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俞氏宗祠讼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俞溪头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12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俞氏宗祠讼案
分类号: I269.6
页数: 19
页码: 289-307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宋代至1997年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俞溪头村发展情况。
关键词: 讼案 宗祠 俞溪头村

内容

浙江高等法院第二分院民事判决
  22年控字第16号判决
  上诉人 俞加益 年52岁,永康县人,住俞溪头,业农。
  俞毓棠 年70岁,永康县人,住俞溪头,业农。
  俞崇谦 年58岁,永康县人,住俞溪头,业农。
  俞振登 年45岁,永康县人,住俞溪头,业农。
  俞玉忠 年62岁,永康县人,住俞溪头,业农。共同诉讼代理人方东山律师。
  被上诉人 俞金树年56岁,永康县人,住俞溪头,业农。
  俞金满 年54岁,永康县人,住俞溪头,业农。
  俞保源 年43岁,永康县人,住俞溪头,业农。
  俞金樟 年岁,永康县人,住俞溪头,业农。
  共同诉讼代理人林景卿律师 俞景梅,年28岁,永康县人,住俞溪头,业农。
  右当事人因确认常产管理权事件,上诉人不服中华民国20年10月26日永康县政府第一审判决提起上诉,本院更审判决如左:
  主文
  原判变更。
  被上诉人在第一审之诉驳回。
  第二审及第一审与前第三审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负担。
  事实
  上诉人声明请求为如主文宣示之判决。
  其事实上陈述略称:上诉人远祖巽五即敏公,与被上诉人远祖巽四即温公,虽同为万二之子,而巽五居俞溪头,巽四居麻车口。远在宋代两不相混,洪洲宗祠为巽五所独建,追祀万二,并附祀巽四等。祠内常田完全为巽五常业,巽四初无共有关系。其提出之康熙宗谱内录及外录,乃麻车口一派所私造,在同治庚午重修宗谱凡例已有表明。关於麻车口派助入大宗祠祭田等记载显不足信,彼巽四子孙数百年来绝无有管理常产之可能。所称光绪年间管理权被剥夺,及俞保源之父,有要求入祠理事之经过各节,尤属空言主张等语。
  被上诉人声明请求驳回上诉。
  其事实上陈述略称:洪洲宗祠为万二祠堂,在永康县志载有“洪洲俞氏宗祠祀万二,宗谱外录载有“始祖万二派祖巽一、巽二、巽四、巽五”各字样,洪洲为一族发源之地,宗祠自属巽四、巽五两派共有。巽四派助有祭田,远载康熙辛未旧谱内录,非后人所能添入。关于常田当然共同管理,即徵诸近事如合族所办。育才学校大祠年出轻费,由两造同主其事,有校簿可证,只因巽四派人丁稀少,在光绪以前已无当理事人,而常产遂为巽五派所把持等语。
  理由
  本件被上诉人在第一审为原告,其诉之主张在上诉人剥夺其常产管理权之一点。其在原审提出书证,为康熙辛未俞氏宗谱内录,在本院提宗谱外录各一册。内录载有(巽四公下麻车口派已助大宗祠祭田丘垦),外录宗祀图项下载有“始祖万二府君位于上,派祖巽一公、巽二公、巽四公、巽五郡马公、列于旁,每岁春秋祭二份”各字样。上列内录,上诉人认为系麻车口派所私造,谓康熙辛未,敏公、温公两派有各自分谱之经过。而同治庚午重修宗谱,系两造合修为所同认,理各提出为证。查该谱卷一凡例栏内,载一麻车口O湖塘口O康熙辛未辑修同行各第迨今重修,而伊派裔孙皆能争自濯磨,自新悔过,欲盖前愆,乃特牲告庙立约输情。于是大众商议(中略)立议合修等语。则关于助祭祀位之记载,谓为出自麻车口派单面意旨,非为无据,即不能以之拘束。上诉人至内录所祀田字号亩分土名,与同治谱载多不符合,上诉人谨于字号一项指为有片面改窜情事,未免空言指摘。即夫助祭祀位两者均足徵信,而助入祭田与管理祭田本为两事,助祭者非必兼有管理之权。巽四虽与巽五在洪洲祠分占祀位,而巽四如无常产则巽四子孙该祠常产亦无管理权之存在。是项提证于其诉之主张不能谓有直接证明。欲解决本件争点,应就巽四巽五两派之分住始于何时,及洪洲宗祠是否巽五派即住俞溪头者所专有,并系争常产是否是认为巽五所独有诸端加以论究。查同治谱谱系图载,“盘,行万二,子四:温,行巽四,麻车口派;敏,行巽五,洪洲派”字样。同谱元元贞元年,陈安可撰俞氏宗谱序略载。盘,字一初,行万二,生四子。长曰恭,行巽一,居旧宅;次曰良,行巽二,居厚塘书院;三曰温,行巽四,居沍浒口(或即麻车口之旧名);幼曰敏,行巽五,居洪洲永泉,即郡马出。大阐宏规,聿新华厦,增膏腴,隆事业,继志述事,元至正十三年李晔所撰谱序内载,“敏克成厥绪,肇创永泉之丕,其大阐崇观,建造后堂、川堂、大厅、东西照厅、内外台门。”(中略)增置膏腴,广连阡陌。明嘉靖四十年应廷育所撰谱序内载,三曰温,行巽四,居麻车口;幼曰敏,行巽五,居洪洲,而洪洲为尤盛,人称俞氏者,必曰洪洲。清康熙三十年徐潮撰序略载,郡马巽五翁徙居洪洲等各语。如上列各序所述,巽四居麻车口,巽五居俞溪头,在宋时已然,迄元明清各代,并无变更,即巽四为麻车口派祖,巽五为俞溪头派祖。俞溪头即洪洲,故谱又称为洪洲派,各居一地,自为一族,两不相混。洪洲派因所居之地建造宗祠,命名曰洪洲俞氏宗祠,以追祀万二,附祀巽一、巽二、巽四。因万二为其父,巽二等为其兄,履于分所尔。就祠名与所在地言之,自为巽五派之专祠,与远居麻车口之巽四派无涉。且巽五身为郡马,(其妻赵氏为宋宗室女)如上列陈李应各序,其拥资富厚,并有建造宗祠,购置常田之举,事出信而有徵。上诉人以洪洲宗祠常产为巽五派所独有,向归其派下推举理事管理等语为抗辨,不得谓为无据。而被上诉人于光绪以前无为理事之人,其后有数家,自麻车口移居俞溪头,亦无为理事之人,各节历往自认无异,其向无管理权已可不言而喻。若县志载洪洲俞氏宗祠祀万二云云不过表明奉祀者为何人。俞氏族设育才小学开会时俞景梅亦得列席签名簿上,系因其在教育界有相当地位。与处分常产为别一问题,不能举为藉口。总之,被上诉人于系争常产自始无共有关系,殊无管理权可为告争。原判凭康熙谱载及俞玉忠所为大常产业有份之述词,遽认其有共同管理权,而俞毓棠等在本院极端否认有上项述词,本件原判显有不合上诉人之上诉,非为无理。据上论结本件上诉为有理由,应依民字诉讼第四百一十六条及第八十一条第九十一条第二项如主文。
  中华民国22年8月31日
  浙江高等法院第二分院民庭
  审判长推事 陈选庠
  推事 杨昭元
  推事 冯兆璜
  本件证明与原本无异
  书记官李廷杰
  上诉期限收受判决送达后二十日内
  上诉法院 最高法院
  中华民国22年9月 日
  最高法院民事判决
  23年度上字第355号
  上诉人俞金树,年56岁,住俞溪头。
  俞金满,年55岁,住同上
  俞保源,年44岁,住同上
  俞金樟,年未详,住同上
  被上诉人俞加益,年53岁,住同上
  俞毓棠,年71岁,住同上
  俞崇溪,年59岁,住同上
  俞振登,年46岁,住同上
  俞玉忠,年63岁,住同上
  右当事人间确认常产管理事件,上诉人等对于中华民国22年8月30日浙江高等法院第二分院更审判决提起上诉,本院判决如左。
  主文
  上诉驳回
  第三审诉讼费用由上诉人等负担
  理由
  本件两造之始祖俞万二,生有四子,即巽一、巽二、巽四、巽五。上诉人为巽四一系,原居麻车口;被上诉人为巽五一系,世居洪洲。所有洪洲宗祠常产,历由被上诉人一房经管,均为不争之事实。本院前次判决发回更审,其重要之点仅在审究康熙辛未旧谱是否麻车口派自行修辑,任意为有利于己之记载,并俞万二生前曾否率同四子迁居洪洲。兹经原审查明,巽五郡马迁居洪洲,为该族自宋元以来之谱序所屡见,至上诉人提出康熙辛未旧谱关于助田祀位之记载,系出于麻车口派之意旨。亦有两造所提同治年间重修之宗谱可证,是上诉人对于被上诉人告争常产管理权显难认为正当。又该祠筹设小学虽经巽四后裔参与会议,但事属创办学校,与常产管理权无涉。上诉人不得藉此有所争执,原判废弃第一审判决,将上诉人之诉驳回,于法并无违背,上诉非有理由。
  据上论结本件上诉为无理,由依民事诉讼法第四百四十八条第四百十五条第八十一条判决如主文。
  中华民国23年8月9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审判长推事 翁敬棠
  推事 洪文澜
  推事 宋润之
  推事 余觉
  推事 向泽藩
  右正本证明与原本无异
  书记官寇文棨
  中华民国23年9月27日
  浙江高等法院第二分院民事判决
  28年度再字第12号
  再审原告 俞金树,住永康十保乡俞溪头
  俞金满,住同上
  俞保源,住同上
  右一人诉讼代理人俞伏莲,住同上
  再审原告 俞金樟,住同上
  右一人诉讼代理人俞景梅,住同上
  再审被告 俞毓棠,住同上
  俞加益,住同上
  俞崇溪,住同上
  俞振登,住同上
  俞玉忠,住同上右共同诉讼代理人方东山律师
  右当事人间,确认常产管理权事件,再审原告对于中华民国23年8月9日,最高法院第三审判决,提起再审之诉,本院判决如左。
  主文
  再审之诉驳回。
  再审诉讼费用由再审原告负担。
  事实
  再审原告请求废弃原确定判决,及第二审判决驳回再审被告之第二审上诉。其陈述略称:窃民等始祖百三公从仙居九郎溪徙居永康后山头(即高厚),生三子,千一、千二、千三。千三生万二,万二公又从高厚徙居后塘书院,即今洪洲之旧名。生四子,巽一、巽二、巽四、巽五、为恭、良、温、敏四房,同居四代,为万、巽、云、豫、四行。至豫行徙居各地,始分各派谱载。巽一居赤岩口,号赤岩口派;巽二居后塘书院,号后塘书院派;巽四居麻车口湖塘口,号麻车口湖塘口派;巽五居洪洲,号洪洲派。非巽行本身即分居各地,由分派本系以为纲领。初万二公徙居后塘书院,建造乃祖百三公祠。至明嘉靖乙丑,晋行合第各派协议,将百三公祠移于书院后山下宅山脚,名曰俞氏宗祠。有旧谱产业簿,新旧祠基。可按以万二公为始祖,巽一、巽二、巽四、巽五列于旁,中间祀始祖百三、千三、万二公等。巽四派之祖巽、云、豫、英各行神位亦列坐中间。俊后各代位于西二间,有祝文稿可核。该祠常产为俞氏万二公下子孙所共有。千百年来共同祭祀,散馂无异据。陈安可所撰俞氏宗谱,序载万二公能创接官亭,凿洗马池,舍洪福寺田二十馀亩,其福厚可知,俞氏宗祠为万二公祠,其祠产为万二公遗产,讵得谓为无据。又查后塘书院即洪洲之旧称,初非巽五一系之所独居,在当时祗有万二公所居之书院后山,未有洪洲后山,洪洲乃后世所改称。巽五公传〈奉柩葬于洪洲后山,乃庐于墓侧,因以家焉,今洪洲之派为尤盛.〉为巽五公系所嘱托之谀词显非实录。俞氏宗祠果为巽五一系之专祠,何以大门祠匾不书巽五或洪洲,试问其为巽五一系之徵何在?若祗以巽五身为郡马,位高财富,推定其有建造宗祠,购置常产之可能,吾恐世之祠堂常产将皆为富贵者之子孙所争攫。又查百三公、千三公、沍浒岭坟山田地,万二公书院后山田地,俱登载俞氏宗祠大常旧谱置产谱簿内。而巽五郡马府第月池塘田产等等自立家业,绝不列入系争之大常置产簿内。亦足证明郡马虽富贵,与系争之祠常无涉等语。并提出嘉靖宗谱内录,乾隆戊寅、同治庚午宗谱,西二祝文簿,及祠门照片为证。
  再审被告请求驳回再审之诉,其答弁略称:自三世祖万二公以前,均居高厚后山头。万二公生四子,长巽一,徙居赤岩口,次巽二,徙居后塘书院;次巽四,徙居麻车口;次巽五,即民等之祖,徙居洪洲,号洪洲派,事实彰彰,证物赤在。再审原告谓万二徙居后塘书院,(即洪洲旧名)并为乃祖百三公建祠,试问有何证明?又谓嘉靖乙丑晋行合第各派协议,将百三公祠移于书院后山下宅山脚,查乙丑合第据应廷育所撰序文,并无只字提及移祠,再审原告空言争执,已可概见。至于牌位列坐客间,外派助祭者以客礼相待,有巽一等之昭彰事实,兹不再赘。按陈安可与巽五公联姻,对万二公为太亲翁,其创亭、造池、建寺、舍田、均大书特载,岂有轰轰烈烈建筑宗祠,反删而不书,以彰营室,不先寝庙之罪恶,绝无是理。万二公家产未分以前,固非穷酸,一经分析巳不富厚,再审原告推测臆断,毫无实据。后塘书院本为巽二所居,与巽四之居麻车口实风马无关。又万二公始终未离开高厚,挈徙之说亦为捕风捉影之谈。洪洲为巽五一系独居,其祠当然为巽五之专祠,实不待烦言。而喻至百三、千三、万二公坟山田地俱登俞氏宗谱,盖恐年湮代远,有失稽考。而巽五公府第月池塘田地绝不列入,他身为郡马,荣耀一世,自不虑其无祀失稽等语,并提出同治庚午宗谱为证。
  理由
  查俞万二,生四子,巽一、巽二、巽四、巽五,即恭、良、温、敏四房。原确定判决根据陈安可、应廷育、徐潮所撰谱序认定。巽四居麻车口,巽五居洪洲,即俞溪头。在宋已然,迄元明清各代,并无变更。此次提起再审之诉,主张四房同居后塘书院,至豫行始徙居各地。以嘉靖四十四年宗谱内录为证,兹查该内录于豫五豫七(均巽四之孙)之下注有徙居麻车口五字,依该谱<图于始迁之祖书徙某地>之例,则徙居麻车口,谓始于豫五豫七虽不得为毫无根据。但此项记载既与陈安可谱序所载不符,其首尾卷页又不完全。对于豫行以上之千万巽云等行亦略而未载,书缺有间已不能无疑。况陈安可与巽五为儿女亲家,撰序时巽五年仅三十有一,(按谱载巽五生于宋度宗咸淳元年乙丑,序文撰于元贞元年乙未,相隔三十一年,又按元贞为元成宗年号,谱载及俞玠陈之宣等序文均作宋元贞显系错误)其同母之胞兄巽四不应有迁居之孙,自不能以序内(巽四居麻车口)一语为豫五豫七迁徙以后追溯之辞。又谱载万二居高厚,其徙居后塘书院者为巽二,再审原告谓万二徙居后塘书院亦乏根据,按俞溪头俞氏宗祠建于何时,系何人所创建,谱内并无记载。原确定判决以巽五身为郡马,(按宋帝昺祥兴元年,崖山投海时,巽五仅十四岁,可见其娶宋宗室女为妻,已在宋亡之后,当时郡马头衔已难荣耀一世,观大德十一年永康县尹俞希鲁谱序后段,对巽五颇多训饬语,即可推知)拥资富厚,因而认巽五为有建筑宗祠购置常产之举,固属近于推测,尚难据为信谳。而陈安可李晔谱序仅载万二创亭、凿池、建寺、舍田、无及建祠语。再审原告谓万二为其祖百三建祠于后塘书院附近,亦觉鲜所根据。明嘉请四十四年乙丑各派合第,据应廷育谱序,无提及移祠事。再审原告谓当时各派协议,将百三公祠移至下宅山脚,即今之俞氏宗祠者,是亦未免向壁臆造。同治庚午宗谱载,书院后山墓图,葬有万二,及巽五派之云六、豫十二、并巽四派之豫十七、颐一等墓,其山范围颇广,当上中下三宅。宅后查后塘书院屋基现巳变成民田,原与洪洲毗连,为双方所共认。该山位于书院及洪洲之后,谓之书院后山,可谓之洪洲后山,亦无不可。且谱载万二、巽五、云六、豫十二、豫十七、颐
  一、均葬洪洲后山。再审原告谓仅有书院后山,无洪洲后山,因而指摘巽五传(奉柩葬于洪洲后山为非实录亦嫌未合)。又查洪洲虽为巽五一派所居,但各派共有之宗谱,亦以洪洲俞氏宗谱名,良以俞氏子孙,以巽
  五派下为独盛,馀皆式微。合族共有之宗祠,建于洪洲,亦属常情。原确定判决以洪洲为巽五派所居,建造宗祠谓为巽五派所独有,固嫌速断,况俞祠之上,并未冠以洪洲,或巽五等字样。祠内除追祀万二、附祀巽一、巽二、巽四外,凡巽四派下云豫英三代神位列坐中间,俊行以下至艮行为止,先后十六代凡三百馀神位(每位连妻妾在内)均奉祀于西间。
  即再审原告之高曾祖考亦俱在内,有再审原告提出之祝文簿可证。而巽四子孙每岁入祠致祭,该祠例须待以酒食,其在校肄业者,祠内又均给予津贴。凡此事实为再审被告所供认,则该祠之为巽四巽五二派所共有,巳属无疑。确定判决指为巽五一派之专祠,与巽四派无涉,自嫌未当。据康熙辛未俞氏宗谱内录载有(巽四公下麻车口派巳助大众祠祭田丘垦)字样(见更审判决所引)再审被告訾为麻车口派所私造。以同治庚午谱例,有麻车口湖塘口康熙辛未辑修,有背训违例败化伤风等情,因而各自修辑之语,为之佐证,但据该谱所录,康熙辛未谱例其各自修谱之原因,无非以麻车口湖塘口派〈求婚下体适女微门〉及不肯捐助修谱费用(原文为又际修谱拍需鬼蜮逡巡殆无投纳)之故。且同时赤岩口派亦与麻车口派合辑,而与洪洲分辑,可见各自修谱一事,与所载之助田丘垦初无若何关系。再审被告指摘助田祀位之记载,为麻车口之私造,自不为有理由。况大宗祠祀产既载在合族共有之谱内,又未标明系巽五派所出助,或巽五一派所独有,其为合族共有已不待烦言。而喻退一步言之,即使巽五派下拥资富厚,完全为其所捐助,但既经捐助,合族建造宗祠,购置常田,亦应为合族所共有,而已非巽五一派之私产。
  厥理甚明确定判决谓系争常产,再审原告自始无共有关系,亦嫌未当,惟共有权与管理权,本为两事。据再审被告述称,凡被推举为理事者,始取得管理权。而推举理事,该祠又有一定之先例。巽四派在光绪以前无为理事者,其后有数家自麻车口移居俞溪头,亦无为理事之人,各节历经再审原告自认无异。最近又无被推为理事之事实,自无管理祠产之可言。原确定判决,将再审原告,告争常产、管理权之诉驳回,尚无不合再审原告之主张,仍无足采。
  据上论结,本件再审之诉,虽非全无理由,而原确定判决主文尚属正当,依民事诉讼法第五百条第七十八条判决如主文。
  中华民国28年1月4日
  浙江高等法院第二分院民庭
  审判长推事邵梦同
  推事 贝维鋆
  推事 陈庆
  本件证明与原本无异
  书记官 印
  中华民国28年月日
  浙江永康地方法院民事判决
  28年度易字第169号
  判决正本
  原告俞景梅,住十保乡俞溪头
  俞伏莲,住同上
  俞金满,住同上
  俞金树,住同上
  被告 俞德卿,住同上
  俞加益,住同上
  俞玉忠,住同上
  俞进登,住同上
  右当事人间修谱事件本院判决如左
  主文
  原告之诉驳回
  诉讼费用由原告负担
  事实
  原告声明求为判令:(一)确认民国26年重修之洪洲俞氏宗谱为无效。(二)判令被告等应与巽四公派下子孙合谱,并诉讼费用归被告负担之判决。其陈述略称:缘原告等之祖巽四公,与被告等之祖巽五公,均为万二公之子,原属同胞兄弟。巽四公一派迁居麻车口,巽五公一派世居洪洲(即俞溪头)。因巽五公子孙繁盛,巽四公子孙稀少,故共有宗祠建在洪洲,二派宗谱亦系合辑,已历数百年,毫无异议。讵被告等26年重修宗谱时,竟将巽四公派下子孙一概删除,将前因管理权涉讼之第二第三两审判词对于被告不利部分完全变更,后登载谱牒,以为将来攘夺常产之证据,其居心之恶,设计之刁,莫此为甚。为此提起本诉云云提出甲字第一第二号证物两件为证。
  被告声明求为驳回原告之诉之判决,其答弁略称:窃被告等始祖万二公,生四子。长巽一,迁居高厚;次巽二,居厚塘书院;三巽四,迁居麻车口;幼巽五,世居洪洲,前康熙年间原告等麻车口一派,因违反祖训,屡滋事端,结怨族人,致谱牒分别各做。迨乾隆年间输情自新,始又复合。此次常中议修谱牒时,各派均依议,缴出旧谱,输出经费,独原告一派横不依从,旧谱不缴,经费毫无。兹谱牒告竣起讫,已历三载,乃忽又请合谱,显无理由等语。提出乙字第一第二第三证物三件为证。
  理由
  本件两造均为俞万二子孙,万二生四子。即巽一,居赤岩口;巽二,居厚塘书院;巽四,居麻车口、湖塘口;巽五,居洪洲。原告等为巽四一系,被告等为巽五一系。康熙辛未年谱牒。系各派自行分修。至乾隆戊寅年,始又重行合修。26年被告等重修洪洲俞氏宗谱,将原告等一系删除,为两造不争之事实。并有同治庚午年谱例,民国26年谱牒可稽,兹原告等谓被告等本届修辑宗谱,事前并不通知,擅将巽四公派下子孙一概删除,以为将来争夺常产之证据。应请:(一)确认民国26年重修之洪洲俞氏宗谱为无效;(二)判令被告等应与巽四公派下子孙合谱等语。查谱牒系关于全族丁口,及身分事迹之记载,其新创及修辑固以得全族各派共同为之为宜。但该族各派久已各居一地,自成一族,虽前因节省经费起见,曾经共同合辑;若嗣后各派子孙意见不合,不愿再行合辑,其各派子孙各行修辑之谱牒,依契约自由之原则,其于法律上自无不合,他派子孙不能任意主张该项谱牒为无效,并强令共与合谱。本件两造间,始祖虽共为俞万二公,但其自南宋时,即已各居一地,自为一族,各不相混,而其所有谱牒,或分或合并不一致。有同治庚午重修谱例可稽(该谱例内云本族原与赤岩口湖塘口麻车口各自排行,谱牒不通,洎我永泉公劳来葺续,晋升始合行第,今复习染污俗,求婚下体适女微门,背叛祖训,败化伤风,又际修谱拍需鬼蜮,逡巡殆无投纳特议,祗于洪洲赤岩二派下通合辑修,以示严慎,俟厥悔悟云。康熙辛未续载,又麻车口湖塘口康熙辛未各自修辑,今伊派裔孙皆能争自濯磨,大众商议立议合修。乾隆戊寅续载)是该族宗谱分合,全为各派自由,意思本无一定强制之规则。兹被告等洪洲一派,因与原告等麻车口一派子孙,涉讼仇深,不愿合辑,其修辑费用又系各派子孙照丁摊派,于法自无违背。原告等请求确认无效,并准予合辑,殊难认有理由。
  据上论结原告之诉为无理由,应依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判决如主文。
  中华民国28年5月19日
  浙江永康地方法院民庭
  推事 叶友棠 印
  如不服本判决,得自判决送达后二十日内,向本院提出书状上诉金华浙江高二分院。
  本件证明与原本无异
  书记官印
  中华民国28年5月23日
  浙江高等法院第二分院民事判决
  28年度上字第492号
  上诉人俞景梅,住永康俞溪头
  俞伏莲,住永康俞溪头
  俞金满,住永康俞溪头
  俞金树,住永康俞溪头
  被上诉人 俞德卿,住永康俞溪头
  俞加益,住永康俞溪头
  俞玉忠,住永康俞溪头
  俞进登,住永康俞溪头
  右当事人间,因修谱事件,上诉人对于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五月十九日永康地方法院第一审判决提起上诉,本院判决如左。
  主文
  原判决废弃。
  被上诉人应将巽四后裔,辑入洪洲俞氏宗谱之内。两造前因确认常产管理权涉讼判决书,如认为有登载宗谱必要,应将历审判决书全文刊载,不得任意节删。
  第一第二两审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负担
  事实
  上诉人声明,请求如主文宣示之判决。
  被上诉人声明,请求驳回上诉,并令负担第二审诉讼费用。
  本判决书应记载之事实,与第一审同依民事诉讼法第四百五十条引用之。
  理由
  本件二造均为俞万二子孙,万二生四子。即巽一,居赤岩口;巽二,居厚塘书院;巽四,居麻车口湖塘口;巽五,居洪洲。上诉人为巽四一系,被上诉人为巽五一系,各派自行修谱。至明嘉靖年间,巽一、巽四、巽五、合修宗谱,名为洪洲俞氏宗谱,嗣后巽四派下子孙求婚下体,适女微门,认为背叛祖训,败化伤风,于清康熙辛未年间修谱时,予以革斥。旋因巽四派下子孙争自濯磨,自新悔过,即于乾隆戊寅年间复合为一。中经重修多次,以至民国26年而无异各等情。非惟上诉人言之历历,并有谱载凡例可证,且为被上诉人所不争。是两派自明嘉靖年间合修宗谱后,如无背叛祖训,败化伤风诸事发生,即不容一造摒除他方,而可独修宗谱极为明显。民国廿六年间该谱重修时,上诉人即巽四派子孙,即无前项情事发生,又未违反宗谱所载其馀之凡例,则被上诉人将其削除,自有未合。又俞氏常产为巽四派所共有,已据被上诉人俞玉忠,在两造确认常产管理权涉讼中,述认无异,并经本院判决书中详予阐明。兹新谱刊载之判决书,竟将此项有利上诉人一段之叙述,予以删除。上诉人谓为预企图占独有,以垂后世之佐证,尚非无据。虽被上诉人以通知修谱后,巽四派不交旧谱,不缴费用,及宗谱修竣三年,始行主张为抗弁,无论修谱必交旧物,殊非确论。而新谱既未修竣,尽可在常产中垫用,何必事前征收,且词属片面,殊难采信,迨新谱告成后,上诉人因被摒除,随于民国廿七年间,在两造确认常产管理权再审时,一再状供甚详,有原卷可稽核,其抗弁均无理由。原审未注意及此,遽依契约自由之原则,将上诉人之诉予以驳回,自难予以维持。上诉意旨,尚非全无理由。
  据上论结,本件上诉为有理由,合依民事诉讼法第四百四十七条第七十八条判决如主文。
  中华民国28年8月28日
  浙江高等法院第二分院民事庭
  审判长推事 郑澧
  推事 蔡之杰
  推事 李卓
  上诉法院最高法院
  上诉期间20日,自送达判决书后起算。
  提出理由书期间15日,自提起上诉后起算。
  本件证明与原本无异。
  书记官 印
  中华民国28年9月9日
  最高法院民事判决
  29年度渝上字第713号
  上诉人俞德卿,住浙江永康俞溪头
  俞加益,住同上
  俞玉忠,住同上
  俞进登,住同上
  被上诉人俞景梅,住同上
  俞伏莲,住同上
  俞金满,住同上
  俞金树,住同上
  右当事人间,请求改修宗谱事件,上诉人对于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浙江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第二审判决提起上诉,本院判决如左。
  主文
  上诉驳回。
  第三审诉讼费用由上诉人负担。
  理由
  本件上诉论旨,无非谓两造先人,共修谱内所载削除谱籍之例,不仅以背叛祖训,败化伤风等事为范围,即不纳修谱费,亦为其谱例所明示(指凡例内所载,又际修谱拍需鬼蜮逡巡殆无投纳等语)。兹被上诉人于民国二十六年,重修宗谱时,既未缴纳谱费,自得将其先人俞巽四派下之子孙予以削除。乃原审竟以被上诉人,未有背叛祖训,败化伤风情事,即谓无前例之适用,并据以认上诉人削除被上诉人一方之谱籍为未合,实难甘服云云。本院查上诉人所称被上诉人,不纳谱费一节,系徒托空言,巳由原审予以说明。况上诉人此次重修宗谱削除俞巽四派下子孙之谱籍,依其新修谱内所载《今该派子孙觊觎洪洲宗祠常产诉争理事案,经三审判决驳斥其请求,今届修谱除将二审三审判文载入以备查考外,众议仍不与该派子孙合谱,以惩冒争》等语观之,明系以俞巽四派下子孙,不应告争常产管理权为原因,并非由于被上诉人之不纳谱费极为明显,兹乃以此为上诉论据自非有理。再俞氏常产为俞巽四派下子孙所共有,已据上诉人俞玉忠在两造确认常产管理权涉讼案内承认属实,并有原判决书可稽。该上诉人竟将原判决书中有利于被上诉人之一段予以删除,刊载于新谱之中,显系剥夺公同共有人之权利。被上诉人据以请求,俞巽四派下子孙应与俞巽五派下子孙合谱,殊难谓为无据,原审本于被上诉人之上诉,予以改判于法即无不合,上诉不得认为有理由。据上论结本件上诉为无理由,依民事诉讼法第四百七十八条第四百四十六条第一项第七十八条判决如主文。
  中华民国29年4月18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一庭
  审判长推事 李茇
  推事 宋润之
  推事 郭葆璠
  推事 徐步垣
  推事 吴与新
  右正本证明与原本无异。
  书记官蒋允平
  中华民国29年5月14日
  浙江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和解笔录
  30年度上字第577号
  上诉人俞景梅,住永康俞溪头
  俞金树,住同上
  俞金满,住同上
  俞伏莲,住同上
  被上诉人 俞德卿,住永康俞溪头
  俞寿康,住同上
  俞毓棠,住同上
  俞进登,住同上
  俞崇谿,住同上
  俞凤云,住同上
  右开当事人间,三十年度上字第六三零号修谱事件,上诉人对于中华民国三十年四月二十三日永康地方法院第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业经本院试行和解成立,特记其大要如左。
  (一)民国二十六年所新修洪洲俞氏宗谱十三部,每部二十六本,现在双方情愿每部续辑二本,专载巽四派下世系行传,合成每部二十八本,其形式及所用纸张,须与二十六本相同,以示一律。
  (二)续辑巽四派下之排行数目,须合巽一、巽二、巽五、四派人数计算。如因巽四派下加入计算,致此次新修谱内,巽一、巽二、巽五、三派之排行数目有变更者,应于各人名下分别盖红色数字,以示更正,俟下次重修时,一律依更正之数字为准。
  (三)巽四派之像赞诗文茔图等件,应按类插入像赞诗文茔图等类之内。
  (四)民国二十八年一月四日本院再审判决,同年五月十九日永康地方法院判决,同年八月二十八日本院判决,二十九年四月十八日最高法院判决,及本和解笔录一并照原文刊入谱内。又前次刊载民国二十二年八月三十一日本院判决尚有脱落,应照原文更正刊入谱内。
  (五)双方于二个月内,各推定编辑员二人至四人,从事续辑。被上诉人应将新谱一部,交由该编辑员参考,俟续辑之谱稿本完成,被上诉人应将其馀新谱十二部,一并交由该编辑员,以便更正拆订迨续辑完竣。将新谱十二部(连续辑之二本在内),仍交还各掌谱人外,其馀一部交上诉人等巽四派下收执。但下次修谱时,巽四、巽一、派下如欲多得几部,应听其便。
  (六)续辑费用概由俞大宗祠负担。
  (七)第一第二两审讼费,两造各自负担,双方允洽和解完案,并各签押于左。
  上诉人俞景梅,押
  俞金树,指模
  被上诉人俞毓棠,押
  俞凤云,指模
  中华民国30年8月28日
  浙江高等法院第二分院民事庭推事邵梦同
  书记官朱敏文
  右件证明与原本无异。
  书记官印
  中华民国30年9月8日。

知识出处

俞溪头志

《俞溪头志》

本志记述以俞溪头村为主体,同时也记叙由俞溪头析居的有关村落。全志共分十五章,前设概述、大事记、后设后记、世系图录。世系图录中以俞姓为主,其他姓氏按进村先后顺序排列,包括俞、胡、陈、范、应、周、李、杜、郑、王、吕、郎、吴、富、程、杨、徐、梅、芦、楼、林、朱、黄、汪、陆、郭等26姓氏,男、女同样入编。

阅读

相关地名

俞溪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