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业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头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99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商业发展
分类号: F729.2
页数: 2
页码: 89-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河头村,河头村就有吕中和、万通、永通、协泰、永泰祥、源源、义通、中央等11家过塘行、运输行商业发展的情况。
关键词: 河头村 商业 商业发展

内容

在抗日战争前,河头村就有吕中和、万通、永通、协泰、永泰祥、源源、义通、中央等11家过塘行、运输行,成为县城购销、转运商品的集散中心。其中吕中和行,不但经营过塘转运业务,而且在行经营工商业。如豆饼、菜饼、南货、草籽、龙屏纸、煤灰等货物就在行内批发或零售。行内还设有货物加工场所,如将茶叶客收购的茶叶分别挑剔、剪去老枝、剔去老叶,然后烘焙。福建、广东销往永康的桂圆都是统货,他们就用不同筛眼的筛,分出大、中、小3等,挑去破的,然后染上黄色。这些加工业务都叫村里妇女、小孩干。
  河头村民历来以种菜为主营生,除少数从事手工业、开布店、茶叶店、山地货店外别无其它行当,有的人则在农闲时给吕中和行和万通行装卸和搬运货物。
  解放后,国家在发展国营商业同时,扶持供销合作事业,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后,体制多变,影响商业发展。1961年调整商业,个体商贩经核准可以营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商业又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被全部“割除”。
  1978年后,肯定个体商贩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和减少环节的“三多一少”商品流通制,私营个体商业户在河头村得到恢复和发展。从此,副食品商店、打白铁、小木店、裁缝店、山地货店、小百货店等相继开张经营。1983年商业得到全面发展。日用工业品、副食品的销售量大幅度增长,高档消费品的增长尤为突出。.1990年永康市新汽车客运站在河头村建成,原来的东永公路城区段拓宽改建为40米宽的九铃东路成为市区主街道。在路两侧投资兴建了几百间商业用房。到1993年开张营业的公司、商场、商店已达200多家。经营项目繁多,有建材、五金、电器、百货、服装、文具、副食、水果、水产、粮油、陶瓷、家具、灶具、山地货等30多种门类,经营货物上千种。

知识出处

河头村志

《河头村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记载了河头村八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和历史沿革,以及山川地理地貌的演变,翔实地记录了该村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河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