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寮前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37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农业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5
页码:
11-1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市寮前村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自然概况、土地所有制、耕作熟制、种子、肥料、生产工具、合作兽医站等。
关键词:
农业
经济
寮前村
内容
第一节 自然概况
寮前村地处丘陵,有小山、有平川,农民以种田为主,也种小量的旱地。
气侯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足,灌溉方便,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类谷物。
第二节 土地所有制
旧社会多数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富农手里,1949年5月8日,永康解放进行了土地改革,按人口分给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广大农民从没有土地——一分得土地(私有)——一农业合作社(集体)。
从个体户——一互助组——一初级社——一高级社——一人民公社化。
第三节 耕作熟制
旧社会,水田以单季水稻为主,后熟以玉米、乔麦、豆、罗卜为主;旱地以麦、棉花,豆、芝麻为主。每亩稻谷一般在400斤左右。
1.六十年代从旧三熟改新三熟:
旧三熟:春粮(麦、油菜、绿肥)——一早中稻——一玉米。
新三熟:春粮(麦、油菜、绿肥)——一早稻——一晚稻。
旱地:小麦——套种早豆(棉花、糖梗)——玉米(蕃茹)
2.早稻插秧:从拔秧——小苗带土移栽。
3.双季(杂交)晚稻育秧:从一段育秧——二段育秧。
4.耘田二、三次——耘一次用除草剂或不耘用除草剂。
从旧的耕作熟制、育秧方式、操作技术、种子等、改革形成现代模式。古为清明“料”谷籽,立夏开秧门。八十年代开始就普遍在春分前后“料”谷子,立夏前十天就关秧门。充分利用阳光,促早发夺高产,一熟超千斤。
第四节 种子
五十年代早稻品种:三百粒、三九九、莲圹早、陆才号等。又从矮脚南特号、广陆矮等,推广了农恳58、京引15、农虎6号、广陆矮四号。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新品种试种。现在早稻品种有卢红早、二九丰、浙733、双峰12、浙幅802、浙935等。杂交晚稻品种:协优46、汕优10号、汕优36幅、协优88、协优413、珍优48—2、II优92。近年来又推广杂交早稻。它们的共同优点是,播种量少,每亩1—2市斤,抗病抗倒,合理密植就能夺高产。
第五节 其他作物
1.乔麦:在70年代因产量偏低,就很少有人种,到80年代基本绝种。
2.玉米在90年代,很少在大田种植,因为产量不高,化劳力多,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人们不愿象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那样为省点粮食,早餐要吃流质食物——羹。近几年人们在旱地种上几株玉米是为吃嫩头(嫩玉米)换换口味。
3.糖梗: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集体或私户在旱地都要种植部份糖梗。以挤汁煎红糖,七十年代前寮前在冬至前后就在后金山竖榨糖车。以大树做成二个实心大木轮,用牛一圈圈地转以带动二木轮,糖梗从二木轮中间穿过,以挤出糖梗汁水,再以汁水轮流放三只大锅内煎熬,经过煎糖师付的去渣、加料(石灰、苏打粉)即成红糖。寮前骆章好是煎红糖的好手。
4.棉花:连产承包责任制,旱地种棉花颇多,现在很少有人种,特别是在取消使用布票后,种棉花人廖廖无几,个别种几把地,也是为女儿弹棉絮而种,不为出售作经济收入。
柑桔:柑桔的兴起,我村80年代在乡政府鼓动下,几乎每户都在旱地种上了柑桔。品种以密柑为主,近年也种有椪柑。多的每户几十株,少的一、二十株,年份好每户收入百斤、上千斤。
5.蕃茹:随着柑桔种植面积扩大,蕃茹面积大大减少,以前以种蕃茹作猪饲料。现猪饲养量由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每户1—2头到现在每二户一头,逐年减少。
6.种小菜:市场繁荣,生活水平提高,蔬菜价猛涨,有些农户以种青菜、丝瓜、藕、芋等挑芝英去卖。收入可佳。
第六节 肥料
常施用农家肥:栏肥、焦灰坭、菜饼、塘坭、人粪尿、绿肥。
化肥:氯化钾、氨水、尿素、过磷酸钙、碳铵、硫酸氨、磷酸二氢钾等。
第七节 生产工具
1.耕作:建国初,牛拉木犁耕田,用以锄头掘田,六十年代开始,用手扶拖拉机耕田。少数高沿田也用牛拉铁犁耕田、全村共有手扶拖拉机五台,百分九十以上的农田用拖拉机翻耕。
2.灌溉:建国后至七十年代,基本上用木制水车车水灌溉,水车有二人车、三人车、还有单人手摇车三种。自太平水库建成后百分之九十的田都能自流灌溉。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大部份户都购置了三匹马力柴油机、三相电潜水泵,用以抽水灌溉。木制水车,基本无人使用。
3.收割:五十年代初打稻、麦全用木板制的稻桶,稻桶有方形、园形二种,五十年代末,推广脚踏打稻机。现在用三相电动脱粒机,也有少数农户用三匹马力柴油机带动打稻机进行脱粒,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4.粮食加工:旧社会直至五十年代初,妇女以石臼用手工舂米,用手推石磨磨麦粉、米粉。或以牛拉碾车(业槽)碾米、牛拉石磨磨粉,芝英办了碾米机,又挑芝英去碾米磨粉。六十年代寮前购置十二匹马力柴油机,先在祠堂办起粮食加工厂,用机械碾米、磨粉,解放了妇女劳动力,方便了群众。自1974年寮前大队有了照明电,在三间办起了三相电碾米机。
第八节 其他副业
一、养牛:牛是农民的依靠,使用拖拉机以前是耕田的主要动力,就现代也是翻耕土地不可缺少的补充动力。九五年全村仅私养牛一头。
二、养猪:七十年代养猪事业发展快,八十年代前每户1—2户,九十年代每2户一头。
三、家庭养鸡、鸭、鹅、羊,池塘养鱼等是寮前村的传统习惯。但在九十年代,饲养量大幅度下降。第九节合作兽医站
寮前兽医站创建七十年代,每头猪只须交1元钱,每年一、二次预防针,看病配药均不收费。医师:徐寿雄、周章教。1984年兽医站撤消。
知识出处
《寮前村志》
本书概括了永康市寮前村的大事记、寮前今古简释、骆氏起源考、青山房系考、寮前八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情习俗、口头文学、人物、诗文辑存、丛录、宗谱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寮前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