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体成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唐先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45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体成因
分类号: P313
页数: 2
页码: 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以唐先集镇所在地为中心的施氏聚居村落,地体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纪至新生代。
关键词: 唐先镇 自然地理 地体成因

内容

以唐先集镇所在地为中心的施氏聚居村落,地体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纪至新生代。
  在晚侏罗纪,地质构造由印支运动进入燕山运动阶段,海水退出境内,并发生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喷发形成大量的酸性岩浆岩,覆盖全境。主要岩石有熔结凝灰岩和流纹质凝灰岩。之后发生了北偏东40—60度的华夏断裂,致使大桥水库经上王水库至大屋塘店一线发生断裂,并在断裂带之东南的整个板块陷落,形成一地堑式的内陷古湖泊,为现在的低山区奠定了基础。
  到中生代白垩纪,内陷古湖泊周围的岩浆岩,受到风化侵蚀,被冲刷搬运到古湖泊内,形成了陆相沉积岩。在白垩纪晚期,形成沉积多为紫红色(巨)砾岩、粗砂岩,系山麓坡积物形成。岩石内的胶结物、多钙质和泥质,这种岩石的性状为之形成中丘台地打下了基础。
  到新生代,地质构造由燕山运动转入新构造运动阶段。在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地体不断抬升,古湖泊中的水退出,白垩纪所形成的岩石露出地面。在新生代第四纪,经受了最后一次冰川作用,形成了许多冰积物和其它堆积物。之后又经受了我国南方最湿热气候的脱硅富铝化作用,形成了第四纪红土砾石层。由于红土层有的处在原古湖泊底部,地形比较平缓,加之古红土有一定的抗蚀能力,所以现在仍保留古地貌。后来由于河道不断改道扫荡,冲刷了原地层,在老河道处又重新沉积了近代冲积物和洪积物,形成了第四纪冲积层,构成河谷平原。

知识出处

唐先志

《唐先志》

本书记述了唐先志的情况。其中包括序、《唐先志》序、凡例、史事记略、记事编、人口编得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唐先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