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办学梗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唐东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84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办学梗概
分类号: G527.55
页数: 3
页码: 42-44
摘要: 本节记述了唐东村的教育的办学梗概,追溯民国初和清代,本村就办有私塾,并能保持连接不断,所以深受群众欢迎,连金畈、桐溪的儿童也到唐东上学。
关键词: 唐东村 教育 地方教育 办学梗概

内容

追溯民国初和清代,本村就办有私塾,并能保持连接不断,所以深受群众欢迎,连金畈、桐溪的儿童也到唐东上学。私塾的教师称为坐馆先生,先后担任过先生的有前山徐彩兰、太平吕章松、楼下陈陈邦庚、桥头周周诸范等。先生大多数是地方上有名望而知识较丰富的年长者。他们的报酬不一,有多寡之别,资深望高为优。经费的来源,有村民乐助,有学生自愿出资,两者结合。课本、练习簿自备,学生的入学和管理都有一定的规矩及礼教。学习内容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论语》、《先进》、《大学》、《中庸》等为教材。儿童大多受启蒙教学,以识字为主,年纪稍长,就要外出学艺或在家耕种,无人深造。但家境较好的可多读几年,所获知识就丰富得多,如周新达、周英雄等,能写一手好字,善珠算,是品学皆优者,成为后来有用之才,写书信、契约、对联或算帐理财等都少不了他们。但私塾先生只教识字,不进行讲解,学生整天死读熟背或练习书法,不设自然、数学和社会科学等,所以学生的知识有限,也是影响社会进步缓慢的一个方面。
  至抗日战争初期,政府派象珠王墨逸为教师,在村上办了短期小学,进行义务教育,学生免费上学,课本公发,教材相等初小,不分男女,年龄不限,都可入学就读。由于教材的改革,兼收女子,这是一大进步,就学儿童如已超过初小程度的,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教学,并结合农村情况,学生白天外出劳动,晚上仍就读邦教。学校虽然只办了一年,可村童受益匪浅,深受群众好评。
  1939年到1949年,本村办有小学1至6年级,这是现代的学校,设有语文、数学、自然、社会等科,进行复设教学,一师多课。曾任教师有施世希、吕岩杯、胡正修、吕国梁等。教育经费由村民赞助,学生自负、大常补助加以解决。由于教材的变革,教学的改进,学生的知识更加深入广泛,这是本村教育事业上的一大发展。
  1949年后,只办初小1-4年级,曾任教师有吕国梁、王七召等。1957年以后,只办1-2年级,曾任教师有胡玉琴、陈瑶琴、汤丽青等。1986年合并岩前,唐东撤消学校。但岩前新建的教学楼,唐东投资一万元。另有唐东村校的课桌、凳等校具全部奉送岩前学校,在当时学杂费可得一些优惠。
  校址原来设在祠堂,1965年本村建造祠堂前的新校址,1975年又建造后泉北新校址。办学经费原为村自负,1976年申请永康县教育局,经核准补助一部分经费,不足部分村自负。
  这些学校给儿童启蒙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为部分学生升学开创了条件。
  三十年代,仅唐先有完全小学一所,4-6年级各一个班,永康县中学一所,读书的人寥寥无几,全村小学毕业生只有一人。1949年以后,上学读书者逐年增加,不但普及了小学,1994年以后,还基本普及了初中,现全村有高中生12人,中专生9人,大学生16人,在工作岗位上自学成才的大学生15人,在附近各村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唐东跃居首位。

知识出处

唐东村志

《唐东村志》

本志上限时间尽可能追溯到可查年代,下限至2003年8月止,分为记事篇和人口篇,主要记叙唐东周姓为主,结合施姓。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与历史变革、各个时期党政群组织机构及人员、产业变革与发展、农田水利、山林、工矿商业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祖恩
责任者
保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永康市唐东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