、甲长主持事务,一直沿袭到1949年解放止。
民国30年(1941年)2月,国民党政府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武装大发展的形势,下令整顿乡、镇、保甲组织。
民国35年(1946年)10月,国民党政府为了剿灭共产党,再次下令整顿乡镇、保甲组织。重点是强化户政管理,由保长亲自兼办户籍。
随着广大民众的觉醒,国家政权中也产生了民意机构,1919年各省成立了参议会,同年公布县自治法。1922年12月18日,永康县成立议会,按议会章程,乡镇成立代表会,保设有保民大会,甲设户主会议。代表会不仅有权议决本乡镇、保甲的财政大事,自治公约等,乡镇、保、甲长也由选举产生,并行使行政管理权力。当然这种议会是形同虚设,人民是没有真正的民主的。
解放后进行镇反运动,取缔反动会道门,打击刑事犯罪及对四类分子改造等运动。据王岩庭先生提供资料,1970年“文革”清理阶级队伍中统计,高镇有伪政人员15名,伪军宪人员58名,国民党员39名,一贯道道徒3人,三青团员4人,共计124人,其中兼职人员占29人。又据王岩庭提供资料,高镇在解放前(1943年)曾组织国民党区分部,书记2人,执员2人。军宪人员中有去台湾人员多人,如陈世梧、王炳章、朱培东、王槐星等,改革开放后曾返回故乡省亲。
反动会道门在永康列入取缔有八种,以一贯道和同善社为庞大。据有关资料,在1970年尚存三人。永康一贯道在民国年代曾二次由外地传入。其一是1949年1月出嫁上海的后宅人回娘家时带道首张时宗、王生泉等八、九人来永康,设总坛14个,分坛118个,有道首49人,道徒650余人。其二是1949年6月,由在沪打铁的吕林昌传人,将一贯道改为老母娘会,设立玄光佛坛。有总坛主8人,道徒680人。
1953年2月,取缔反动会道门,对道首、道徒全面登记。1954年,因已取缔一贯道再次复燃,县里统一行动,逮捕6名道首。高镇村配合取缔一贯道,配合公安机关对所有一贯道道徒给予登记。
知识出处
《高镇村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高镇村社会面貌和风俗文人,反映了高镇村逐渐向城市化演进的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高镇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