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唐先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50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
分类号: S3-33
页数: 6
页码: 73-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唐先镇农业技术推广的情况。其中包括良种推广、肥料推广、病虫害防治等。
关键词: 唐先镇 农业 技术推广

内容

镇政府设有农技站、农机站、林技站、兽医站、科委、科协,科协下有粮油、养猪、柑桔、葡萄、蚕桑、小水果、养鱼等8个科普协会。村中设有农科组,农科员,组成一条龙的科技网络。镇科协经常运用镇广播站,举办农技讲座,定期下发《唐先农技》专刊,及时推广农业技术。与市政府科协联合举办了四期农函大,全镇毕业生300人,唐先村就有200多人。各协会每月举行一次活动,交流种植经验和防治病虫害的情况,商讨疑难问题,现场参观会诊,印发资料,引进和推广新品种,供应新农药,请县站技师上指导课。1994年邀请了省农业厅小麦专家、金华市高级园艺师葡萄专家、市粮食农艺师分别为农科员、科技示范户进行农业技术辅导,技术培训,以提高农科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水平,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技推广中主力军和“二传手”作用。镇科协还为每个农科员订阅《浙江科技报》、《农村信息报》,不断吸收新鲜营养,更新技术。
  良种推广 民国时期,粮食种子自育、自选、自留、自用。同一样品种长期使用,易于退化,产量受影响。
  1953年,县建立种子田,并且教会农民进行穗选,粒选,把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选出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单产。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县建立了良种繁育场,公社建立农科站,生产大队建立了农科队,组成三级良种繁育体系。80年代,县设种子公司,镇设分公司,专门负责良种的供应配置,良种的栽培。县建立了良种场和专门基地,培育良种。
  1994年,唐先镇政府还在唐先建立了示范方、示范片,对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新技术的推广,水稻种子的革新。
  早中稻,50年代为传统老品种,以三百粒、大叶青、黄杆胡当家;60年代推广引进珍珠矮、赣农3425、三九九、南京2号等新品种,淘汰了老品种;70年代又推广了广选3号。杂交水稻种子出现以后,这些品种又随之淘汰。
  早稻,50年代老品种金华早,红米。合作化后推行南特号。60年代引入新品种莲塘早、陆财号、江南1224、矮脚南特号。70年代普及矮杆品种广陆矮4号、先锋1号、原丰早、二九青、矮南早1号。80年代杂交稻普及后,中熟二九丰为当家品种。90年代,大量推广种植杂交早稻,迟熟品种以早珍优48—2、陆青早1号当家,中熟品种以浙733,舟优963当家,淘汰低产,劣质品种。
  晚稻,50年代有猪毛簇、10509、晚籼9号等。60年代引进农垦58、新太湖青。70年代引进中糯京引15、晚梗东方红、农虎6号。80年代开始推广杂交晚稻,占种植总面积80%。进入90年代,几乎都种植了杂交稻。1996年以汕优46、Ⅱ优92当家,搭配汕优10号、汕优36号。糯稻以八宝糯、绍糯86当家。由于前后熟的品种不断革新,两熟基本实现吨粮田,后熟普遍超前熟。
  玉米,清代开始种植,一般作晚秋作物栽培。60年代之前,水的问题尚未解决,晚稻尤其是杂交晚稻未推行之前,大田晚秋作物以玉米为主,品种有瞎眼、小粒黄等,其次种荞麦、菜豆。70年代推广杂交玉米浙单1号、旅曲、丹玉5号,产量高,亩产在500公斤左右。唐先一带70年代后水利条件好,种杂交稻要比种玉米省工,省肥,因而玉米的种植极少,只有一些旱地上种些玉米,作水果出售。
  小麦、大麦,70年代集体化时大小麦的种植占相当面积,小麦的新品种以908当家。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挤出大量时间而去从事其他行业,水田种植大小麦减少。现在所见大小麦大都种在旱地,套种早豆。
  肥料推广 传统的肥料,种植的有红花草、蚕豆、碗豆;积的有栏肥、粪肥、草木灰等;购买的有桐饼、菜饼等。
  解放后,化学肥料增多。至80年代,广泛施用化肥。氮素化肥有尿素、硫酸氨、碳氨、硝酸氨。60、70年代,还有氨水,石灰氮等等。含磷的化肥有磷肥、过磷酸钙。含钾的化肥有氯化钾等。含氮磷钾三种成分的有复合肥。
  70年代推行以磷增氮。撒草籽时每亩田施用磷肥40市斤,使草子产量提高了好几倍。
  病虫害防治 旧时,受迷信作怪,一遇水稻发生病害、虫害,只有求神拜佛,求老天爷保佑,或在田头插一只女人破鞋以示污秽,驱走瘟神,然而病虫之灾,往往令你颗粒无收。
  解放之后,党和政府宣传科学,使农民逐渐认识到危害庄稼的是病虫之害。水稻病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小球菌核病;玉米有大小斑病;大小麦病害,有赤霉病、锈病、黑穗病等。虫害,主要有螟虫、稻虱、稻象虫、蝗虫、甲壳虫等。关于病虫害的防治,解放初期因为化学农药甚少,政府动员农民采摘螟卵、点灯诱蛾、挖稻根、田岸三面光。至60年代,使用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磷、有机氮四大类化学农药,防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病虫害。1959年,县设病虫观测站,及时指导病虫害的防治。1958年,公社配备植保员。90年代,村村都有农科员指导防病虫害工作。以后,各供销社设配药站,供应农药,介绍防治方法,确保粮食的丰收。90年代,改为农资公司供应农药。

知识出处

唐先志

《唐先志》

本书记述了唐先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唐先志》序、凡例、史事记略、记事编、人口编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唐先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