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旧社会农业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前杭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17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旧社会农业概况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2
页码: 58-5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前杭村旧社会农业概况,包括自然环境、耕作制度、耕作技术、生产工具、肥料施用等。
关键词: 前杭村 旧社会 农业

内容

1.自然概况:前杭村地处平川,土壤肥沃,适宜种植谷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水利条件优越,橙溪绕经村前,库水流经村后,风水塘储水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种植和灌溉,保证农作物旱涝保丰收。 2.土地所有制:旧社会前杭村田地主要集中在各房大小常主及富户手里,地主很少。拥有较多田地的常主有义常、和睦常、昭常、信常及孝常等。大部分农户都租种常产,交纳租谷,供常主开支,而一般佃户只能勉强度日。解放后,遵照毛主席指示,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常主等田地分给农民所有,每人平均分得近一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3.耕作制度:旧社会前杭村水田,农民均种植单季早中稻,品种有三百粒、花谷、大叶青、细叶青、子孙谷及瘦田糯等。除三百粒产量较高外,其余均为低产品种,平均亩产不过400斤左右。后熟以种植玉米为主,品种有小粒黄、瞎眼等品种;其他也种植豆类、荞麦、萝卜等,以充作口粮或供副食。冬作即撒播紫云英作明年水稻基肥,及种植大、小麦和油菜等,以充作明年春粮和副食佐料。
  4.耕作技术:清明节后,农家以木犁翻耕绿肥田。在清明节浸谷籽,然后撒播谷种、培育水秧;到立夏节才开秧门,以一尺见方稀植插秧,并进行种下脚(即用肥塞秧根)。活苗后,进行两次耘田除草,然后施农家肥进行两次涂田,才算上岸。夏至后稻田灌满水直至成熟。旧社会水稻不用治虫,发现稻虱时(俗称稻桶瘟),才用桐油浮水面杀虫。收割稻谷季节,一般在立秋以后,有“秋前五日呒谷割,秋后五日割不及”的农谚。
  割下稻谷后,当即翻耕种玉米,作为主要秋粮。其次是种豆,有按稻茬敲种田豆,如撒播马料豆,一般在该田稻谷收割前15天撒播。一些干旱田地,等到白露节种上荞麦以充口粮;到秋分节气才开始种萝卜菜,到年底收拔,以供佐食度冬春。
  冬作物除种植大小麦外,也撒播花草。种麦即以狭畦,点播稀植为主,种植时间有“大麦尽冬(指冬至)前,小麦尽年前”的说法。经过多次锄铲,施肥,有“清明断铲,谷雨断浇”的经验。锄铲即有年前掏麦,年后刨麦的说法,即惊蛰后只能浅铲,防止伤根。
  5.生产工具:农家主要生产工具是锄头,钯栏,翻耕田地,用牛拉木犁。车水即用脚踏或手摇的龙骨水车,困难户也有采用戽水灌田。收割稻谷时,用镰刀割稻,用方形或圆形稻桶打稻。晒谷时,即用团扁扬谷。麦收时,农家采用麦架在磨石上打麦。粮食加工方面,舂米采用手臼、踏碓、碾车进行粮食加工,更用石磨进行磨粉;前杭村还利用橙溪水力资源,在溪旁建造水碓,舂米、磨粉等均十分方便。
  6.肥料施用:旧社会,农家多用土肥种植。完全肥料有栏肥、塘泥、花草、饼肥等。氮肥以人粪尿为主,磷肥为鸡鸭、羊粪等。钾肥为草木灰,焦泥灰等。在不同情况下,为取得肥效也施用一些间接肥料,如煤灰、石膏、绿矾等。7.治虫方面:旧社会前熟基本上不用治虫,在稻谷成熟期发现稻虱危害时,即用桐油浮水面杀虫。蔬菜害虫即用雷公藤粉敷用,以达到杀虫效果。另外就是捕杀灭之。
  以上为旧社会农业概况的略述。以下为建国后农、林、牧、副方面的内容,作分节记述。

知识出处

前杭村志

《前杭村志》

本志下限止于1994年,记述前杭村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全书分概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艺文、民俗以及前杭村各姓氏世系表七编。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前杭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