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寮前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38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文化
分类号: G127.55
页数: 4
页码: 17-20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市寮前村的文化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文物、文娱、文体等。
关键词: 经济 发展 寮前村

内容

第一节 文物
  骆氏宗祠:坐落村西,东至八盘塘,前面大路是通溪头,柿后至永康市区的大路,南面靠肥田,背靠龙背〓。
  宗祠大约始建于明朝初,至今约有五百年,分前、中、后三进,后进五间供放木主(神位),中进搭有戏台,中、前进各三间,二厢各六间为客室,楼上供放器物。前辈经过多次整修,先是用木柱,后因白蚁侵食,用以石柱代之,也因财力、人力等原因,历数年三次整修而成。先把后进以石柱代木柱,再次修整中进、前进。最后二次大修整是一九四七年,骆氏宗谱续修告竣,与一九九0年村指定由骆有田负责,翻瓦捡漏,全面予以修整。
  宗祠古人以供神位、参拜、祭祀、重大集会等,并以作儿童启蒙教育地。解放初,全村儿童都在骆氏宗祠中进接受启蒙教育,初任老师徐天来。
  三间:原是星房常产,供议事、好事公用。四十年代曾办初级班,胡世昌、胡兴宾任老师。解放初做村民兵办公室。
  厅:寿房常产,原有三间,土改时西边一间已分私户,七十年代,另二间设小高店,现为老人协会会址。
  庙:寮前原有庙二座:上林庙,坐村后西北方,上林塘的西北角,现尚存;下林庙,坐村西边前溪下游溪岸。二庙解放初均塑有泥像,现下林庙已拆。
  凉亭:坐上林塘西南角塘岸,到溪干、整雅大路穿亭而过,俗叫过路亭,五十年代初塑有泥像,七十年代凉亭被台风刮倒,现未修复。
  古井:位于骆氏宗祠门口,建于哪年无考,解放后多次修整,脉源较大、清凉甘醇,五十年代全村百分之九十饮用此井水,现各自都钻有家里井,用此井水瘳瘳无几。
  教堂:五十年代由张德仁等筹建,一九九五年扩建新教堂。
  第二节 文娱
  剧团:解放初,村组织剧团,团员多为村年轻人。
  七十年代寮前大队组织文宣队由村支部委员骆高种负责,骆天喜任团长,团员二十多人,曾到下蔡、下溪池、等地演出,节目有现代革命样板戏“沙家滨”“三月三”等。
  电影:一九八五年,骆金超购买16毫米放映机一台,办起了电影队,活跃在农村,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夫妻俩手推独轮车下农村为农民放映娱乐片、生活片、科技片等,曾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全国首届农林科教片汇映(一九八七年):
  获永康市汇映办公室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奖状、奖金)
  获金华地区汇映办公室先进电影队光荣称号(奖状、奖金)
  省举办“人口与健康”科教片汇映(1990年):
  获永康电影公司先进电影队光荣称号(奖状、奖金)
  获省汇映办公室(十一个单位联合举办)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奖状、奖金)
  全国第二届农林科教片汇映(1992年):
  获永康市电影公司先进电影队光荣称号(奖状、奖金)
  获省汇映办公室(七个单位联合举办)先进电影队光荣称号(奖状、奖金)
  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林业部、广播电视部、文化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七个单位的表彰,荣获奖状、奖金。
  广播、电视:五十年代全村只有三只广播(每个生产队一只),现在百分之九十户装上广播,全村共二百三十多只。
  在八十年代初期我村少数户购买了14寸黑白电视机,九十年代黑白电视机普及,以十七寸黑白电视机占多数,好一部份购高档的二十多寸彩色电视机,并配有放像机。
  第三节 文体
  一、龙灯
  五十年代,每年基本上都要迎龙灯,迎龙灯是寮前村的传统文体活动,每年元宵节由专人负责、扎制、糊描龙头。正月十三夜,龙头上十数盏灯闪闪发光,再接上一节节桥灯,每桥二盏红灯,近看人声喧哗,热闹非常,远观点点红灯,弯弯曲曲长如龙蛇。景色独美,近年来以老人协会负责发动村民迎龙灯。
  二、罗汉队
  民国期间由宗族长辈请来师傅,以教青少年枪、棒、刀术,一以增强体质,二以抵御外侵、自卫。每年立秋后即参加操练,八月十三成群结队,扮三十六行或铃花队,上方岩敬胡公,并以拳、棍、刀、响铃叉等表现,热闹非常。自老人协会成立后,老人协会组织,在九月初九有罗汉队,三十六行队到邻村表现,邻村也来我村表演。
  三、其他活动
  老年人以搓麻将为消磨时间,年轻人以打扑克为娱乐,也有几位年轻人即以对奕为乐,老人协会会址成为搓麻将的主要场所。各小商店也摆有麻将桌、扑克牌、台球等招徕顾客。

知识出处

寮前村志

《寮前村志》

本书概括了永康市寮前村的大事记、寮前今古简释、骆氏起源考、青山房系考、寮前八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情习俗、口头文学、人物、诗文辑存、丛录、宗谱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寮前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