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山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唐东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831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山林
分类号: P941.7
页数: 3
页码: 34-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东村志中山林的情况,介绍了山林的变革,林场,山名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唐东村 山林 林场

内容

(一)现况
  本村山广林茂,资源十分丰富,全村山林总面积约有600余亩,解放前山权属私人所有,解放后按人口分给各户,山权属集体,平均每人1.8亩左右。60年代后期,村民重视山林培育与保护,现在山上林木葱笼,柴禾茂密,一部分已长大成村,能陆续为村民提供所需,柴禾取之不尽,作为生活燃料已达满足有余。
  村委会所有山林,有侧船山、坟山、松林溪滩、莲塘山等,约有80余亩,林木高大均匀,大部已成材,成为村委会每年开支的经济来源支柱之一。
  (二)古时
  处于人稀山荒年代,大片山林无主,本村先辈们自由控山划界,占地为私。村东,起自莲塘山直至桐坑,以山脊为界,凡朝西的全为唐东所有。桐坑整个划归本村,其后,太平乡赵侯庙建成,先辈们为表敬意,划出现在所谓“野山”大片山林喜助赵侯庙香主殿,凡太平乡所属都图等,均可伐薪。“野山”,1951年土改后归属唐先乡所有,六十年代后,乡政府重视开发野山,护山育林,将荒秃之山种植松树杉木,历经几十年,现已成村。
  除野山划分出去以外,余下部分,分给各人所有,随着人口的衍增,再先后分给下代子孙,逐渐化整为零。由于历史的发展,人口速增,本村先辈,先后将一部分山地出卖易主于他村,所以桐坑等山不再唐东独有。
  桐坑之山名,出自其形状,从整体观之,宛如一个桐子。几条长山脉仿佛桐子之瓣。
  据祖辈传说,古时的桐坑林木麻麻,很多是原始森林,进山无路,野兽出没,夏农家往里,独个不敢走,进了岩坦皮、扫帚山狼嚎猴啼,使人心惊胆战,至清代中后期逐渐林稀柴少。
  侧船山(又名合山)自原始无主之时,太平村即作“风水宝地”占为所有,至1951年土改划归本村,为村集体之山林,原来大松树密密麻麻,大的两人合抱有余,三十年代后,逐年滥伐而稀。
  莲塘山、坟山、松林溪滩,原为本村大常宗祠之产,土改后归属村集体所有。
  1951年土地改革时,原则上山林从属不变,仅征收个别无主之山分给缺山或无山村民。
  1958年,贯彻“三面红旗”,成立人民公社,山林全归集体所有,“公”了,因大办钢铁所需,山林全部滥伐一空,烧成木炭或做燃料。
  1983年,山林划片分给各小队所有,按规定柴期各户上山砍柴。
  1984年,各小队按人口分山到户。
  1986年,原由大队所留之山,南起莲塘山,北至老太公山,按人口分山到户,作为各人的自留山。
  (三)产权
  村民的所有山地均为体集或国家所有,山上林木属村民所有,村民只有承包经营权,无处理和卖买权。
  (四)制度
  在山林的管理上有一定的制度,不得滥伐乱砍,如需木材,要经过村镇和林业局批准,并由管理部门检验无误。
  
  第二节 林场
  桐坑野山有镇办林场。该场共有76股,其中唐一6股、唐二7股、唐三7股、唐四6股、上仁3股、上新屋3股、云路2股、龙山3股、新河2股、唐东2股,还有13个村共计29股。
  第三节 山名
  近山:山头 金殿山 山垄 合山(侧船山) 龟背 莲塘山 殿后坑 坟坑 桥头山 里桥头山 老虎尾巴山尖 老虎尾巴山
  脚 蟹粪缸 老太公山 夏农家山 (蒋)林章山 松林溪滩桐坑:岩坦皮 扫帚山 曲丘 大稍坛 小稍坛 阴山 烧炭石竹园 石竹园里壁 里长杠(岗) 外长杠(岗) 黄泥坑 冷水洞 石门坎 野山鼻子 西坑 崙牛贡 油麻坑 野山半块
  部分由天申等口述,保康整理

知识出处

唐东村志

《唐东村志》

本志上限时间尽可能追溯到可查年代,下限至2003年8月止,分为记事篇和人口篇,主要记叙唐东周姓为主,结合施姓。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与历史变革、各个时期党政群组织机构及人员、产业变革与发展、农田水利、山林、工矿商业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