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文化 教育 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杭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195
颗粒名称: 第四编 文化 教育 卫生
分类号: G127.55;G527.55;R199.255
页数: 20
页码: 85-104
摘要: 本编记述了前杭村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情况简介。
关键词: 前杭村 文化卫生 教育

内容

第一章 文化
  第一节 文物
  一、公祠
  1.生二公祠 位村西,面南,崇祀始居前杭祖胡德生公。清代建造,分前、中、后三进。前进开设大门和两边门,门上牌楼高耸,雄伟壮观,大门额上书有“生二公祠”。前进、中厅均三间结构,厅上悬“敦睦堂”匾额;后堂即排五建造,连接中厅有穿堂,设宇台,供演戏,后堂设神龛,供神主。两厢各有厢房8间,将三进连成一体。现后堂已拆建为厂房,其他建筑也多有损坏。
  2.廷美公祠 即今前杭小学址,面南,崇祀廷美公,故名。门面呈拱形,内部结构同生二公祠相仿。建于民国三十二年,民国三十六年冬建成归主。1961年冬焚毁,1973年改建为今前杭小学。
  3.廷葱公祠 位村上偏南,面南,崇祀廷葱公,故名。前为台门,分中厅、后堂,两边厢房连接,间有庭院,堂号慎修堂。1972年火焚,尚存后进。曾为村养猪场场址。约于1977年结束。
  4.克纯公祠 坐落村北,面东,俗称孝常祠堂,建于清末,祠为三间式结构,分前后两进,两边有厢房连接,现已供人办厂。
  5.吕氏戊常祠堂 在廷葱公祠后,面南,前为台门,后堂三间连有厢房。现辟为厂房。
  6.舒氏宗祠 位舒家村西,面南,前为台门,后堂排五结构。现已倒塌。
  二、厅堂
  1.昭常厅 明代建筑,面东,相传昭常太公建有花厅、花楼,有屋里井、屋里塘,两边厢房连接,更有油车、踏碓、养马房,有“脚不湿履”之谓,规模宏伟壮观,今尚存旧厅和塘井等。
  2.大厅 位村中心地带,面东,清代建筑,三间式独立结构,有楼,约100多平方米,号“肇庆堂”,中原供有观音佛像。前有庭院,两边有厢房。现为民居,年久失修,外观已甚破旧。
  3.堂楼 位村中心地带,大厅之东,三间独立结构,有楼,约100多平方米,号“积德堂”,前有庭院,两边有厢房,现设作前杭老年协会活动室。本已破旧,1991年村两委支持老协进行修葺,现已焕然一新。
  4.大会堂 位村中偏东,面南。高大牌门上书有“大会堂”三字,1968年建造。系钢筋混凝土人字架建筑,约900平方米,内分9套,上有玻璃气窗,下每间有大玻璃窗,可供透明。后套建有戏台、戏房,供演戏用,现为幼儿园址。
  三、庙宇
  1.经堂 位村西北部,为供观音佛的经堂。曾住有尼姑,民国间毁坏。经堂前还建有节孝坊,相传为昭常下锺静(又名能汪)妻吕氏太婆守节而建,建国后拆除。
  2.胡公家庙 位村西通胡库路口。原名顾龙庙,俗称本保殿。内塑胡公和三位夫人,及十弟兄,左厢塑有土地公、婆,右厢塑有关公和关平、周仓。“文革”间拆毁。1992年重建,改称胡公家庙,原像照旧塑回,另加塑五谷神、财神,未塑十弟兄。
  四、山城(俗称城头)
  山城即水口城,位村西,长约180余米,以路为界,分大小城头。民国元年(1912年)发动全村群众堆筑,挖护城河及塘鱼头塘泥土筑成。上植松、樟、槠、冬青、材官、栎等树。1958年,砍掉松树烧炭,1962年后复植,1990年,前杭老协更植以大量花柏,现已恢复葱茏。
  五、凉亭
  1.回龙亭 位今胡公家庙东侧,三间穿路亭。70年代被台风吹毁,不复建。
  2.永济亭 位城头南端,三间结构,同回龙亭同期吹毁,不复建,今存遗址。
  3.高桥亭 位村东,通往独松路口,旧为三十五都与廿八都分界处。三间穿路结构,建于清代,今保存完好。
  4.华釜亭 位村东北、画眉岩前之后溪头,清光绪丙午年(1906)年,前巷新和睦常重修。1984年胡库上村修建后,易名为“广济亭”。亭为三间结构,系横穿通方岩大路亭,内设石桌、亭凳,保存完好。
  5.摆衣亭 位村西摆衣潭而得名,又名下溪凉亭。三间建筑,为旧通世雅路亭,现保存完好。
  6.边钟亭位村东边钟岩而得名,1959年本村胡淑宜老人为九旬老父胡敬时祝寿而建。三间结构,为通往桐坑等地的要隘歇息处。
  六、桥
  1.永济桥 俗称新桥,位村西城头之南,旧跨前溪通永城要道,六洞四条石平桥,长约21米。
  2.公路桥 位村南旧蹬步桥处,建于1974年,为单孔拱石桥,以水泥为路面,宽4米,长14米,可通大卡车,为前杭交通枢纽,对本村经济腾飞起了积极作用。
  3.水碓桥 又名上桥。今为五条石三洞平桥,为通前田畈要道。
  4.高桥 又称派溪回龙桥,跨橙溪位三十五都和廿八都交界处。因高出路面1.5米而得名。单孔拱式建筑,今已拆除。
  5.锁西桥 位高桥西,建于清光绪十二年,为三条石两洞桥,为旧通派溪要道。
  6.前杭大桥 位锁西桥西,条石礅两洞钢筋水泥平桥,投资1万8千元于1992年冬建成,宽5米,长18米,可通汽车。
  7.后溪桥 位村东北,画眉岩前之后溪,因名后溪桥。为通方岩、东阳、磐安之要道。原为六礅七洞三条石的石板平桥,后加宽为六条石平桥。桥长25.40米,宽2.04米,可通拖拉机,建造年代待考。
  七、古石器
  石礅一个,传说为祖先练武用;马巢一个,传说为祖先饮马盛水用。
  八、村塘
  1.荷景塘 位村北,孝常祠前。面积约1.2亩,深1.5米。呈半圆形。开造年代不详。旧时塘植荷花,绿叶叠翠,荷蕾吐艳,风动荷舞,景色优美,因名荷景塘。塘有活水经流,水质清澈,供村民洗涤及防火用。
  2.屋里塘 位村西北五份头里。面积1.6亩,深度1.5米,呈长方形。昭常太公建。塘西有竹园、踏碓,外有围墙。塘东、北岸,建有回廊、座椅。塘植荷花,放养游鱼。一幅翠竹倒影,红荷飘香,游鱼戏水,庭院幽雅的图景,引人入胜。现供村民洗涤、防火之用。
  3.塘鱼头 位村西山城脚。面积约1.5亩,深2.5米,略呈正方形。水源充足,水质肥,宜养殖白鱼;旧时曾养鲢鱼,多重二、三十市斤,头大如斗,因有塘鱼头之名。现供养殖、洗涤、防火之用。
  4.鱼池 位村西塘鱼头之北。面积0.3亩,呈长方形。古时养鱼苗用,与塘鱼头只隔一岸,上、下缺口拉网相隔,防鱼苗外出,故名鱼池。现长满杂草。
  5.前园塘 位村南,小学左前面。面积0.8亩,深1.5米,略呈半月形。开造年代未详。旧时因坐落陵园前面,而名前园塘。供村民养鱼、洗涤、防火之用水。村民到此洗涤者甚多。
  6.菱角塘 位村之南边,面积1亩,深1.2米,呈菱形而得名,分左、右两口。开造年代未详。塘植荷、菱,供村民洗涤、防火、养鱼之用。
  7.大塘 位村东南,姓吕与新屋里之中间。面积1.2亩,深2米,呈正方形,为本村较大者,因名大塘,供村民养鱼、洗涤、防火之用,到此塘洗涤者
  甚多。
  8.上塘 位村东上部,因名上塘,呈菱形。面积0.2亩,深1.5米。供村民洗涤、防火用。
  9.舒家门口塘 位舒家门前,面积1亩,深2米,呈半圆形,供养鱼、洗涤、防火用。
  10.后塘 位五分头外面,面积0.3亩,深1米,呈长方形。供村民冼涤、防火用。
  11.泉丘塘 位村西大路下,面积0.2亩,深1米,供村民洗涤、防火用。
  12.街狗塘 位生二公祠堂前面,大路右边,面积0.2亩,深1米,供村民洗脏物用。
  13.小阳沟 位上明堂小店前。面积0.2亩。分左右两口,均呈长方形。左口供洗涤、防火用;右口因无人修理,已成污水池,传说祖先把这两口小阳沟视为“龙眼”。
  九、水库畈塘
  1.枫水塘水库 位村东牛皮山与门前山中间,面积约20亩。建国后,在党领导下改建为水库。加宽加高塘岸,现蓄水量多达20000立方米,可长年灌溉农田200余亩,水利条件优越。水源有来自后溪坝之长流水,十分丰富。
  2.统塘水库 位村西南角与墁塘村交界处。面积10余亩。建国后,在党领导下加高加宽塘岸而建成水库。现蓄水量达10000立方米,长年灌溉农田100余亩,足供下寮基和统塘畈水田灌溉之用。
  3.畈塘 隔溪畈有后塘、薄荷塘、百八十塘、青口塘3口、高塘、草鞋扒塘、深塘、港塘、四百塘等;村东畈有横路塘、古楼塘、慈菇塘、上石头塘等;村西畈有下寮基三口塘等等。本村畈塘星罗棋布,供农田灌溉,水利条件十分优越。
  十、井
  前杭古井有前园塘井、后井、九龙井、屋里井、菱角塘井等,历来供前杭列祖列宗及子孙后代饮用;改址后的上明堂井,由于水质优良,半村人民多饮用之。其他新开凿的大厅后井、新屋前井,也给附近村民带来饮用之方便。
  在改革开放后,为了方便村民用水,村两委拨专款于80年代中期在村北开凿1号自来水井,深约15米,井径4米,储水量约80吨。因不能满足村民饮用和工业用水,兼之水质不良而停止使用。后经聘请勘探队在村四周进行勘测。确定村南四百为井址,于1990年投资3万余元请地质队人员深钻100米,探得日出水量110吨的水源,建成2号自来水井。水质优良,现供369户村民饮用,(人口达1246人),同时解决了部分工业用水。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进一步要求方便用水,近些年来本村掀起钻凿庭院井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村内片有69眼,大山片8眼,甲麻园17眼,共94眼,占邻近乡村户均之首位。庭院井一般深4米左右,而大山片之井即深达40米至70米。
  十一、古樟
  三株古樟,位村西祠堂前。树高百尺,胸抱两围,枝繁叶茂,绿冠如盖,为前杭村风景树。栽培年代约在清代初年。此外,在地坦畈还有古樟一株,年代与祠堂前古樟接近。这四株古樟是本村仅存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古树。
  十二、古谱牒
  村宗谱是珍贵的村史资料,村民一直慎重保藏。惜在“文革”及一次火灾中多遭毁坏。现仅存民国间残谱两册:一为民国丙寅年(1926)修《库川胡氏宗谱》卷之首:二为民国乙酉年(1945)修《库川胡氏宗谱》卷之二系图。以上两册,村志编委会均作复印本保藏。
  1992年复印《库川胡氏宗谱》光绪版(西溪马屋村保藏本)一部,计卷之首1册,天集7册,地集20册,人集10册,卷之尾1册。以上39册均保存于村志编委会。
  1992年复印《龙山胡氏总祠录》光绪丁丑版1册,又《胡氏宗谱》卷之一上祖行第1册,共2册保存于村志编委会。
  1992年复印《舒氏宗谱》卷之三行第1册,保存村志编委会。
  1994年又获《河东前杭吕氏志》草谱一册,现存村志编委会。
  十三、名胜古迹----画眉岩
  画眉岩位前杭村东,约1公里处。山间危崖壁立,石洞深邃,苍松翠竹,隐衬其间,好一派画眉洞天景象,堪称永康名胜。
  据《永康县志》载:民国廿一年在华釜山画眉岩兴建长春观。又载:80年代有理仁(独松人)在长春观守观。据说理仁即程纪年,去世后,已由道姑保带主持其地。1993年由前杭、胡库上村及全县各地群众资助,从新将画眉岩开辟为永康十大名胜旅游风景区之一。
  进入名山,有石阶曲径,幽通入洞。洞下有飞石,据考为1966年农历五月十七日午夜,风雨交加,一声巨雷后,忽有百吨计巨石飞起,折断大枫,未伤草木,脱落山涧。有人书上“飞石”两字,供人观赏。步上岩洞,牌门上书“画眉仙境”,门傍有联曰:钟梵引雷音声闻般若,静坐仰大罗咫尺西天。又有联曰:“岭接祥云云露佛,山生古洞洞藏尊”。画眉大洞西侧,相传有通往坑里的老虎洞;北侧有钟岩,维妙维肖,为游人所赏识。
  癸酉年开发画眉洞天时,有人为画眉岩一带赋上地景曰:“雄狮宝象拱秀,文德主试遗踪,双溪合一,清沏三坑长流水;金鸡仙桃献瑞,灯盏朝天长明,横峰奇妙,从来未听蝉声鸣”。将这里的地理环境尽描其中。
  画眉洞天内,塑有胡公、观音、地藏王、地母娘等佛。向北折,步上石阶,又开发出数洞,已在建玉皇楼及永康四城隍庙。近年来常有旅游者和香客登山朝拜,观赏画眉风光。
  第二节 文娱
  一、古科班
  据村民传说;在清代末年,本村有胡修汪曾办过科班,民国时期即由其子胡金水接替开班。科班由各地戏子组成。在当时,参加演戏的均是贫苦村民。本村参演的角色和乐队成员有胡兰头、胡蒲柳、胡金水、胡金皆、胡兰芋、胡绍宗、胡修杞、胡世昌等。其中最出色的演员是胡金水,有“金华八县盖”的美称(详见《人物传》)。演出剧目有《寿阳关》、《双合印》《真假钦差》《走广东》等几十本戏。科班有自办戏装,收藏在六份轩间,于1934年前后的农历三月初三日焚毁。科班曾演出于本省各县,住祠堂、宿庙宇、生活苦不堪言。以上演员老来无靠,有客死他乡,尸骨难还者,同新社会演员的光荣相比,真有天壤之别。
  二、座唱班
  民国期间,胡、吕两姓曾各组有“座唱班”,胡姓有胡化群、胡永进、胡岩林、胡岩通、胡绍广、胡岩龙等人;吕姓有吕渭滨、吕兴进、吕孝江、吕凤林等人。他们有管弦、锣、鼓等全堂乐器,自吹、自拉、自敲、自唱,分任生、旦、末、丑、净角色,或演唱于罗汉坛场,或献技于婚寿喜庆筵前,每逢新年吉日,在祖宗神像堂前,都要开展群众文娱活动,渲染欢乐气氛。当时座唱班演唱的节目有:《郭子仪贺寿》、《崔子斩齐》、《眉乌县审刘》、《闻太师回朝》、《秦琼游四门》等。演唱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节,引人入胜。
  三、宣传队
  1、推车 1945年旧历八月初一日,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前巷村曾组成两班推车:胡金水教唱胡姓一班中小学胡小仙等女生。姓吕也请来钱某教唱吕彩卿等一班中小学生。她们扮成古代仕女和车夫,每班十二台,在管弦乐器配合下,演唱民间小曲,庆祝抗日胜利。随着罗汉班的队伍,在邻村和方岩一带开展表演宣传,曾轰动一时,名扬遐迩。
  2、莲花队 有“十字莲花”和“讨饭莲花”之分。“十字莲花”衣着整齐、美观,身背木甲、手提瓷壶,另一手执盘棒,更或执竹戒者,边走边唱,开展多项内容的宣传活动。建国前后在前杭十分流行。如1994年国庆节,前杭“十字莲花”队就曾到胡库乡参加庆祝演出。“讨饭莲花”是旧社会贫苦讨饭者结队演唱队伍的再现。扮演讨饭公婆者为哗众取宠,多淫词秽语,有损劳苦大众形象,属不可取,故在建国后已少有扮演。
  3、大面姑娘 由十八个戴大面姑娘面具,衣裙服装统一,手执荷扇、纱巾者和两个头戴帽碗面具,手执大烟筒的“兆敬公”组成,计二十人。是一支在锣鼓有节奏的配合下,边走边舞的娱乐队伍。旧社会由男装扮,带有野味,建国后由妇女扮演,较为文雅。前杭村备有新制面具服装,在1993年、1994年国庆节曾参加演出,反映较好。
  4、莲湘队 手执串有铜钱可以发响的一根棍子,由服装统一的俊俏女子(要成双成对,人数不限),按规定节拍,边唱边舞,团成各种阵图的宣传队伍。是解放后新引进的一项文娱活动。1994年国庆节由前杭小学生组织扮演。
  5、秧歌队 是解放初期从北方引进的文娱节目。男女老小均可参加,在秧歌调的吹拉和锣鼓伴奏下,队员以走三步退一步(或跳一脚)的步法,加以摆手表演,变化各种阵图,进行宣传演出。本村在建国之初,十分风行。
  四、前巷农村剧团(或称文宣队)
  建国后,为了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对群众的宣传活动,本村于一九五0年秋成立了农村剧团(后称文宣队),演出各种大、小型文娱节目。大体分三个阶段: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为庆祝翻身解放、配合反霸斗争、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等,剧团先后演出了《兄妹开荒》、《兄妹参军》、《翻身要翻心》、《模范农家》、《两兄弟》、《赤叶河》等剧本,还自编自演相声、对口词、小歌舞等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剧团负责人吕金溪、胡耀祖。主要成员有胡菊屏、程献谦、胡耀庭、胡根基、胡岩木、胡醉芙、吕秀圭、吕岩双等人。
  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初:村里成立了文艺宣传队,由胡淑庭任队长。选派人员赴县培训,排练现代京剧。主要成员有胡逸、舒雄伟、胡雪艳、胡玉燕、吕金溪、胡雪痕、胡耀庭、吕志敬、吕争鸣等。乐队由胡淑俊、胡淑昴、胡建、胡高良负责。除演出现代京剧《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片段外,也演出了不少小节目(如歌舞、相声等),每年演几次。还参加过区、乡会演。
  从七十年代中期起,文宣队由复员军人胡小宝负责。主要成员有张澄、何桂华、胡榴叶、胡银参、吕金溪、胡耀庭、胡淑庭、吕秀娟、胡彩莲、胡一鸣、胡一红、胡南飞、胡巧痕、胡耀祖、吕岩双等;胡淑俊、胡淑昴、胡高良、胡建等仍负责乐队。曾先后演出了《闯新路》、《朝阳花》、《赤叶河》(重排),《洪湖赤卫队》等大型剧本,还演过不少话剧,小歌舞、相声等节目。不仅在本村演,还到外村演,甚至到过岩后公社演出,获得好评。剧团从五0年成立起,到七十年代末,除六十年代中因“文革”曾一度停顿外,年年演出多次,长盛不衰。
  五、新文化项目
  1、广播前杭村在5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始装广播,每个生产队队部安装1只;60年代发展到户装,每户1只,约200余只。后为提高音响质量,到89年全部改装成音箱,实现了音箱户普及村。曾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2、收录机 50年代,本村胡国长从广东汕头带回一台留声机,在村中演唱,曾引起轰动。小收音机在70年代村民即纷纷购进使用,80年代盛行;并出现收音录音两用的收录机,达10余台,方便群众的收音和录音。
  3、电影电视 在民国后期,本村曾放映过无声电影。约在1956年,本村开始放映有声电影,节目是《白毛女》。60年代后放电影即较为频繁。在70年代中期,本村以3000多元购进1台投影电视,为全县农村最早拥有者。80年代初,本村胡根基首先买回一台9寸黑白电视机,以后村里逐年增多,彩色电视机即以胡淑钱、胡景吹、胡革、胡乃人家首先使用。到九十年代,本村电视机已普及到户,有的甚至1户多台。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观赏文娱节目的机会增多,农村放映电影的次数明显减少。
  第三节 文体
  一、闹龙灯
  闹龙灯是前杭的传统文体活动。每年元宵节由各房子孙扎制、糊饰起龙头,供在大厅。按和睦常下杨、庆、广等房号的顺序,在正月十五日夜(改期者不多),接上桥灯,在鸣炮、锣鼓声中搞闹龙灯的文体活动(详见本村风俗志)。建国后曾长期停止迎龙灯活动,直至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起,才重新在元宵节开展闹龙灯活动。龙头安放在前杭大会堂内,进行男人、妇女分班迎灯;此外,吕姓还特制起小龙头,全由儿童来开展迎龙灯活动,受到村民们的赞赏。村老人协会成立后,迎龙灯活动大多由老协牵头,发动村民来迎。
  二、迎罗汉
  在明代,迎罗汉本为戚继光组织人民群众练习枪棒刀术,增强体质,以抵御倭寇侵扰的民间体育活动,后来在本地演变成为敬仰胡公的娱神活动。在每年农历七月半后,开始习武团阵。一九四五年延请墁塘拳师应荣华、应德火来本树教习拳、刀、叉、棍等,参加的老年人有胡凤梧、朱福星、胡绍火、胡洵旦;青年少年有:胡绍根、朱金妙、胡耀庭、胡天林、朱岩林、胡淑杰、胡淑仁等多人。习的拳路有“小归虎”、“八步”、“兜风”、“鲤鱼操江”、“三占”、“扫手”等。罗汉队由头旗、大刀、四把叉、盾、棍在前,荷花孙在后。团阵后,即开展舞刀、弄叉、打拳、舞棍、四尺凳花等武术表演,是项有益的强身活动。建国后多年停止活动。直到80年代才重新开展起来。
  三、搓麻将
  麻将本是开发人们智慧的文体工具,旧社会多被人们用作赌博工具。建国后在禁赌运动中,麻将曾经禁绝。在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在本村又悄然兴起,本村老人协会从未作赌博活动,为年青一代作出榜样。但在群众中已渐渐恢复作赌博活动工具,有的夜以继日,劳神伤财,成为社会之一大公害。
  四、走象棋
  走象棋也是开发群众智力、计谋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本村堪称棋手的有胡明韩等。其他的棋类活动还有走抽、走程、走牛角、两子夹鸡娘、爬天梯等等,多为孩童的比赛活动。目下已逐渐遗忘,少有活动。
  五、打扑克
  在旧社会,中国农村盛行打胡牌活动,也列为一种赌博工具。建国后,已禁止活动。继之而起的是从外地引进的打扑克活动。打的形式有打40、“5.10.K”、打上游、接龙、十点半等等。有的作业余娱乐,有的已演变成赌博活动,已造成社会的一种不良风气。
  六、篮球队
  70年代初期,前杭村曾组有农民篮球队,训练场地设生二公祠前晒场,有篮球架,分男、女队进行训练。
  男队:领队前期领队胡绍雄,后期领队胡小宝
  球员 舒雄伟 张澄 胡明云 胡振宝 胡高良 胡绍雄
  胡淑庭 胡建 胡双吹 胡岩塔 胡启鳌 胡振朝
  女队:领队 前期胡彩莲,后期领队也由胡小宝负责
  球员 胡美华 胡美红 胡丽珍 胡巧痕
  胡丽凤 胡月圭 胡苏联 胡雨梅
  前杭篮球男队曾参加胡库乡一级比赛。前杭篮球女队在参加乡、区、县各级比赛时,均获第一名,最后代表永康县出席地区级假义乌廿三里举行的农民女篮比赛,表现出色,载誉归来。
  第二章 教育
  第一节 科举教育
  据谱载:上祖人物,中庠生的有胡铭新,副泮胡廷卿等,祀生有胡望楼、胡克顺,太学生有胡天脱、胡淑悟、胡绍益、胡敬君,登仕郎有胡洵虞等人,从中可以看出科举时代,前杭村也出现过一批求取功名的读书人。
  在前杭村内,如昭常太公等富户,在当时是否在家堂内开办过蒙童馆已无从考证。但办有全村性私塾。前杭同胡库是同宗,在胡库村西,两村共同建造文昌阁,来培育子弟,以求取功名是事实。故胡库文昌阁是科举时代与前杭息息相关的教育机构。当时文昌阁组有文会,中有功名或中学毕业的子孙皆要入阁祭祀至圣先师和文昌帝君。据胡淑俊回忆说:文会祭孔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两年。
  据传,当年曾坐馆的垫师有胡文盆(铭新)、夏金象等。
  第二节 国民教育
  一、办学概况:
  民国建立后,废科举,兴新学,推行新学制,采用新编教科书教学。初称旧制小学,学制四年毕业,即可升旧制中学,也是四年毕业,即可升上大学。在当时前巷村虽推行新学制、教课先生还私下采取蒙学丛书如《三字经》、《千字文》、《六言杂字》等。一直到民国九年,小学改制,分为初级(四年)、高级(二年)两段,才切实使用国民教科书教课。走上学制的正规化。前杭村办初级小学时,开办一班复式教学:一、二复式或一二三复式。三年级或四年级以及五、六高年级即到胡库崇本小学就读,完成小学毕业的学业。
  二、校名迭改
  民国元年,前巷村首先创办旧制养正小学堂,坐落在生公祠东侧,三间两厢结构。据近年发掘的一块石碑,两旁刻载着:“一人积聚四功事,桥亭会馆育蒙童”。内刻“中华民国元年立,大宗崇文助田百廿把,桥会助田四百秧,华釜亭常助田五十把,义馆助田四百秧,新和睦常任事修珠立。”
  从中可以看出主办养正校者,(或称校长),是胡修珠;首任教师(当时称先生)为胡铭新。校产是16亩多水田,租谷收入支付任教先生薪金和办公费用。
  约在民国十二年后改称前巷初级小学,设一二复式,后也设过一、二、三复式班教学,三、四、五、六各年级上胡库崇本小学(设胡库大宗祠)就读。
  民国廿三年属民范乡,推行保甲制,小学易名为前巷初级小学,校长由胡绍刘接任。
  民国廿八年并乡,将三友、民范两乡合并称三民乡,本村划作第六保,又改名为三民乡第六保国民学校,校长由胡樟龙接任。
  民国卅六年三民乡又并入古山镇,再改称为古山镇第十二保国民学校,校长由胡绍唐担任,直至解放。
  三、校长教师一览表
  民国期间本村就读的学生众多,不及记载,可参阅本志其他各编及人物志,加以了解。
  四、开办民众夜校
  抗日期间,由浙江省战时政工队牵头,村里一些青年创办前巷民众夜校,学员有六十多名。由政工队员上抗日形势课,教唱抗战歌曲;文化课则由村内胡莲凤、胡春仙、胡凤仙等任教。假期由回乡中学生吕秀芳、胡福梯等任教。学员学习情绪高涨,进步很快,民众夜校开办一年后即停办。
  第三节 人民教育
  一、前巷村校新生
  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之后,前巷初小获得新生,但仍延用旧校名。下半年,由村文教委员胡岩松任校长。教师在校内教学生唱《解放区的天》、《你是灯塔》、《南泥湾》等革命歌曲,并教学生扭秧歌、跳集体舞,小学师生呈现出一片欢庆解放的气象。1950年下半年教师郦德火协助本村剧团演出《兄妹开荒》、《翻身要翻心》和以抗美援朝为内容的剧本,配合宣传土改、镇反、抗美援朝等运动。
  1950年正式改名为前巷村校,归属胡库崇本小学辅导。1952年小学教育经费开展民办自筹时,本村小并入胡库崇本小学,一二年级小学生也进入胡氏宗祠内上课,前巷村校停办。1950年本村开办冬学,进行扫盲运动,不识字的群众掀起上冬学的热潮。上学人数达78名,设堂楼,分楼上、楼下两班教学。教师由村内文书胡淑仁担任,以复式班级进行教课。学员学习热情很高,四面采摘樟树籽,换钱买煤油照明。胡淑仁为冬学筹集经费的事迹,曾刊登在当时省级刊物上。1951年继续办过冬学,教师则由吕金谦接替。52年后即停办。
  二、复办前杭村校
  1962年开展“反五风”运动时,顾及前杭村儿童赶到胡库上小学的不便,就在1962年恢复开办前杭村小;校址仍设养正堂,由程仙琴任教;开设一二复式班;三年级以上仍在崇本校就读。
  在“文革”初期,运动曾波及前杭村小,出现停课闹“革命”,老师外出搞串连的情况。教学质量上受到一定损失。
  三、始办前杭完小
  1968年12月,遵照毛主席关于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指示,学校由前杭大队始办五年一贯制的完全小学,定校名为:永康县胡库公社前杭小学,校长由胡淑昴担任。次年由县文教局发出通知:各地小学教师回村任教。一批前杭籍的小学教师均回村任教,对振兴前杭教育事业骤增雄厚力量。1972年,金江龙小学开办一、二年级,其他年级学生并入前杭小学上课,金江龙村校归属前杭小学辅导。
  1977年下半年,前杭小学还附设过初中班,由何其田、吕金奎等担任教学,上学学生有30名。1978年9月即并入胡库初中上课。
  本校自1973年开始规定,凡本村学生上小学及初中学习者,一律免付学什费,这在教育史上,本县众多大队中也是罕见的。
  四、兴建完小校舍
  前杭村开设完全小学,方便子女入学,鼓舞了群众的办学积极性,因缺校舍,五个年级只得分散在养正堂、伙屋、姓吕大厅等处上课。为此,大队干部共同商议,决定将原廷美公祠废址改建为一座面南的前杭小学新校舍。利用本村香火寮瓦窑砖瓦,发动社员义务投工,于1970年动工兴建后面三个泥墙教室(旋即改用砖石建),1971年即供学校搬迁教学;1972年又以砖石建成前面二个教室和校门,内中空基围成宽阔的操场,通过1973年的装饰,一座校舍即告竣工,学生全部搬入上课。嗣后在校舍东侧又建成小会堂,其两边设作办公室和教师宿舍。从此,前杭小学源源不断地为前杭等地培育出一代代新人。
  五、完小发展概况
  前杭小学于70年代初期,添置65型风琴一架,有利于音乐课的教学。嗣后学校添置了扩音器,对开展纪念活动、集会、和早操等方面增加方便,并取得良好效果。
  1990年胡关飞校长汇报计划筹建鼓乐仪仗队之事,当即得到村两委会赞同,由村拨专款2000余元购置鼓钹、短号、彩旗等,由70多名学生组成鼓乐仪仗队。同年,又投资1000余元对5个教室和办公室装置12盏日光灯,方便了师生的教学工作。
  1992年由校领导召开学生家长会,由家长自愿集资3000多元,每个教室安装上4架吊扇,办公室和教师宿舍也配备上吊扇,既改善了教学环境,更提高了教学效果。
  1993年本校学生胡一珍(女),参加永康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时,获小学女子甲组第一名。学生胡丁武参加古山学区举办的数学奥林匹克比赛得第二名,并获永康市三等奖。
  1993年,本校投资3000余元,购置幻灯机、录音机等设备,率先对一年级实现电化教学,随后进入二年级也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
  1994年本校24名女学生组成的莲湘队,除参加由胡库乡召开的庆祝国庆45周年的游行活动外,还应邀参加永康市举办的庆祝国庆45周年的文娱晚会,被摄成电视录象,向全县城乡放映。
  前杭小学本着尊师爱生,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精神原则,正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
  六、前杭小学教师一览表
  第四节 幼儿教育
  前杭村早在1970年就开始创办幼儿园,两年后停办。到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重新开办,一直延续至今。兹将其简况列表于后:
  幼儿班内开设课程有:语言、常识、图画、计算、音体等课。每个学期均参加乡、村各级的文娱活动及幼儿运动会等活动,并多次获奖。
  1979年后连年评为县先进单位,荣获镜框、奖状、锦旗等。奖品有幼儿读物、茶桶、电壶、电子琴、塑料桶、药箱、教具玩具等。1983年上半年更荣获省妇联主任刘美玲亲自来胡库初中大操场全乡幼儿运动大会上奖给的65型风琴一架,至今仍供教学之用。
  第三章 卫生
  第一节 医疗保健
  一、开办医疗站
  “文化大革命”初期,遵照毛主席关于:“把医疗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本村于1967年即开办医疗站,由胡有法、胡彩多(女)参加公社学习医疗保健知识,进行简易治疗。1969年后由胡达人、胡美华接替为赤脚医生。后因他俩升学读书,改由胡锋标接任。后锋标因健康关系,又由胡雪艳(女)任赤脚医师。
  胡雪艳先经过胡库医院的培训实习,获取一定的农村医疗保健知识;后又被送到可投应赤脚医师培训班学习结业,更丰富了利用中草药治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成为了农村较为出色的赤脚医生;她连任赤脚医生至农村大田承包到户的80年代初为止。
  医疗站设在村中心地带的俱乐部。
  二、医疗制度
  经村领导讨论,制订出如下医疗制度:
  1.社员每人每年交付0.50元的医疗保健费,即可全年享受免费医疗。
  2.就医范围限于农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3.凡经本医疗站批准同意上送医院治疗的急性病药费,全数报销;慢性病准报销20%;至于滋补品即行自理。
  4.医疗站经费的不足部分,悉数由大队拨专款弥补。
  据说:当时由大队拨款弥补的医疗费,每年均有2000余元,这在全县农村中尚不多见。
  三、医疗保健的成就
  前杭医疗站的建立,方便了社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对当时劳动力的解放和农业生产的促进起了推动作用。由于赤脚医生勤于宣传医药常识,也使社员增长了不少医疗普通常识。
  医疗站办出了优异成绩,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瞩目,曾假本村举办现场会,介绍经验,全面推广,被评为县先进医疗保健站,受到县级的奖励。
  第二节 环境卫生
  一、环境污染
  前杭有前溪(又名橙溪)流贯村前,原来水质清澈,除供灌溉、发动水碓外,也供洗涤之用,给村民带来幸福与方便。自1972年上游派溪办起了方岩电镀厂以后,每日排出含有砷、铬、硝铵、硫酸等剧毒化学物质,多达10吨左右,顺流而下,污水危害上至派溪村部分农田,下至前杭、前金、胡库、下溪池,直至浩山头、世雅等。而前杭即首当其冲。前溪之水变成黄绿色,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危害了农作物和人畜的生命安全。
  二、惨遭危害
  方岩电镀厂排污的毒水流经本村,造成严重危害,表现如下:
  1.破坏生态--历年来鱼虾满前溪,村民捕获颇丰。自毒水过溪后,鱼虾绝迹,连爬过溪的鳖也惨死溪中。
  2.危害农作物--毒水浇灌上、下千秧的农田水稻,不仅使米变质,产量也降低40%、“千斤亩”祗收600斤左右。溪滩地育秧、种菜,叶子均发黄枯萎,据科学验证,遗毒要长达15年之久,且渗透性强,达500公尺以上。
  3.危害人体健康--人稍涉水,脚板发痒难熬,溪水不能供洗涤用;农作物吸毒,村民吃了致癌率猛增。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死于癌症的,村内有吕佐松等28人,大大高于邻村。
  三、奋起抗争
  前杭村横遭毒水危害的严酷现实,激起全村村民的义愤。自1985年下半半年起,在村两委会支持下,即有退休老师和村民积极向永康县环保局、县防疫站、卫生局、总工会劳保部、人大常委会、乡镇企业局、政协、《永康报》社等部门和单位上访、投诉达数十次之多;同时向方岩乡政府、方岩电镀厂陈情、抗议。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三日,《永康报》披露了我村两委会的呼吁信,四月一日,永康县环保局在《永康报》上载文指出:方岩电镀厂务必在四月十五日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废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否则将从严处理,关于厂址搬迁问题,须向环保局申报批准后方可动工。此外,我们还写了意见书、申诉报告经县人大代表,直接向县人大常委会提出意见,要求通过领导加以解决。我们进行抗争的方式是通情达理的,也是文明礼貌的,可以说已做到仁至义尽。因而也嬴得了全社会的同情和声援,嬴得了环保局、防疫站等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永康报》在舆论上的支持。我们的决心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四、取得胜利
  村民的奋起抗争,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上级强制性措施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方岩电镀厂不得不作了检讨,保证,罚了款,制订了治理方案,态度上稍有收敛,还使用过什么过滤机,做过一些“表面文章”。
  但由于方岩电镀厂负责人与方岩乡工办领导,漠视各级领导指示,草菅人命,仍然阳奉阴违,一拖再拖,不愿彻底解决污染问题。更有甚者,为了讨好派溪村民,厂址从派溪附近移至童吴污水排放的尽头。这样电镀厂的毒水直接排放溪中,派溪村全部田地免受其害,而我们前杭村受害比过去更为严重。在屡禁不止、屡劝不听、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三百多前杭村民自发地组织游行,强烈抗议方岩电镀厂一意孤行,不顾人家死活的险恶用心。在前杭村民团结一致,众怒难犯的威慑下,方岩电镀厂负责人和方岩乡工办领导也不能不考虑了。通过有县、区、乡、村四级领导参加的谈判协商会议,县有关部门不得不下令该厂停止生产。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现在,前溪己恢复了原先“清溪流水”的风貌,沿溪农田用溪水灌溉已无后顾之忧了。
  注:关于“抗议方岩电镀厂毒水污染的档案材料”详见“附录”部分。

知识出处

前杭村志

《前杭村志》

本志下限止于1994年,记述前杭村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全书分概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艺文、民俗以及前杭村各姓氏世系表七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前杭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