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方岩风景名胜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75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方岩风景名胜区
分类号: F592.755
页数: 7
页码: 660-66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方岩风景名胜区是浙江省永康市的一处丹霞地貌景区,有方岩山、五峰、南岩等八大景点。它不仅有奇峰异石、瀑布洞穴等自然风光,还有宋代名臣胡则的祠堂和南宋永康学派的书院等历史文化古迹。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素有“人间仙境”之称。
关键词: 永康县 旅游 风景名胜

内容

方岩风景名胜区,位于永康盆地东缘。东至派溪沿主干道以东的山脊线为界,北起派溪、金江龙至岘口,西由岘口、峰岘岭西侧山脊线至麻车口,南以灵山湖南面山脊线为界,区内多为300米以上的高丘地带,属丹霞地貌。石峰林立,四壁陡峭,赤壁丹崖。间有瀑布奔流,奇树突现,景色迷人。
  一、方岩山景区
  进山门 位于方岩山南麓。三开间长方形亭榭建筑,门额红底金字,上书“浙东第一山”。
  长廊 在进山门与罗汉古洞之间,亭廊组合建筑。长60米,宽3.5米,依山取势,逐级上升。1989年新建。长廊对面满谷翠竹,游人在此小憩,仰望方岩,飞桥在峰腰间盘旋,亭台在云雾里隐现,俨如仙山琼阁。
  罗汉古洞 在南岩山腰,洞内有观音、罗汉等佛像。相传为正德禅师最早栖身之所。洞西北岩壁下有“蛟龙泉”,泉水甘洌。
  方岩山平地拔起,四面如削,高400米,周约3公里,雄伟险峻,形体近方,因名方岩。岩下有两条山道可通山腰,一自岩下街沿山南麓上山,一自寿山坑口沿十八曲上枫树岭头,至“百步峻”下合一。峻上有“步云亭”,画栋飞云,湘帘卷雨,建筑雅致精巧。再上为“飞桥”,乃缘岩架石修成之栈道,长数十米,凌空飞渡,惊险异常。过去由于长年失修,桥断路塌,迭生事故。解放后人民政府屡加修葺。1962年改用钢筋混泥土结构,拓宽至3.5米,步道宽敞,栏围坚固美观。沿飞桥曲折而升,将至顶顿见崔嵬大石,相峙为关,上建楼阁,额曰“天门”。这里坡陡路窄,是唯一入峰之门,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概。
  进入天门,地势平衍。过了天王殿,转弯便是“天街”。两旁松柏茂密,翠竹成荫,一批新建的仿古街面建筑鳞次栉比。饮食、香烛、方岩玩具琳琅满目。天街中段山上有一株千年古樟。母樟盘根上生着八九株子樟,俨如儿孙绕膝。街下有池,曰长生塘。广亩许,虽位高山而终年不涸。其旁有井,泉水盈盈,冬暖夏凉。天街尽头便是广慈寺和胡公祠。香客游人终年不断。“文化大革命”期间山上庙宇遭受严重破坏。1983年以后陆续重建恢复,此外又增添了一批新的建筑物。天门之下陡坡处已增设了分道栏杆。
  开山祖师墓 坐落方岩前山,土冢。系唐大中年间广慈寺正德禅师之墓。墓周苍松掩映。
  广慈寺 浙东名刹之一。详见《宗教》编。
  胡公祠 旧名赫灵庙,祀宋佑顺侯胡公。公讳则,字子正,少时读书方岩,宋端拱二年(989)中进士,曾十握州符,六持使节,以兵部侍郎致仕,卒厝杭州龙井。因他生前曾奏免衢婺二州身丁钱,百姓感德,遂在此立庙奉祀。宋宣和年间,胡则敕封佑顺侯,绍兴年间,加赐庙额曰“赫灵佑顺”,后累加“嘉应福泽灵显极于”八字。淳祐年间,遂进爵为公,更号“显应”,寻加“圣惠”。宝祐初,再加“忠佑”。因此名闻遐迩,进香者络绎不绝。后把胡公像迁于广慈寺中。现胡公祠即建于广慈寺原址,位屏风阁之前。内设胡公座像,台基高1米许,像高5米,重2吨半,形态端庄,安详亲切,慈容可掬。祠宇金字匾额“胡公祠”三大字,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
  屏风阁 原为广慈寺后殿,即洞建阁,洞深3米许,广倍余。阁正中塑有一红脸长须的胡公神像。至今香火鼎盛。其西不远,有玉皇殿。
  金鼓洞 在方岩后山西北面的石崖上。自裁云亭而下,有羊肠小径,沿崖边约200余步,即至洞。洞不大,钻坐其中,以手捶胸,如鸣金鼓。
  千人坑 方岩前后山相接处,两石并起数十丈,中仅一线。宋宣和间方腊义军陈十四部攻占方岩初战失利,有众牺牲于此,遂名“千人坑”。
  二、五峰书院景区
  寿山门 坐落五峰桥西,三开间,飞檐翘角,是寿山五峰进山门,建于1986年。门两侧护以矮墙,墙内外布满桃林翠竹。
  寿山 曾名桃岩、寿岩,俗名寿山坑。在方岩山北。进入坑谷,三面峰岩如削,鸡鸣、桃花、覆釜、瀑布、固厚五峰环列呈胜。或以色名,或以形名,山势峥嵘,气象万千。风雨明晦,别具姿态,春雨过后瀑布悬挂,更是锦上添花。在固厚峰石壁下,离地约10余米处,岩壁腰缩,形成若干深浅不一的大石洞。内建楼阁,支木为梁,不施椽瓦,冬暖夏凉,风雨莫及。洞天福地,环境清幽,古有寿山寺,久废。自宋以来,一直是文人学者读书讲学之地。
  五峰书院 据《永康县志》记载,宋淳熙年间朱熹、吕祖谦、陈亮等人曾在此读书讲学。明正德年间学者应典、程文德等在此研讨王阳明“良知”之学,是浙东早期书院之一。当年朱熹在外洞的岩壁朱书“兜率台”三个大字,至今依稀可辨。抗日战争期间,浙江省政府迁来方岩,这里就成为省政府的办公重地。民国31年(1942)5月,省政府迁往云和,书院即成永康简师校址。解放后还在此办过永康师范。
  重楼 在兜率台下,原为胡公家庙,系崇祀胡则之所。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省政府迁寿山后,经过改建,省长黄绍竑题匾曰“春帆楼”,并撰联云:“合是神明居兜率,虔将鞠酒荐馨香”。现内设有五峰招待所。重楼之前,丘壑映绿,古树笼烟,鸟啼泉鸣,空谷回音。对望五峰,青紫无言,引人遐想。楼下山脚有“上马石”。顶尖旁削,缝裂为三,故又俗呼“试剑石”。
  龙湫瀑 位寿山坑底“羊角天”。有飞泉自瀑布峰直泻而下,虽久晴,滴如玉漏。旁有“湿翠亭”。
  一泻春秋 介于五峰书院与重楼之间有玉雪瀑自固厚峰顶凌空喷洒而下,天风偶吹,大者如珠,细者如雾,其味甘美,旧名“天蜜”。诗云:“一望飞天水,飞天喷地来,宫商风送韵,玉雪月侵台,织手由生就,云衣怎剪裁?千寻长碧涧,却似银河栽。”其旁近路侧峭壁间有“石琴”。石理如琴,中间细纹数缕,尤肖弦缦,因名。
  万趣园 位桃花、覆釜两峰交接地带。这里石怪、岩险、径幽、瀑美,山林野趣浓郁,趣味万般,因名“万趣”。有桃花珠瀑、枕流亭、浮石洞、云谷洞、泉石膏肓,以及一片石、石蛙等景点。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位鸡鸣峰前,现碑已毁,仅存碑座,正拟恢复。详见《文物》编。
  公婆岩 原名石翁山,在寿山之北,与固厚峰相连。登其顶,有石柱高出平台,伟岸挺拔,远望如人,人谓石翁;傍近一峰,稍矮,上有巨石,形如螺髻,人谓石翁妇,合称公婆岩。关于公婆岩,传说甚多。或说石翁夫妇,因膝下无儿,在“斤线潭”养金龟过日子;或曰,因儿子多年不归,登山瞭望,日晒雨淋,天长日久,凝化成石。公婆岩,以其石峰高耸,形貌酷肖而令人瞩目,受人喜爱。自古以来,代有咏歌。山下旧有石翁庙,今废。山上建有电视差转台。
  三、十八曲景点
  十八曲 位方岩山北麓,介于方岩与寿山之间。这儿山道弯弯,涧水淙淙,红崖对垒,翠竹招风,林海烟云,奇幻百出,因而又有“蓬莱仙境”之美称。主要景点有:
  鼠梯云径 位枫树岭头下面,山陡路窄,曲折迂回。沿途两侧山崖上有“惊马”岩与“象鼻”岩。
  山危亭 单檐六角亭,1986年建,位鼠梯云径之下,山道转折处。“鼠梯云径日深沉,路入山危近逼人;那信画家善用笔,方圆到此皆无能。”亭之得名以此。亭口有联:“松花近露朝迎日,石猴虔敬暮听钟”。小憩亭中,观览“石钟”、“石鼓”以及“猕猴听钟”诸景,神情酷肖。
  飞崖洞 位山危亭南侧山崖上。傍崖倚石,略呈三角形,洞内有摩崖刻石,下有汩汩山泉,游人可穿越而过,直达洞顶。
  蓬莱仙境亭 长方形三开间骑路亭,原为山门。附近一带景色极佳,“满谷松涛风似雨,四围山黛月笼烟。”
  双涧横秋 有双涧桥及元诗人李草阁诗碑。“双涧桥西五老峰,分明朵朵翠芙蓉”。往西北行便是寿山地界。
  万成庙 距双涧桥不远,位鸡鸣峰东南之山腰,林木丰茂,怪石崚嶒。庙原建洞中,已毁,正拟复建。抗日战争初期,浙江省通志馆曾迁徙于此。
  四、岩下景区
  岩下街 位于方岩山东麓,是历代登岩揽胜的必由之路。街宽2.5~3米,中间为青石板,两侧嵌鹅卵石,路随地形起伏曲伸。街道两边店铺鳞次栉比,临街之建筑外观大多比较仄陋,里面却十分宽敞恢宏,由正房、两厢和照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院子,宽街沿,大明堂,照墙一侧还栽种花木。整幢房子除外墙用砖或泥建筑外,梁柱、门窗、内墙、楼板等全用木料构造。窗棂、柱拱、檐头、栏杆均饰以精致的花鸟虫鱼雕镂,是典型的清代建筑。尤其是位于街南端岩上村的绍常祠堂,系明朝嘉靖年间礼部尚书程文德家祠。至今保存完整。陈从周教授认为:“如此规模又这样完整的明清建筑,国内已不多见。”在方岩汽车站移至方岩山脚以前,这条小街游人如织,生意兴隆。以经营旅宿为主,到旺季常客满为患。走出小街即到达方岩山南麓。
  刘英烈士陵园 详见《文化》编。
  五、石鼓寮景点
  石鼓寮 处方岩与灵岩之间,与方岩南岩一脉相连。有公路可通西村,下车步行10多分钟即达谷口。寮西侧峭壁横亘绵延,石洞层叠,山口有狮子峰、比翼洞、石钟、石鼓、石葫芦诸胜,其中尤以石钟、石鼓最为引人入胜。东侧一带,山径曲折,松林郁郁,怪石嶙峋,山花野草,绚丽多姿。对岸山腰横栏崖壁间有石笋一根,高可数寻,别具风采。中间谷地,建有后屋水库,碧水粼粼,松风度曲,水光山色,遥相辉映。
  欲屋洞 位大寮寿星岩石洞。此洞即宋朱熹欲屋、吕祖谦读书处,今为德清寺址。洞宇宽敞,冬暖夏凉。内壁有塑像。洞顶有壁泉,均匀滴漏,可代时钟。洞之左首,有“东莱书院”遗址。寿星岩东南侧有“背风阁”(或称“飞来石”)。丛竹修篁,景色清幽。
  斑鱼潭 位欲屋洞右首,山崖之下。上有双瀑飞流直泻,状如鸳鸯,为“鸳鸯瀑”。潭周巨石纵横错落,名“列坐石”。憩坐其上,观小鱼往来翕忽,别饶情趣。
  小寮 在大寮西侧。出大寮水库口西行即是。危崖耸立,瀑泉飞溅,别具情趣。林壑之美,不亚五峰,因有小五峰之称。
  六、灵岩山景点
  灵岩 方岩南去不远,峨峰耸拔。南西两面濒临灵山湖,北有小溪绕流,枯藤倒挂,景色迷人。山半腰有一天然石洞,长60米,最阔处35米,高4米有奇。南北相通,轩敞如广厦。最奇特的是洞内壁砥平无洼突,俨若神功斧削而成,因名灵岩。福善禅寺(一名福善寺),依洞建筑,风雨莫及。洞内有观音堂、地藏殿、禅房、长廊等。后洞顶岩石上有日月星辰之天然图像。若以木椎击地嗡嗡生响,声震全山。此寺始建于后唐长兴四年(983),初名灵岩寺。洞内冬暖夏凉,虽炎夏三伏,最高气温不超过20℃,向有“不二洞天”、“咫尺西天”之称。洞内旧有“文会堂”,系南宋吏部侍郎少师应孟明所建。少师告老还乡,与朱熹、陈亮、吕祖谦等为友,在此会文讲学。“文会堂”内旧有楹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传为朱熹所撰。少师卒后葬灵岩山之阳。明初著名学者宋濂尝数游于此,有诗。民国17年(1928),在洞西南添建三层重阁曰“清虚阁”,专供游客观风赏月,吟诗作赋。解放后风物如故,“文化大革命”期间阁与寺俱毁。1984年岩后乡人民政府进行修葺,现福善寺已初步恢复。灵岩之阳,石梁之下有“飞龙井”,井旁古木参天,井泉自石隙中出,泉头喷溢,清凉甘洌,水质极佳,相传昔有龙自此飞去,因以为名。
  灵岩附近有许多奇峰怪石,山水之清秀,风景之优美,远非粉墨丹青所能描绘。其间丘、壑、洞、井、泉、瀑,几乎无所不有。山北有伏虎山、竹林寺,并有狮峰、象山、龟山、石田螺以及壁蝎洞、通天洞、仰天洞、合掌崖诸胜。
  伏虎山 位于灵岩山北。相传昔有猛虎,夜间出入伤人,一日过此,忽闻寺中钟鼓作响,猛虎聆听和尚诵经,怖而伏此,乃回心向善,后化为石,遂以名山。又以山崖险峻,颇似华山,别名小华山。徐步谷口,只见山色苍黄,烟云缥缈,水声潺潺,林木葱郁,翠竹幽篁,遮天蔽日,穿过竹林,即达竹林寺。
  竹林寺 在伏虎山下大石洞中。洞宇高昂宽敞,可容数百人。据《可投应氏宗谱》记载: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有大云禅师来此修行,草创此寺。其后迭有兴废。今寺系1985年重建。内有观音、如来等佛像。洞顶有天生岩层一片,上下透空,人谓“虎舌”,望之俨然。
  合掌瀑 距竹林寺百米有百丈飞瀑,名“合掌瀑”。这里两崖壁立如削,形成夹缝,翘首仰望,天仅一线。瀑自崖端直泻而下,其声隆隆震耳,其下流泉汩汩,石径盘纡,凉气袭人。前人吟云:“径狭不见日,午怯衣裳单”。
  七、灵山湖
  灵山湖 系杨溪水库雅称。湖面屈曲蜿蜒,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湖中浅山小屿众多,两岸奇峰屹立,林木葱茏,清涧流泉,奇洞遍布。灵岩寺、洪福寺、回光洞、仙崖瀑,点缀于天光云影之间。
  计划以灵山桥为界,将湖面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水面岸线曲折,环境幽静,可以结合疗养区(拟建在大坝下面麻车口一带)作垂钓、划船之用。东部水面广阔,可以开展水上游乐活动。现已有渡船、游艇若干艘,灵山桥及其他旅游服务设施,正在筹建充实之中。
  石室山 位俞溪头乡之西北,离灵山湖大坝不远,有公路从山脚通过。山皆石壁平地拔起,李溪环流其下,缘岩曲折而上有石洞,东西相通,俨若灵岩,轩豁幽深,可容数百人。旧有寺,曰洪福,始建于唐会昌五年(845)。洞内有一石柱,又有一巨石,其形似灶,石室山之得名以此。傍有石井,水甚清冽,以烹茶,味甚甘美。石洞之外,茂林修竹,曲径小亭,平桥流水,风景甚佳。其傍有岩,曰仙岩。飞瀑泻出石壁间,当雨后水盛时喷薄如春雷。又有郭公岩、鸟峰岩、阴圣岩、羊角洞等,皆峭拔危诡。
  仙岩瀑 位于古竹畈村西,隔灵山湖相望。削崖如屏,高数十丈,阔百米,雨季,排瀑轰鸣。瀑下苍松参天,怪石峋嶙,流水淙淙,令人流连忘返。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