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旅游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俞溪头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095
颗粒名称: 第十章 旅游资源
分类号: F592.755
页数: 11
页码: 115-125
摘要: 本章介绍了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俞溪头村境内旅游资源情况。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资源 俞溪头村

内容

俞溪头村一带,山水竞秀,林竹清翠,瀑多谷奇,怪石嶙峋,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龙溪山、仙岩、石室山、塔石坑、马坑和回光洞等景点。
  第一节 龙溪山
  龙溪山,又名绝尘山,海拔高560米。周10里,四面峭壁,拔地而起,石峰丛列。从山北入山只一条道路可通。入口有两石对峙,称天门。山上云雾变化无穷。山顶土地平旷,有田地60亩,竹林翠郁。满谷清泉,终年不断。有景点北门、南门、五福寺、绝尘湖、绝尘山城、白马寺遗址、狮子头、万岁牌、明代龙溪县知县俞良德墓、南门栈道、三角架登高等10多处。是旅游避暑的好地方。
  清顺治十八年进士、康熙皇帝的先生俞有斐有诗云:“绝岧峣万仞间,森林古木映霞关,扪罗径险疑无径,到壑山深复有山。数亩白云呼鹿起,一池青霭钓鱼还,相逢野老浑闲事,茅屋清风好驻颜。”
  山上一湖,即“绝尘湖”,意为清洁一尘不染。古代文人墨客经常在这里垂钓吟咏,俞有斐《登绝尘山》诗,就是在湖边钓鱼时即兴写的。康熙十年(1671)俞有斐编纂《永康县志》,因山上幽静,是写稿的理想之处,若干稿子就在这里完成。
  山上有五福寺遗址。五福寺比方岩广慈寺还早,是永康市较早的名刹之一。相传五福寺建筑设计精绝,它处在苍松古柏之中,隐隐不露。殿寺层次井然,寺中有园、有井、有亭,花木茂盛。大殿僧房,亭寺百余间,地下还建10多间客房地窖,古井一口尚存。
  据传金华太守的千金来山进香,被和尚藏在暗室地窖里调嬉奸诱,为此太守下令清剿五福寺。僧侣和尚与官兵激战在山上天门下:一人守关,万夫莫入。在地形险要处,用滚木,石头滚滚而下,打得官兵掉头逃窜。最后官兵在本地土人的带领下,抄峰箬小路偷袭清剿而寺废。和尚为防御官兵清剿,在山上建了长达数千米,高6米,石泥混合结构的“绝尘山城”再加上历代义军修复城墙,从此蜿蜒伸向西山顶,颇为壮观。成为山上游人必去旅游热点,游客看了赞叹不已。
  龙溪山顶,峰峰晴雨晦明,景色各异。烟雨初收,峰峦隐现于轻风薄雾之中,时高时低,或浓或淡,舒卷变幻,景色更奇。山上的五福寺,原有千斤生铁铸就的大钟,文化大革命动乱时被人劫走不知去向。
  南天门北侧建有元时白马寺,与五福寺对峙。因山上多次兵荒马乱和清剿破坏,大约废于清初。南天门下,惊、险集于一,人们称为死亡之谷。站在天门头,俯首谷底,好象人随时都会坠落万丈深渊之感。天门下西侧有一羊肠小道,凿石于岩壁。小道上有一石笋,高达40多米,凌空壁立,俗称为“万岁牌”,是龙溪山景点最为奇观处。可惜这一景观已于五十年代倒毁。
  与南天门对峙,有一天然巨石,形如石狮高千丈,名曰狮子头。狮子的火眼金睛怒视着,它象在怒吼。在山顶三角铁架海拔高度的埋石点,是登高最为壮观处。在这里可看雄峰奇特的擎天柱,它象倚天宝剑直插云霄。在铁架倚栏下望,变态更是无穷,人若置身于半天悬崖峭壁之中。极目乌瞰丽州大地,李溪、南溪江水如练、阡陌纵横,公路大道贯穿东南西北,铁路长龙南西来去,永康24个乡镇尽收眼底。
  1994年在云溪村人吕林丹、俞莲子、陈春梅、李春宣发动下,五福寺已经重建。重建后五福寺大殿,具有明清时代风格。游客进香者四方云集,现正在筹建北天门的建设准备工作。
  从气势磅礴的龙溪山东下,有景色妩媚的凌塘湖。湖水清幽秀美,碧波荡漾。进一里许有100平方米的神仙炼丹洗药池遗址。相传古时候吕纯阳等八神仙,就在这里探幽修炼得道上天。
  民国19年10月国民党保安7团与舟山保卫团,在山上放火烧毁民房5间,杀害应阿水妻子成为千古遗恨。在大革命时期,红三团征收大队长胡宝火、党支部书记应章火经常在这里开会活动。解放战争时期,应飞也常率队在这里。
  第二节 仙岩
  仙岩位于永康东南部。东北,为灵山湖所环绕,并与浙东名山方岩遥遥相对,东南与下沈接壤,南界沅口水库5里路水天,西连龙溪山、俞溪头五木岭,面积大约5平方公里。
  仙岩顶,海拔480米,最高点500米,岩顶面积2平方公里。上面有人家50多户,200余人,田地50余亩。仙岩分仙岩顶、外仙岩、南尖、九家源坑四大部分。1993年4月20日,省建设厅派遣林学院,对仙岩风景区范围作了旅游资源调查考察,结果说:“仙岩比方岩好”。曾有《仙岩即景》诗赞其人文景观云;“巍巍龙溪山,清清九家源。石笋擎天立,大刀开纪元。人间神仙境,十瀑泻深渊。地灵出人杰,赫赫俞曲园。”
  仙岩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冬天太阳比其它地方出来早,夏天夜里清凉爽意,基本上无蚊子。岩顶盆地,因四周都为山竹绿树所环绕,即使大的台风也不会有所影响。
  早上观日出,朝阳从仙居县苍岭冉冉升起,其景其乐无穷,美不胜收。清代著名文学家俞樾的祖墓就座落在村边后山上。后山又称为眠牛山,山形象一头眠牛睡在山岗上,后山鸳鸯松旁是仙岩美女俞月英墓。最吸引人的是后山的千年松,千姿百态,可与黄山松相媲美。
  仙岩山,夜景是迷人的,夕阳映照,远望西天宛如飞霞流彩。浏览永缙大地,万家灯火繁星点点,辉煌无比。有人说,到仙岩如不看日出日落,万家灯火,将感到十分遗憾,等于枉去仙岩一趟。
  岩顶平原有日月两池,是赏月的好去处。农历十五夜看池月,池水明澈,容光激荡,高天银盘,丝云片片,犹如在水上行走。农家灯光倒影,催人陶醉,人如在天上宫阙。近年来村委会,为使池景更加光照耀目,清理了月池污泥。
  巍巍的南尖峰,兀立在仙岩顶北。在顶尖环顾左右,灵山湖碧波万倾。回首向东,缙云壶镇盆地历历在目。远眺丽水、仙居、缙云、磐安、东阳、义乌、武义等县市,群山峥嵘,气象万千。西看李溪,溪流银光闪闪,无语西流,永城大厦林立,横亘天际。方岩、灵岩、缙云仙都名胜尽收眼底。
  从岩顶北边走下盘回曲折的崎岖小道,有一条峡谷,长约2公里。这一峡谷,分上下两级。较高一级,称为下仙岩,有姐妹瀑3道,分别为殿下瀑、沫若瀑、下仙岩瀑。谷内崖峰崎立、瀑泉飞洒、珠玑薄雾。每当春暖花开,这里又是花的世界,绿的海洋、瀑泉与花,水光山色美丽无比。雪融冰柱,是仙岩的奇景。隆冬雪融,三瀑的冰柱冰花,宛如玲珑剔透的水晶宫,一米长的冰柱比比皆是。秀媚幽静的风光,令人流连志返。
  从下仙岩走下百米落差的岩石凿成的百步云梯,峡谷逐渐开阔,这里就是外仙岩。左上方为后坑,坑谷深长里许,有后坑瀑。春天一到后坑映山红开遍漫山遍野,这就是有名的“鹃花争春”。右上方有两座水库。库水清澈如镜。出口开阔边沿处,就是仙岩沿。意为外仙岩最边缘处。在这里与灵山湖相对落差为250米以上,深渊险谷壮观无比,灵山湖水,古竹村容,一目了然。
  站在仙岩沿,俯首瀑布倾泻而下数十丈,声响似雷,难怪人们称其为“永康第一瀑”。明代著名文人韩循仁有咏仙岩瀑诗云:“云根飞瀑泻岩隈。松壑砂泉响似雷。谁谓人间无此境,五老峰前曾看来”。
  瀑布谷底,绝壁千仞,人临此境,景色优美,愁意即消。附近古木参天,有广济寺、古人读书讲学处、一线天、状元笔(石笋)、摇石、青蛙石等景。崖岩绝壁有一石洞,形如羊角和“仙岩”二字的古人手书。
  状元笔石笋,又称为元笔。元笔有一个奇妙的传说,与仙岩顶俞樾祖墓的龙脉联在一起。相传墓地座落在风水宝地上,要出状元的。清道光年间,俞樾赴京会考,面君殿试有:“花落春常在”句,帝极为常识。本来状元及第是俞樾的,因大主考曾国藩对俞樾有偏见,把状元置换给他人。至光绪三十年俞樾孙俞陛云又中一甲三名探花,尔后又出了个文学巨匠俞平伯,都是仙岩山的风水由来。
  塘壶瀑在古竹岭,为仙岩东上岩第一景。瀑流贴岩,流水似银纱万缕,飞崖而下。岩顶东入口处有两株情侣松。吸引了众多的男女恋人,在这里合影留念。顶东走下有一石洞,名为慈茹洞,据传附近有金银财宝埋在地下,民国时曾有人挖山掏地不止,做发财梦。至今流传着慈菇洞的歌瑶曰“慈菇塘,慈菇井,七口缸,岳盘盖,谁有福,谁来得”。慈菇洞下有慈菇瀑。从慈菇瀑下出走至端头村,就是明弘治十八年进土云南永昌府太守俞敬千古安息处。
  仙岩顶南有洋坑飞瀑,“飞流直下,银光熠熠”,有如狮吼虎啸。仙岩顶上还有建于宋元时期的广德寺遗址。岩顶有小永泉井,与俞溪头大永泉井齐名。
  沅口水库是永康市用岩石水泥浆彻的唯一半月型重力坝。大坝造型优美。从沅口登石子路阔叶林带进山,这条大峡谷称为“九家源坑”九家源坑一路五里碧波水天,山水相映,有简易公路顺水通往仙岩,盘山而上。峡谷两边绝壁陡崖,奇石深涧,空气清新,夏天只有半天阳光照谷地。九家源坑全长10多公里,是杨溪源头,境内有大刀岩、纱帽岩、石笋岩、猫儿岩、两牛相斗、仰天美女、板壁岩、蜂桶岩、麦磨岩、封缺、滴水岩瀑、黄滕瀑、凌塘湖、俞若金遇难处,以及龙溪山、绝尘湖、五福寺等景点。大刀岩,形如大刀。石笋岩一柱擎天,高40米。今有《秋山雾笋》诗云其景“千景化此绝,雾雨九家源。绰约风姿女,谁来结姻缘?”石笋岩上方有两块巨石形如两牛相斗,维妙维肖。猫儿岩,形如猫儿高卧在后山凹背上,黄藤瀑象一道白练从几百米高的崖岩绝壁中奔腾而出,分经两析后由东向南而下。
  九家源坑的上游地段,称沈洞坑。那里层峦叠翠,亚热带森林树种繁多,木荷、青栗、白栗负有盛名,是天然的森林公园,滴水岩瀑从数十丈高的滴水岩向下飞溅,雾珠纷飞,晶晶莹莹,气象万千。
  仙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是革命老根据地。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三团,经常在这里活动。四十年代浙东游击纵队第六支队,也经常在这里休整。有时一住10多天。山上有当年应飞,李文华等游击队领导人的指挥所,开会时歌咏娱乐场所,以及训练部队习武场地,这些都是后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场所。
  第三节 石室山
  石室山,位于俞溪头村西3里许,山形似钟,亦名石钟山。山中有洞如室,故称石室山。石钟高150米,洞总面积1500多平方米。石室洞可南北横穿,洞宇宽敞,能容数千人。洞内建有唐会昌五年(845)的洪福寺。
  据元代《俞氏宗谱》陈安可序载:早在南宋淳熙年间,俞氏三世祖万二公俞盘,资助千金,重建洪福寺法堂大殿,置钟鼓、山门两厢,又舍田20余亩。
  南宋中叶,著名学者吕祖谦,陈亮、俞厚、应孟明等曾在石室设文会堂。元有李草阁、俞仕宏、俞标等人常率徒此讲学。明有俞敬、俞〓、俞希声,清的俞王韬等名贤聚徒论道,切磋学问。山周有狮、象、钟、鼓诸峰环列。石鼓高100米,与石钟对峙。俞培德有《望钟鼓诗》赞云:“狮象守门头,钟鼓锁溪流,太白饮马处,平川绿油油”。抗日战争时,杭州灵隐寺洪超法师曾在此办有图书馆,藏书千卷,供人阅读。进山门,拾级而上,就是烟树竹径幽深处,两旁浓荫蔽空绝妙,有井有塘,泉水清冽,湿润凉爽。
  改革开放八十年代后,四方善男信女乐助,重修名刹殿门。观音殿、进山门及进山门亭、并购置钟鼓。观音殿新塑了如来、观音、弥陀、等佛像。洪福寺后洞有、关公、关平、周仓、陈十四等佛像。
  “湖塘桥”对面又一坑谷,曰寺前坑。寺前坑洞穴诸多,其中有一洞,总面积1400多平方米,洞有多深,奇妙莫测。
  发源于四十四坑铜山源头的扬溪,水流经灵山湖,水声潺潺西下,在石室洞口几十米处与俞溪头大溪汇合。雨季或水库放水,杨溪、俞溪两水倾泻汇合,浪拍波涌洪福寺桥坝,犹似潮水翻腾,瀑流荡人心魄,象数十匹白绢从坝上飘荡飞散。卧狮山下相传几千年前,这里常发水灾,洪福寺桥上方的石洞里住有平水大王,在这里镇水魔,平大水,保一方平安。
  每年盛夏来临,来石室山消暑者络绎不绝。石室洞内冬暖夏凉,夏天没有苍蝇和蚊子,一进洞口,习习凉风扑面而来,进了洞里暑气即全消。即使在盛夏高温时节,这里溪水温度,始终保持在摄氏10度以下。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去缙云族叔李阳冰处,曾饮马杨溪,故又名李溪。
  五木岭至灵山湖、仙岩、龙溪山一线,可谓永康市的十里画廊。从石室山洞北拾级而上道士岩顶,更是迷人惊绝。四处奇峰罗列称雄,怪石嶙峋,悬崖峭壁,苍松鹤立,每当天雨蒙蒙,这里是奇松云海的世界。
  道士岩顶西下,有一800平方米的白岩洞,洞背倚青山拱秀,左右怪石神态各异,洞内在七十年代建一寺院,游人香客纷至沓来。相传,古时候仙人吕洞宾,挑着两箬笼“金小佛”,路过杨溪时,正遇上发大水,他就跨大步想跃过溪去,不料这一跃,就把扁担跃断了,扁担变成了如今的扁担岩,箬笼变成了道士岩和灵岩山。
  俞氏四世祖,郡马公俞敏,幼时从师吕东莱学,曾邀老师登游道士岩。在岩顶观光揽胜时,吕东莱大呼赞曰:“洪洲之地,壑奇,峰秀,洞幽,真乃永康之奇境也”。
  第四节 塔石坑
  塔石坑,位于村东,全长6华里。这里山峰奇特,怪石磷峋,有石仓水库、长塘、塔塘和塔石坑等梯级坑坝,形成塘库坑坑,坝坝相连,如线串珠顷泻,集于一涧。清文人周望莲有“洪洲地近绝尘山,适有神仙聚此间”的诗句赞美。
  塔石坑,梯级坑坝,大约始建于唐宋,后经元、明、清各代疏浚整治。共修建32道,因年久失修毁坏,现仅存16道。它的结构,坝式各异,其功能能蓄能灌节流其利,贮水以防田旱,对水田灌溉带来了方便,这是祖先在改造大自然中创造出来的杰出水利蓄灌工程。每年雨季来临,涧水暴涨,几十道瀑流各显千秋:有的瀑泉缓缓细流而下似以垂帘,犹似垂帘,有的瀑布如散花天落,珠玉滚滚,霜雪团团。有的瀑布湍急如奔,波澜壮阔。还有扬公屋瀑、白岩头瀑、石仓坝瀑,瀑流景色更是妙趣横生,从几十米高处飞溅奔泻,雪白眩目。有人称誉为永康的九寒沟。
  荒田山、和尚山两山峭壁鹤立相连如手足,兀立在塔石坑与马坑之间,塔石坑大溪(大坑)环其左,马坑小溪(小坑)流其右、其林峦山麓桔树,苍绿郁郁,山上晴容雨态之美妙,景色变化无穷。据传古时荒田山凹建有一寺,当年和尚耕种自食田尚存。走上和尚山尖是和尚练功习武的场所。
  笔架山岗中间有一大缺口,曰“封缺”。其山形象如笔架,因此又名笔架山,现名乌峰岩。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用汗血换来的奇迹。在当时无先进爆破技术条件下,用人工打出这样一个大缺口,是不容易的。封缺深30米,宽10米,长25米。相传在秦始皇时代,秦皇想长生不老,永远他自己做皇帝。时值秦皇南巡下会稽,听说风水先生相术,永康可投应附近要出皇帝,他知道后,下令民工打石破缺,结果是日破夜涨,毫无办法,后经洪洲本保殿神显灵通,用白狗狗血淋过再破,然后封缺打断了,龙脉也打断了,秦皇念其功高显著,封庙(本保殿)为“楼府君庙”。今庙在塔石坑口尚存。
  塔石岭,古木森森,绿树葱郁,是通往台州、仙居、临海的必经古道。在岭头可纵览群山,俯视坑底俞溪头黄金盆地。
  石仓水库是俞溪头人在六十年代艰苦创业建成的一个人工湖。石仓山顶下的牌坊,一石陡峭壁立,傲霜雪,斗酷暑,象征着石仓水库建设者们艰辛创业的精神。
  第五节 马坑
  位于村东,长5里,从大箬坑拾级而上2里路,为陆色坑。陆色有一株高数十米的大松树王和戏台山古迹。
  陆色坑、温坑、冷水坑、山山相连,山形如卧龙藏虎。山间松杉,苍苍郁郁,泉水流淙淙。抗战期间战乱波及,人们纷纷逃到这里避难度日,因此人们称这里为世外桃源。
  马坑山麓有一沙塘水库,公路穿坝而过。公路,北通灵山湖大坝和俞溪头,南达马坑白岩头,将来可以与永城通往仙岩的公路连接在一起。因交通方便,加之陆色坑幽静环境,每天到陆色坑钓鱼者络绎不绝。
  马坑的白岩头二地,有非常丰富的岩石资源,且岩质硬而美观。进入七十年末期,马坑、白岩头、石宕山一带又到处是打岩采石声。汽车,拖拉机运输机器马达声,声响连天,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各种石料源源不断运送扬溪水库大坝,打岩采石声,汽车,拖拉机运输声汇集溶合在一起,谱成了一曲建设扬溪水库波澜壮阔主旋律颂歌。
  马坑山,峰峰如芙蓉翠莲,峭拔奇秀,其山北麓,到处是苍松桔树成荫,桔香飘溢人面,米山西下延伸至上汶山,有汶山寺遗址,七十年代开荒造田时,曾出土古寺遗物。
  大箬坑,是应飞为首的浙东游击纵队经常活动的革命老根据地,1948年6月6日下寮岭脚伏击战时,大箬坑人周汝春等曾参与支前活动。
  第六节 回光洞
  回光洞,座落在拔地擎天的羊石尖悬崖绝壁中。景区包括九曲峡、羊石尖、明光寺、回光书院、太医洞、凌空栈道、母子洞、悬空寺、羊角洞、扁刀洞等胜景。
  九曲峡,为原麻车口、赤岩口至下寮这一段溪流。这里溪面狭窄,两岸山峰陡立,河道曲折,水急滩多,有“小三峡”美称。杨溪水库建成后,溪流入库,险滩变平湖,山映在湖水明镜之中,帆浮翠屏之间,碧水照云,黛色满谷,峡内东侧有湖心岛,岛上野鸭、白鹭、鹅雁群集、游客可乘船上岛小憩赏景。
  羊石尖,又名鳄鱼山,象一把直插云天的利剑,高耸兀立。山的四周苍松绿竹,一年四季常青,在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大大小小数百个洞穴。其洞穴洞洞层叠,百平方米以上的溶洞就有十几个,其中最大的是回光洞,总面积达1700多平方米,为我市第二大溶洞(仅次方岩寿山洞),顶南尖下有一羊角洞,约600多平方米,在洞里可听声回山响之奥妙,在顶尖俯瞰灵山湖水一片绿油油,点点帆随风飘游。眺远山,丘壑映绿,怪石峥嵘,钟鼓二廊,狮象守门,开锣旗伞,百里风光美不胜收。
  明光寺,始建于唐、宋,香火极盛,有僧众数十人。寺下有古井1口,又名其为“古寺梦井”。井水冬暖夏凉,终年不竭。
  回光书院,宋孝宗谆照二年(1175),进士俞厚与陈龙川等曾在这里讲学,俞氏三世祖俞盘经常与大文人吕祖谦在此,其儒风由此影响后人,人才辈出。元末明初,闻人梦吉、李草阁,唐以仁,隐居魁山岩时,经常到这里讲学。与俞仕宏(光大)俞澄、俞标、俞濬等人切磋学问,今有李草阁《赠别俞光大山居》、唐以仁《寄万户俞荣卿(俞标)》诗存。闻人、李、唐当时称三贤,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其教育思想主张,先道德而后文章,开创了一代新学风。洞内有壁泉,均匀滴漏。人入洞中,心情顷觉清爽。
  明代是俞溪头历史上文化教育、名人辈出的鼎盛时期。洪洲俞氏,俞敬、俞玘、俞希声,时称“三俞”,与应典、卢可久、程文德、应廷育、王麓泉等才子在这里交流学术,入请有俞有斐、俞玉韬、俞调燮、俞诚等名贤在此发奋读书而出名。讲学教书育人,讲学之风甚盛。
  太医洞,是被誉为“江南小华陀”的明太医官俞良昌的寓所。他研六经,辨药理。天文地理,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年老退休后,家居洞天,行医济世,后人感其德,名其洞曰“太医洞”。
  正在筹建中的悬空寺,将依山借石,紧贴岩壁构造,洞内将造一鱼池供人观赏,洞边岩壁飞珠瀑流引水入池,池泉晖映,风光月霁,石丽天生。悬空寺建成后,实为丽州奇境,人临此境,魂飞横空出世,让人领略,有惊无险,爬栈道,过殿堂,钻洞窑,观鱼池,登高阁,看溪流的味道。在贯通洞楼的走道上,在这里可凭栏眺望杨溪水,悠悠西去,一马平川近咫尺,平川绿地诱人风光,绚丽多姿简直是仿佛在天上宫阙,飘然于太虚幻境中,今人俞培德有《登回光洞感事诗》云,“缅怀太医久,今日如愿游。悬崖架栈道,飞身翻九楼,三俞讲学处,豪气写春秋。救死与扶伤,济世精神留”。沍浒岭山还有俞氏一世祖俞百三公苍老,二世祖俞千三公隆墓等景点。

知识出处

俞溪头志

《俞溪头志》

本志记述以俞溪头村为主体,同时也记叙由俞溪头析居的有关村落。全志共分十五章,前设概述、大事记、后设后记、世系图录。世系图录中以俞姓为主,其他姓氏按进村先后顺序排列,包括俞、胡、陈、范、应、周、李、杜、郑、王、吕、郎、吴、富、程、杨、徐、梅、芦、楼、林、朱、黄、汪、陆、郭等26姓氏,男、女同样入编。

阅读

相关地名

俞溪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