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王姓渊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高镇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94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王姓渊源
分类号:
K810.2
页数:
10
页码:
9-27
摘要:
本节记述了高镇村王姓渊源,包括了王姓早期历史、太原王姓历史、王姓常用祠联等。
关键词:
高镇村
姓氏
世系
内容
中国王姓郡望有太原郡、北海郡、陈留郡、高平郡、京兆郡、河间郡、东海郡、天水郡、东平郡、新蔡郡、新野郡、山阳郡、中山郡、章武郡、东莱郡、河东郡、营州郡、新丰郡、蓟州郡等十余处郡望。王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大姓,约占汉族总人数7.41%,人口近1亿。长江以北地区,王姓人口占北方汉族人口8.8%,为首姓,而长江以南地区,王姓人口占南方汉姓4.5%,为第四大姓。
高镇王氏据《高川王氏宗谱》载,望出太原郡,在诸多王姓郡望中,太原郡是首望,是王氏主体部分。宗谱叙言说高镇王姓由义乌凤林迁金华,再迁永康高川。
一、王姓早期历史
现将太原王姓早期世系归纳如右:太子晋以前世系表
二、太原王姓历史
太原王氏支派众多,有“天下王姓出太原”之称,其中“三槐王氏”是太原王氏一大支派,而高川王氏亦为三槐支派。《高川王氏宗谱》“传纪”中有“王祐称之为高川王氏代表性始祖,现将王祐先人及事迹简述如下:
褒公西入咸阳后,传四代而至公,有十子,第三子皦公为潞州刺吏。皦公八传而至言公,为唐滑州黎阳令,言公生子名彻,是后唐进士,官至右拾遗。彻公生子名祐。
所谓王姓“三槐堂”之由来,据史书载,五代末年,大名莘县人王祐亲手在庭院中种三棵槐树,并预言“吾之后世,一定有当上三公的,这就是标志”。其后,他的次子王旦果然官至宰相,位居王公之首,而且子孙繁衍,显赫光荣,成为宋代一大贵族。后世人便称这支王姓宗族为三槐堂王氏,为当今王氏中最大一支。
三槐王氏是太原王氏的又一大支派。褒公西人咸阳后,传四代而至公,公有十子,第三子皦公为潞州刺史。皦公八传而至言公,为唐滑州黎阳令。言公生子名彻,是后唐进士,官至右拾遗。彻公生子名祜,是为三槐王氏的始祖。
王祜,亦作王祐,字景叔,生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卒于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祜公年少时潜心于诗词,风流侗傥,英俊潇洒。后晋天福年间,以诗书求见于桑维翰,桑备加赞赏,从此誉满京城。镇守邺城的主帅杜重威任用他为观察支使。到了后周,他又出任魏县、南乐二县的县令。宋太祖即位后,先后升任为监察御史、集贤院修撰、户部员外郎。到宋太宗时,出任河中、开封知府,后因病请求告退,仍被任用为兵部侍郎。祜公生逢五代乱世,历事后晋、后周和宋朝三朝,都以文武忠孝而名重一时。当他宦居汴梁城东时,在仁和门外建造房子,曾亲手在庭院中栽种三棵槐树,声言子孙中必有为三公者,后来果然言中,也因此凡王祜后裔都称为“三槐王氏”。
王祜生有三子,依次为懿、旦、旭。懿公,字文德,潜心向学,举进士,太宗至道年间为袁州知州,有政绩。旦公,字子明,生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年)逝世。他少小时沉默好学,有文采,深得父亲器重。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后历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太保太尉兼传中等。他辅佐真宗,竭尽忠诚才智,以礼待嫂,对弟友爱,合族男女老少,众望所归,“三槐王氏”从此才开始显赫起来。旭公,字仲明,真宗咸平年间为殿中丞,因兄旦公官居宰辅,为避嫌而不就任,后以判国子监出任颍州,有政绩。旦公卒后,他以兵部侍郎出任应天府知府。
旦公生有三子,依次为雍、冲、素。雍,曾为宋转运按察使;冲,官赞善大夫。
王素,字仲仪,生于未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逝世。因为父亲为宋贡献较大,王素最初被任命为太常寺太祝。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应召试于学士院,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后出任鄂州知州。宋仁宗念其贤敏而屡有升迁,历任无章阁侍制、淮南郡转运按察使,不久又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后又出任成都、开封知府,因勤于政务,断案合乎人情,蜀地人称其为“王公异断”。治平初年,西夏进犯边疆,应召为端明殿学士。熙宁初年,以学士出任太原府,官至通进银台司转工部尚书。他逝世后,朝廷为其加谥号为懿敏。素公秉承家风,侍从仁宗三十余年,颇具名望。
素公生九子,名叫原、固、坚、巩、本、硕、凝、常、奥。其中巩公文采风流,为世人景仰。素公与苏东坡交往很好,苏东坡曾为其作“三槐堂铭”,对王氏祖先的事迹叙述详细,极力泻染三槐王氏枝繁叶茂、槐阴满庭的盛况。
三槐王氏自祜公以后,人才辈出,历世为官,子孙分居各地,足迹遍及浙东的宁、绍、温、台等地。三槐世表如下:
三、王姓常用祠联
王姓常见的祠联、楹联有:
☆三槐世泽,两晋家声。
☆家传乌巷,古继青箱。①
☆传家节操同松竹,报国功勋并半山。②
☆黄槐绿竹宜新植,紫燕红鹅说旧家。③
☆对联喜帖右军墨,春意乐赋摩诘诗。
☆秋水落霞惊四座,桐花栖风报群贤。④
☆碧沙笼护诗人草,金带围开宰相花。
☆千里荷花开世界,一杯美酒对湖山。
☆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时贤士,多从游之。⑤
☆手植庭槐,伫应三公佳兆;才称珠树,雄居四杰先班。
☆一经传旧德,王宇耀英才。⑥
☆天书运召沧江客,兵气销为日月光。⑦
☆秋月春花,当前佳句;书法名画,宿世良朋。
☆语为吉祥滋厚福,心缘谨慎历亨衡。
☆淡如秋水问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
☆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
☆愿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快读奇书。
☆大庭前刻王称人瑞,阶上看槐庆德长。
☆笃宗族以昭雍睦,训子弟勿作非为。⑧
☆阳明学术,逸少风流。
☆卧冰跃鲤,朝阈飞凫。⑨
☆明妃青冢,金母瑶池。⑩
☆辋川书画,沂国方严。?
☆槐里世瑞,珠树家珍。
☆暖舒柳岸,瑞溢槐堂。
☆世继青箱,家传乌巷。
☆珠树家珍,流传圣主贤臣之颂;槐堂世相,记载忠臣孝子之名。?
四、关于王祜(祐)
王彻之子王祐,或作王祜,字景叔,生于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据赵孟所撰“王公纪略”记载:王祜自幼聪慧过人,年轻时即以文章词学名振京师。后周时曾任魏县、南乐二县县令。入宋以后,历仕宋太祖、大宗两朝。宋太祖代周建来时,王祜任监察御史,乾德三年(965年)改知制法,乾德六年加集贤院修撰转户部员外郎,后出知潞州、襄州、潭州,不久代替符彦卿镇守故乡大名府。此前,有传说原大名镇守符彦卿图谋不轨,宋太祖委派王祜专门查处此事,并许诺等事成回朝后升他做宰相。王格考察此人后回朝,竟以一家百口担保符彦卿无罪,并向宋太祖进谏道:“五代之君,各因猜忌杀无辜,致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没想到一语直言,道中了皇帝心病,惹得宋太祖雷霆震怒,立即黜他为护国军行军司马、华州安置,并从此见疏于太祖。宋太宗即位,改任王柏为河中府知府,后又调人朝,升任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不久改知开封府。王祜以公直被太祖疏远,没想到晚年境遇又有所改变,得到宋太宗的赏识,宋太宗曾称赞王祜,说他“文章清节兼著”,因于雍熙四年(985年)特拜他为兵部侍郎。可惜王祜未来得及施展才华,便于上任后月余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葬在陕西华州安丰里,追封晋国公,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
当年王祜以才、德闻名,天下人都盼望他做宰相,但王祜竟不为个人前途而以百口担保符彦卿。此事在当时传为美谈,王祜虽官职下降,但名声更振。世人均交口称赞“王氏有阴德,后嗣必昌”。而王祜在以直道不容于世之时,也将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他亲手在庭中栽种了三棵槐树,希望借重三槐的喻意,显赫族人。相传,周代宫廷外种槐树三棵,荆棘九株。百官朝见天子之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而立。后世便以三槐代指三公一类的官职,九棘代指九卿百官。当年王祜种三槐于庭,用意正是希望子孙兴旺,出将人相,位登三公。后来,王祜的子孙果然显赫兴盛,而且其子王旦真的官至宰相,进位太保,居三公之首。王氏族人认为,其宗族的繁荣发达,都是拜受这位传奇祖先的恩赐所致,为了纪念王祜之功,遂称这支王氏宗族为三槐王氏,并将宗族侗堂命名为“三槐堂”。
三槐王氏原有三槐堂,在开封城东,著名大文豪苏东坡曾为它写过一篇《三槐堂铭(并序)》。至今我们仍可从《东坡全集》中读到这一篇纪三槐王氏之盛的文章。苏武文中有“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之句,盛赞王桔等人的功德。可惜历经千年沧桑之后,如今这一著名殿堂早已荡然无存。但由它而来的各项仿建三槐堂,不仅历代都有,而且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超越国界,片于海外。此外,还有所谓王氏“槐阴堂”,实亦由“三槐堂”衍变而来。
知识出处
《高镇村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高镇村社会面貌和风俗文人,反映了高镇村逐渐向城市化演进的过程。
阅读
相关地名
高镇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