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土地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市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89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土地规划
分类号: F301.23
页数: 7
页码: 187-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康市土地规划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主要介绍了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区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等。
关键词: 永康市 土地规划 土地保护

内容

永康建县直至解放以前的1700余年,县治不断拓展,农村集镇一个个诞生,自然村落一个个形成,城乡山水田林路,天天在变。所有这一切,没有一样不与土地利用有关,但是从来没有搞全局性的土地利用规划。因为那时人口少,土地资源多,土地利用问题上的矛盾不大。不管是私人,还是单位,不管是在城内,还是在乡村,土地的占有者可以任意利用土地。使用时可以任意构想蓝图实施。大一点的工程也只要草拟一个单项的局部的规划方案就可解决。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城乡建设。政府主持的各项工程,一般都要事先通过论证,有论证过的规划方案。但严格地说,其规划方案仍然只从各个工程的需要出发,还不可能更多的考虑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土地利用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各部门对土地的需要不断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党和人民政府将解决土地问题提到基本国策上来,永康已于80年代后期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全市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区总体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注重土地开发利用,努力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在保护古迹方面也开始注意。
  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全市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始于1996年5月,历时半年,于当年11月基本结束。编制规划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条关于“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印发的《关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的通知,以及浙江省土地管理局编制的《浙江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规程(讨论稿)》。编制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协调部门和产业间的用地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地区布局,从而为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促进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规划工作在中共永康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由市土地管理局与杭州大学资源与海洋工程系合作完成。
  为使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制订有较为可靠的依据,编制工作首先进行了人口和城镇化水平的预测、非农业建设用地的预测、农业建设用地的预测。
  预计到2000年全市总人口为55万人,2010年为60万人。预测城镇化水平,2000年城镇人口达到21.6万人,占总人口的39.27%。2010年,城镇人口达到30.8万人,占总人口的51.30%。全市城镇用地规模,2000年为2.5965万亩,2010年为3.7185万亩;农村居民点用地,2000年为6.0341万亩,2010年为6.042万亩;交通用地规模,2000年为1.6363万亩,2010年为1.8397万亩;水利和航运用地,1990~2000年期间将增加291亩,2001~2010年需增加175.5亩;独立工矿用地1996~2000年将增加2250亩,2001~2010年将增加1500亩。耕地的需求量,全市2000年、2010年耕地分别保持24.9292万亩和26.8003万亩,可以满足全市的需求;园地面积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10.1103万亩和10.1775万亩;林地面积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80.3834万亩和79.9884万亩。
  依据上述分析和预测,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本着保护耕地、综合效益、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兼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突出重点与全域规划等原则进行。规划以1995年为基期年,2000年为近期目标年,2010年为远期目标年,编制出永康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
  规划首先分析全市目前土地利用的现状、土地利用的特点、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199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全市有土地权属面积156.9036万亩(不包括插花于外县、市的土地权属面积),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73亩。从各类土地利用情况看,耕地38.0136万亩,占24.23%;园地10.1298万亩,占6.46%;林地80.7311万亩,占51.4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9.5927万亩,占6.11%;交通用地1.2724万亩,占0.81%;水域8.6847万亩,占5.53%;未利用土地8.4793万亩,占5.41%。
  永康土地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林地占有相当比例;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面积少;非农业建设用地发展过快,耕地面积迅速锐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耕地利用结构过于单一;林地结构失调,利用方式简单,经营粗放;居民点用地欠合理;水面养殖利用率低;资源利用不够合理,水土流失严重;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
  土地利用的基本目标是合理利用全部土地资源,平衡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的总体效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土地利用战略模式,选择集约型的高效利用方式。
  2000年的具体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130亿元(1995价),总人口达到55万人,城镇化水平36.09%,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91.3%,耕地面积38.4293万亩,人均耕地0.705亩,人均拥有粮食425公斤。土地利用结构为:农业占82.16%,非农业占7.42%,其他占10.42%。1990~2000年期间,各项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1.4423万亩,平均年增加1442.25亩,其中7644亩为耕地(占53%),年均占用764.4亩。
  2010年的具体利用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达410亿元(1995价),总人口达到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8.83%,耕地面积保持38.990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为0.645亩,人均粮食占有量450公斤。土地利用结构为:农业占82.63%,非农业占7.74%,其他占9.63%。2001~2010年期间,各项非农业建设用地将增加2.2182万亩,年均增加1684.95亩,其中占用耕地9839.25亩(占58.4%),年均占用984亩。
  按照上述目标,规划中还制订了规划期内应该把握的主要方针:一、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原则,切实保护耕地资源;二、从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出发,保证建设用地的有秩序利用;三、重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内部挖潜;四、坚持以“节流”为重。总之,战略模式,应选择集约型的高效利用方式。对于现有农地要深度利用,城镇用地要高效利用,农村居民点要重组利用,交通用地要兼项利用,废弃地要再度利用,水域水面要综合利用,山林要保护性利用,城郊用地要精度利用。
  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时注意统筹兼顾“吃饭”与“建设”,全面安排土地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面积的动态平衡。
  规划实施的措施,一是法律措施。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立法,强化实施。目前,在国家尚未制定土地规划法规的情况下,把《永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办法》作为市内实施规划的规范性条款。二是行政与组织措施。宣传《规划》,把《规划》作为永康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规划》的各项内容分解到各乡镇,编制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高总体规划的操作性;建立政府领导实施规划目标责任制,定期向上级政府汇报规划的实施情况。三是管理措施。编制以《规划》为依据的中期和年度用地计划;建立一套完善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编制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监察和技术监测工作,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强化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治理的管理,使土地资源能够长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管理。四是经济措施。全面实行土地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促进土地使用的合理流动;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规划》执行的经济倾斜政策,促进土地的合理和充分利用;制定优惠经济政策措施,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城区总体规划
  永康市城市总体规划先后编制3次。1986年1月编制《永康县城关镇城市总体规划》,4月经金华市人民政府审议批准。
  1991年3月27日,县人民政府根据省建设厅《关于修订调整和完善城市总体规划若干问题的通知》,作出《关于城关镇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决定》,由县城建局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于1993年1月编制《永康市城市总体规划》,10月送经省人民政府审批。
  编制《永康市城市总体规划》时,市域城镇体系现状是:全市共有包括城区在内的9个建制镇,1990年建制镇建成区总人口为8.638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64%,城市化水平较低。城镇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比重低,只占41.3%。城镇集中分布在手工业、工业较发达的芝英、古山、西溪、唐先等地区,分布于公路干线沿线。有3.9887万人口的市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城镇。各建制镇规模较小,服务职能较弱,城镇化水平较低,农业人口比重高,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1996年10月,市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局和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室,根据1993年编制的《永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性目标规划,编制了《永康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1996~2000)》。
  规划规定了永康市城区规划的期限,近期为1990~1995年,远期为1996~2010年。规划区范围以现城区为基础,纳入古丽镇、烈桥乡、花街镇部分行政村。总面积为50.8平方公里,与2010年规划建成区的比例为4:1。
  城市性质。根据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城区工业以机械五金为主;金温铁路的建成,将给永康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通过分析论证,认定永康市城区是浙江中部以机械五金为特色的综合性城市。
  人口规模。近期(1995年)5.5~6万人;中期(2000年)7~8万人;远期(2010年)10~13万人;远景(顶极规模)15~18万人。非农业人口,1995年为3.5686万人,占总人口的59.5%;2000年为4.8186万人,占总人口的60.2%;2010年为8.3186万人,占64%。
  用地规模。1990年,城区建设用地为4998亩,人均城建用地72.6平方米。规划指标,近期(1995)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0平方米,计7200亩;远期(2010年)人均88平方米,计1.716万亩。居住用地远期指标人均28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1.8%。绿地面积近期360亩,人均4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远期1755亩,人均9平方米,占建设用地的10.2%。道路广场用地面积,近期630亩,人均6.9平方米,占城建用地的8.8%;远期1755亩,人均9平方米,占城建用地10.2%。
  城市用地布局。远期(1996~2010)规划:居住用地364万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31.8%,人均28平方米;公共设施用地130万平方米,占11.4%,人均10平方米;工业用地260万平方米,占22.7%,人均20平方米;仓储用地91万平方米,占8%,人均7平方米;对外交通用地52万平方米,占4.5%,人均4平方米;道路广场用地绿地均是117万平方米,占10.2%,人均9平方米;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3万平方米,占1.1%,人均1平方米。
  2000年永康市城建规划指标为:自来水普及率98.95%,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大于160升/日,燃气普及率大于80%,污水处理率30%,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60%,绿化覆盖率25%,城市人均公共绿化地大于5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8平方米,城市干网密度大于2.5公里/平方公里,城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30平方米,住房成套率95%。
  根据这个目标,近期建设重点:贯彻“分工建设、分步建设、分区建设、集中建设”的思路,重点搞好城市中心区改造和科技产业园区建设。
  道路建设重点项目11条,工程量15.2千米,资金框算28433万元;
  桥梁建设重点项目3条,工程量270米,资金1172万元;
  开发居住小区4个,规模分别为81亩、150亩、1725亩、559.5亩;
  工业区发展重点3个,规模分别为750亩、2070万亩、1050亩;
  绿化系统建设4个公园,总规模835.5亩,资金4090万元;
  公共设施建设11项,需资金18720万元。旧城改建。桃源路、胜利街西面延伸至紫微路的拓宽改造和建造,胜利街以南、龙川路以北区片的改造等。
  乡镇总体规划
  各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于1984年全面展开,次年初各乡镇的总体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基本结束。随着社会事业、经济的发展,对原总体规划尚需调整。特别是1996年《永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订和《永康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调整,把2000年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各个乡镇将根据上述两个规划的指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对原村镇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并付诸实施。

知识出处

永康市土地志

《永康市土地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系统地记叙了永康设县1700多年土地资源、土地制度、土地开发利用和土地管理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举措、发展和取得的成果。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