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县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55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县委
分类号: D630.1
页数: 14
页码: 392-40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从1927年建立临时县委开始,到1985年开展理想教育演讲团。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历任领导人、工作机构和宣传工作。文章详细描述了永康县在不同时期如何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开展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以及使用各种形式进行群众教育和法制宣传。
关键词: 永康县 中国共产党 县委

内容

一、历任领导人
  自民国16年(1927)7月建立临时县委开始至1949年5月,党的活动处于秘密状态。历任领导人除个别由党的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外,其余均由上级党组织委派。从1949年5月建立县委开始,至1956年5月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前,县委领导人概由上级党组织任命。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后,则由每届县委员会选举产生。其间,有个别领导人由上级党组织任免。
  二、工作机构
  1949年5月,县委始设专职工作机构,但时有变动,见下表:
  三、宣传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永康即有马列主义思想在激进青年学生中传播。民国16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一直坚持到1949年永康解放。
  民国16年9月,宣传抗租抗息,出现了永康农民运动。18年5月,开展反帝宣传,成立永康学生联合会。21年冬,中共中央特派员张旭初来永康指导工作,曾分发讲义到各支部,给党员上党课。27年初,党创办《民众壁报》开展抗日救亡宣传。4月,县委通过以胡岩岁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主体力量的战时政治工作队,创办《抗卫报》,办识字班、民众夜校,以壁画、漫画、民众剧团等形式宣传团结抗日、实行“二五”减租,被誉为“红色政工队”。36年7月,宣传反内战、反饥饿,组织抗丁、抗税运动,张贴彩色标语数万张。1949年,为稳定人心,迎接解放,宣传“约法八章”、“减租征借粮食”。
  解放后,宣传工作一直坚持以党的中心工作为中心。1951年,宣传土改、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和婚姻法。县组织24人的拥军工作组,分赴各乡开展拥军支前宣传活动。1952年进行互助合作宣传,开展“爱国增产”竞赛;全县有81个乡建立宣传网,有党的宣传员1399人,报告员26名,宣传站5个。
  1953年,多次召开全县宣传员工作会议,以2000余名宣传员为骨干,运用图片展览、有线广播、黑板报、幻灯等多种形式,开展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宣传活动。仅图片展览就举办30次。1954年6月,国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后,8月,县委培训宪法宣传员496人,开展宪法宣传活动。1955年在开展为完成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宣传的同时,上半年还开展反对使用原子武器宣传,有10万多人参加和平签名;下半年组织学习毛泽东主席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讲话,宣传合作化运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宣传队218个、报告团71个、业余剧团47个。运用打莲花、唱花鼓、舞狮子、唱新闻、对白相声等数十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使全县90%以上的成年人受到多次教育。1956年春,宣传向现代科学进军。3月开始,广泛宣传《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并以三合乡胜利合作社为重点,各社普遍建立“爱国日”制度,使农村政治思想教育经常化。5月创办《永康报》,11月组织学习宣传党的“八大”路线、方针。
  1958年,在农村广泛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等,并组织干部代表去湖北麻城,参观所谓“亩产万斤”的“丰产”畈。县委培训了2700多名宣传尖兵,全面动员,形成5万余人的宣传队伍,宣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出版过《英雄谱》。1960年编办《永康文艺》,发表颂跃进,唱跃进的口号式花样文章。经济建设受挫后,1961年贯彻宣传国民经济“在发展基础上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宣传破除迷信。1964年,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举办“永康县阶级教育展览”,有近十万人参观。1966~1976年期间,宣传以阶级斗争为纲。1968年初,县革命委员会政治工作组,取代了县委宣传部。此后曾在全县抓点带面,宣传开展“三忠于”、“四无限”、“五保卫”活动,并组织各界参观“典型”。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党集团后,开展揭批江青反党集团罪行运动,宣传“抓纲治国”的方针。1978年,组织宣传学习新时期总任务和新宪法,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1979年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定10月为法制宣传月,培训法制宣讲员8048名,举办法制专题广播讲座,编写了《法制教育文艺资料》。1980年开展新婚姻法宣传。1981年宣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0月开展实行、推广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宣传。1982~1985年,每年学习宣传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1982年下半年,着重进行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的重大国策教育。是年宣传部创办《学习参考》和《宣传员》手册。全县有报告员300名,宣传员3200名。1983年4月,全县各级党组织基本上恢复建立了报告员、宣传员队伍。1984年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法制宣传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宣传。1982~1984年,每年3月份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交流经验,总结评比。1985年,为加强理想、宗旨、纪律教育,县委组织理想教育演讲团,巡回演讲22场,举办《前线归来话英雄》录音报告会33场(以乡为单位)。1986年,宣传永康“七五”计划,开展评选“十先”活动。1987年,宣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4月建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下半年,开展“学习党的十三大报告征题答题”百题竞赛活动,开展“刹三风”(赌博、迷信、婚丧事大操大办风)活动。1984~1987年,开展创建文明村镇(单位)活动。1987年,西溪乡寺口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四、统一战线
  统战工作开始于抗日战争时期。民国27年4月,中共永康县委就动员中共党员参加县政府战时政治工作队,从事抗日救亡宣传,争取开明绅士参加抗日队伍。解放战争时期,尤其解放前夕,相当一部分乡长、保长和乡绅经党的教育和争取,主动向革命队伍提供情报,为游击队购买军需物品和药品,掩护党开展工作。
  建国初期,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做统一战线工作,吸收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参与各级人民政权建设。1952年8月,县委统战部成立,县长耿立尊兼任统战部长,并配有专职统战干事。1949~1953年先后召开的八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均吸收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参加。在历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中,爱国民主人士均占30%以上。1954年7月以后召开的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县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均占一定比例。
  1956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永康县委员会成立。政协永康县一届一次会议,选出3名副主席,其中党外民主人士2名。此后,虽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伤害了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在“文化大革命”中又有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受到迫害,但广大爱国民主人士仍然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党的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都表现了自己的爱国热情和社会主义觉悟。
  1978年7月,县委统战部恢复,开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1979年对错划的“右派”进行复查,并全部给予改正。1980年对原工商业者进行“三小”(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区别,把他们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区别开来。1978~1987年的9年中,按照党中央有关政协委员、知识分子、宗教人士、原工商业者、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台胞、台属、归侨、侨眷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对990余人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和纠正;对120名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人员进行了核查、批准认定和重新发证。与此同时,认真做好党外人士的考察工作。1981年,县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推选出2名党外爱国民主人士担任政协副主席;县人民代表大会八届一次会议,推选了1名党外爱国民主人士担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4年县人民代表大会九届一次会议推举1名党外人士担任副县长。
  1981年11月充实调整对台工作小组。1982年7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宗教事务科和侨务办公室。1984年恢复成立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1985年成立归国华侨联合会。1986年12月成立了县台属联谊会。1987年5月恢复成立县佛教协会;同月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永康联络小组,有成员102名;10月成立县基督教协会;12月,召开了永康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恢复县工商联组织,并开展活动。
  至1987年底,有中国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等3个民主党派,成员32人。
  为进一步加强统战工作,县委于1984年确定各区、镇、乡党委的宣传委员兼任统战委员。1984年开始,各区、镇、乡聘请侨属、台属积极分子,建立侨属、台属联络员制度。
  五、党校教育
  党校前身是1951年4月创办的永康县机关马列主义学校,址设培园(今县委大院内)。1952年9月成立县干部学校,1954年迁陈氏总祠。1955年10月更名为中共永康县委干部学校。1961年2月,正式定名为中共永康县委党校,1971年12月迁东库山背。
  县委党校遵循“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改造思想,增强党性”的教育方针,从1951~1987年共举办了各种类型培训班140期,培训学员31564人。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县机关和基层单位的党政领导干部,有时也扩大到一般党员、建党对象和一般干部。粉碎江青反党集团后,党校以培训县委和县委组织部管理的党政干部为主。同时也举办几期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教学内容:一是围绕各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形势任务政策的教育;二是党的基本知识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三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教育;四是农业技术、农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知识以及团、妇等各项业务知识的教育;五是在职干部的学历教育。“文化大革命”以前,侧重于前一、二项。教学方法:以辅导性报告、上大课为主,同时还组织讨论、典型发言、写心得体会、组织参观等。县委领导上课时间比较多。粉碎江青反党集团后,教学内容侧重于三、四、五项。教育方法,根据中央认真读书的精神,以自学为主,重视与辅导、讨论、典型发言相结合,加强学习的系统性,注重在提高学员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下功夫。组织学员下乡下厂进行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并在学员结业之前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测验和考试。1980年后,强调学员课后要认真做作业,教员要站着讲课,运用板书,加强教学的规范化,学校教员在上课中唱主角。
  1978年以来,党校教育的主要班次有:
  1978年11月,县委宣传部会同党校举办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宣传干部学习班。时间14天,有54人参加学习,贯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培训方针,以“四化”为中心,开展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1982年9月,举办第一期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47名,时间为半年。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基础课。
  1984年10月,县委组织部会同党校举办区乡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区乡干部轮训班(43人),学习4个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中共党史、乡镇企业管理知识以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农业经营管理等课程,教员主要由党校负责,并聘了一些有关部门的技术员讲课。
  1985年1月至1987年10月,县委宣传部会同党校举办6期机关干部正规化理论教育学习班,每期两个月,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3门课。学习结束,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统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
  1985年4~6月,开办干部中专复习班,经过全省统考,有51名学员被录取到县委党校二年制干部中专培训班学习。同年9月1日正式开学,开设语文、数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领导科学、物理、经济地理、形式逻辑等学科。1987年7月,51名学员都拿到了毕业文凭。
  1985年7月,由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和《共产党员》杂志社联合举办三年制的浙江省中等刊授政治专业学校开学,永康辅导站设党校,共有学员457人,到目前为止,已学完哲学等9门课程。
  1987年8~12月,县委组织部和党校一起举办了2期干部初中文化补习班。教师由县委党校教员担任,开设语文、数学、哲学、政治经济学4门课,通过2个月学习,120名学员拿到毕业文凭。
  六、信访工作
  1952年2月起,信访工作由县委、县人民政府秘书兼办。1956年1月,分别建立县委、县人民委员会来信来访接待室。1965年12月,改接待室为办公室。1973年7月建立县委、县革委会信访室,1981年7月改为县委、县人民政府信访科。1982年,建立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来信来访办公室。县纪委、县公安局、县人民检察院、县人民法院专配信访干部,6个区1个镇各聘请信访员1名。信访量大的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劳动人事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局、县二轻局、县商业局及县供销联社等部门配备兼职信访干部。1984年8月,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全县有分管信访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98名,专职信访干部20名,兼职信访干部93名,组成信访工作网。1986年9月,建立县委信访办公会议。由分管政工的县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长负责召集。由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县纪委科长及县信访办公室主任组成,负责处理信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为做好来信来访工作,1956年,进一步完善来信来访的登记、审批、结案制度。1971年1月,建立来信来访的登记、阅批、转办、交办、协办、结案、统计、归档及保密制度。1982年2月起,以《信访简报》等形式,向县党政领导提供信访信息,每年进行一次检查总结评比。
  1982年3月,建立县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每月15日在县机关预约接待。1984年3月,改为县党政领导下乡敞门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变上访为下访,每月15日为接待日。参加接待的领导有:县委常委、县人大正副主任、县人民政府正副县长、县政协正副主席、县纪委书记以及县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1987年改为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正副县长接待日。
  1984年8月,建立县党政机关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信访工作制度和县党政领导包案处理制度。1985年起,建立信访工作目标岗位责任制。
  1971~1987年县信访办公室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39888件,报结31113件,总结案率达78%。其中县领导阅批来信6094件,占总信访量的15.27%;重要信案366件,占0.9%,其中1979年以来受理来信26526件。除部分信件存阅外,基本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1971~1987年共接待来访17148次。其中县党政领导接待日(1982~1987年)50次,参加接待的县领导142人次,接待来访2904人次,受理来访案2462件,报结2186件,结案率达88.8%。
  1979年以来,对来信来访中属成批性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突出的现实问题,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共解决了15批。其中包括纠正冤假错案;纠正1954年冬改造落后乡时错误上划的成份;清退“文化大革命”被查抄的财物和错误被改造的私房;落实城镇和农村的私房政策;精简下放老职工收回户粮享受生活补助;老党员、老交通员、老游击队员生活困难补助;解决插队农婚老知青遗留问题;落实太平、杨溪水库移民政策;解决农村无户粮人员问题;非法占地违章建房以及经济合同纠纷等。
  从1982年起,编写《信访简报》111期,《信访反映》、《专题报告》等材料144份,为县党政领导决策起了一定作用。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