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体育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75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体育事业
分类号: G812.755
页数: 15
页码: 645-659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县的体育事业,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群众体育、体育比赛、场地设施的情况简介。
关键词: 永康县 体育事业

内容

第一节 学校体育
  一、课程
  民国元年(1912),高等小学堂开设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民国12年小学三至六年级设体育课。竞技运动也逐步开展。19年,教育部将体育课列入正式课程。后有统一的教材大纲,每周授课3课时。限于当时的条件,除中心学校体育活动较为正常外,不少学校体育课形同虚设。
  建国初,小学中年级始设体育课,低年级开设唱歌游戏课。1951年起普遍推行广播体操。1952年贯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1953年根据“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要求,确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1954年试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1956年贯彻教育部《关于改进小学体育工作的指示》。实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开展中学体育教研活动,改进课外体育活动。至1960年参加“劳卫制”锻炼的学生中,符合“劳卫制”标准的有:一级1700人,二级238人,少年级2180人。国家运动员,二级12人,三级89人,少年级26人。1961年开展眼保健操活动。1963年中小学实施《体育教学大纲》,开展游泳训练。1965年开展军事野营活动,体育课改为军体课,对学生进行投弹、射击、刺杀、防空等训练。
  1976年始,全县各学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两课”(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操”(广播操、眼保健操)、“两活动”(晨间活动、课外活动)。先后有古山中学、大司巷小学、人民小学、解放小学、崇道初中、荷园中学、永康一中、永康二中等学校多次被评为省达标先进单位。1983年全县有6所完中、19所初中、21所小学参加省教育厅、省体委联合举办“达标”通讯赛。参赛的适龄学生17696人,达标12771人,达标率为72%。1987年全县有38所中学、76所小学的64397名学生参加“达标”通讯赛。达标43218人,达标率为67.11%。
  二、体操项目
  民国时期,学校的体操主要是兵式体操和器械体操。解放后,体操项目有柔软体操、单双杠、跳箱、垫上运动。随后,体操列入中、小学的体育教材中。1960年,创办少体校。优秀运动员徐惊雷,9岁被选入省体操队。1983年12月,代表中国体操队参加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可口可乐国际体操比赛,一举夺得全能、高低杠、平衡木三项冠军。1984年停办的少体校,于1985年3月重新开办。6~7岁男女运动员经3个月训练,首次参加7月在杭州举行的省少年儿童体操比赛。男运动员胡亚军、王晨分别获普通组技巧第五名、第六名。
  三、田径运动
  民国时期学校田径运动项目甚少,只有跑步、跳远、跳高、铅球、铁饼、手榴弹、标枪等项。解放后,田径运动发展较快,项目增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至1987年,已发展到30多个项目。1985年市中小学生运动会,获5枚金牌、9枚银牌、5枚铜牌。1987年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2枚金牌、7枚银牌、12枚铜牌。
  四、球类运动
  学校最早开展的球类运动是篮球。民国15年,学校之间就有篮球友谊赛。解放后,球类运动逐渐普及,列入运动会比赛项目。1982~1984年,古山中学女子篮球队连续三年获金华地区中学生篮球赛冠军。1983年、1985年古山小学女子篮球队获省小学生篮球赛冠军。1984年,古山小学女子排球队获省小学生排球赛亚军。1986年,古山小学男女排球队双双获市小学生排球赛冠军。龙山中学女子足球队获市一届运动会女子足球赛冠军。1979年,古山小学被评为省体育卫生先进单位,1980年、1981年又被评为省业余体校先进单位。
  五、教研活动
  解放初期,永中、培建、日新中学成立康乐组,进行体育、音乐、美术教研活动。1957年正式成立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定期开展学习理论和观摩教学活动。1959年分设中、小学两教研组,同时各区亦成立体育教研组。“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1976年恢复。
  1987年,全县有体育教师96人,其中大专院校以上毕业的36人。
  第二节 群众体育
  民国期间,群众体育多为自发性的民间传统活动。1956年,县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后,群众体育活动逐步开展起来。1957年,先后成立体育协会22个,会员1万多人。在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干部、职工推行“劳卫制”。1960年,又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二万五千里长征”象征性跑步。“文化大革命”期间,干部、职工体育工作陷入瘫痪。1978年后逐渐恢复。每年举办干部、职工各项体育比赛。1982年,永康拖拉机厂被评为省级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农村随着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日益增多以及民兵训练的开展,逐渐开展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投弹、射击、武术、气功、象棋、钓鱼等体育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民体育处于低潮。1978年以后,农民体育被列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各乡(镇)各村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农闲和节日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1983年,苏川乡被评为省体育之乡,柯凤元家被评为全国“体育之家”。
  1985年1月建立中华体育总会永康分会后,篮球、排球、乒乓球、棋类、信鸽、前卫、钓鱼等协会相继恢复。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兴起,县级机关党群、工会、工商、教育、卫生、粮食、物资、银行等系统及区、乡镇、村均组织各种各样体育比赛。
  武术 永康武术,源远流长。在抗击金兵、平定倭患中,各乡组成“义兵”立下汗马功劳。从宋至清,有武进士9人、武举人129人。明正德七年(1512),在县城之东建教场,聚集民壮练习武术。民间有罗汉班组织,每班少则数十人,多则百人,在每年八、九月间练习刀、枪、剑、棍、戟、弓、锏、鞭、矛、盾、叉、拳等武术。在方岩庙会时为护卫队,路过村落,则行表演。民国时期,农历八月十三,上方岩罗汉班有100多班,九月重阳有50多班,故有“武术之乡”之称。1952年、1953年,永康武术代表出席浙江省和华东地区民族形式表演,获得银杯奖。1963年,代表金华地区参加省四届体育运动大会,获得南拳冠军和第三名。
  1983年成立县武术气功协会,习武强身者日益增多。县体委、工人文化宫延请名师,举办气功、太极拳、剑、散打、武术套路等训练班,培养出一批武术新手。并整理拳械套路199套,其中徒手163套、器械28套、对练8套。当年,举行全县武术表演赛。年底有一代表参加省第二届民间武术观摩大会表演,获一等奖。1984年国庆佳节,唐先、雅湖、珠山、清溪、雅吕、大后等武术队120名运动员,汇集清溪举行武术比演。有罗汉拳、少林拳、对练、刀枪、利棍等100多个武术项目。1986年5月,市一届运动会武术比赛,永康武术运动员获器械——枪三项冠军,一项亚军。1987年8月,县选手夺得市少年儿童武术比赛三项冠军、二项亚军、四项第三名。
  球类 民国时期,只有在教师和公务员间偶尔进行篮球友谊赛。解放后,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逐渐普及。1950~1952年实力较强篮球队有:荣军、公安、县供销总社、县府、培建中学等球队。每逢节日,自发组织比赛。1953年,成立县男女篮球队。1956年,参加地区比赛,女子获冠军、男子获亚军。1957年,全县有篮球队100多个。1983年,永康拖拉机厂男子篮球队被评为全省和全国职工业余优秀运动队。1986年1月,市乡镇业余女子篮球赛,古山镇代表队夺得冠军。4月,省农行储蓄杯篮球赛,古山镇女子篮球队获第四名。至1987年,职工篮球队中有甲级队6个、乙级队9个、女子队5个。
  游泳 盛夏季节,群众到江、湖、塘、堰中游泳者颇多。1965年5月,全县青少年响应毛主席“到江河湖海去游泳,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的号召,开展游泳活动,仅学生、职工就有数万人参加。1970年7月,县革命委员会、县人武部联合举行游泳活动。1971年7月,县成立游泳比赛领导小组,在李店举行游泳比赛。1986年5月,在新店南溪举行县运动会游泳比赛,11名选手夺得16项冠军。6月,参加市一届运动会游泳比赛,获少年甲组3枚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以133分的总成绩夺得团体总分第二名。
  健美操业余健美操爱好者曾杰,1986年,获全国第四届“力士杯”健美赛第四名。1987年,获全国健美“信息杯”精英大奖赛第六名。在全国第五届“力士杯”男女混双比赛中,与温州女选手杨少华共获第三名。
  射击 民国时期的军事体育,主要是学校的童子军训练及壮丁训练,练习内容有队列、刺杀、射击等。解放后,县、乡普遍建立民兵组织,开展以射击、投弹、野营、刺杀为主要内容的军事体育活动。1982年,县工具厂职工吕绍兴代表地区参加省射击比赛,获团体比赛项目两个冠军、一个亚军;个人比赛项目两项亚军、一个第三名。1986年市一届运动会射击比赛,县代表获团体总分第三名,获省射击比赛自选步枪60发卧射第三名。1987年,县代表队参加市少年射击比赛获团体亚军。
  骑车旅行 舟山乡舟一村农民楼兰亭,自1983年11月起,自费骑自行车旅行全国,至1985年3月底已行程2万公里。完成东南、西南各省旅行。1987年1月,胜利纵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完成全国旅行。
  摔跤 1986年4月,市一届运动会摔跤比赛,永康选手获古典式65公斤级冠军,古典式48公斤级、自由式48公斤级亚军,自由式60公斤级第三名。1987年6月,在市摔跤比赛中,夺得2枚金牌、8枚银牌,获自由式、古典式团体第三名、中国式团体第四名。
  田径 1951~1957年间,每年举行群众体育运动大会,其主要比赛项目是田径。1957年参加比赛运动员有1500人。1963年后又连续举行3次田径运动会。其中群众组(工人、农民、居民)、军政组(解放军、机关干部)的运动员占大会运动员总数三分之一。1979年开展象征性跑步。1985年,参加地区二届工人运动会,获男子跳高、女子跳高、女子铅球三项冠军,男子标枪、三级跳远、跳高三项亚军。在省第二届工人运动会中,获跳高第二名。同年7月,南京军区第五届体育运动会,从永康选拔到省军区田径队的杨少浪破三级跳远、跳高、跳远三项南京军区纪录,获3枚金牌。1986年市一届运动会田径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溜冰 1982年8月,县体育馆溜冰场开放,至年底有15000人次参加溜冰活动。1985年,芝英、胡库建起溜冰场。1986年后,工人文化宫、方岩、唐先、桥下、西溪乡桐塘等村相继建起溜冰场。全年接待溜冰爱好者2万多人次。
  象棋 1986年4月,市首届运动会中国象棋比赛,祺手徐小东保持十一盘不败,夺得冠军。县代表队获男子团体亚军。
  消防 1986年县举办首届消防运动会,有18个代表队参赛。4月,市首届消防运动会,县义务消防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公安消防队获团体总分第三名。
  第三节 人才培养
  一、运动员培养
  1957年开始,建立等级运动员制度。至1960年,有二级运动员12名、三级运动员89名、少年级运动员26名。
  1978年,业余体育训练在全县展开,有条件的学校相继建立各种专项运动队,形成县、区、校三级管理网络。1984年县体委恢复停办7年的少年体操班,建立县体操、武术、摔跤运动队,开办由学校自管、县体委补助训练经费的重点项目业余训练点13所、少年田径班1个;此外还有自发组织、坚持训练的中、小学100余所。全县共有运动员3000多人。1984年,人民小学、崇道初中和古山镇中心小学1985年被命名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6年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布局作了调整,以发挥其优势。1987年,在参加省市比赛运动员中,有29名达到三级运动员标准,90名达到少年级运动员标准。
  二、体育人才输送
  1950~1987年,全县为体育院校、高等学校体育系(科)输送合格新生136名,中等学校体育专业7名。并为上级有关部门输送一大批优秀运动员,计有市级以上少体校6名,省篮球、排球、田径、体操、皮划艇运动员7名,其中原国家体操队徐惊雷(女),多次获得全国和国际体操比赛冠军。
  三、裁判员队伍
  1978年前,等级裁判员极少,只有二级裁判员3名。1978年后,才重视对裁判员队伍的培养。1987年,有等级裁判员154名。见下表:
  第四节 场地设施
  民国时期,县内体育场地设施简陋,当时全县最高学府——永康县立初级中学(后为永康中学,现为永二中)亦只有一个篮球场。全县召开运动会放在原飞机场举行。抗战初期,在方岩岩下街辟有群众运动场。
  解放后,西津桥北端空地(现为皮件厂)称为县运动场。县第一、二届体育大会在此举行。1955年永康中学在校园开辟全县第一个200米田径场。此后全县体育大会均在此举行。1959年,永康中学建成33×15米体育馆。全县相继建成一批田径场、篮球场和其他运动设施。
  1983年10月,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全县体育场地总面积181160平方米。人均0.477平方米。其中田径场,200米7个、250米6个、300米1个。篮球场110个(含室内灯光球场2个)、排球场7个、旱冰场5个、31×16米小型游泳池1个。
  1985年在县体育馆加盖灯光球场,面积3084.7平方米。坐席2900多个。1986年7月和1987年5月,在此承办省八届运动会武术比赛和省职工女子篮球赛。
  第五节 体育比赛
  一、活动
  县级体育运动会始于1951年,至1987年共举行28次。
  2.市级比赛成绩
  1986年金华市第一届体育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女子足球第一名;男子排球第二名;女子排球第三名;游泳第二名;射击第三名;女子乒乓球第三名。获得个人15个冠军,24个亚军,28个第三名。
  3.省级以上比赛成绩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