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图书馆
永康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康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地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市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91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地租
分类号:
F810.424
页数:
3
页码:
230-2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的地税地价的地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迨至民国,绝大多数土地为地主豪强所占有,无地少地的农民只得长年靠租佃为生,承受高地租的盘剥。据现有史料考,减免私租自元代始有记载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康市
土地税
地租
内容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迨至民国,绝大多数土地为地主豪强所占有,无地少地的农民只得长年靠租佃为生,承受高地租的盘剥。据现有史料考,减免私租自元代始有记载。元世祖从卢世荣之请,准以江南田主收佃客租课减免一分。元成帝即位,诏蠲是年田租十分之三,佃民当输田主者亦为所蠲之数。大德八年(1304),令江南私租十分为率减二分,永为定例。明太祖、成祖、仁宗和宣宗时,蝗蝻为害,令富人蠲免佃农租。万历时,皇子生,免天下田租三分之一。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以恩蠲漕粮,令业户田租减少蠲数之半。五十五年(1791),谕各省轮蠲之年,劝谕业户照蠲数十分之四减佃户租。
民国时期,农佃制度有三种形式:①分租制,佃户与田主共同分配收获农产品,佃业双方分成比例,有平均分租的,有四六分租的和三七分租的;②包租制,承佃者不必即为佃户,许多属居中包搅性质,由承佃者与田主议定包租额,承包之后再转租他人,包租人所实得的租额,较佃户向地主包佃之数为巨,其差额即为包租人之租益;③永佃制,田地分为田底及田面,地主为田底之所有者,佃户为田面之所有者,佃户向田主租田,先纳田银若干,以取得永佃权,此后,田主不得随意撤换佃户,即使佃户租课不清而拟撤换,亦先须吐还田银,田主只能收租取息,佃户可以自由转让他人,或将租田转顶给第三者取得顶银,田主不得干涉,惟租课仍由原佃户缴纳。佃农租额都很高,上等田每亩400市斤,中等田300市斤,下等田200市斤。
民国16年(1927),浙江省党政联席会议根据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议决颁布《浙江省佃农二五减租条例》,规定以租地常年正产物的37.5%为租,开展二五减租,令各县县长自7月15日起一律减轻佃租25%。是月,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主任王嘉谟来永康,指导成立中共永康临时县委、两次组织农会会员进城请愿,推动二五减租。民国17年(1928),实行二五减租的有古丽、历城,达德、桐安、珠山、崇道、武中、合德、云靖、历山、太西、石鹤、中和、双慧、芝英、外承、永安、东岭、方岩、邑东、华益、仙义、古山、唐先、龙川、青山和卉川等乡镇。这些地方佃业双方切实依照二五减租的约占50%,间有常会产租额已轻佃户自愿不再减租者约占10%,因恶势力牵制恐减后被调佃,佃户不要求与不敢减租者约占10%。民国18年(1929),业主多有撤佃、变卖等情发生,佃业纠纷甚多,政府又不认真解决,二五减租无法继续施行,许多地方佃户仍照原租额交租。民国21年(1932),颁布《修正浙江省佃农二五减租暂行办法》和《修正浙江省佃农二五减租暂行办法施行细则》,再次推动减租运动。民国30年(1941),全县自耕农占28%,半自耕农占9%,佃农占63%;减租后交的租额一般占耕地正产物的30%,比减租前租额降低近一倍。民国34年(1945),全县总农户54617户,佃农占农户总数的85%,全县耕地总数约36万亩,佃耕地约占95%,县佃业仲裁委员会,受理二五减租中的佃业纠纷讼案482件,有结果者469件,移送法院13件。全县27个乡镇,减租后每亩租额普遍降到10%,最高12%,最低8%。民国37年(1948),浙江省政府颁发《浙江省租佃耕地限制收回自耕办法》、《各县市公产租田办法》,具体规定撤佃的限制,禁收预租和押租金,保障佃耕的合法权益。由于国民党政府讲的多做的少,二五减租日益徒具虚名,佃农经济上得利甚微。
解放初,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租佃关系仍然普遍存在。1951年1月15日统计,全县发生租佃关系的有地主513户、富农1514户、佃农7.4274万户。租入田20.8957万亩、地9476.41亩、山2892.11亩、荡233.54亩。租佃形式主要是定租制,每亩租额为正产物的75%,即每亩正产物300市斤,租额225市斤,佃农得益很少。常会田的租额比私产较低,为正产物的60%左右,即每亩180市斤。此外,还有预租制,多数是常产田,佃户要先拿出饭谷祭祖后再种田;活租制,额租临时决定,收割时分;转租制,佃户将佃田转租又加上几斤租谷。预租制、活租制和转租制的占比例很少。1949年11月,贯彻《华东新区农村减租条例实施补充办法》,令地主、富农及公常、佛会减租,减租比例为原租额的50%。1949年10月、1950年2月两次召开全县农民代表会研究减租减息问题。全县开展减租的有7个区、16个乡(镇)、261个村。被减租户地主175户,富农469户,中农868户,共减租稻谷261.1558万市斤。
土地改革以后,人人分得了土地,但由于劳动力多寡和从事别种行业等原因,租佃关系仍然存在。1952年统计,全县出租土地的有地主59户,出租土地72.8亩。富农158户,出租土地407.25亩。中农1223户,出租土地1236.447亩。贫农1462亩,出租土地1155.593亩。雇农26户,出租土地43.45亩,其他471户,出租土地1121.99亩。租入土地的有地主24户,租入土地30.833亩;富农114户,租入土地147.562亩;中农3041户租入土地3949.22亩;贫农4121户,租入土地4413.07亩;雇农65户,租入土地56.354亩;其他60户,租入土地431.33亩。1952年12月,中共永康县委发出《私有土地之租佃关系及缴租办法》,规定凡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出租土地的租额不超过土地正产物常年产量20%,原租额低于20%的仍按原租额交租。出租土地一律改为定租制,由农民协会召集业佃双方签订协议。为遇不可抗拒的灾害而歉收或失收,应酌情减免。出租地和佃耕地的农业税,按比例由业佃双方负担;保障佃农佃权,租佃以10年为期,业主不得转佃或抽回佃田。
知识出处
《永康市土地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系统地记叙了永康设县1700多年土地资源、土地制度、土地开发利用和土地管理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举措、发展和取得的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