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编 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691
颗粒名称: 第二十三编 科技
分类号: F204
页数: 17
页码: 573-589
摘要: 本编是关于永康县科技网络的历史介绍,包括了县级科研所(站)、厂办科研所(室)、生产联合体和四级农科网等内容。
关键词: 科技 队伍 永康县

内容

第一章 科技网络
  第一节 县级科研所(站)
  科学研究所 1958年8月,建立县科学研究所和各大公社科学研究所。1959年后公社科研所改为农技站。1962年撤销县科研所。
  农业科学研究所 1972年4月建立,址设南园,与县良种场合署办公。1978年5月,单独建制,迁址下园珠。有科技人员6人,农业工人9人,试验基地60亩,主要搞农业新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试验,获得县、市、省级研究成果12项。1984年9月后,并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 1978年3月建立,址设十里牌山背。有科技人员4名,技术工人1名,试验基地303亩。主要研究马尾松全国种源试验、油橄榄引种试验、泡桐丰产速生试验、杉木丘陵栽培试验、薪炭林试验等7个课题,获县、市、省级科技成果奖3项。
  县电子计算机站 1985年8月始建,与国家经济信息中心联网。主要职能:进行计算机的应用开发,处理经济信息,促进横向与纵向的信息联系,为县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址设县计划委员会,有专职人员3人,用房面积50平方米,配备微机1台,型号为长城0520C-H。已完成工作有:县内初、高中升学考试成绩统计、1987年度工业年报汇总、基本建设投资储备项目管理及其他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县内配备、使用微机的单位尚有:统计局、财税局、拖拉机厂、活塞厂等。
  第二节 厂办科研所(室)
  永康小型拖拉机研究所1983年成立,设永康拖拉机厂,与厂设计科合署办公。1985年3月单独建制。1986年6月设计科归并研究所。研究所下
  设柴油机研究室、拖拉机研究室、柴油机试验室、拖拉机试验室、测试研究室、计算机室和办公室。共有职工49人(含科技人员23人)。现有试验设备资产80万元。主要任务是,以调查研究市场动向和产品发展趋向作为现行产品改进和新产品设计依据,负责新产品的设计、试验和鉴定技术准备,产品及关键基础件测试、生产技术管理的技术服务、推广现代新技术等。几年来通过省级以上鉴定的科研课题有7.5GF发电机组、Z1100、Z1100A型柴油机、工农-5型、工农6型手扶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工农-12型运输车、小型拖拉机模拟试验方法及其设备研究、185柴油机研制和S195型柴油机燃烧过程研究等7个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部、省级计划项目有195直喷柴油机、487柴油机、G195柴油机、内燃机出厂试验、集散型计算机测试控制系统、工农-8型手扶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研制等7个。S195柴油机燃烧过程研究、7.5GF柴油发电机组、小型拖拉机转鼓试验台、工农-5手拖、工农-12手拖、Z1100、Z1100A柴油机、工农-12运输车、185柴油机等分别获省、市、县科技成果奖。
  永康县有机化工研究所 1983年3月建立,在县溶剂厂内,与厂技术科合署办公。有科技人员3人,技术工人3名。主要任务是新产品开发、技术难题攻关、技术服务。
  全县各厂矿、企业相应设有技术科、室,或科技攻关组、技术革新组。
  第三节 生产联合体
  1984年,县科委创办科技生产联合体,既把技术送到山区、送到农村,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又充实了科技开发资金。1984年大屋乡与县科委建立科技生产联合体后,乡工业产值从1983年的25.02万元增长到1987年的428.2万元。其中联合体的产值占76.42%。1987年全县共有科技生产联合体2个。
  永康县科委电子设备厂 1984年4月9日,县科委与中山无线电厂结为科技生产联合体。原中山无线电厂改名为永康县科委电子设备厂。厂址仍设中山村,所有权不变。科委派出电子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1984年6月,第一个电子整机产品“DBY-I型”触电保安器通过县级鉴定。
  永康县科委建筑材料厂 1984年8月,永康县科委与大屋乡人民政府
  签订以阳离子氯丁胶乳防水涂料为主的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经济联合体协议书。联合体定名为“永康县科委建筑材料厂”,属乡镇企业,厂址设大屋乡。1985年12月,产品“阳离子氯丁胶乳防水涂料”通过省级鉴定。1987年5月22日,与大屋乡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开发“氟里昂致冷剂”产品的联合协议书,联合开办永康县科委致冷剂厂,属乡镇企业,企业管理并入建材厂。
  第四节 四级农科网
  1956年开始,曾在各区建立农业、畜牧、特产、会计等综合性的农业技术推广站,配备专业技术干部,确定7个基点乡的一些村作为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技术的场所。1970年9月,区农技站撤销后,专业技术干部人员下放公社当农技员。1973年12月,重新恢复各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有专业技术干部49人。各公社分别配备1~2名农技员,开展群众性农业科学实验。到1977年,全县形成四级农科网。县有农科所,公社有农科站,655个生产大队有598个农科队,3062个生产队有2480个农科组。1.3万多人参加农业科学实验活动。全县有各种试验田、丰产畈5万多亩,科学实验项目123项,有25项获县科技成果奖。良种由农科队统一繁殖、统一保管、统一供种,农业科学技术经示范、培训得到推广应用。13个省市(地)曾派代表来永康参观,1978年3月县科技办公室负责人曾参加全国科学大会。
  第五节 地震测报组
  1976年3月在县五七垦殖场、永康第二中学建立地震测报点,由张蓓苓、徐可浩负责,组织地理、物理教师4人,学生9人参加,以每天的7时、12时、17时进行土地电观测数据记录,描出土地电-时间曲线,探索土地电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至1982年3月停止活动。
  第二章 科技普及
  第一节 宣传
  1976年11月,县科委专门置办16毫米放映机,组织科教电影放映队。在农村,以放映科学种田、多种经营、计划生育、推广沼气、省柴灶和破除迷信影片为重点;在厂矿企事业部门,则以放映技术革新和先进技术科教片为内容。至1983年8月先后下农村、到厂矿放映320多场,观众达12.8万多人次(不含电影院放映之科教电影)。1980~1983年,通过有线广播举办科技讲座300余次,内容有科学种田、计划生育、卫生知识等。1977年9月,山后卢蝙蝠洞一带假蜜环菌依附在树根、竹根、大叶茅草上发光,远近群众受迷信职业者的煽动,每天有数百人前往取“仙草”“仙水”治病,经实地调查,取样化验,通过广播宣讲假蜜环菌(也称为“亮菌”)的发光原理,很快地消除了这场“仙草治病”的迷信活动。
  1978年8月,县科委创办《永康科技》月刊,1980年8月由科协改办《永康科普》月报。1983年开始,《永康报》专辟以科普宣传为内容的各种专栏。1980年县科委开办科技图书馆,当年配备科技藏书3500余册,科技期刊百余种,科技报纸数十种,常年对外开放。1987年底藏书达万余册。
  1981年5~11月,古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等3人,来永康进行名胜古迹、古建筑、园林艺术、城镇建设规划考察。在县作《建筑、文化》的学术报告,听众达4000余人次。1984年还分别请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组负责人程振登作关于《目前科技动态》的报告,请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战略对策组总组长、上海铁道学院教授冯子俊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铁道学院副教授张念椿作《新技术革命与我国战略、对策》和《决策与咨询》等专题的学术讲座。
  1983~1986年县科协组织举办《普及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图片展览3次,其中1984年5月举办的展览为期17天,还巡回各乡镇展出,观众达1.63万多人次。
  从1978年4月开始,县城解放街和县府大院设置科技宣传窗5块。至1987年底,展出52期,计科技照片、图片12480幅。
  县内科技交流活动,以农业项目为主。1982年12月至1983年1月在县城举办“金华地区暨永康县农村科技交流会”。以粮食生产、多种经营、农村能源、农村卫生、计划生育、工业支援农业为内容,展出版画220幅,实物31种,编印科技资料26种。此外金华地区10个县有73幅版面,15种实物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外地有4个地区和15个县的代表198人前来指导和参加交流。交流会期间县内观众达3.77万人,发售科技资料1.32万份,销售水稻和家禽良种,并开展咨询服务、科技讲座、放映科教电影,随后将展品组织下乡,在各大集镇交流展览为期半个月。
  1983年以来,葡萄栽培,柑桔栽培、西瓜制种、地膜覆盖、杂交稻制种等农村实用技术先后开展科技交流。仅1985年科技交流会就召开了5次。
  第二节 培训
  建国以来,针对生产的发展,各级政府和科技部门都采用学习会、现场会、训练班、培训班等形式进行科技培训。内容和对象有:选种、制种、育秧、育苗、植保、微生物、“920”、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稻板麦、细绿萍、绿肥、种桑、养蚕、篦麻蚕、棉麻生产、蔬菜生产、糖蔗、茶叶、黄花菜、食用菌、水产养殖、水利、小水电、畜牧、兽医、阉割手、长毛兔、发酵饲料、青皮竹、杉木林、造林、嫁接、松脂生产、松毛虫防治、天然药物资源普查、血防、灭螺、防治白蚁、沼气、省柴灶、农机具使用、农机技工、砖瓦灶、微机应用、电影放映、抽水机手、拖拉机手、机电排灌机手、赤脚医生、厂矿电工等。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着重科技生产应用。至1985年,县科委共举办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培训班41期,受训人数达2788人。1986年组织实施“星火计划”,当年举办了人工养殖甲鱼、柑桔栽培、省柴灶制作、企业管理及多功能系列套锉生产等5项技术培训。
  1987年,除继续举办甲鱼养殖、柑桔栽培和套锉生产技术培训外,还新增了淡水养鱼、机械制图和标准计量3项培训。两年来县科委拨款7525元,举办以上8个项目培训18期,接受培训学员641人。受训人员,凡考试及格
  者均发给省科委印发的《“星火计划”培训结业证书》。
  第三章 科学研究
  第一节 自然科学
  一、专题研究
  建国以前,对自然科学从未进行有组织的专题研究。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注重科技事业发展,农业、工业、商业和医疗卫生等部门的许多单位和个人参与了自然科学的专题研究行列,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品种改良 选育出早籼“七一早1号”(1974)、晚籼“晚青32”(1975)、晚粳“金湘晚粳”(1976)、晚糯“二四糯”(1983)。研究专题有:杂交水稻制种优质高产(1981~1986),引进、推广早籼“二九丰”(1983~1987),推广玉米“东顶1号”(1979),杂交玉米制种熟制改革(1982~1983),杂交西瓜“浙蜜1号”制种(1985~1987)等。
  植保 “908”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研究(1976~1980)、病虫防治专业化(1980~1981)、山区防治稻热病技术(1983)、晚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分析应用(1984)、褐稻虱主害代发生量预测方法(1984)、晚稻小球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1984~1986)、大面积推广敌鼠钠盐灭鼠(1984~1985)等。
  丰产技术 水稻小苗带土移栽(1958)、干(湿)谷播种,薄膜覆盖育秧(1973)、“5406”抗生菌肥拌种(1974)、一扩(扩大秧田面积)二减(减少秧田播种量和大田用种量)培育壮秧和壮秧小本栽培法(1978)、常规晚稻省种壮秧栽培法(1978)、杂交晚稻的生育规律及高产栽培技术(1976~1979)、大面积推广杂交稻(1979~1981)、晚稻浅插技术研究(1978~1983)、糖蔗丰产栽培技术(1978)、秋玉米套种萝卜菜(1979)、黄花菜栽培技术(1980)、棉籽壳栽培食用菌(1981)、广陆矮4号分蘖成穗及利用
  (1981~1982)、化学钾肥在粮食生产上的使用(1982~1983)、推广早稻薄膜育秧(1984)、磷酸二氢钾使用新技术(1984~1987),旱地作物西瓜、蔬菜等地膜覆盖高产技术推广(1984~1987)、大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途径与关键措施(1985~1986)、早稻配方施肥技术(1987)等。
  林业特产 低丘红壤杉木栽培技术(1974~1985)、柑桔计划密植速生丰产(1979)、植桑四年亩产蚕茧208公斤(1979)、机油乳剂防治柑桔虫害(1983)、永康县桑园、桔园固定喷灌技术推广(1984)、马尾松种源测定(1986)、受冻桑树剪枯梢、提高发芽率试验(1987)等。
  水产 细绿萍孢子体越夏育苗(1980)、水库捕鱼技术改进(1982)、尼罗罗非鱼越冬试验(1984~1985)、大塘高产养鱼(1987)等。
  禽、畜生产 肥猪健胃散(1964)、耕牛断鼻修补(1967)、推广猪人工授精(1976)、兽用中草药“毛茛注射液”、“桉叶素制剂”(1980)、推广干燥血纸间接血凝反应诊断牛椎虫病(1980~1987)、推广针剂左旋咪唑驱除猪线虫病(1982)、猪大挑花火烙止血(1982)、猪瘟免疫程序改革(1982~1986)、小鹅瘟病的确诊及其疫苗推广(1982~1984)、吡喹酮驱除鸡寄生虫(1983)、小笼网上育雏试验及成果(1984~1985)、永康灰鹅肥肝生产技术(1984~1985)、农村专业户饲养蛋鸡最佳利用期选择(1985~1987)、糙米型配合饲料(1987)等。
  土壤普查与区域规划 县土壤普查(1984~1985)、论我国耕作制度的基本规律(1984~1985)、县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划(1984)、县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1984~1985)、县农业机械化综合区划(1984~1985)、县林业资源调查及林业区划报告(1985)、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1985)、县种植区划(1985~1986)、县农业区划地图集(1986)等。
  工业 各厂家先后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各方面的专题研究。研制成功的工业产品有:手扶拖拉机、柴油机、发电机组、水泵、农用运输车、水田耖耙、钻攻两用机、计数器、角向磨光机、S40A型气砂轮机、铝活塞、阀门、省柴灶、煤气灶、电饭锅、电炒锅、台灯、触电保安器、节电器、JZK型静电电容自投切控制器、半圆锉、多功能系列套锉、缩口蜂蜜包装桶、千克杆秤、玻璃钢门、头盔、安全帽、卷纬机、纸质卷布棍、防水防热多功能涂料、CL高分子冷却液、真丝富彩锦被面、蚊帐型经编涤纶布等(详见《工业》编)
  通过研究革新技术、配制新配备、改进生产工艺的有:曲轴铸造新工艺、
  齿轮去毛刺机、油气联合清洁机、简易双工位塔式动力头、工农-3型手扶拖拉机齿轮碳氮共渗工艺,推广应用耐磨性胶粘剂和无机粘结技术。驱动轮轴防锈软化新工艺、工农-12型手扶拖拉机整机磨合清洗工艺、三马力手扶拖拉机左右变速箱体镗床、工农-3型手扶拖拉机变速箱体双面多轴钻床、S195曲轴键槽双头铣床用机床、冲床安全双重锁链装置,S195连杆大头孔滚压工具、随形压边浇冒在GN-3型手扶拖拉机左右变速箱体上的应用、稀土碳共渗、稀土碳氮三元共渗在拖拉机齿轮上的应用、防氮化灌老化的退氮工艺、球墨铸铁系统快速分析、630吨压力机严重故障的处理、排除等(以上为永康拖拉机厂),Φ1500醪塔设计制作,自制SZL6.5-BA2锅炉、生产二丙酮的工艺设备设计、用旋流塔设计蒸煮节能新工艺等(以上为溶剂厂),釉面砖配方改革(保温材料厂),合成、压缩、变换工段余热利用(化肥厂),橡胶轴承衬垫(电动工具厂),工具磨削165F标准凸轮轴(动力机厂),菜刀半自动淬火电炉(刀厂),“351”淬火剂在轴承钢锉工艺上应用(工具厂),APP填充母料在塑料编织袋中的应用(塑料厂),撑骨机(伞厂),水泥路面“槽形平推器”(公路段),楔横轧拖拉机齿轮轴毛坯新工艺(城关五金厂)等。
  此外,在其他数据、理论性研究方面的成果有:工农-12型手扶拖拉机结构挂图及图册,软氮化曲轴1万小时耐磨机理的试验研究,铜稀土镁硅铁合金中铜和锰的光度测定,球铁氮化层深度热氧化着色金相查法,彩色金相在球铁曲轴硼铁缸套氮化组织上应用,S195柴油机节能技术研究,工农-3型手扶拖拉机驱动轮花键孔变形的探讨,小功率柴油机技术发展的探讨,小型拖拉机模拟试验方法及设备的研究、推广应用工艺尺寸跟踪图解法等(以上为永康拖拉机厂),提高铝活塞体积稳定性研究(活塞厂),PB-2B型计数器质量整顿(仪表厂),配电线上电容最佳补偿量及安装地点(电力公司),太平水库竣工总结(县水电勘测设计室)等。
  医药卫生 中西医务人员或研制成处方制剂,或提出临床诊断的依据,或对病例分析阐述,施治取得成果的有:猪鼻冲糖浆冶疗传染性肝炎,丁公藤治疗腹痛、牙痛灵糖浆,流行性感冒的中医治疗,654-2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诊治,腹腔脓肿200例诊治分析,新生儿肠旋转不良误诊原因分析,不典型疟疾的临床表现,骨转移瘤的几种特殊X线表现等。
  以上专题研究,有221项获科技成果奖或科技进步奖。其中:
  另有永康县城关日用化工厂应让东发明的旅行鞋油刷,1987年10月15日被中国专利局授予专利权。专利号为86207039.2。永祥塑料厂朱伯森发明的钢芯塑料栅条及钢芯塑料窗栅、县微型轿车厂胡晓明发明的复式铰钩平行四连杆汽车驾驶室举升机构和县力达电器厂管连新发明的电动工具无极调速开关等3项发明专利,已在《实用新型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告。
  在外地工作的永康籍科技人员,专题科技研究成果更为丰富。诸如:
  同济大学颜义然,60年代开始致力于大跨度桥梁研究,至70年代末发明镦头机和镦锚法技术,使预应力单束张拉能力由100吨增到360吨,居当时国际先进地位。1981年教育部列为全国高教系统最重大的三项发明之一,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其中镦头机一项被授予国家三等发明奖。该项技术曾用于首都机场、葛洲坝、原子能电站、包头黄河大桥等。
  杭州大学吴良占,1984年7月以APPLEπ及cROMEMCO微型电子计算机为背景,编写出计算机法语言-《BASIC语言》一书,其语言国际通用,程序结构简单,语言浅显易懂,能会话。既适用自学、初学,又适用于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和工矿企业小型课题的研究。
  金华市粮食局饲料公司杨福芝,油川前山杨人。1978年开始配(混)合饲料科研试验。1982年集20多年专业工作经验,编写成《配合饲料的应用和推广》一书。1983年获市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二、群众性科研
  建国以前,群众性科研活动,多为自发行动。研究成果,以手工工具和农业用具和生活用具方面居多。民国35年(1946),县内采用少施氮肥增施灰肥防治稻热病5万亩,以排水防治麦黄锈病1万亩,减轻了病害。
  1949年,汽车业职工改装汽车用木炭代替汽油作燃料,使开支减少。1951年县内常发生虎、狼伤人,程汝贤与徐平曾合作制成捕兽器和捉兽机,受到上级表扬。
  1955年,珠山乡峡源村青年李祥算研制成番薯磨粉机,被县、地、省评为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出席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1956年,手工业合作社和生产小组贯彻手工业为农业经济服务的方针,
  改良喷雾器和双轮双铧犁等农具。同年,方岩乡增丰社(今下宅村),女社员颜宝宵带头兴修水利17处,广积土畜肥,改革耕作制度,推广双季稻51亩,扩大复种指数,采用选种、壮秧、密植等技术,粮食亩产537公斤,成为县内首次突破500公斤的社。1957年亩产又达572.5公斤。1958年,颜宝宵为首组成妇女青年生产队,带领全队开辟肥源,精耕细作种植小麦、早稻、秋玉米的三熟制,16.9亩耕地平均亩产706.5公斤,颜宝宵被选为浙江省出席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会议代表。
  1959年全县工业研制成新产品有车床、龙头刨床、小钢磨、碾米机、饲料粉碎机、启闭机等73种。
  1978年4月,县委与长城公社有关大队联合建立丰产畈,成立指挥部。下设农业科技小组,先后印发丰产畈《高标准早稻插秧》、《大种杂交晚稻》、《田间科学管理意见》等指导全县大田生产。当年,有5万多人种各种试验田、丰产田、种子田21300亩,开展120多项农业科学实验,有30多项取得显著成果,并在生产中应用。
  1982年溪岸乡下徐店村杜南阳户开始承包50亩水面进行高产养鱼。由于采用科学的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饲方法和防治鱼病,1983年总产4066公斤,亩产81.4公斤,盈利3500元。1984年总产5581公斤,亩产111.62公斤,盈利5000元,1986年总产8150公斤,亩产163公斤,盈利12346元,其高产养鱼新技术在县、市进行介绍推广。
  1983年,唐先镇组织专业户去上虞县庙前大队参观学习种植葡萄,引进红富士、先锋、里奥林、巨锋、伊豆等优良葡萄品种2100多株,共种植120亩,随后成立葡萄专业协会,开展群众性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葡萄专业协会副理事长成金录1986年种植的1.84亩228株葡萄,第二年即获亩产2174公斤。
  1984年,旱地作物地膜覆盖技术在城关镇河头及雅湖、雅吕等地进行多种试验示范。西瓜增产39.7%,番薯增产26.2%,黄瓜增产41.2%,青椒增产66.4%,花生增产47.34%。1987年,全县地膜覆盖面积仅西瓜即达5800多亩,净增产值70.5万元。
  第二节 社会科学论著
  社会科学论著,古已有之。有的已详《人物》编,兹不复赘。迨及近代,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者更不乏其人。例如:陈和祥著有《民刑批判指导全书》,程长源著有《古今图书集成索引》、《县政府档案管理法》、《中文图书标题法》、《机关图书馆工作》、《图书馆工作基础知识》和《主题目录及标题方法》等。杭州大学副教授徐和雍与人合编,著有《浙江近代史》。杭州大学教授倪宝元著有《修辞》、《成语辨析》、《词语的锤炼》、《成语例示》等专著。北京市海淀区中学夏绍臣,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著有《文章章法与阅读写作》和《文章原理》等。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胡培兆著有《马克思与资本论》、《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资本论”研究之研究》、《资本论概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等。在台人员楼桐孙有法国查理季特的《协作》、《消费协社》、《经济学基本原理》、印度泰戈尔的《国家主义》等译著和《三民主义研究》、《法学通论》、《民法释义》等著作。卢绍稷有《三民主义教育法》、《教育社会学》、《中国现代教育》、《史学概要》、《乡村教育概论》、《现代交际指南》、《中国近百年史》、《中国古代名将》等著作。
  第三节 信息交流
  为了加强科技情报和经济研究工作,1978年6月,在县内开始建立科技情报网络,参加网络的工、农、医科技人员共177人。
  1982年开始,逐步与上千名永康籍在外人员建立联系。1985年,县里抽调干部组成12个小组,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赴哈尔滨、青岛、天津、成都、武汉、广州、福州等12个大中城市走访永康籍人员。县人民政府领导还在上海、北京、杭州、成都、西安、南京亲自主持了振兴永康经济座谈会,应邀前往温州、深圳参加由永康籍在外人员自发举行的同乡聚会。1984年10月,成立县经济研究中心,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聘请133名永康籍科技人员、党政军干部为特邀经济信息员和顾问,并聘请在县内退居二、三线的60名老同志,以及主要经济部门负责人和经济、教育、政治、法律、工程技术等学科行家为特邀经济研究员。1987年又在工业、商业、供销、乡镇企业等系统建立15个基层联系点,聘请15名联络员。从而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多学科、开放型的科技信息网络和经济咨询网络。
  县人民政府还在京、沪、杭等地建立联络站。为发展区域间的横向联系,与陕西、河北、黑龙江、内蒙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16个县和上海、成都的一些科研单位建立关系,参加465个县一级经济技术信息中心组成的“信息网”。1987年又与淄博市、常熟市、高邮县、田东县、绍兴县等建立资料交流关系。另外,县经济研究中心还定期寄发《永康报》,开辟了解家乡建设的窗口;有目的有选择地邀请有关专家回乡考察;在他们回乡探亲时组织观光访问;编印永康《经济技术要求项目单》,不定期地寄发他们,请他们提供信息及重点帮助等。
  在外人员爱乡之情热烈。纷纷提供信息,仅1985年下半年就提供各类经济信息370多条。每次发出的需求项目单70%以上有着落。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永康县“七五”计划实施重点意见》,提出发展“七五”计划的六大优势、四大劣势和十一个发展重点,均来自县经济研究的咨询报告。1985~1986年县经济研究中心收到在外永康籍人员的来信498封,引进50多种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帮助乡镇办起了40多个企业。并使这些企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四章 能源
  1978年前无农村能源常设机构。1979年1月,成立县沼气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县科委办理。同年成立县沼气建设办公室。1982年12月沼气建设办公室划县农委管理,1984年2月县沼气建设办公室改为县乡村能源办公室,归口县科委领导。
  永康农村能源,以水力、沼气和推广省柴灶为主,太阳能利用正开始起步。
  第一节 水力
  县境内,山溪性河川源短流急,河床落差大,水力资源,理论计算蕴藏量达2万千瓦,可能开发蕴藏量为16345千瓦(包括缙云好溪引水)。1985年止已开发6945千瓦。
  在各山溪堰渠上早年就建有不少水力站(水碓),利用水力舂米、磨粉。1958年4月,农村第一座微型水电站——白墈下三联坝水电站建成,水头2米,流量0.5立方米/秒,选用木制水轮机1台,装机2.5千瓦。自此,各乡先后试办,至1959年9月已先后建成李店、苏溪、拱瑞下、永祥、大溪塘、华溪坝、六百里、江瑶、上里溪、塘花、厚塘、花园、方山口、岘口、世雅、桐岭头、派溪、四路口、下溪田,棠溪、柏岩、青山口、里麻车、大塘、珠山、派溪吕、桐塘头、大屋、烈桥等共30处微型水电站,总装机75.5千瓦。这些水电站都是引水开闭式,装机小,设备简陋,利用小时低,主要用于就地照明用电,是农村“点灯不用油”的起步。
  1959年改造水碓,11月先在城关西津生产队试点成功。当年,全县共改造水碓泵172处,1720马力(含武义县。永康片为52处,538马力),用于榨油、磨粉、玉米脱粒、碾米及裁缝、机绣、破篾等。
  1962年,太平水库电站竣工发电后,以水库配套发电,利用渠道跌水和梯级开发小流域水力进行发电的电站,每年都有数处建成。至1978年全县已有小型水电站349座,总装机3045千瓦。这些大部分为20千瓦以下的水电站,独立运行,供农村照明和农副产品加工用电。1985年,杨溪水库电站投入运行。至1987年,全县有各类水电站32处,装机达6945千瓦,并入国家电网运行。年发电量在700~1100万度之间。
  第二节 沼气
  1972年县防疫站在建设路建成10立方米沼气池,用沼气蒸饭、烧开水、炒菜、点沼气灯。7月童宅公社油麻山村施俊生户建成2.5立方米沼气池。1973年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在金川公社晏塘大队搞点取得成功,并首次召开有区、公社负责人和每社3名泥工参加的推广使用沼气现场会。到1977年全
  县建成752只沼气池。
  1978~1979年全县以象珠地区为重点发展沼气,二年建三合土沼气池2591只,累计3354只。有些村由于追求数量,质量把关不严,而且管理放松,出现了病池。
  1980年后,根据“加强领导,稳步发展,巩固提高,讲求效益”的办沼气方针,对原有池进行维修,加强科学管理,新建池改二合土为混凝土结构。1980~1983年共建沼气池1168只,总计4511只,产气使用3407只,使用率达86%。全年产沼气47.98万立方米,折标准煤411吨。1980年10月,长田公社新村建成78立方米沼气动力发电站,1981年7月,珠山公社横坑村建成40立方米沼气动力发电站,配12马力内燃机,8千瓦电动机用来碾米、发电照明。县溶剂厂利用溶剂废水建成3只共208立方米沼气池。
  1984年后强调沼气池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严格建池质量。新建沼气池多数是二连通、三连通(猪栏、厕所、沼气池三结合)砼结构。县能源公司建的二连通结合化粪池,既利用能源,又处理粪便,净化环境,为高楼化粪池处理环境污染、利用能源做出样子。
  第三节省柴灶
  永康农村炊事,向以薪柴秸秆为主。据1983年农村能源资源调查,全年消费量达224600吨,而全年合理采植量只有136150吨,约缺88450吨。柴价昂贵,短缺严重。
  1966年4月,县人委召开柴灶改建现场会,推广节柴改良灶。1980年推广使用80-I型省柴灶。1983年试制推广83Ⅱ型省柴灶,在全省评比中名列第一。
  1985年10月,永康列为全国改灶节柴试点县。县人民政府建立了改灶节柴领导小组,乡村能源办负责实施,各区镇、乡建立责任制,实行奖励办法。经过一年零5个月,全县推广使用省柴灶农户105299户,占总农户的92.61%。平均热效率31.4%,按每户每年节柴750公斤,年节柴7.85万吨,价值628万元。既节能、省时,又方便、卫生,有利生态平衡。通过国家验收组验收,取得改灶节柴试点县验收合格证书。
  第四节 太阳能
  永康属亚热季风气候区,据县气象资料1961~1980年平均年日照1909小时,年平均辐射量106.241千卡/平方厘米,月平均8.85千卡/平方厘米,每平方米集热器,可收集热能1622千卡,是很有推广利用前景的能源。目前正在城镇和农村进行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试点。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