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田张氏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64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故事
分类号: I207.73
页数: 14
页码: 30-43
摘要: 本章讲述了三马九铃的传说、方岩山和五指岩的由来、历山龙王塘、胡公奏免身丁钱的故事。
关键词: 故事 平田村 传说

内容

1 三马九铃的传说
  东汉末年,吴人(今苏州)吴景,自幼父母双亡,同姐等徙居越中(今绍兴),同当时的乌伤县上浦乡(今永康县境)同属会稽郡。后来姐吴氏同胞妹一起嫁与吴侯孙坚为妻。姐生四子:长子策、曾梦月入怀,次子权,曾梦日入怀,卜者说:梦日月入怀,其子大贵。三子翊、四子匡。其妹生子朗,女仁(即尚香)。在逐鹿中原时,孙坚战死襄阳,由子策引军居江都,招贤纳士,一日杀许贡,被其家客箭伤后,金疮迸裂,昏绝而死。传位於权,掌江东之事,这是闲话,不须赘说。
  且说孙权坐镇建业(今南京),统领吴越十八郡,当时称为吴侯。有一年权母吴太夫人得了重病,四处求医,均不见效。忽然想起当年迁居越中时,闻得乌伤县上浦乡有座寺庙,那神灵十分灵验,有事求他,有求必应。於是同胞妹并随从乘坐三马九铃鸶车,自西来到上浦乡的寺庙,祈求“永保健康”,许下一愿:如得康复,有朝一日,必立邑祭祀,再塑金身,隆重还愿。这次果然应验,吴太夫人病体康复,因此太夫人常耿耿於怀,终因当时三分天下,争霸中原,一时难以顾及还愿。
  待到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〇七年)冬十月,吴太夫人病危时,召来文武大臣周瑜、张昭及儿子孙权到病榻前说明身世后说:“策儿不幸早丧,今将基业付权,望诸公协力同心辅佐,共成大事。”又对孙权说:“当年病危赴上浦乡进香时曾许下在该地立邑祭祀,重塑金身之愿,吾儿必当慎重为母了却心愿。”嘱毕,吴太夫人瞌然长逝。
  孙权自黄武元年(公元二二二年)吴国称帝,到廿三年后的赤乌八
  年公元(二四五年),为了却先母遗愿,颁旨以(永保健康)之义,划出原乌伤县之上浦乡(包括今武义、缙云、磐安一带)单设“永康县”,这就是永康建县得名的由来。
  翌年,继母吴国太携吴大帝之旨,仍摆下三马九铃的銮驾,代其姐从建业出发,浩浩荡荡再度来到特设的永康县进香还愿。
  永康经历了一七五〇多年的沧桑,东吴遗踪已荡然无存。如今犹闻“三马哒哒,九铃叮噹。”给现在的“三马路”、“九铃路”凭添佳话。而那吴太夫人进香的寺庙呢,一说在寿山坑,一说是上封寺,更说是在今世雅等地一带,莫衷一是,实难稽考。
  (吴岩图采写)
  2 方岩山和五指岩的由来
  很古很古的时候,西天玉皇大帝在灵霄宝殿召开来自各洞府的万仙大会。会上玉皇为装点江山,美化人间,诏令神仙下凡,察看华夏神州的山河景观,以便加以整饰装修。
  当时有霹雳和赤脚两位大仙往东来到我们永康地面,他俩飞越白窖岭,云头俯瞰,但见:
  黄寮、大寒东西高耸对峙;铜山、止岭南北横亘列屏。历山为圣人躬耕之象;龙窟有文豪降诞之徵。公婆吟风,寿山献瑞,灵岩钟秀,石鼓留声,风光秀丽;碧湍眠石,龟潭锁江,九泄泻滩,仙岩听涛,景色幽奇。华溪,南溪蜿蜒飘玉带;杨溪,苏溪奔腾舞龙蛇。……
  好一派丽州景象,两仙赞羡不已!略觉不足的是欠缺灵山,以教化万民。
  为此,两仙急忙回到西天灵霄殿,将永康的大好河山及欠缺灵山之事启奏一遍。玉皇沉思良久,即将设置灵山之事托付与皇母娘娘处理。那皇母不慌不忙来到昆仑山上,选准一座石山,拔下头上玉簪,“凿,凿”地连划四下,削成一块四方岩山;又来到一块扁平峭壁岩山旁,再用
  玉簪连划五下,成为五指模样,并取来铁扁担一条和担柱一根,吩咐几句,教两仙前来安置。
  霹雳大仙当即用铁扁担将两山戳出两个窟窿挑将起来,由赤脚大仙开路前引。他俩踏上山后胡岭,经石胡坑还留有个“大脚印”;登上石仓岩,见石霞夹谷难越,赤脚大仙当即垒起两块巨石搭成一座“仙人桥”,用担柱往前峡谷中一柱,便成了一个幽深莫测的圆石洞,后称“日月潭”。霹雳仙小心挑过仙人桥来到丁坑,不觉累了,就柱歇一下。因两山沉重,担柱下陷,一时难以拔起,就弃了担柱,至今在坑中还留有“担柱捏”。大仙看看目的地将到,一肩挑上象岩山,在一块大平石上将两山停安下来:南二十里即今方岩山,北二十里即今五指岩,两山遥遥相对。在象岩山顶的大平石上至今还留有“铁扁担”和三五个“仙脚迹”,清晰可辨。
  后来,方岩山上造起广慈寺,五指岩顶建起密浦寺,香火不断,均成灵山。两山上的扁担洞,即现称“金鼓洞”、“陶德洞”的便是。其他如“仙人桥”、“日月潭”、“担柱捏”及“铁扁担”、“仙脚迹”等仙人遗踪,如有兴趣旅游的话,都不妨去观赏一番。
  注:厚唐村南的象岩山上有铁扁担和仙脚迹;村西丁坑中有担柱捏;石霞坑谷两边分别有仙人桥和日月潭。这则神话已把这些名胜地的由来,交待得一清二楚了。
  本故事曾参加县文化馆举办的演讲“民间故事比赛”并获优秀奖。
  吴岩图写于勤耕俭读堂 1989.12.10
  3 历山龙王塘
  历山顶峰有口历山潭,又叫龙王塘。随便①天公啥样子晒,都勿会干,随便落多大的雨都勿会满。相传较早较早以前,海龙王敖广的夫
  人出游路过历山,突觉腹中绞痛难受,跌落历山上,其颠天滚地,龙爪扒出了个大坑。稍歇,生落一条小龙来,其想想横直不便带回龙宫,不如便寄养在历山,其便往大坑里吐了些龙水,让小龙住下来。
  一年之后,小龙长大了,其决意到东海探望龙母。于是,在春末夏初,小龙便腾云驾雾向东海飞出,一路上龙风大雨,挟带冰雹,将道途庄稼,房屋卷扫个精光。老百姓不得安生,怨其猛。一年,临海的一位英雄好汉来为民除害了,其趁小龙摇头摆尾飞过山口时节,手举利斧猛劈过去,只听“轰隆”一声,半空中脱落一段龙尾巴来。从此,小龙就成了短尾巴龙。
  短尾巴龙忍痛逃回东海,要龙母发兵报仇。不想被龙母一顿臭骂,骂其不该放肆,残害生灵。小龙想想吃亏猛,气气转来。可是在每年的望娘时节,其为报一斧之仇,总要雷鸣电闪,大发雷霆。
  老百姓为免遭短尾巴龙祸害,便特意在历山顶造了龙王庙。每年春末夏初,都要约伴做堆,不辞辛苦来龙王塘拜祭,祈求龙神消灾降福。
  口述记录者:陈振韶
  4 胡公奏免身丁钱
  胡则任杭州知府时,将夫人钱氏也带在身边。据说钱氏夫人本是黎山老母的徒弟,道行广大,法术高强,既能腾云驾雾,又会幻化隐身,是一位聪明温淑的贤内助。北宋明道年间,胡公从杭州调归汴京任刑部侍郎,每当碰到棘手事情,就由钱氏夫人把他从京城度回杭州宿夜,并帮他出谋划策,解决疑难。
  话说明道元年八月,浙江衢州、婺州大旱。赤日炎炎,田地龟裂,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而官府对“身丁钱”还是催收得十分严紧,逼得许多百姓离乡背井,流落他乡。胡公爱民如子,体察民情,见到衢、婺两州百姓的悲惨境况,不禁长嘘短叹,忧心如焚。
  钱氏夫人见胡公忧闷不乐,便探问原由。胡公将真相一说,她当即
  拔下头上玉簪一支,交给夫君,并附耳讲了一通。胡公含笑应诺。
  第二天,胡公赶了个特别早朝,趁文武百官未到时刻,不声不响地把那玉簪插在金銮殿的午门口。顷刻间,玉簪变成了一株几个人合抱的无桠树,堵住了午门,官员们赶早朝都必须绕道进殿了。太监见状,惊慌地赶去奏明仁宗皇帝。皇帝一听,龙颜大怒,下令值殿将军赶快把那无桠树砍掉。一批值殿将军不敢怠慢。马上荷斧带刀来到午门前,围着树,刀砍斧伐。岂料一刀下去,树血就哗哗地流了出来。再过一会儿,树血更是汹涌倾泻,把几个将军冲撞得七零八落,从午门滚滚涌进金銮殿里去。文武百官吓得面无人色,皇帝也被弄得手足无措。
  胡公看看时机已到,马上出班奏道:“臣闻这无桠树,是衢、婺两州地灵神迁怒,那里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惨不忍睹,这无桠树的血汁得用《衢婺身丁钱册》烧灰敷上,方可制止。”皇帝眼看这滔滔而来的树血渐渐漫上金銮殿,再过片刻,就连龙位也要淹没了,只得准凑。当即降旨户部取出《衢婺身丁钱册》烧成灰烬,敷上无桠树。说也奇怪,这纸灰不仅止了血,而且还收干了所有的血,连那“无桠树”也无影无踪了。
  自那以后,衢婺百姓免交身丁钱,胡公成了万民敬颂的神化人物了。
  亦土采记
  5 陈亮戏皇帝
  宋绍熙年间,陈亮中了状元。一日上朝,光宗见永康新科状元陈亮,年虽长而英气不凡,不禁问道:
  “陈爱卿,你出身在永康什么地方?”
  “身坐龙窟,手捧两珠,脚踏两王。”
  “喔,真了不起!永康有哪些地方景致?”
  “永康有五里花园,十里长城,廿里花街。”
  “还有啥?”
  “九犁八百,一耙千秧。”
  “喏大的田,又何有喏大的牛耕?”
  “永康有头金水牛,牛绳吊里溪石柱,牛头插五光塘食水,牛屙放在牛屙岭则止。”
  “这牛又吃什么呢?”
  “卢头人参。”
  “难道永康这么富?”
  “永康有十五里金山。”
  “唔!这么个好地方,朕想亲自去看看。”
  这时,陈亮想,决不能让这昏君去寻开心,否则永康百姓会遭殃。于是,奏道:
  “啊!万岁,去不得,永康有山岭阻挡。”
  “有啥山岭?”
  “白窖如天,上落半年。”
  “花半年也得去一趟。”
  “还有乌江难渡,半月沉江。”
  “沉江半月也要去游一游。”
  “更有狭水弄峡,人过侧过,马过骨散,过了狭水弄峡,方见太平。”
  光宗听了自知吃不起这种苦头,只好扫兴作罢。再看到旁边有位缙云进士,又问道:
  “永康地方景致那么多又那么好,你缙云有啥?”
  “我缙云有石笋千丈长。”
  万岁不信,“千丈长的石笋如何量?”
  缙云进士一时回答不出,陈亮看其虚汗直淌,马上用朝笏一横给以暗示。缙云进士当即会意,奏道:“日落西山用影量。”
  皇帝看在眼里。见陈亮遇事机灵,心想永康地方景致恐怕有假。若属谎奏,罪不可恕,立即派员前往查访。经查有关永康地方景致的描述确有依据,只得作罢。
  (搜集整理者:吴岩图)
  6 施孟达遇仙
  明朝年间,唐先云路村有个姓施名孟达的人,做人勤劳朴实,忠厚善良,靠养鸭卖鸭子为生。
  有一年三十日夜①,施孟达穿着新衣裳,担了供品去祭神。孟达正在烧香纸,一位头发雪白,衣裳稀破的讨饭侬走进殿来,向其讨食。孟达拿来供品,客气地对讨饭侬说:“老伯中意食啥东西只管食吧。”
  讨饭侬一听,张嘴便食,供品一记②功夫便食光了。孟达见讨饭侬饿得慌,忙说:“老伯,我今日担来不多,若未食饱,便到我家里再食吧。”老侬摇摇头:“屙肚倒食饱了,只是身上冷得吃勿落,我这件破衣裳换你那件好衣裳穿,好〓?”
  孟达想,出门侬在外较辛苦,落难时理应照顾,其煞夹脱落身上的衣裳递给老侬,老侬也将破衣裳递给孟达。孟达不肯接,讲“老伯衣裳不多还是留着自再穿吧。“难为你良心好,这件破衣裳你便收下吧,讲不定以后还能派上用场呢。”说完,老侬把衣裳往孟达手里一放,转身出了殿门。孟达追出门外,老侬已不见踪影,回到家,孟达随手将破衣裳搁在凳上,越想越觉得异样。忽然,那件破衣裳闪出道道金光,拾起一抖,“骨碌碌”金元宝银元宝脱落一地,孟达唬呆了。原来,这件破衣裳竟是件宝衣!
  后来,孟达贴身穿着宝衣,云游四方,要金有金,要银有银。但他从来不享用,而是用来造桥铺路,布施老百姓。据讲,其一生造了九桥十寺,老百姓都还记着他哩!
  讲述者:施金品 男 42岁 高小 退休干部 唐先镇云路村人
  整理者:施祖新 男 25岁 高小 康先镇文化站干部
  ①三十日夜:除夕。
  ②一记:一会儿。
  7、程正谊选亲
  明朝嘉靖年间,后塘弄有一位叫吴大桂的员外,创办了一座书堂,让邻居子弟来上学读书,坐馆的先生是派溪文楼山的程方峰。员外的夫人陈氏,开办了一座花房,教邻居的廿四位姑娘学习绣花。
  一日早上,方峰先生有位在五峰书院攻读经书的勤奋好学的儿子程正谊,心情苦闷地从文楼山赶到学馆里来,手攀柱子,诉说家中发生的一件憾事,方峰先生听后,皱起眉头,坐在案前唉声叹气。这时,正好吴员外来学馆问早安,一见那爷儿俩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关切地问道:“怎么啦,先生?你俩究竟为了什么事烦恼呢?”
  “唉!总是家贫难遮丑。我儿叔明(程正谊的原名),原已同宅里王一位姑娘定了亲。前日她爹见我儿子在课余到田畈捋稗子、采猪草,认为没出息,料定将来无指望,就单方面退了这门亲。”
  “唉呀!别烦恼。叔明是位勤奋向上的好孩子。”吴员外就爽朗地说:“就讲你先生家要挑个媳妇,容易!如不嫌弃,我妻花房里正有廿四位妙龄姑娘,可任挑一个。”
  在一面退亲,一面答应任意挑亲的对比下,使程正谊爹儿俩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悲喜之中,方峰公说:“吴员外这般看得起我儿,使我终生难忘!那就请她们来学馆让我儿一观也好。”
  “好!”吴员外答应一声,就慌忙回房同陈氏夫人说明原由。陈氏接口说:“怪不得昨夜我梦见学馆内‘青龙绕柱’,莫非就应在这公子身上?好!我马上去通知廿四位绣花姑娘,好好梳妆一下,好让他挑去。”就回头通知姑娘们装扮起来,并说:“今日先生家挑个媳妇,如果选中了,那是顶光彩的。”说得姑娘们很害羞,心里却是顶高兴的。
  程正谊爹儿俩先在学馆门口地上横按一把扫帚后,让廿四位打扮得天仙似的姑娘,文雅雅地从学馆门口走归来,只见廿三个都跨过了扫帚,走过了先生和程正谊的面前,再从边门走出去;只有第廿四位姑娘
  先扶起扫帚安好后,才大大方方地走进来,又从边门走出去。
  这时,候在一旁的吴员外喜孜孜地走进来问道:“先生和令郎看了这些姑娘有否中意的?”方峰先生说声:“有!”问声程正谊“你看如何?”程正谊一本正经的说:“我就喜欢第廿四位姑娘。”这一说正中方峰先生的心怀,连说:“对!对!就第廿四位姑娘吧!”
  挑到了这位,倒使吴大桂疑惑起来。原来这第廿四位姑娘,正是他女儿,名叫吴玫,虽然自少聪明勤俭,但相貌并不好,头发间还有个烂疤呢!难道他们还没有仔细看出来吗?于是,就认真地对他们说:“挑媳妇是终身大事,马虎不得,我看还需要再仔细看一遍。”
  “不看也行了!——再看一遍也无妨。”程家父子还是用“学馆门口横扫帚”的老办法,让廿四位姑娘再进来看一遍,仍是第廿四位吴玫先扶起扫帚后再走过去。之后,吴员外关切地问他爹俩究竟如何?程正谊肯定的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区区小疵,不足为怪。我心爱的,就是那第廿四位姑娘,不用再挑了。”
  就这样,程正谊和吴玫定了亲。因挑亲时,吴玫姑娘排在第廿四位,后来后塘弄人称她为“廿四姑婆”,称程正谊为“廿四丈公”。
  吴庆祯遗述 吴岩图记写 1989.1.19
  8 吴九经勤学
  明朝弘治年间,永康宅树下这个小山村里,有个名叫吴海的木匠,娶妻王氏,手艺精良,勤奋肯干,生活也还过得去。在弘治十二年,王氏产下一个胖男娃,抱起来特别沉重,夫妻俩都乐开了,吴海和邻居们随兴用秤称了称:足足九斤重,大家都拍手说:“这胖娃就取名为‘九斤’吧!”可是,王氏对丈夫说起:“九斤”当名字,总不太雅气,要求改一下。吴海考虑后:“我们这村,从未有个读书上进的,我希望他能精通《四书》、《五经》,以求仕进,那就偕改为‘九经’吧!”吴九经就这样定了名。
  八九岁时,吴海送九经到私塾读书,谁知他生得粗夯,懒散顽皮,专
  好与同伙嬉耍吵闹,还常与先生顶撞。先生认为此子蠢笨顽皮,不堪教导,就把他退了回家。吴海没办法,只得带在身边,干些木工杂活。
  有一次,父亲带九经上山去背松树,为试他是否真愚笨,故意把松桠不砍去,还将树脑头朝前,叫九经兜着风背。他背了段路,觉得这样背既沉重又走得慢,就说:“阿爸,这样太难背了,要是树脑头朝后,定会好背些。”父亲让他试试看,吴九经调转树脑头,果真很轻松,飞快地背走了。
  吴海认为儿子肯动脑筋,并不愚笨,就把他送另一学馆里去读书,同先生一起教导他说:“读书求学,贵在专心有恒,务必发奋勤恳。”九经点点头,从此,果真勤奋攻读了。
  有一年冬至,家中做了好吃的,吴九经不希罕回家去吃,父亲只得提了麻糍和糖汤到学馆去。勤奋的吴九经谢过父亲之后,还是坐在案前边吃麻糍边读书。他蘸呀、嚼呀,麻糍竟蘸到砚瓦塘的墨水中,涂得满口是墨,还是觉得津津有味。吴海见了噗嗤地笑了起来,问道:“九经,甜吗?”应道:“阿爸,麻糍蘸糖汤怎会不甜呢?”
  就这样,吴九经奋发读书,学业猛进,在明嘉靖乙未科高中进士,官至工部主事,为王朝干了许多有益于民的事。
  亦土采记
  9 吴绛雪下凡
  在西天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有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成熟的蟠桃。有一年蟠桃成熟了,王母娘娘要开一次庆寿蟠桃会,请来上下八洞的神仙和东南西北四方各灵山佛祖,听讲连永康方岩的胡公都曾前去赴宴。
  蟠桃会上摆满仙果、仙酒,供满玉液琼浆。众仙佛前前后后给王母娘娘祝寿之后,大家就品尝着天上的奇珍异味,个个都醉醺醺、乐陶陶地闹个不亦乐乎!王母娘娘一时高兴,在宴会之后,还请仙佛们去游一
  趟御花园。
  花园中亭台楼阁,花团锦簇,山光水色,美不胜收!真个是天堂境界,非可凡比。这时,有位精明英俊的赤水散仙,飘飘然来到杏花园中,他看到花容灼灼,蜂蝶纷飞,芳香扑鼻,不禁伸手上前,想折一枝……
  “大仙——住手!”这一声里从杏花丛中闪出一位身穿绛红仙衣,神态温良爽朗的杏花仙吏,她急切地说:“御花园里的杏花,只准观赏,不许攀折!”
  “花园中千花万树,着实多猛!因我一时心爱,折它一枝谅也无妨?”散仙情意切切,纠缠着非要折一枝不可。
  “王母娘娘戒律森严,私送杏花,违犯天条,罪孽非浅!”仙吏还是执意不允。
  “你看和风阵阵,春色迷人,蜂蝶恋花,多有情意!小仙有缘,定要恳求仙子惠赠一枝,供我观赏。”
  “只是春光易逝,美景不长,花萎枝枯,唯恐大仙又要感伤不已!”杏花仙女见已违扭不过,就微带羞意,但也爽快地亲折一枝,诚心私赠与他。赤水散仙双手接过这枝心爱的杏花后,就情脉脉,意绵绵,依依惜别而去。
  岂料王母娘娘屈指一算——私赠杏花事发——不禁大怒!当即召来赤水散仙和杏花仙吏,喝道:“私赠杏花,凡心已露,今贬落凡间,经受刀兵烽火,受尽劫难,才得重返天庭,回归原位。”这时,散仙和仙吏怀着既惊喜又恐惧的心情,冉冉地降落凡间而来。
  这时,人世间正是明末清初时代。赤水散仙投胎到永康城里由义巷徐姓人家,取名孟华,表字明英,他从少聪明好学,年轻轻就中了秀才。杏花仙吏则投胎到永康后塘弄教谕吴士骐家,母亲应氏,取名鍾爱,表字绛雪。这绛雪因是仙女下凡,自幼伶俐俊俏,十几岁就工诗善画,一代才女,名扬浙东。二十岁后,她和明英结为夫妻。
  就在清康熙年间,耿精忠造反,部下徐尚朝总兵要攻打金华,正途经永康时节,那徐明英赶考出外,碰到兵荒马乱,流落异乡,染病身亡。
  新寡的吴绛雪,在家乡受到徐尚朝的逼婚,她为全县人民免遭劫难,就假意答允,殉难于白窖岭下的椒坑村口。
  这时,天空中仙佛列队,鼓乐相迎。王母娘娘拉起绛雪和明英的手,高喊一声:“痴心人!还眷恋什么?赶快随仙班归位去吧!”
  这一对贪恋凡间生活的天仙,只得随着仙佛,在鼓乐声中怏怏地飘空而去。
  (吴岩图记写) 1989.1.22
  10 小绛雪赛诗
  吴绛雪,九岁就懂音韵,十几岁就能吟诗作画。她有姐妹三个:大姐的名字已失传,二姐叫翠香,绛雪为小妹。她们自幼都随父亲士骐先生课读,能写文章,也能做诗,都很有名气。
  有一天,士骐先生为要考查三位女儿的诗学成就,就指定以《咏四季》为题,命姐妹三个各吟诗一首,以最快、最佳者为胜。
  于是,姐妹三人马上沉思默咏,分头书写起来。绛雪凭着她的聪明才智,时过一刻,就做起四首诗交了卷,而两位姐姐仅完成了半数。士骐先生展开卷子,但见绛雪的《咏四季》诗,仅是如下的四十个字:
  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日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扇炭炙寒冬御雪风
  围观的人和两位姐姐都不懂得其中奥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四行四十个字怎么就会四首诗呢?最后还是她父亲捋着胡子,笑盈盈地说:“不错,已是四首《咏四季》的绝妙回文诗了。你们看: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晓日明;
  明日晓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红炉扇炭炙寒冬,
  炭炙寒冬御雪风;
  风雪御冬寒炙炭,
  冬寒炙炭扇炉红。
  大家边吟诗,边赞赏,纷纷称颂绛雪的诗学天才。士骐先生也赞赏不已!同时,他还指出:“妙处还不止于此。从这里,还可吟出五言、四言,以及其他长短句的诗歌来呢!“譬如: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日明;
  明日晓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秋江楚雁,雁宿沙洲,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洲沙宿雁,雁楚江秋。
  《冬》
  红炉扇炭,炙寒冬,御雪风;
  风雪御冬,寒炙炭,扇炉红。
  ……
  其余的,士骐先生就让大家自己去推敲吟咏了。应宝容采写 吴岩图整理 1989.1.23

知识出处

平田张氏村志

《平田张氏村志》

《平田张氏村志》由吴岩图、张长松、清河平田张氏村志编委会等编写,记录永康平田山村的历史与现状,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的发展,民俗、歌谣、风俗及人口、家谱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平田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