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岁时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俞溪头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10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岁时习俗
分类号: K892.1
页数: 4
页码: 126-12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年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俞溪头村境内岁时习俗情况。
关键词: 岁时习俗 风俗 俞溪头村

内容

过年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晚上,称除夕,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称过年(春节)。除夕前,家家户户都要洗橱,掸尘,清理庭院。杀猪宰羊、杀鹅、杀鸡、裹粽、起糕、烹调佳肴、烧二年饭、煮三牲祭品。贴春联,谢年。春联,俗称过年对。古时用两块桃木画上门神,挂门上驱魔鬼,叫作“桃符”。后来由画门神改为贴春联。春联用“万年红”写。贴春联也有规矩,若逢年前春,要在交春前放鞭炮后张贴,由家庭中最尊者贴第一张,然后其他人才好动手帮助。张贴也有顺序,先贴大门联、斗方,再贴槛联,然后是灶君,菜橱,栏头,行担,谷柜。年后春一般在年三十日贴,先贴春联后谢年。丧家用素色写,待三年后再用红纸写联。除夕夜全家坐着吃团园饭,叫“更岁”。晚上灯火彻夜长明叫“坐彻夜”。大人长辈用红纸包好钱,分赐给儿孙辈,俗称“压岁钱”。半夜子时即十二点交翌日一点钟时,家家户户开门鸣炮,叫“开门”,象征新年开始。
  年初一,现又称为春节。年初一吃早餐,全家大小都吃鸡子索面,这一天,女人不迭被,不上灶头,不扫地,不拿针剪,不做其它活。中餐食糕、粽,意为“耕种犁头实,子嗣步步高中鳌头”。人们相遇,道喜祝贺,不讲不吉利话,不得罪别人。旧时,大年初一早餐后,家主带领全家大小到祖先画像前拜年,俗称:“拜太公”,焚香礼拜后,由族长向嗣孙分麻酥。每人一双,有功名的和60岁以上老人可领双份或多份。现此俗已绝,近几年继而代之是;大年初一吃了早餐后不少人家,大小串队踏山上坟瞻祖,放鞭炮。年初一夜,早睡觉,不点灯,俗谓“老鼠扛媳妇家”(娶亲)。
  年初二开始,互相串门,走亲访友,谓之“拜年”。旧时“拜年”先向亲戚中最长辈者拜起,一直拜到平辈止。到娘舅、娘姨、姑母、表母、表兄、表姐家拜年,要担麦饼肉,并搭果子,叫双份。平辈的只送果子或其它礼品,主人家多用鸡子索面,粉干回礼,也有用水果回篮的,表示礼尚往来,有吃有余。近几年拜年送礼品有所变化,担麦饼肉的减少,商店买礼送的人增多,小孩子到长辈家拜年,长辈都要送红包,以示对晚辈的爱护。拜年要持续到正月底前才结束。
  立春 习惯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看作是一年中最大的日子,俗称“上春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翠柏、竹枝、冬青等常绿枝叶,表示一年长青,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发家致富,财丁两旺。为了消灾纳福,人们不干农事,不挑肥,不扫地。家长教育孩子不骂人,不相争,不打架,不做坏事。
  灯节 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称为“元宵节”,俗称“灯节”。十三夜开始上灯,十七夜末灯。家家户户都挂上灯笼和纱灯,俞氏的灯笼均号有“历朝科甲”四个大字。十三夜是“大宗灯”,十五夜“上八房灯”,十七夜“下五房灯”,“仙岩灯”在十七夜迎。春节一过,由大宗祠堂管事召集各房理事商议,组织“龙头会,负责迎龙灯事宜,现在由临时凑合的龙头会筹办。
  清明 清明前家家户户都要做稞祭清,在祖坟上标上白纸以示纪念,以前祭祖坟有规矩,先祭始祖、房祖、再祭家祖,在祭族祖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由族长宣读祭文,族人子孙一齐焚香礼拜,添土,烧纸钱,放火炮,祭后分清明“份子”,小麦饼,肉,豆腐,馒头等食品。有的房头在祖坟前分铜板或铜钱,经弗由常产祭祀田开支,祭新清的要提前,俗云:祭新清不过社。解放后祭族祖明令禁止,祭家祖,风俗一直仍存,近几年来有些村恢复祭族祖的仪式,经弗由参祭者筹集。机关,团体,学校祭扫烈士墓,敬献花圈,追念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之风甚盛。
  立夏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这表示夏天开始,旧时夏天开秧门,现在早稻已插秧结束,立夏日要吃红枣鸡蛋,俗称“接脚骨”。因为过了立夏农事繁忙,吃这些东西是健身的作用,立夏日禁忌坐门槛,说坐门槛要脚酸,立夏吃红枣,鸡蛋的习俗现在尚存,有些家庭妇女还给自己的父母送红枣以示尊敬。
  端午节 又叫“端阳节”意即第一个“阳节”象征着阳气开始旺盛,吃过端午粽,棉衣远远送,人们不必担心再有寒潮了。
  这一天,节日气氛甚浓,家家户户都要摆筵供祀祖先,俗称“做羹饭”,吃的是粽子,麦饼,佐菜较丰,门口上插上昌蒲艾叶,挂钟馗像以驱鬼驱邪。还要进行大扫除,家院四周墙壁;里里外外,以及家具农具都要喷上雄黄酒,用以灭除蝇,蚊,蝎,蛇,蜈蚣,谓“驱五毒”,全家人都吃大蒜,喝雄黄酒,据说喝过雄黄酒不会发痱子,生疥疮。小孩胸前佩挂五色皂线制的香囊,俗称“香包”,也有用樟脑丸为蕊组成各种绣球,给小孩悬挂以隔消气。现在旧俗尚存,只是挂“香包”的小孩不多了。
  七月半 人们称它为“鬼节”,家家户户都要“做羹饭”。摆筵供祖先来受餐。据传以前一些没有后代的孤魂野鬼无人祭祀,经常要吵闹,很多善良人家在祭祀祖后,用篮子盛着酒肉,饭拎到村头路口招魂野祭。做了路头羹饭“施孤魂”,一个村才会万事平安。
  中秋节 旧时八月十五日中秋夜,民间都要摆月:吃团圆饭。黄昏时分,全家吃过团圆饭,就在庭院或家门口设桌摆设,月饼、糕点、粽子、菱角、莲子、石榴、苹果、桔等。摆出花色品种,家家户户竟争,以花色繁多为荣,待月亮东边山上吐临,就点香拜月,到月下屋檐时,就收拾摆月供品全家人坐下来吃,家中如有雇用工者,要请佣人、长工、伙计、学徒同吃,边吃边谈生意经,借此定“留”“退”。故佣人们说吃“中秋”是:“眼泪酒”。相反,端午节月亮虽残缺,吃的却是“快活酒”。现在摆月还很时兴。以前是外公婆送月饼、粽给外甥过中秋节。现在是晚辈向长辈送月饼、鸡等高档物品,祝贺中秋。
  八月初九 家家户户都要裹粽、杀鸡过八月初九游案。敬胡公,由俞溪头、溪下周、麻车口、湖圹、云溪、太表、峰箬、每10年转轮、下寮与坑口金、赤岩口与高后冯、柯陈与九里,20年转轮供奉胡公神座,每年进行盛大的游案打罗汉活动喜庆。
  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代把六叫做阴数,把九叫做阳数,九月九日都是阳数,故称“重阳”,民间有重九登高消灾得福,赏景赋诗,吃重阳糕的习俗,近年来一些老人在重阳节外出旅游开开眼界。现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明文规定,九月九日为“老人节”,村老年协会年年要举行开茶话会庆祝活动。
  冬至 也叫做鬼节,为下世人过年,家家户户要做糯米经团,做羹饭,在堂屋、明堂、路口摆桌子,用酒肉饭、菜、豆腐摆祭下世人,边祭边烧阴司票(冥币)和纸锭(白银)金银山,以超度转世再做人,摆祭的肴饭很讲究,烤豆腐要方而大,转世有大耳朵,可做官、长寿有福相;烧大蒜不敲碎,下世人转世会精打细算,成家立业,发家致富;炒葱要整根,下世人转世聪明能干,智勇双全,求取功名,青云直上。
  第二节 婚嫁习俗
  旧社会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全凭“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人权属丈夫支配,有权有钱者,可娶妻纳妾。贫困农家度日艰难生活无着,只得租妻及典妻他人。有些农家难以娶媳,只得收养童养媳,妇女丧夫不得改嫁。
  租典妻室 封建社会时,男子丧偶,无力接弦,或妻久婚不育,男方可与他人订立契约,另娶一妻,选定日期同居,时间一般都较短的叫租妻。所谓“典妻”者,多属女方久不生育,深虑绝后,不准丈夫纳妾,只同意丈夫典妻,被典的妇女,因丈夫多病或债务所迫,子女多,生活贫困难以度日,其丈夫自愿出典。一般以一年半载为期,立典约为凭,在典期间,女方去男方同居,若受孕后则回夫家,不得再与典主同居,受典之妇仅负生育之责,所生子女归典主,不准认母子关系。
  买妻与卖妻 大多数都是夫妻不和,婆媳关系紧张,丈夫赌博输了

知识出处

俞溪头志

《俞溪头志》

本志记述以俞溪头村为主体,同时也记叙由俞溪头析居的有关村落。全志共分十五章,前设概述、大事记、后设后记、世系图录。世系图录中以俞姓为主,其他姓氏按进村先后顺序排列,包括俞、胡、陈、范、应、周、李、杜、郑、王、吕、郎、吴、富、程、杨、徐、梅、芦、楼、林、朱、黄、汪、陆、郭等26姓氏,男、女同样入编。

阅读

相关地名

俞溪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