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传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寮前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43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传记
分类号:
I211
页数:
19
页码:
181-199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市寮前村的传记,其中包括了石牌骆氏重修宗祠记、石牌记、骆前水口城记等。
关键词:
传记
寮前村
内容
石牌骆氏重修宗祠记
我祖由乌伤梅林下宅迁居以来诸先祖建造宗祠于水口计前后三进后寝五楹为栖神之所穿亭为演剧之声中前两进各三楹两庑夹室各六间楼上为储器房间为客室台门一座颜其间日骆氏宗祠其志远且宏矣然创造在于何时经红羊兵灾之变无从稽考而修理之次数亦指难胜屈焉迨清光绪禄经久不修白蚁为灾梁朽柱坏势虑倾圮于是前辈理事等集众商议照丁敛钱按粮捐助先将后寝柱易以石为一劳永逸计隔数年重建中厅亦如前议进行边厢二间青山派亦有补助复逾数年前进亦重行改造皆易石为柱前理事与丁众之功可不谓钜乎然延今多载风侵雨湿朽蠹堪虞宗谱辑修祠宜整理商诸族众佥云要图第抗战胜利百物高昂应徵纳捐负担过重议将对坑岭头常山树木出拚所得价值为修祠之需前后三进大加整理重登显祖之匾额增台门之墙垣重新寝庙之巍峨而壮观瞻其为费约近法币五千万元是役也始于阳生十日以前修成于格岁令节族修宗谱同时进行谱将告成爰纪其概登诸简端
时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岁次丁亥腊月下浣之吉
陆军少将第六十一世孙祖宾谨记
石牌记
丁亥冬余率男修乘于石骆氏宗祠闲尝览其山川胜景甘上陈下金后骆前总称石牌因骆姓聚居于前故曰骆前合村来龙石峰发脉前流溪涧翁麓来源上甘绍山之相承下陈带水以环抱钟地这灵人杰必出惜上绍甘氏子孙寥寥无几下店陈姓随带水而淹没后金古里沦为废墟惟骆前一村巍然独盛焉溯自骆前始祖嘉公爱石牌之地山明浙江省有气象雄伟遂由乌伤梅林下宅迁居来此迄今五百余年相传一十九世具间人文蔚起仕簪缨奕叶继承从无少替明清两朝武职文臣忠孝陈义者辈出民国肇造显贵更多武达文通甲乡闾吾俗称富贵出骆前诚因石牌之佳景有以致之也
语云人杰地灵唐刘长卿之诗云天地项灵气千秋尚凛然吾于石牌信而可徵焉心感之余爰濡笔而为之记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岁次丁亥腊月吉日
友三程中访拜撰
骆前水口城记
汉堪舆家孙思邈善卜地理每选阳宅必有朝山位于前蜒龙拥于后秀献峙于左翠风耸于右方称佳境然天生之地适此者诚难多观故必以人工补天然之不足焉
吾永骆前素称佳境石狮蹲于上金蛟拥于下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惟觉美中不足者独缺水口排闼直贯无环抱萦回之气象以为憾里人咸有筑城以荫水口之思然因邻村应姓阻挠致起械斗金锄殒命累讼数年经大理院判准建校终以涉讼多载财力耗竭致将已建而未竣之校舍任其倾圮人俱惋惜之逮民十年秋骆祖宾将军秉姿英爽气宇超群明大义知廉耻斯时适由两浙体专校毕业返梓兴学出而发动商诸族人继先人未遂这志将倾圯之校基改建水口城全村响应众志成城栽插杂木荫庇风水事成后将军怀班超之大志抱爱国之热忱投笔从戌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由少尉升至少将民十七春北伐负伤由武转文由荐任升简任奉公守法服从命令上峰爱其才士民怀其德继起者更有骆振韶将军中央军校第六期毕业现任第四师少将师长驻札东北负戡乱之重任尚有工业巨擘骆仪甫先生现任上海申新第一纺织厂厂长永人服务该厂者不下数百受惠殊深他如在抗战期间为国捐躯效命疆场成功成仁不知凡几此皆水口城成闾阎增辉之象徵人咸归功于骆祖宾将军毅然决然聚众筑城之伟绩岂以人杰而地灵抑由地灵而人杰乎余因与将军胞弟祖孙君同窗共事有年对斯美举耳熟心钦爰不揣鄙陋而为之记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九月上斡之吉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期毕业
现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师司令部参谋周治中敬撰
历修名纪
良史称董狐纪载擅史迁盖国书朝廷重典非才智之博洽今古者难以与其任也而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孝子慈孙欲光扬祖德非孝思之肫切何以倡其事于前非德器之宏远何以令厥终于后吾族代多贤孝谱经递修匪纪其名则劳绩弗彰何以作后贤之继述哉爰标其名以示景从
先代重修宗谱芳名无考
皇庆二年癸丑治谱事始至元至顺庚午告成四十世孙本郡金华县儒学教谕 天与 修辑于石臼书院
正统十二年丁卯 四十六世孙希彩 重修
宏治十年丁巳 四十八世孙 寄芳 祖兴
四十九世孙 守杰 仁良 同重修
隆庆六年壬申 五十世孙 邑庠生 允钿
五十一世孙 郡庠生 有纲 同重修
万历三十六年戊申 五十三世孙 奉祀生 廷相 续修
大清顺治十二年乙未 五十四世孙 明荣 明占 同重修
五十五世孙 应价 奉祀生 尚志 同校正
大清康熙四十年辛巳 五十四世孙 明馀
五十五世孙 应培 应忠
五十六世孙 光喜 光时 同重修
大清雍正七年己酉 五十六世孙 邑庠生 光瀛 重修
岁贡生 旭 监正
奉祀生 光洙
邑庠生 光洲 同校正
大清乾隆二十三年戊寅 五十七世孙 邑庠生 景皆
邑庠生 景谊 同重修
五十八世孙 邑庠生 国治
太学生 肇珩 同校正
大清乾隆五十年乙巳 五十七世孙 增贡生 景谊
五十八世孙 邑庠生 国治
举人 殿扬
肇官 同重修
邑庠生 肇玲
邑庠生 肇瑶 同监正
五十九世孙 邑庠生 天麒
邑庠生 登高 同校正
大清嘉庆廿四年己卯 五十八世孙 州同知 佩玲
五十九世孙 邑庠生 超然 同重修
邑庠生 文蔚 监正
郡庠生 登高
六十世孙 国学生 绳祧 同校正
五十九世孙布政司理问 世倬 总理
景彩 景开 肇恭
肇绵 肇初 世拱
世招 世栋 世熊
世仪 世俭 绳修
绳正 同辅理
大清道光廿八年戊申 五十九世孙 贡生 凌云
邑庠生 文炳 同重修
邑庠生 超然
修职郎 廷光 同监正
国学生 世宽
六十世孙 郡庠生百龄
登仕郎 百麟 同校正
六十一世孙 国学生 祖周 总理
肇勤 肇贤 世抬
世守 世仁 绳宝
绳含 绳懿 子联
绳遍 绳东 祖调
祖云 同辅理
大清同治八年己巳 六十世孙 附贡生 百龄
邑庠生 聊镰 同重修
百寿
六十一世孙 阴生 祖沅
六十二世孙 太学生 武略 同校正
六十世孙 举人 得标 总理
世知 世纳 世望
绳考 绳盛 祖流
祖朝 祖茂 祖式
祖端 武明 武雨
同辅理
大清光绪十六年庚寅 六十世孙 附贡生 百龄 续修
六十一世孙 邑廩生 蕙春 监正
祖效
六十三世孙 修诚 同校正
五十九世孙 都司 殿魁 监理
六十世孙 举人 得标 总理
世望 世发 绳考
绳凯 祖式 祖汉
祖前 武雨 武厅
郡庠生 凤翔 武慷 修雪
同辅理
中华民国二年癸丑 六十一世孙 蕙春 总修
五十九世 孙世卿
六十世孙 寿南
六十一世 孙镜清 协修
六十一世孙 祖效
六十二世孙 树勋 总理
六十一世孙 汉章 副理
世发 绳富 祖前
祖鸠 祖晃 武堂
武炳 武福 武慷
修雪 修武
同辅理
宗谱前次共贰什肆部以:凤鸣朝阳,龙翔景云,嘉禾重颖,寞荚载 芬,率土咸序,人胥悦欣,贰什肆字编号;此次贰拾叄部以:编仿欧苏体 制系,兆汉唐上世,石臼衍宗支,历代人文蔚起,贰拾参字编号;每部贰拾本以:开基原自汉,赐姓本于姜,临海家声古,梅林世泽长,贰拾字编次。
骆氏墓山图记(泽)字本
宅兆所在祖宗礼魄之所藏也古人士不出乡不得巳而去坟墓则俞境必哭以丧礼处之其致重于坟墓也古人如是今人不当如是乎吾骆氏世居乌伤之梅林传世既远祖墓亦多亡失今所不缺拜扫者惟唐临海公与夫近代数墓而巳呜呼兴言及此能无感于心哉故坟墓祭田各宜保守或禁樵采或修倾颓使之历久而长在何功如之苟有不肖子孙因利售人斩先人之血食捐 祖宗之坟茔其罪可胜诛载凡在尊长宜率族之贤能絷其人于墓所数以不孝之罪而切责焉随于谱中削其行传使不复齿于子孙之列今具山形方所及祭田丘亩条载如左而以约束族人者先焉是为记
时
大明宏治十年岁次丁巳九月辛丑日
董理谱事裔孙寄芳谨撰
世系图引(开字本)
按炎帝生于姜水因以姜为姓至周太公望有公子名骆者居于陕之骆谷遂以骆为姓然则骆本炎帝之后太公之裔也东汉建初间讳雍临公者与权要不合避遁十五都分水塘伏龙山而止基焉乌之有骆实始于此迨三迁而居于石臼溪之西溯厥由来不下数千馀年厥后枝分流远或有僻处遐方徒居他郡者不能悉载而近在同邑远属邻邦旧谱所载班班可考仍入宗谱于以见水源木本同归一派耳至其派下各为卷帙非仅便于稽查亦以本虽一而枝则分源虽合而流则殊此固天地间自然之理也夫岂意为分别哉顺治十二年乙未秋月谷旦五十四世孙明占明荣仝谨志
世系图又引(开字本)
系图载历世之讳名而娶与墓则详于行传此通例也谱中上世之行传自顺治乙未年重修于五十世以上者概略而不录则从前列祖之娶何氏墓何地俱无可考据不诚宗谱中一大缺典耶董事应阶等亦皆戚然谓为子孙者乌可不知 祖宗之墓祖妣之所自来乎爰是检之旧谱更或得诸传闻访诸故老参互考订将一世以至四十九世之祖妣 祖墓俱历历之系图讳名下虽 祖宗之精爽自足千古初不因是系图之详而有所加而为裔孙者得知 列祖之娶与墓尽其爱慕享献之诚情斯安心斯慊矣若五十世以后诸公之娶何氏墓何地巳详载行传中此不复赘后贤毋笑瀛之详前而略后也可
雍正七年己酉春月之吉
邑庠生五十六世孙光瀛谨识
凡例
一、系图自雍临府君一世起依古遗图为式示有源也其行传生卒去世甚远当顺治乙未重修之年仿豫章黄文节公七世以上之祖略而不书之意故续修行传自乙未至己卯只于生字行起今展道光戊申重修据宏治丁巳旧谱讹者正疑者阙更悉心搜访参互考订将上世行传生卒均行增补非敢妄为赘入也
二、谱所以明世系而别尊卑萃涣合离尊祖敬宗之意也列其序总其纲次其卷分其绪以至后跋总以成全书也
三、有迁于外地者各自为谱止于系图注迁某处惟东阳甑山及上侃各派永康石碑及本邑六都赤金山屏风石东溪等派今复合修以见反本还源亲者无失其为亲也
四、谱中所载不敢妄为补缀援引富贵疏族以乱宗诬祖致失尊崇之念也
五、谱图宗欧阳公五世例参以苏氏之法五世毕复提五世有子者为一图上自高祖下逮元孙九族之亲了然可按也
六、各行传首书某派某行第几子次书本行及名与字娶某氏并载其生卒得几子几女适某姓某人有德行者书事实有官者书职科贡书履历荐举封荫统为详纪不敢草略
七、图传中旧有阙失并从其阙失书之有重行者以重书之示传疑也
八、女子不与编次不书生卒以内夫家而外父族也
九、图传中嫡庶继子悉皆注明惟继子仍于生父下载出继某人
十、婚嫁出于名族者兼书其门第或某官之女某官之子若娶再醮与非名族之女止曰某氏女之适人更嫁者不书以其无节也
十一、正妻书配某氏继娶日继室某氏妾曰次室某氏或被黜与改醮者不书以其义绝也
十二、子或庶出则曰生母某氏所出以子不得贱母也出母嫁母则日出母嫁母某氏出以子不得绝母也
十三、子生未告庙而死者不书未成人而死者名附父行下书日早世不另立行
十四、宗族有忠孝卓行及妇能抚孤全节德行著称者民必为立传或一善可称即于本传据实书之皆所以示劝也
十五、有出家为僧者只附名于父行下不另立行若巳立行者添注出家恶其不世也
十六、辛酉壬戌年间有被粤匪掳者旧丁不知存殁俱于行下添注被掳新丁仍立行书被掳
十七、先代诗文另有储板不敢再赘略叙一二以见作者之志其馀赞传墓铭之属不分工拙咸存录之以记事也
十八、先朝恩例封赠 诰敕因遭兵燹间禄无从尽考其近沐恩褒昭然具在者谨录卷首重 恩荣敬君命也
十九、序扁额联封以见旌奖之意并录各宪批词以防冒夺之由
二十、录县司详准先贤崇祀参语以见盛典之所自始
二十一、祖墓山场及宗祠基地皆刻画图并所在乡保字号为分四至悉登载详明属各派者附次于后以备考订证
二十二、正谱共几部编定字号某房某人藏某部每于春秋致祭之日家长须稽验以防失守
二十三、正谱外别置副谱一册于大祭日报登生年娶氏及卓卓堪载之事以备续修也
二十四、系图以分派之枝干为先后行传以年月日时之先后为序次
二十五、三十八世以下十代支分派别散处四方各自为谱其排行字眼每世有四五字或八九字不等今将四十八世起遵前明宏治丁巳年定下辈分一例统纂以省繁杂仍注原行以备稽查增书某派分别明确使人易于展览
二十六、昭穆字眼族居散远同辈中随便称呼易致尊卑无辨今定下肇世绳祖武,修善广宗庆,立本人方茂,淳良家可昌。二十字今再续:文章振士志,孝友炳贻同,守品如金玉,培元洵瑞崇。俾后人各依辈分一律取名勿致互异也
二十七、排行字旧谱所遣者只馀:承安宜尚德,斯道信熙传,豪杰垂芳远,汉唐嘉祚长,二十字再续:筠松标济美,兰桂萃祯祥,忠烈鸿猷焕,儒芬凤藻扬。以符辈分之数馀俟后贤续之
二十八、旧谱系图多与行传不符今悉详加校勘其脱误无所考据者仍之俟后有旧本可校再为补正
二十九、自来异姓入继者混收谱内乾隆乙巳重修仍沿旧习顿起雀角数年间所费不资蒙县主严谕以后异姓不得乱宗今遵此意概不恂情且更细心访查幸无混乱后之续修者切宜慎之戒之
三十、自咸丰辛酉寇乱后典氏出子者罔知例禁同治庚午重修间有一二从宽收入谱内氏不书姓以示分别后迭奉府县严谕本族合同立约禁止永不收录后之续修者概不恂情且须访察无忽
三十一、长房之长子不能出继祖规皇皇后人恪宜世守今庚寅之冬季世第继得胞兄世知之长子绳谷为嗣不但祖规有违而本朝之律例亦有所不符今念世第似续情切愿出水田二号十一秤助入合族谱会管业姑准世第以绳谷为继子此次实为守经达权之计自后不得为例
新增谱例文集上
本族宗谱凡例历次审订增益原极周详惟近来三十馀年国体鼎革法律亦随之而新宗族既为构成国家之一份子则其生活方式自不能以现行法律为轨范况自抗战以来社会关系愈趋复杂现存事实有违以前谱例宜于昔而不宜于今者因时制宜酌予变通以全其事云耳
一、买子养子为继承者事先必须通知族长申明理由继审议后方准入谱
二、典子为继承者须向族长郑重声明否则以买养论
三、承祧为嗣子者务宜昭穆相当而无争执者方可承祧
四、限龄继嗣须年在十四岁以上而故者准其继嗣
五、凡继承者以由亲及疏为原则其继书须继族长签署为有效以上各项细则详载宗族会议录
家规
一、参谒祠堂凡子孙当正其衣冠而入礼毕相揖而退不得笑语疾步
二、父母家人之严君宜正衣冠尊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其下皆须恪恭只肃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使闺门之内有公府之严方为礼法之家
三、子孙不得与人炫奇斗胜雨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吾何慊乎哉
四、治家之道不可毗刚毗柔须适厥中凡子弟随掌门户者轮去州邑俾练达世故庶无梦昧不谙事机之患若年七十者当自保艾不宜轻出
五、乡曲间当以和相待宁我容人母使人容我切不可先操忍人之心若有累相凌逼层出不巳者可据理责之
六、子孙母习吏胥毋狎屠竖以坏心术常以仁义二字铭心镂骨可也
七、子孙读书之暇不得挟弹酗酒及棋枰双陆之类以迷放此心废事败家但宜抚琴写画以遣睡思耳违者有罚
八、世人生女往往多致淹没纵云女子难嫁荆钗裙布有何不可世俗必待资装丰备然后嫁女甚非礼也敢有淹没者重罚不贷
九、四时收获稻草麦秆之属宜安置于外或闲屋或隙地不宜堆积内室檐下以起延燎
十、卑幼之人如有不平事务必咨禀家长循理处置不许辄行经讼违者挞而罚之
十一、孝义勤俭谓之四宝酒色财气谓之四贼苟能守其四宝而防其四贼则可以立身成家显亲扬名矣可不慎乎
十二、族人既多池塘畎浍联属者比比皆是须照亩分灌注果能视田远近雨相逊让而无侵夺争竞之虞岂不美哉其或利已妨人恃强凌弱必至于争争之不巳必至于讼甚至连年不解破家产伤族义所得甚微所失甚大宜深戒之
十三、俗乐之设诲淫长奢切不可令子弟臧获习之违者家长责之
十四、尼姑牙婆及妇人以卖医相为名者切不可纵其往来凡搬弄是非引诱邪僻为不美之事皆此曹也若非高明之姿鲜有不遭聋哑诸子孙切宜祛之
祭规(泽字本)
一、祭祀之时族居散远难于会集故每岁以二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春秋二仲月致祭不许违期器馔蔬果酌献礼悉遵朱子家礼仪主祭人择齿德达尊者主之乃克伸其孝敬也
二、祭物务在丰洁不可菲薄苟简盖鬼神无常享享於克诚其营办祭品每岁二仲祭以银贰拾两为度物贱则价不杀物贵则价增之
三、未先期预告族长及族人分任职事者至期掌仪请族长与助主阅视器馔或不如仪者罚与祭子北失仪者罚亦如之
四、前期一日值事人洒扫祠宇洗拭椅桌摆设位次陈列器具务宜洁净齐整不得徒视虚文
五、祭祀务在孝敬以尽报本之诚凡子孙人祀大宗祠正其衣冠即如祖考在前不得嬉笑谑浪不得疾走趋其或行礼不恭越次自便与夫跛倚欠伸哕噫咳及一切失容之事纠仪议罚
六、行事务在早晨是日鸣金三次一次一下二次二下三次三下毕凡年六十以上者各穿盛服绅衿则各穿公服齐集诣祠不得秽亵
七、仪节务遵家礼用通赞二人引赞二人工祝二人中位执事二人左右执事各几人均宜先期演习不致失误
八、序立各分行第主宜祭者居中以下分尊者列前齿长者居中馀俱挨次分序左右分卑者站后不得混乱
九、与祭人有年高不能随班行礼及老疾不能久立者降神后许暂休他所俟送 神时复来再拜可也
十、祭毕凡绅衿耆老各驻祭所俟分胙讫就席燕饮其坐次仍照行第晏毕各揖而退
十一、绅衿年登六十以上者每十添给口分一个至百岁者颁给生胙二角馒首二双散祭只许一人
十二、助主楠亭公永远特祭每节给生胙拾五斗馒首拾伍双派下历代叁人坐桌散祭
十三、主祭分献以及执事绅衿除就度晏饮外分别颁给以示奖励
十四、祭器祭桌什物等项皆须涤洗洁净封锁存贮祠库交付当年值理之人掌管其数目细列簿书以凭查考不许他用与私假人违者坐罚
十五、祭祖于族中择其力能任事者当秋收之际及时秤收以供祀事积其馀谷以备修葺务要收支明白附簿不许违时致令佃户拖欠
十六、理常人如有功绩懋著或充拓产业或修葺宗祠鉴鉴可按者每祭给生胙壹斗馒首二双以奖贤劳派孙赴祠亲领不许假冒亦不许轻短
十七、管理人务宜矢公矢慎以息以生俾轮奂常新田畴广置方尽报本之道倘总理有侵渔肥已辅理怀遇事推委一经发觉众共斥逐另行秉公铨理
十八、有犯十恶及失身奴隶干灭彝伦伤风败俗者不许与祭倘有恃顽者定行斥逐断不姑恕
祠祭约言(泽字本)
养与祭子孙分内事也是故一日之间朝夕有膳一岁之内四时有享此固天下古今无论贤愚不肖莫不皆然何吾族之养亲者尚知菽水承欢而宗祠无祭竟乏春露秋霜之感耶稽吾族自明季祠产尽废缺祭者几三百馀年瀛等目击心悲不忍委
先灵于草莽纠集同心勿拘多寡各捐资产奉其
祖父入祠其赀产只许各捐本人挨次轮管值祭散胙局外人不得藉日祠产希图支费局内人亦不得指称自捐居然霸管欺骗即遇祠有事故亦不许将此资产易卖庶宗祠无祭而有祭且可相传不朽永妥祖灵矣若后日子孙有窥窃等情神其殛之
大清雍正七年冬月长至日 各捐人公议
条例(泽字本)
一、凡助银五钱者每祭给馒首四个肉十两银一两者每祭一人坐桌散祭不另给胙一两以上者援五钱之例加数酌给
二、田地银两一人共耕种管收一任扣除输粮外面同各捐人量度办祭不许擅专
三、凡所捐银产俱现载入谱不立契票自后如有典卖乾没者鸣祠削逐
四、序次照附捐之先后勿以银之多寡为次
五、坐谱备空白纸三页俟后续助随祭附人弗拘定祖派
六、值理之次序即以开载之先后挨轮周而复始
七、道光元年众议嗣后入祠捐钱陆两者只准神主享祭捐钱念四两者酌给生胙肉廿两馒首四个壹人坐桌散祭如有捐钱加倍者照例添给胙肉散祭只许壹名此照
计开各派助入田产(略)
义乌骆氏流源考
骆本于姜太公之胤也汉高帝时有讳巨徵者由太常博士陟官左丞传十一世至雍临公始自陕之骆谷来义乌公于章帝建初朝尝官户部尚书郎因与权要不合解组归林遂卜地于县之十五都分水塘而定居焉传五世至陈留相俊六世新阳侯统遂大显志书具在可考而知也再传七世祖海监司隶校尉秀由分水塘徒居骆村桥今其地不传但就其葬父县寺后山花园推之则旧谱所称新阳侯开府治第绣湖之说似亦未为无据盖自陕迁乌后一世至五世及十六十七二世墓地均载伏龙山而六世至十五世皆与新阳侯同是所谓骆村桥者当在绣湖附近无疑且十八世梁尚书左丞知章公三代行下均注墓葬本庄仓后至二十一世博昌令履元公又葬寺后山花园今两地相隔伊迩愈足以证其说之不诬矣至梅林名里即肇于侍御史文忠公父博昌公时值隋唐鼎革之交公于所居石臼环涧种梅读书其中自号梅所尝著百泳以见志故地以人传焉惟谱载迁石臼溪西者为十二世理求公由博昌公逆溯之盖十世矣是梅林固在石臼溪西也然通俗所传者则又与之相去五里而近好事者至举其近旁之野塘谓即文忠公幼时赋鹅处并举隔里之骆家桥等以实之亦失之附会矣果其事有可徵则理求公以下至二十八世国子监元发公迁东阳上侃为今东阳塘干八市前骆店紫涧雅村之祖及二十九世国子助教诰公迁诸暨渎山以前一脉同居者巳十七八世其间由晋永和历宋齐梁陈隋至唐末凡五百六十馀年以视一世至七世起建初迄东吴与七世至十二世起东吴讫晋末前后均仅百数十年者亦大相悬殊矣何以梅林里许之地及其四近并无骆氏先茔可按也耶窃尝稽之谱牒知二十世文忠公以下之邱墓自诚宗二公及外迁之发诰二公外至二十九世止不出上枫塘东溪山琼塘西溪山四处距石臼溪西最远不过五里正与先世之就近营葬于伏龙山及寺后山花园用意同则博昌所居梅林之即石臼溪西庸待辨乎更自三十世以下考之其最近五世窀穸之他营者亦仅有三十一世与三十二世暄意二公之葬上明洋三十世至三十二世恂晓晰敏诸公之继二十九世诚宗二公葬湖山暄意二公父子也意公之孙即公庸公广为今李塘赤金山大溪屏风石东阳之水头葛城甑山永康石牌诸暨陈村与枫桥文朋下及楂林各派之嫡祖〓公元孙即公廉为今松林各派及诸暨枫桥文旋公以下之嫡祖其析居之次第有不难偻指而述者公庸公广公廉三公生于北宋之季公庸公广同胞昆季也与公廉并为文忠公之十一世孙皆文忠公长子礼部尚书铨公后庸生二子长曰用中幼曰用和和之长孙文起迁楂林幼孙文朋迁枫桥而用中之后自其四世孙汝雨谱载迁居义门近巳无传外今孙枝蕃衍者皆德琏公之云〓也公生六子长然吉即无传次然庆迁酕陶山下为今李塘之祖三然安其孙沧宋都指挥再传至贡迁东仓后复四传秉操等转徒赤金山下又其五世孙进九转徒东阳水头葛城今各有后焉四然贞其孙潽之三世孙穆明赠文林郎福建道监察御史为今东阳甑山之祖又其孙进辅和与穆同堂昆季也今和不传进辅二公后郎今永康之石牌是五然志其后裔居梅林祖宅中绝于明今不传矣六然友其孙滔之后亦分二支即滔之孙门迁板坞传四世至似勤为今大溪之祖其弟似良为今诸暨陈村之祖至公庸公胞弟公广公后今传者仅屏风石一派其始迁祖为三十八世德寿公东阳之山周亦由此转徒者也又近今不传之东溪派亦公广公后始迁祖为效公广九世之孙凡此皆源流之历有可考是矣他如黔粤蜀诸同宗前清季世虽有荡平发匪历任两湖暨四川总督文忠公秉璋光绪丙戌编修公景宙光绪乙未修撰公成骧均自称先世由义乌分支然据文忠哲嗣补用道玉环同知杼勋公来书云仪凤长子文敏字道德唐末为节度使义乌人后落籍南雄朱玑巷至宋迁南海乌石冈为其百世不祧之祖但例诸旧谱文字行当在三十七世一唐一宋未能合也惟三十世点公则字载仪凤与来书所述正同至修撰公上祖亦称名万钟字应禄系金华义乌人为明万历年间武进士仕至总兵由浙迁黔今留居黔省者即编修公之一支也其由黔徒蜀则为万钟公之四世孙宗周宗仪二公宗周后裔今住成都华阳什仿彭县者居多惟修撰公嫡祖宗仪公下家资州东乡七里桥距州城北三十里来书所述颇详第以稽之旧牒其字载应禄之上一字应却为我五十五世行文且赤金山派下确有其名并于生年月日时下注出外二字似即为蜀之始迁祖但应禄生清顺治年间去明万历巳数十年矣不足以徵信也又谱载从军入黔留居筑县者有五十三世廷荣其人殆即此乎然亦不必辨也惟我骆氏发祥以吾邑为最早故数典者必会归于是既不能复起古人而问之亦何必强以求合哉兹之叙源流而旁及者亦欲使后之人略知其所自并不负我同宗万里致书之意云尔
中华民国二年十二月上浣之吉
六十二世孙冕时谨撰
知识出处
《寮前村志》
本书概括了永康市寮前村的大事记、寮前今古简释、骆氏起源考、青山房系考、寮前八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情习俗、口头文学、人物、诗文辑存、丛录、宗谱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寮前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