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职工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63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职工队伍
分类号: F249.275.5
页数: 3
页码: 503-50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的劳动人事的职工的职工队伍,包括全民所有制职工、集体所有制职工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康县 职工 职工队伍

内容

民国11年(1922),永康创办小火力发电厂,随之出现产业工人。26年抗日战争爆发,针织业(袜厂)兴起。翌年省政府在芝英创建浙江省赈济难民染织厂,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工厂,参加生产的难民多达2000余人,管理人员140余人,多属手工操作。1949年调查,县城有小工厂40家,商店422家。当年12月参加工会人数,共1639人,基本上是手工操作工人和店员。
  建国后,政府接管官办企业,并把一些比较大的私人工厂改造成为国营工业。同时,又办了一批国营商业。这些工商企事业职工即成为全民所有制职工。一些小厂和个体分散的手工业以及商店,在政府领导下,自愿结合,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以后发展成为集体所有制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这些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职工即为集体所有制职工。
  一、全民所有制职工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永康军管会接管官办电讯局和邮局,其职工,即为全民所有制职工。1952年,创建永康印刷厂、永康人民染织厂。是年有全民所有制职工2627人(包括国营商业职工、国家干部、教师,下同)。1956年,公私合营企业的大部分职工转为全民所有制职工。至1957年底,全民所有制职工增加到4317人。1958年,“大办工业”,从农村中大量招收工人。1959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达6809人。
  60年代初期,根据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停办了一批工矿企业。1963年末,全民所有制职工减至4513人。1969~1970年,在农村复员军人和贫下中农子弟中招收野外作业和重体力劳动工794名,另从镇海、兰溪招收初高中毕业生279名。1970年底,全民所有制职工7047人。1971~1972年,将1970年9月20日前进厂的848名临时工转为固定工。至1976年全民所有制职工为8638人。
  1978年后,建设事业蓬勃发展,企业职工和国家干部人数相应增加。1982年,全民所有制职工达到15208人。1983年起,供销社划为集体所有制,职工人数相应减少。全民所有制职工,1984年14249人,1985年14856人,1987年16186人。
  二、集体所有制职工
  集体所有制职工即基本来自手工业工人和集体商业职工。1952年,全县集体所有制职工2758人,1957年6772人。1958年末,11175人。后经调整,一部分集体所有制工厂转为国营工业,一部分手工业被精简,职工减少,1965年降至2358人。“文化大革命”后期,集体所有制企业有所发展,1977年职工人数5006人。1978年后,集体所有制工商企业迅速发展,加之全县供销社于1983年恢复集体所有制性质,集体所有制职工人数大为增加。至1985年末共有8699人。1987年底达9905人。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