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职工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6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职工教育
分类号: G726
页数: 3
页码: 560-562
摘要: 文章介绍了永康县从民国22年(1933)到1987年期间,职工教育的实施计划、学习班、学校、专业、学员等情况。文章反映了永康县职工教育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成就,如“双补”、“七·二一”职工大学等。文章体现了永康县对职工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以及职工对文化技术提高的追求和努力。
关键词: 职工 永康县 教育

内容

民国22年(1933)11月,永康县政府曾订定《永康县劳工教育实施计划》,但未付诸实施。
  1950年9月,部分单位创办职工文化学习班,有职工264人摘除文盲帽子。
  1951年1月,县总工会创办职工业余学校,以补习文化为主,兼学政治。先后开设4个班级,计学员244人。1953年,开设速成识字班2个、中级班1个、普通班7个、会计班1个,共计学员424人。1954年上半年,设
  13个班,计学员429名;下半年,分设初小班、高小班、初中班,计学员373名。
  1958年,各厂矿普遍建立职工文化技术学校(班)。至1960年,已有5023人参加文化学习。1962年下半年,有职工业余学校22所。学员1083人。“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教育停顿。
  1976年,永康拖拉机厂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招收学员20名,学制两年。1979年,兴办职工业余中学和业余中专。全县有业余中学5所,学员814人;业余中专3所,学员310人。1980年1月,县总工会职工业余学校恢复。第一期设机械制图3班,学员150人;第二期设电工、英语各2班,共学员200人。全县还有23个单位举办各类技术、文化、业务学习班351班,学员2600人。
  1981年4月成立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全县部、委、办、局和40%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教育领导小组,采取各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双补”(文化补课、技术补课)。7月,总工会职工业余学校,设大专英语、广播英语、机械制图、电工、高中数学5个专业,9个班,计学员535人。1983年,全县共办职工文化补课班104班,5100多人次参加文化补课。另有一大批人参加自学。全年共进行两次文化补课考试,累计考试合格3450人,占应补对象60.8%。
  1984年,全县职工参加文化补课1536人,考试合格1186人;参加技术补课2513人,考试合格1804人。文化补课合格后继续参加各类学校学习者2360人。
  1985年底,以“双补”为重点的职工教育工作告一段落。全县需进行初中文化补课的青壮年职工5743人,经过补课,合格的有4723人。需进行初级技术补课的青壮年职工4369人,经补课考核,合格的有3563人。
  1986年起,职工教育重点开始转入岗位职务培训及文化提高,采取脱产与业余并进,学历教育与专业培训共存的办法,全县共有3901名职工参加岗位培训和技术业务培训。此外,参加高等教育498人,中专教育916人,高中345人。同年,废除学徒制,对新招工人实行就业前培训,采取“企业自培为主,多渠道进行“办法。县建立培训站,协助企业开展培训工作。
  1987年,全县有4555名职工参加岗位培训和技术业务培训。另外,参加高等教育691人,中专教育177人,高中162人,初中18人。
  永康县总工会职工业余学校 创办于1951年1月。1956年9月与县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合并。1980年1月恢复办学。设机械制图、电工、英语等7个学科,共11班,计学员350名。次年7月,校设9个班,学员500余名。1982年,设7个学科、5个专业、12个班,共学员650名。1986年起,学校另在永祥、芝英、长城、石柱等地举办机械制图培训班,学员计300余人。1987年增至26个班,设初中、高中(分文、理两科)、电视大学班及各种专业技术班等,学员1000余名,专任教师4名、兼任教师40余名,专任管理人员8名。成为多层次、多规格、多学科的职工业余学校。1980~1987年,计有电大生56人毕业、中专单科生1800余人结业、高中生800余人毕业,另有2400余名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合格结业。1985年被评为浙江省工会系统办学先进单位、浙江省先进职工业余学校。
  “七·二一”职工大学 1976年4月创办,校址设拖拉机厂。至1981年9月共招生3期,55人。毕业后回厂任技术或管理骨干。1983年3月,因生源不足等原因,并入宁波拖拉机厂职工大学。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