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村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河头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962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村民
分类号: D638-092
页数: 10
页码: 37-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河头村村民、姓氏、人口构成、生育的情况。
关键词: 河头村 村民

内容

第一节 姓氏
  据1993年底调查统计,河头全村477户,1237人中,共有户主姓氏52个:吕、应、陈、李、徐、卢、林、王、胡、赵、黄、姚、张、程、周、施、沈、傅、夏、朱、何、杜、刘、童、陶、樊、倪、汪、吴、郦、蔡、楼、成、华、金、马、潘、戴、丁、鍾、郭、叶、柯、项、柳、凌、蒋、池、支、翁、孙、贾。其中户数较多的姓氏有吕、应、陈、李、徐、卢6个。其源流大致为:
  吕氏 唐代自河南徙居婺永。卜居河头者有河东、太平、雅吕、派溪、青山五宗。
  居邑河东吕氏。始祖吕相于明洪武初自太平徙居衙后,再卜宅河东创业,聚族世居,历经明清、民国时期,迄今已23代。
  民国时期,太平吕氏。吕希哲幼子吕切问后裔、太平吕师训、吕绍君民国时期来河东打工,始居河头,均已4代。
  雅吕吕氏。始祖吕荣由仙居白塔迁永康雅吕,传20代至良行迁横渡。民国时期,吕兴通、吕兴多两兄弟自横渡卜迁河头,已历4代。
  派溪吕氏。此宗本与雅吕同宗。自雅吕始祖吕荣迁居雅吕后,六传至吕仁析居派溪。20世纪90年代,派溪吕帛与河头吕巧萍结为秦晋,迁住河头现为2代。
  青山吕氏。始祖吕祖闰,北宋时随父吕大嘉(时任尚书)扈驾南渡,由舍人迁吏部侍郎,以言事忤旨,谪牧婺州。其子吕洙赘永康之桐塘童氏,嗣后徙上塘头,宋末元初再徙夏家龙,约于明初转徙西溪、西山等地。民国时期,吕镜湖父吕岩英自西溪迁居河头,至今已4代。吕开贻父吕钦玉自西山迁居河头,也已4代。
  应氏 卜居河头者有两宗。其一为芝英应氏,其二为可投应氏。
  芝英应氏。始祖为江南应氏鼻祖、东晋时的应詹,回迁祖为宋嘉泰年间的九二府君。从九二府君回迁芝英后,其后裔又陆续析居亳塘、麻车店等地。芝英应氏,迁徙河头者有9支(文行4支、德行3支、业行2支)。文行应文德,随祖来县城经商,开办应兴隆山货店,从芝英始迁河头,迄今已6代,子孙蕃衍,人口甚众。应章凤,迁居河头已5代。应宝树原为芝英三村人,迁居河头已4代。还有应绍和,迁河头已3代。德行应德兴,自麻车店迁居河头,已5代。应德恭,民国时期与河头村吕宝蕉结为秦晋,迁居河头已4代。应麟藩的父亲应仰桥,也于民国时期迁居河头,迄今已4代。业行应振松,民国时期从芝英随母迁河头,已3代。此外还有应福田,于民国初年从芝英亳塘迁居河头,已4代。
  可投应氏。也系应詹后裔。唐朝时,始祖应德容自仙居回迁可投应。尔后析居下邵、英阁、四十四坑等地。清朝后期,亮行应永松从英阁迁居河头已5代。民国初年,应葆生、应龙起分别从下邵和四十四坑迁居河头已4代。
  陈氏 迁居河头者均为陈武帝(霸先)之后裔。陈肖明的祖父陈纯土自东阳千祥东陈村迁河头已6代。陈岩法的祖父陈万福,从古竹畈迁河头已5代。陈云贵的祖父陈加木,由前陇迁居河头已5代。陈福有的祖父陈一秧,偕子陈金璧来县城造船,从棠溪义门迁居河头已5代。陈文孝的祖父陈瑞君,从梅陇迁河头,迄今已5代。陈金龙的祖父从前陇迁居河头已4代。陈樟德之父陈忠华从栋陇村迁居河头已4代。陈三荣来木雕厂做木工,从应家迁居河头已3代。陈朝良从上柏石迁居河头已3代。陈晶明之父陈德修来县城经商,从柿后村迁居河头已3代。陈广生从荆山陈迁居河头已3代。陈孝明之父陈可完,1949年从大司村迁居河头已3代。陈东全于50年代来县城经营玉器和眼镜,迁居河头已4代。陈远来从新楼杏花村迁居河头已2代。陈建平母骆爱娟随子于1989年6月从棠溪上马村迁入河头已3代。陈杰飞来县城办厂,80年代初从杏里村迁河头已2代。陈文元从缙云小溪迁居河头已3代。
  李氏 迁居河头者主要有三宗:其一为馆头李氏,其二为雅庄李氏,其三为安徽李氏。
  馆头李氏。宋淳熙年间,李感由青田尘川徙居馆头,后析居新店、善塘、溪坦、小王元、象瑚里等地。船工李亨龙清朝后期从善塘村迁居河头已6代。李昌忠从新店迁居河头,已4代。李凤林从新店犁园村迁居河头已4代。李亨厅自溪坦迁居河头已4代。李禄高之父李绍唐从新店迁居河头已3代。李关洪之父李庆华从石柱瑶山迁居河头已3代。李征妙、李征杰两兄弟90年代初从小王元村迁居河头,均值2代。李金勇之父李昌坑从象瑚里迁居河头已3代。
  雅庄李氏。宋末元初,吏部侍郎李景祥由括苍五云稠门迁居永康雅庄,后分迁长恬等地。李章福主管李氏总祠,从长恬迁居河头已4代。黄塘下人李樟成,于1966年下放时迁入河头,已3代。
  安徽李氏。李松均之父李振康民国时期来永康开店,从安徽婺源小秋口村迁居河头已3代。李加尧的祖父李绍宝从婺源迁居河头已4代。
  徐氏迁入河头者有11处。徐绍云之父徐何木从英阁迁居河头已3代。徐有思从溪边迁居河头已3代。徐焕新、徐长春分别从西街迁居河头,均已3代。徐孝妙之父徐维容从缙云迁居河头已历3代。徐孝志(孝行)从东街迁居河头已3代。徐乃蒙之父徐法平从下徐店迁居河头已3代。徐广东从山川坛迁居河头已3代。徐世超从花园迁居河头已2代。徐樟元从上柏石迁居河头已3代。此外,还有徐献昌之父徐岩森从缙云县黄碧村迁居河头已4代。
  卢氏 均属玉川卢氏之女支卢。汴人卢琰,仕后周,陈桥兵变,义不臣宋,抱世宗幼子柴炯,迁居灵山下庄(原永康四十五都,今属磐安县),并以己女妻炯,炯则隐柴入卢,改名卢璇。卢璇二世孙卢可,宋祥符年间由灵山下庄迁仙居。宋嘉定间卢璇十二世孙卢子安由仙居峡阳迁永康白云山下(山后卢),嗣后又有迁徙县城者。居住河头卢氏,均属此宗。贞行卢邦沂之父卢永进,迁居河头已6代。贞行卢贞甫之父卢庆林迁居河头已5代。贞行卢贞奎之父卢绍基迁居河头已5代。贞行卢世金迁居河头已4代。
  忠行卢忠堂迁居河头已3代。忠行卢寿禄迁居河头已5代。此外还有卢振其迁居河头已3代,卢则和迁居河头已4代。卢炎畴从山后卢迁居河头,适值2代。
  第二节 人口构成
  男女比例 1953年7月,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全村486户,1762人(其中男906人,女856人),平均每户3.6人。
  1964年7月,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全村345户,1146人(其中男528人,女618人),平均每户3.3人。
  1982年7月,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村414户,1372人(其中男630人,女742人),平均每户3.3人。
  1990年7月,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村474户,1298人(其中男614人,女684人),平均每户2.7人。
  1993年12月底止,全村477户,1237人(其中男566人,女671人),平均每户2.6人。
  年龄比例 全村总人口1237人,(其中男566人,女671人)。其中:学龄前儿童(0~6岁)92人(其中男54人,女38人),占总人口7.4%。
  学龄儿童(7~12岁)117人(其中男53人,女64人),占人口9.5%。
  劳动后备组(13~15岁)60人(其中男31人,女29人),占人口4.8%。
  劳动年龄(男16~59岁,女16~54岁)776人(其中男364人,女412人),占总人口62.9%。
   退休年龄(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192人(其中男59人,女133人),占总人口15.6%。
  文化程度 据1993年底调查资料,村民文化程度:初识47人,初小107人,高小448人,初中446人,高中94人,大学3人(不包括在外大中专人员)。此外,学前儿童92人,共计1237人。
  职业比例 据1993年调查资料,村民人口历来以农居多。1983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从事非农业劳动者日益增加。在全村劳动年龄人口766人中:务农177人,务工173人,办厂49人,经商96人,服务业141人,驾驶员11人,学生39人,家务86人,残疾4人。
  第三节 生育
  解放以前,以多子多孙为荣,生育无计划,任凭自然发展。遇瘟疾,则缺医少药,造成高出生多死亡。
  解放后,随着生活和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河头村人口迅速增长。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相应降底,1963年出现人口暴发性增长。河头村自1971年在县计划生育办公室指导下开始了计划生育工作,提倡节育绝育、晚婚、晚育。
  当时提出实现“晚”(男25岁,女23岁为晚婚年龄),“稀”(两个孩子间隔4~5年),“少”(每对夫妇不超过两个孩子)的目标。并实行由于计划生育就诊的挂号费、手术费、医药费等全部免费;免费提供一切避孕药具。
  1979年起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控制二胎、杜绝三胎。
  1982年对只生一个孩子保证不再生第二个孩子的夫妇,经本人申请,村里核实,上级批准,发给《独生子女光荣证》,并一次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300元和奖金50元。保健费夫妻双方都是农民的由村里发给;一方农民、一方居民的,由村和居民单位各负一半。奖金由镇发给。当年领证率达90%以上。
  1984年,贯彻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二胎生育政策的暂行规定》,对夫妻均为农民只有一个女孩,本人有生育要求,采取了本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计生委批准,有计划安排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办法,实行“一孩放环,二孩结扎。”
  1980年新婚姻法颁布后,村妇女干部着重宣传第六条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患麻疯未经治愈或患医学上认为不应该结婚的疾病的人,禁止结婚。”以及各项计划生育政策和孕期、婴儿保健知识,使之落到实处。
  1971年~1993年,全村育龄夫妇共接受绝育手术172例(其中男扎2例)。四项节育手术做到发现一例,完成一例。做到育妇名单心中有数,任务月月清。现河头村一孩放环率达到100%,二孩户结扎率也达到上级要求的目标。河头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
  在提倡优生的同时,要求达到优育。村妇女干部经常向育龄夫妇宣传科学喂养婴儿保健知识,指导养好一个孩子,开展幼儿早期教育和儿童健康检查工作。
  第四节 村民生活
  经济收入
  解放前,河头村民缺田少地,以种植蔬菜上市营生。村民种粮多租种地主土地或者常产学田祀田。租额数量一般约为正产物的65%。如遇灾情,往往缺吃少穿,不得温饱。闲时到运输过塘行搞些搬运装卸,藉以度日。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走合作化道路。粮食亩产逐步上升,蔬菜生产引进新品种,用地膜栽培,科学管理,经济收入增加很快。
  1960~1962年,曾出现过饿、病、流、荒。1963年后村民生活逐渐好转。70年代,粮食渐次充足,变缺粮村为自给村。
  1980年,蔬菜队的劳动工分值由70年代的0.80元增长至2.00元,个别种粮队由0.7元增至1.40元。第三蔬菜队1981年平均收入,男劳力410元,女劳力200元。而一般自留地的收入大都超出1倍多。
  1981年冬,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河头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行业迅速发展,村民收入增长较快。据《永康县志》载,1983~1987年,农民从事农业纯平均收入由211元提高到332元,增长57.3%,从事非农业纯收入则从111元提高到260元,增长134.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永康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厂矿企事业单位一次又一次向河头村征用土地,村民耕地大大减少。河头村民纷纷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全村766个劳动力中,从工人员222人,从商人员237人,驾驶员11人。共470人,占劳动年龄人数的61.3%。经济收入大大增加,绝大多数户存款在万元以上。
  消费水平
  建国前,村民生活水平低,一般家庭是“二稀一干”,半年蔬菜半年粮。青黄不接时,则以野菜充饥。建国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饮食,多以大米为主食。唯50年代末,60年代初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是“瓜菜代”生活。此后饮食,不光讲求吃饱,更注意营养价值。饮水,80年代前主饮井水。洗涤则用溪水、塘水。80年代后逐步改善用“摇摇水”(从地下抽出来的泉水),现在普遍用自来水。原来供全村人饮用的三口井逐步湮废。
  服装,80年代化纤进入市场,服饰开始大变样,茄克衫、运动服、教练衫、猎装、西装流行起来。冬天,风雪衣、滑雪衫、羽绒衣,男女老少都爱穿。夏天,男子穿长短袖衬衫、汗衫,女子兴连衣裙、超短裙、蝙蝠裙、旗袍等各式新颖时装。衣料除棉布外,化纤、毛料、绸缎、皮裘等
  品种日益流行。村民过节与平时,上街与下地的衣着无明显差别。
  鞋帽,80年代兴穿各色皮鞋、少林鞋、旅游鞋。皮鞋有猪皮、牛皮、山羊皮、人造革,因人而异。旧时农民下地一般戴小凉帽,雨天穿蓑衣戴箬帽,平时戴纸伞;冬天戴棉帽,小孩戴虎头帽,老年妇女戴包头,有的包头上绣有花饰或缀有珍珠图案。现在劳动一般戴草帽,雨天戴布伞、穿雨衣,纸伞已绝迹。冬天,一般年龄较大的男人戴工农帽、鸭舌帽,各色绒线帽。同时乡绅、士宦戴的礼帽,正在兴起。
  用具,解放初,仍为传统家具,后渐流行各种时新式样。20世纪80年代,进步更新,兴捷克式、镜柜式。主要家具有高低床,棕棚床、席梦思、写字台、衣橱、食品橱、高低柜、床头柜、梳妆台、沙发、彩电、收录机、冰箱、洗衣机、电话、缝纫机等。家具的油漆,由深红色趋向淡黄色、白色(由天然土漆到合成树脂漆)。用料上自松木、杉木到樟木、柏木、乃至钢料、塑料、铝合金等;结构上由单式转向组合。
  福利 保险
  福利 全村现有老人(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192人,占村总人口的15.6%。其中80~89岁的有19人,90岁以上的有8人。老人中目前尚能参加轻微劳动,从事小商贩的9人,能种田种菜的36人。从1992年的7月份开始,每月10日村里向老人发放老年生活补助费。规定男60~69岁,女55~64岁,每月发给20元;男70岁以上,女65岁以上每月发给30元。并且年终还增发一个月压岁钱。截至1994年4月止,已历时22个月,共发生活补助费87720元。村三委会还决定,老年生活补助费随着村集体公共积累不断扩大而逐步增加。
  保险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90年代开始,各种保险在河头村逐步推广,使村民的生活进一步得到保障。据统计,全村参加二女养老金保险的有三组村民84人。定期定额保险的有三组78人,四组87人,七组98人,八组116人,共379人。家庭财产储金保险的有二组57户,三组30户,共87户。村干部综合保险20人。从1992年年底起至1993年底,保险费总共170175元。

知识出处

河头村志

《河头村志》

出版者:黄山书社

记载了河头村八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貌和历史沿革,以及山川地理地貌的演变,翔实地记录了该村的政治、经济、人文等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河头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