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科举制度”供参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唐东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847
颗粒名称: 附“科举制度”供参考
分类号: G527.55
页数: 1
页码: 44-4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唐东村的教育科举制度,隋唐以前,推行“九品中正”制,推选各都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属九品官员。
关键词: 唐东村 教育 地方教育 科举制度

内容

隋唐以前,推行“九品中正”制,推选各都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属九品官员。
  隋朝以后,各封建王朝采用设科取士,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时,开设进士科、秀才科、明经科、明法科、明史科、明算科等等,其中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宋朝以后,进士科为科举制度中唯一的科目。科举考试均用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规定文章的格式为“八股文”,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末股八部分组成。破题,只有两句话破题义。承题,阐明破题意义。起讲为议论开始。入手,起讲后的入手之处。起股与束股进入正式议论,中股为全篇中心,在四股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句。
  科举时期读书人,大都追求科考以求取功名。清代应考童生,通过县学入学考试合格者叫生员,即秀才,也叫邑庠生。通过府入学考试合格者也叫生员,又叫府庠生。通过省学提督学院入学考试合格者仍叫生员,又叫院庠生。清代资历较深院庠生,可以享受廪膳待遇,称廪生。生员经过考试,在京师国子监读书者称监生,即贡生(意思是将优秀人才贡献给国家),后来(清)的监生又不一定要在国子监读书,可经过捐纳取得。
  每三年一次在县城考试合格为秀才,在省城考试叫乡试,又称“大比”,生员、监生参加,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一般来说举人考中就要放官。
  每三年一次在京师举行的考试叫作“会试”,各省举人均可应试,考中的称为“贡士”,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在殿庭上皇帝亲自对贡士发出策问的考试称为殿考,殿考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第四名称“传胪”。明清时,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为传胪),三甲若干名,也赐进士出身,通常情况下会试考中就称进士,进士的名额多少,是要根据当时人才的需要来决定的,每三年一届的考试录取人数各不相同,可多可少。
  明清时期就设有蒙馆、私熟、书院等,通常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为启蒙教材,练习书法要工整、一丝不苟,习作“八股文”以图未来应考,有的也学习珠算。

知识出处

唐东村志

《唐东村志》

本志上限时间尽可能追溯到可查年代,下限至2003年8月止,分为记事篇和人口篇,主要记叙唐东周姓为主,结合施姓。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与历史变革、各个时期党政群组织机构及人员、产业变革与发展、农田水利、山林、工矿商业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唐东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