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幼儿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67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幼儿教育
分类号: G61
页数: 3
页码: 543-545
摘要: 永康县幼儿教育从民国时期开始发展,抗战期间曾停办或分散。解放后更名幼儿园,并在城乡同时发展。1950年代建立了山川、虹霓、解放等幼儿园,1970年代复设或增设了大司巷、机关等幼儿园,1980年代建立了县托幼领导小组,并对幼儿教育进行培训和表彰。1987年全县有幼儿园343所,入园率名列全市首位。
关键词: 幼儿园 永康县 教育

内容

第一节 幼儿教育
  民国12年(1923)吕莹玉在城内傅宅创办幼稚园,有男女童20人,教师2人。18年首建县立幼稚园1所,有男童16人,女童25人,教师2人。20年,县立女师附小增设幼稚园,有男女童40余人,教师1人,招收5~6虚岁幼儿,课程有唱游和讲故事等。抗战期间,省赈济会创办的“难民工厂”设有幼稚园,入托的为难民子女,园址初设周塘村,后迁游溪塘村。此外,省立五峰小学也附设过幼稚园,入托的为省政府公务员子女。
  解放后,幼稚园更名幼儿园。1952年2月,建立山川、虹霓2所幼儿园,按年龄分大、中、小班,共6班。1957年,增设解放幼儿园和机关幼儿园。1970年城内各幼儿园分别改为东方红、胜利、人民、解放4所小学的附设预备班。1973年9月,城内小学自筹资金复设幼儿园。至1975年,全县有幼儿园8所。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幼儿教育事业在城乡同时发展。1980年,建立县托幼领导小组。各级政府开始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领导,每年“六一”节,对幼儿进行体检,开展各种比赛;教育局分期分批培训幼儿教师;县妇联对先进幼儿园和优秀教师给予表彰。1987年,全县有幼儿园343所。入园幼儿15852人,保教员512人。幼儿入园率名列全市首位。
  山川幼儿园 创办于1952年2月,初建时,有大、中、小班,入园幼儿97人,幼师6人。1984年新建四层教学楼1幢,面积1022平方米。并定为示范性幼儿园。1987年,有大、中、小班各2个,在园幼儿225人,教职员工10人。
  大司巷幼儿园 创办于1963年9月,设大、中、小班,有幼儿137人,幼师4人。1980年,定为示范性幼儿园。1987年,有大、中、小班各2班,在园幼儿272人,幼师12人。
  县机关幼儿园 创办于1957年3月。直属县委行政科。初办时,设2个班,入托幼儿40多人,教职员工8人,实行全托。1970年停办,1982年复设。开一个混合班,入托幼儿39人,实行半托。1987年新建三层教学楼1幢,面积938平方米,设大、中、小班各2班,小小班1班,在园幼儿278人,教职工18人。
  古山镇中心幼儿园 1956年9月,古山中、小学工会联合创办教工幼儿园。1957年改办古山镇幼儿园。1958年为支援农业,方便幼儿上学,分村开办,至1961年停办。1975年,古山小学附设幼儿班,至1982年发展到4个班。1984年改名为古山镇中心幼儿园。1987年有7个班,入托幼儿370人。
  珠山二村幼儿园 创办于1979年4月,初建时,设大班1个,入托幼儿50人。1980年发展至混合班2个。1985年,在园幼儿116名,入园率达100%。永康拖拉机厂幼儿园 创建于1970年。教学、活动设备完善。初建时,设混合班1个,入托幼儿30余人。1985年发展至4个班,在园幼儿90人。
  永康县几个年份幼儿教育简况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