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交通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头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995
颗粒名称: 第八章 交通运输
分类号: U-43
页数: 10
页码: 93-1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河头村交通运输、水路、陆路运输、汽车站的情况。
关键词: 河头村 交通 运输

内容

第一节 水路
  永康江,因为上下游水位落差大,下游洪水涨落快,持续时间短,人称“蓑衣港”。雨季水深平稳可通木帆船,平时只能勉强通竹筏(竹筏又叫竹排,用当年大春竹去青后横串而成。竹筏以对为单位,每对可载重4吨)。水大能顺流下驶,而逆流则靠撑篙、摇桨、背纤。凡是山乡及邻县土特产,如火腿、木材、桐油、茶叶、柿干、棉花、卫生纸等,都靠脚夫运到埠头,再装上木船或竹筏,转运金华、兰溪。有时乘水急势猛,顺流而下可以直驶杭州。从杭、嘉、湖上运转销的,则有平湖草籽、生铁、白糖、矿烛、煤油、石灰、天女牌洋纱、四君子牌哔叽、士林兰、绸缎、桐饼、豆饼、猪鬃等。据《永康县交通志》载,民国35年5月,永康有民船51只,载运量达76.5吨。民国36年有民船123只,船工270人,大水载重518吨,次水载重359吨,小水载重15.6吨。另有竹筏173对,每对载重2.5吨,共432.5吨。
  抗日战争初期,方岩成为浙江省临时省会后,金华,永康一带难民云集,人口剧增,耗用庞大。布匹、白糖、洋广杂货、汽油、洋油等日常用品,因杭、宁、绍、浙西相继沦陷,浙赣铁路和钱塘江水道中断,都改道温州进口,搁置在温州与丽水之间。而内地出产与外汇攸关的茶叶、桐油、青油、皮油、方纸、瓷器等货,则堆积在金华、永康、兰溪,特别是永康。永康的水运,只靠永康江及其上游的部分地段。座落在河头村西的河东埠,正处永康江与上游华溪的交接处不远,是货物转运的最好地点,同时又是天然的避风港。上下杨、白垤里的木帆船,江山的木帆船以及西翁、翁埠的竹筏,东阳的竹筏,几乎都在这里停泊。永康县成了货物运销、贸易集散中心,河东埠要转运的货物堆积如山。而河东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前有码头,后有祠堂、储货广场,装卸货物及时,成为全县第一个兴旺的码头。
  运输工具 水运工具主要有两种,即竹筏和木帆船。
  竹筏,又称竹排。将十数枝大毛竹去青后,并列拼串而成,适用于浅水溪流,载运价廉体大的山地货。以竹篙作动力并掌握方向。逆水时,筏工得下水用肩背撑和上岸拉纤。
  木帆船,有尖头和平头之分。尖头木帆船一般用于装载货物,平头木帆船一般用于过渡作渡船。船的大小以舱数论。4舱船载重3吨,5舱船载重4吨,以此类推。永康做的大都是5舱船。前后修造船筏的共5家,都是河头人,船厂开在陈佐仁未建房屋前的空地上,装配嵌缝等作业都在溪滩上进行。可单独做船篷的有河头施德清、夏留月和义乌长生师3家。
  过塘行 清代及民国时期,为商贾、旅客办理转运业务的运输行,俗称过塘行。因为河东埠转运业务兴隆,因此,过塘行特别多。名气较大的有吕中和行、吕方山和吕方杨经营的万通行。此外还有程德森经营的永通行、吕绍成经营的协泰行、李亨超经营的永泰祥行、租
  赁吕惠昌房屋开设的中央运输行、开设新屋里的源源行、缙云人经营的义通行等。后来还有颜银森在上埠头建屋开设的煤油公司(专营美孚煤油、桐油的购销业务)。陈佐仁在后溪桥头开设的中药材铺(专营中药材购销业务)。这些转运行,全揽水陆托运。民国36年,河头有3家运输行与外埠的金华江南公司、利生公司、浙赣公司等办理联运,组成一个通畅的运输网络。
  吕中和行,设址河头溪沿吕氏宗祠(今塑料厂厂址),俗称大码头。前溪后堂,还有祠堂前储货广场,环境优越。光绪年间,由吕炳高、吕灵玉、吕振昌合资创办。吕炳高、吕灵玉负责经营,吕振昌负责财务。到民国初年,吕式如独资经营吕中和行,直至解放前夕由吕天麒继承父业。吕中和行的立信宗旨是:“中正待人,诚实为贵,和平处世,近悦远来。”解放后公私合营,由吕天麒的伙计绍兴人阮瑞富接替为资方代表。
  万通行,设址河头溪沿吕五宗祠(今法院宿舍),俗称小码头。以吕氏亲属合股组成,共计8股:吕方山、王金砖各两股,徐敦兴、吕方扬、吕章良、吕海星各一股。徐敦兴是吕灵玉(吕海星祖父)的大女婿。
  出身贫困,孤儿寡母,长大后以撑船为业。为人忠厚善良,用钱慷慨。当时金华应万祥行老板无子继承,看中了他的为人,以很低价转让给他经营。从此他在金华很快发了大财,成为金华商业界的大老板。为开拓业务,他在杭州南星桥开设应万祥,由王金砖(徐敦兴二姨丈、吕灵玉二女婿)负责经营;在兰溪开设应万祥,由应岩龙(徐敦兴小姨丈、吕灵玉三女婿)负责经营;由妻舅吕方山、吕方扬负责在河头开设万通行,形成了永康—金华—兰溪—杭州的经营网络。由于亲属协力合作,又讲信誉,所以生意兴旺发达。
  搬运装卸 民国35年(1946)以前,担负搬运装卸的有一站五埠,即汽车站、周埠、卢埠、县前埠、胡店埠和河东埠。河东埠,在河头溪沿。搬运装卸由吕姓把持,人数不定,视货物多少。凡吕姓子孙皆可随时参加搬运装卸。有的货用肩背的,就用缠腰抹汗的汤布,做一个平结套在头上,披在背上,以免货物污染衣裳;若不能用肩背的,如煤油、皮油、大件洋纱,就用提钩,钩在货物四周扛或挑。装卸费以发筹码办法计酬。筹码用竹片做成,筹面为红色,烙印有运输行商号。不打分,不评分,一般分3种:最出力的、一般的、年龄较小的或来迟的,
  很少发生争执。只要经常参加搬运装卸的,收入都很可观,因此吕姓子孙有一句“享太公福”的感激语。
  50年代末大办钢铁,大烧木炭,山上树木被砍伐殆尽。同时部分地方盲目开荒,造成水土流失,河床淤浅;又由于永康江上游处处兴建水库,河水流量大大减少。到60年代初,县内水运渐趋萧条,过塘行亦随之消失。
  第二节 陆路运输
  清代和民国时期,县乡大路以县城为中心。主要有县城至缙云县壶镇、东阳县南马和永康县桐琴(今属武义)、芝英、古山、八字墙、永祥、俞溪头、派溪等9条,能步行和行驶独轮车。官绅外出,也只能坐轿,以轿代步。当时河头吕氏宗祠广场南面有王廷康轿行。轿是竹轿,座部四周以竹篾编织成“轿箱”,后有靠背,前垂竹帘,下有四足,上披床单或篾席,以挡烈日风雨,腰贯两根竹杠,供人扛抬。
  民国22年(1933)4月,永缙公路和金武永公路建成,浙江省公路管理局派车营运,永康境内始有汽车客货运输。民国23年10月,东永公路及世雅至方岩支线建成,由省公路联营处营运。民国26年,省政府迁徙永康方岩,永康赈济会成立“永康赈济会民车队”。境内先后有7700辆手车参加车队。当时从丽水运往永康货物,都靠车队运输。而河东埠成为货物转运码头,或用船筏运往金华、兰溪等地;或用车队运往绍兴、宁波。
  如今330国道(寿温公路)贯穿河头而过,东永公路于村南与330国道交接,永康新汽车客运站设在河头,在新汽车客运站不远还有永康市汽车联运公司的汽车联运站。
  第三节 汽车站
  1933年4月1日,永缙、金武永公路先后建成。为了急于通车,浙江省公路局在河头后灵店设永康临时车站o建茅草铺2间,派站员1人营业,称金武永汽车运输公司永康站,经营金武永路的客货运输。后因地势低,常遭洪水浸淹而迁至城北。1988年3月,永康汽车站更名为金华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永康分公司。同时为适应日益开放的需要,330国道拓宽,城北老站拆除,位于河头的金温、杭温交叉口的新汽车站于1989年10月启用。
  新汽车站,占地面积38147平方米,建筑面积10473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203.3万元,客车87辆,货车12辆,职工478人。1992年月平均发客车数150班次,过路车进站2班次。客运量303.7万人次,周转量14937.8人公里;货运量7.05万吨,周转量745.7万吨。下设自设站6个,代办站13个,停靠站94个。客车发往地点:跨省的可至徐州、石狮、苏州、南京、无锡、上海、景德镇、厦门、沙市、广州;跨县的可至杭州、慈溪、临安、白沙、富阳、宁波、余姚、嵊县、瑞安、丽水、缙云、仙居、衢州、浦江、金华、义乌、东阳、武义、磐安等。1993年更名为永康市汽车运输总公司,隶属永康市交通局。下设经理办公室、业务经营科、机务科、安稽科、财务科、保卫处及7公司1厂。1993年实现利润103.7万元。
  第四节 桥梁
  和平大桥 位于永康城中胜利街,跨华溪,是从原县署前通往河头溪沿和山川坛的桥梁。原为木梁结构。元至元中改建为石拱桥,在桥上盖屋,均为店铺,改名为仁政桥。此桥屡圮屡修。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仁政桥屋毁,知县戴启凤檄河东吕斌及施孟安裔孙重修。清道光十六年(1836)再毁,由河东吕大常和唐先施大常合修。1955年8月由县人民政府重建成四孔石桥墩的水泥桥面,改称和平大桥。
  后溪桥 位于河头与桃花两村交界处,跨华溪。原为木桩石板桥,长55米,宽1.5米。早先桥仅三节,人称“三节桥”、“三眼井桥”。由河头始祖独资建造,历世维修。1971年改建为空腹式石拱桥,两墩三孔,每孔跨径15米,全长60米,宽4.5米。
  江城桥 位于永康宾馆西南侧,跨华溪。原为木桩石板桥,长和平大桥62米,宽0.95米。由出资最多的吕鸣凤发起建造,桥头立有助资碑文。历世维修。1982年改建为石拱桥,4孔,每孔跨径10米,全长54.5米,宽4.5米,沿用旧名。
  东库桥
  在东库村,330国道194K+500处,跨华溪。原桥建于1934年,木梁结构,后改为钢筋混凝土双柱式台墩工字梁,三合土桥面。1953年、1955年、1964年先后三次拆修桥面,并对桥墩进行加固。1964年,改为钢筋混凝土T梁,外围浇筑水泥混凝土加固。载重标准:汽—20,挂—100,特殊情况可通行—150。
  1990年,330国道永康城区段拓宽改建时,在该桥上游约20米处新建一条宽26米、长42米的新桥。1990年9月竣工。
  商城桥 位于河头村后溪滩与桃花村黄店墈,跨华溪。1993年造,钢筋混凝土双柱式台墩,空心板板梁,3孔,全长45米,宽9米。
  后曹桥 位于村东南面,跨华溪通英阁,东永公路54K+750处。长42米,宽7米。1978年造,系水泥石拱桥。
  塔海桥 位村东南面,跨华溪通塔海村。长35米,宽7米。1982年造,系水泥石拱桥。
  永宁桥 又名小花桥。宋状元陈亮《及第》诗中有“御苑得题朝舜日,家乡佩印拜亲时。小花桥畔人人庆,一带清风雨露随”诗句。此桥位于村南面,今胜利街龙泉巷口,跨下河。以桥西直通和平桥,这段街古称永宁街。据旧志载,这里旧有迎曦门,崇祯十二年建,迭石为楼,城门朝东,门外有桥曰:“永宁桥”。长约7米许,现已改建为水泥街道。
  浮桥 位仁政桥下游约50米处,跨华溪。西端是华溪沿,东端是周埠。用10~12只船组成,船与船间距1.5米,上铺跳板(杉木串成)。如遇船筏过往,即掀起跳板让船通行。民国31年(1942)废。

知识出处

河头村志

《河头村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记载了河头村八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和历史沿革,以及山川地理地貌的演变,翔实地记录了该村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河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