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73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发展概况
分类号: R199.55
页数: 2
页码: 632-63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群众患病历来靠中医中药治疗。民国初年,西医西药开始在永康基督教教徒中传播,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卫生院行使行政职权,1987年全县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有8所。
关键词: 永康县 医疗卫生

内容

群众患病历来靠中医中药治疗。民国初年,西医西药开始在永康基督教教徒中传播。民国17年(1928)春,应化民夫妇始在县城开设济生医院,以西医诊治疾病。19年,胡蕴玉始在上沿城开设济康医院,首家推行新法接生。21年,血军诊所在县城上大雅巷开诊,是永康第二家西医。26年底,省医务处、省卫生院、省陆军第一辅助医院及陆军66医院、省立宁波仁济医院,先后迁驻永康(这些医疗单位均于31年随省政府内迁浙南)。从学者甚多,西医影响日益扩大。
  民国27年,县抗日自卫后援委员会成立救护性质的临时医院,此为首家公办医疗机构。29年1月,永康县政府卫生院成立,院长兼任县政府卫生指导员。有工作人员14人。36年,卫生院职工从14人减为6人。
  民国31年,原省陆军第一辅助医院军医萧幼雄在山川坛小桥头开设幼雄诊所。接着,开设的有石甫医院、童冠诊所、柯风元伤科诊所。抗日战争胜利至解放前夕,在县城先后开设的西医院(所)还有陈德超诊所、朱汉洋诊所、惠尔康医院、望春医院等9家。在芝英、古山、西溪、唐先、清渭街、八字墙、前仓等地农村的有20家,每家院所1~3人。西药房在县城有时行、泰康两家,经营西药数百种,药品均由上海各大药房购入。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卫生院行使行政职权。1953年12月,县人民政府专设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具体领导全县卫生工作。自此,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扩大和增加,医疗、防疫设备渐趋完善,医疗人员业务素质日益提高。霍乱、天花、鼠疫、白喉、麻疹、脊髓前角灰质炎、猩红热、狂犬病等8种传染病得以消灭或控制;百日咳、流脑、乙脑、伤寒等7种主要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为降低。婴儿死亡率由1949年前的25.7%降到1987年的14.2‰。
  1987年全县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有: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中医院、精神病防治院、卫生进修学校、药品监督检验所等8所。另有区、乡卫生院40所,厂、矿、机关、学校、场、库医务室37个。全县计有医务员工1300人,其中医技人员1153人。全年全县门诊128.40万人次,开放病床649张,住院日16.74万日。1949~1987年累计预防接种3759.48万人次。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