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俞溪头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1081
颗粒名称: 第八章 教育
分类号: G527.55
页数: 7
页码: 88-94
摘要: 本章记述了古代至1997年浙江省永康市石柱镇俞溪头村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教育工作 教育事业 俞溪头村

内容

俞溪头村民,崇尚教育成风。早在公元1150年俞苍老就设义塾,俞厚就创办回光书院。后来著名教育家俞樾讲学于苏州“春在堂”和“杭州”诂经精舍,乐育英才为今人传颂;应竹轩先生讲学“颐七六公祠”,提出“读书宜务根底”,同样仍然给后人以启迪。
  第一节 私塾 书院
  据《洪洲俞氏宗谱》陈安可序,早在公元1150年前俞氏一世祖俞苍老公居合德乡高厚时,就设义塾乐育英才。宋淳熙年间,二世祖俞厚曾经与同门友陈龙川、吕祖谦、应孟明等在回光书院聚徒讲学。1190年俞氏四世祖俞良,曾在村里后塘创办后塘书院。随后有俞拱、俞仕宏,李草阁、陈孚、何清臣、林彬祖、黄浩、唐以仁等名人在这里潜心于学问,收徒讲学。俞拱幼时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以神童而著称,刘伯温特别器重,有北上廷试时曾以诗相赠。俞澄、俞濬、俞潜、俞牛、俞燠都是李草阁得意的门生。
  入明,学风甚盛。正德年间,俞敬,俞玘、俞希声、俞申、俞良德、俞良昌、俞希元、俞天宪等。清代:俞有斐、俞玉韬、俞坦等人,以石室山、回光洞为主要的讲学场所,俞希声从师著名学者王明阳先生等,还与儒堂人卢可久、芝英应典、应廷育,独松程文德等讲学于方岩寿山。后人为纪念这批名贤著书讲学成就,曾在寿山洞里塑佛像纪念,其中有俞希声像。
  塾馆多设于宗祠,明代崇祯年间俞筒办有私塾。清乾隆年间俞芝谷设席讲学,嘉庆十八年,塘湖(端头)人俞美材,创办塘湖书院。道光丙午年间应竹轩先生讲学于颐七六公祠,俞懋昆主西席为最著名。清末胡崇赓执教于俞氏宗祠。民国时期应周旺、周龙溪分别在大宗祠,柯陈陈氏宗祠任教。大箬坑胡氏宗祠也办过私塾和国民初级学校。民国26年俞氏大宗在仙岩创办国民初级学校。聘任卢振荣任教。
  第二节 学校
  俞溪头国民初级小学 创办于民国元年(1912),校址设在大宗祠内,第一任校长是俞梦成(锦堂)。民国19年改称“育才学校”,校长俞大成,学校附设“民众学校”:民国20年评为优良“民众学校”。民国28年称为龙溪乡中心小学,学制为六年制,初小四年,高小两年。因生源增多,学校董事会与族长等人合议新建教室4个,办公室1间(楼房)。后又扩用唐常祠堂作教室。
  解放初,改名为“合德中心小学”,后易名为俞溪头乡中心小学,有学生170人教师6人。1964年拆除大宗祠堂建教室4个。1986年卖掉唐常祠堂,并拆除民国时建的校舍,新建教室教师宿舍三层楼5间。
  1950年,政府提倡办冬学,开展识字运动。1953年冬,村里办有民校。校址在中房祠堂上厅。六十年代初,又设在信房胡公厅。民校在夜间点汽灯就读。
  1992年撤扩并后定,改名为俞溪头第一小学,校园占地面积为2528平方米,有教学班8个,学生278人,教师13人。
  历届校长为:
  民国初期 俞梦成
  民国17年(1928) 俞寿康
  民国20年(1931) 俞大成
  民国21年(1932) 俞关生
  民国23年(1934) 俞朝法
  民国27—29年(1938—1940)俞有名
  民国30—32年(1941—1943)俞金根
  民国33—36年(1944—1947)郎祝平
  民国37—38年(1948—1949)俞世珍
  1950—1951 俞景福 汪连山
  1952 卢春泉
  1953—1956 卢正堆
  1957—1960 冯长富 应光春
  1961—1966 范忠益
  1967—1971 郎元庆
  1972—1974 沈显生
  1974—1978 范长驮
  1978—1980 杨振雄
  1980—1986 郎涣星
  1987—1996 胡跃玲
  1997— 俞有方
  俞溪头小学自创办学校以来,为国家增养了不少有用之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实行勤俭办学,执行国家教育法规,面向学生,坚持德智体为首,提高教育质量,多次被评为县学区先进集体学校。
  俞溪头幼儿园 始办于八十年代,校址设在村委公用房,收5岁的幼儿开设1个班,九十年代后学生增至50多人,教师1人,分设幼儿班,学前班。1995年又办私立幼儿园1所,学生20人,教师1人。
  俞溪头初中 始办于1951年。办有1个班,后并永康中学和古山中学。1964年里溪初中部分教师下放云溪村,办五七中学。1968年五七中学合并俞溪头,定名为“俞溪头初中”。初办时借用小学教室。1986年建教师宿舍三层楼一座27间,1994年又新建教室12个,现校园占地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学生412人,教师18人。俞溪头初中在改革开放以来着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教书育人,办学效益,引进竞争机制,把好教育质量关,重视升学率,培养了一批跨世纪的人材,多次被评为金华地区县区教育先进单位。从1968年至1997年历届校长和负责人有:胡炉明、杜宏昌、章义传、章有来、吕明星、金德钱、黄文通、杨金东。
  第三节 教师
  塾馆塾师,以聘请族内外秀才童生任教。民国后教师由董事会聘任。民国34年(1945),学校成立董事会管理机构,成员由族里比较有威信的人担任,管理学校事宜。
  学校主要经费,来源于大宗常会产和校产,及各常摊派和民众捐资。资金由董事会筹集,当时教学设备较差,教员待遇薪金微薄,每年薪金仅10担谷左右。校长一般兼职不兼薪,尽管教师生活清苦,然而历届聘来任教的教师,都能认真负责,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
  建国后,教师由政府派任,1952年学校转为公办,教育经费由政府拨款。1964年公办小学下放大队(村)办,以民办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办学。
  明代崇祯年间,俞筒主张读书明大义,敦大节,博治经史,不屑于名利。清代乾隆年间俞芝谷设席讲学,自以李谪仙自称。每日升堂讲学,就先提醒,语于学生告曰:“读书非徒托空言,务立志向,不愧为人矣”。一时成为名师,求学者甚众。同治年间竹轩先生提出“读书宜务根底”的教育法,为清末教学指南。抗战胜利后,学校教师注意教学方法的研究。建国后大力提倡“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重视学用结合。这种教学法逐步为教师所掌握运用。经常用启发式的方法诱导学生,从浅入深,引导学生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文革期间,知识分子作“臭老九”批判。改革开放后,政府和社会都尊重教师,多次提高教师的待遇。九十年代后,俞溪头小学教育质量上了台阶,从民国至现在俞氏人有不少优秀教师,如俞仁友、俞有明、俞迪、俞杏轩、俞振洪、俞华月、俞和平、俞鼎起、俞小莉、俞祖华等等,为村民所敬重。
  第四节 学生
  旧时入学塾馆或书院,开学伊始,家长带子女上学,必须先拜至圣先师神位。再拜塾馆书厨,然后再叩拜塾师。礼毕,塾师嘱咐学生几句话才正式上学。
  塾师受学生家长尊敬。凡学生家中婚丧喜庆必请塾师,且席居首位。逢年过节,学生家长都给塾师馈送礼物。端午节时,学生家长以麦饼、粽子送之,塾师回送亲笔题词的折扇或自画的钟馗像。民国初,学校又兴学生轮流给先生送菜的习俗。这种习俗直至解放初才消失。
  塾馆初读课程,按学生年龄大小分层教学。初入学者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启蒙教材,进一步以《六言杂字》《幼学琼林》,再入高级阶段授以《四书》、《五经》,间以唐宋诗词,古文经论,练习作诗、写文章等等。
  清末维新运动,“废八股”、“倡西学”。民国初塾馆改为学校,实行国民教育。民国8年,小学实行六年制课程。建国后,对课程作多次调整,重视政治思想的爱国主义教育。
  民国时期,实行对学生采取平时测验,临时测验,学期测验和毕业测验等几种方式查考。学生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这几种教学方法一直沿袭至今。其中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曾沿用过前苏联五分成绩记分制。
  旧时读书,除中晚饭放学回家,学生一天到晚都得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学生违犯塾规或不能按时完成作业,都要受罚,轻则受训斥或面壁站立,重则被用红漆长方木条戒方打手心。解放后废除对学生体罚制度。
  旧时俞溪头大宗对学生读书,有一条奖学制度。凡族内子孙在大宗学校就读的,一律免收学费。每逢清明冬至参加祭祀祭祖者,均可分到份子每人一份。小学毕业双份,初中毕业3份,高中、大学依此类推,还可以享受一定数量的贤租。
  民国时期学生实行升学考试制度一直沿至今,文革动乱期间,实行推荐升学、改革开放后废除推荐升学制,又重新实行考试升学制度,至1996年底止,有40多人考入大学和中专。
  俞溪头建村八百年中,出现了许多勤奋好学的优秀生员。宋代俞盘,从小就有超卓志,不与群儿嬉戏。元代俞拱,被人称为“神童”。处士俞仕宏,皆有文学懿行,家声益振。明代俞敬、俞〓兄弟俩徒步远行衢婺二州求学,传为佳话。请代俞有斐就在石室山习儒业,力学不倦,以发奋苦读书而出名。有俞玉韬在回光洞苦读书,不事华浮,以后终成大器。俞有斐从孙俞峻就授以王鲁齐文集学之,10岁就能文诗作,左氏春秋无所不通。俞士煌性敏捷,好读书,一目数行。16岁赴县应试,名居前列。俞芝谷,幼时家贫,借月光读书,赴县考为庠生。
  民国时期,出现了不少优秀学生,有俞永仁、俞仁友、俞玄军、俞远、俞达、俞京根、俞景福、俞杏轩、俞振洪等等,都是勤奋读书刻苦学习,在学校考试成绩均为姣姣者。那时俞仁友、俞远、俞达、俞杏轩、俞克豪等远游在中学读书时,都是半夜三更就从俞溪头仙岩动身徒步走路一整天多到金华或严州(梅城),其辛苦精神可知,以后成为有用之材,为后人树立了典范。
  建国后,俞溪头小学学生勤勤垦垦刻苦读书,奋发向上,曾出现不少优秀学生。1993年俞华庆等3人荣获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奖。1994年俞巧霞获作文大赛三等奖。俞溪头小学,1993年获永康市少先队劳动实践活动先进集体。1994年获市传统美德故事比赛三等奖,1995年又获市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演讲三等奖,1996年获省雏鹰行动二等奖。
  第五节 捐资办学
  民国时期,民众捐资办学者不少。据宗谱记载,民国8年俞化鹏,获县长孙熙鼎“乐育英才”匾额;俞崇溪获县长孙熙鼎“敬教劝学”匾额。
  民国12年,俞长根获县长魏在田“振兴文教”匾额。民国14年又获县长邱远雄“乐育英才”匾额。民国30年,俞益敬获县长沈涛“敬教劝学”匾额。
  建国后政府组织多次大规模的集资活动。俞仁友、俞文龙曾多次赞助办学。
  第六节 思文会
  建于民国丁卯16年(1927)又名丁卯会,是俞氏大宗集体为激励子孙奋发读书的组织,凡入会者均为就读在小学初中的俞氏子孙。入会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铜板钱币或谷物,每岁年初一,思文会子孙去大宗祠堂参拜后,均可聚餐一次又可分到祠堂和思文会两筒小麦饼以示奖励。
  清明节,大宗祠及各房常会对入会者,根据学历等级加分份子奖励。如在小学毕业,或初中、高中、大学毕业者,大宗祠和思文会送一份丰厚礼品,鼓励受礼子孙日后再创辉煌事业,所以入会者毕业后都要宴请毕业酒,邀请祠堂及各房管事亲朋好友喜贺。

知识出处

俞溪头志

《俞溪头志》

本志记述以俞溪头村为主体,同时也记叙由俞溪头析居的有关村落。全志共分十五章,前设概述、大事记、后设后记、世系图录。世系图录中以俞姓为主,其他姓氏按进村先后顺序排列,包括俞、胡、陈、范、应、周、李、杜、郑、王、吕、郎、吴、富、程、杨、徐、梅、芦、楼、林、朱、黄、汪、陆、郭等26姓氏,男、女同样入编。

阅读

相关地名

俞溪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