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共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74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公共卫生
分类号: R199.55
页数: 4
页码: 638-64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的环境卫生、饮水卫生、食品卫生、工业劳动卫生、学校卫生事业的简介。
关键词: 永康县 卫生保健 公共卫生

内容

一、环境卫生
  民国时期,县城机关学校,有少数木制垃圾箱和砖砌惜字炉,街道一般由所在地段的店户清扫。
  1951年2月,设卫生警察和清洁班,有卫生警察2名,打扫城关街道。1952年以来,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普遍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1958年开展以“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1960年改麻雀为臭虫)为中心的爱国卫生突击运动。城乡大规模集中仰天粪缸和粪缸加盖、修建公共厕所;同年下半年,清洁班解散,城关街道卫生由县卫生防疫站管理。1964年,成立专业“清扫班”,后改称环境卫生管理所。归属县防疫站领导,负责清除街道垃圾、管理粪便。1973年开展了两次大面积灭鼠活动。4月,环境卫生管理所划归县建设局管辖。1982年结合“五讲四美”活动,开展以“治脏”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搬迁仰天粪缸3470口,拆除屎缸铺53处,新建公共厕所5座。同时,在城乡建设文明卫生村,创卫生文明庭院,促进城乡卫生工作。城镇及部分村的街道里弄铺上水泥路面,植树种花美化环境。1983年环境卫生管理所归口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1985年县人民政府拨款支付城关镇“三员”(卫生消毒员、卫生监督员、卫生清扫员)工资。并批转了爱卫会颁发的《永康县城关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关于环卫所的服务项目实行有偿服务和对城关主要街道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责任制实施意见》。1987年开展春秋两季灭鼠。鼠密度由灭鼠前的11.34%下降为3.83%。灭鼠率为65.65%。
  环境卫生管理所现有职工52人,汽车2辆,手扶拖拉机3台,手拉粪车1辆,小型粪罐车1辆,手拉垃圾车16辆。还有5.28亩的垃圾场1块,设有车库。
  二、饮水卫生
  城乡历来饮用井水、泉水、溪水、塘水,水源往往受到环境污染。建国后在发动群众开凿新井、修建井台防止污染的同时还开展缸水、井水的漂白粉消毒。1969年县城建成全县第一个日供5000吨的自来水厂,但因不敷所需,又于1984年建成一座日供10000吨的自来水厂。1980年农村开始兴建自来水,至1985年已有204个村建成,供12.28万人饮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普遍开凿家用水井和使用手摇水泵。1987年又新建简易自来水塔(池)23座,全县已有19万人饮用自来水。
  三、食品卫生
  建国前,没有专管食品卫生的机构和人员,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1952年全县饮食食品从业人员根据各自经营特点,分别制订饮食卫生守则。1956年,县卫生防疫站开始有专人管理饮食食品卫生。1978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管理条例》和《农村集市贸易食品卫生管理试行办法》,执行食品卫生“五四”制,城关镇9个饮食店建立食具消毒制度。1982年6月,县人代会常务委员会通过《永康县食品卫生违章处罚实施细则》,对不符合食品卫生法规的食品作没收、罚款、烧毁等处理。1983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公布后,卫生防疫站成立卫生监督科,负责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全县配备食品卫生检查员53名。1984年,通过验收,发给符合卫生要求标准的食品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卫生许可证1088份。1985年组织冷饮品从业人员208人培训,经结业考核合格的发给操作证。1987年对7345名饮食从业人员作了体检。1979年以来,对食品、饮食、服务行业和单位炊事人员定期健康检查8次,受检者16241人,不符合卫生条件者,调离工作岗位。
  四、工业劳动卫生
  1973年,对全县13个厂矿进行工人数、生产内容,使用原料、生产环境、“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种类、环境污染、防护措施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职业病情况作了调查。1979年对6个厂24个矽尘作业点进行粉尘度测定。1980年对35个厂矿企业接触苯、汞、铅三种毒物作业人员作调查。同年,对从事放射线工作的15人作健康检查。1981年对县水泥厂生产环境作粉尘度、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同年,对全县13个单位303人作矽肺拍片检查,新发现病人24人,全县累计矽肺病人、疑似病人217人、1度18人、2度2人。1982~1985年,全县114个厂矿作粉尘测定,空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污染采样测定。1983~1984年给全县54个厂矿9764人建立劳动卫生档案。
  1986年对221个乡镇企业进行建档。对接触苯作业的工人进行影响健康调查以及工人生产环境的监测。
  1987年对接触尘毒770名工人进行体检。举办了一期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培训班,受训人员181人。
  五、学校卫生
  民国32年(1943)全县学生体检15次,受检2689人,其中给予缺陷矫治83人,诊疗30人。33年学生体检2921人,其中给予缺陷矫治301人,诊疗83人。34年,学生体检639人,其中给予缺陷矫治30人,诊疗31人。
  1953年春季,学生体检3846人。其中营养不良者134人。1979年,城关镇地区2所中学,4所小学和聋哑学校的学生两次视力检查4290人。1981年永康一中、古山中学、东方红小学和古山小学学生4237人进行身长、体重、坐高、胸围、视力五个项目的检查。1982年卫生防疫站举办二期保健老师训练班。1983年对永康一中等9所中小学学生5510人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1984年对8所完中130个教室作光照度测定,自然照度最低值0.4%,采光系数合格率12.6%,人工照度只有4个教室达到标准。
  1985年全县中小学有保健老师477名,校医8名。经常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卫生基础知识教育。
  1987年对20034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