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陆路 水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52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陆路 水路
分类号: F540;F550.3
页数: 9
页码: 339-347
摘要: 永康公路建设始于民国22年,经过多次修复、改造和新建,至1987年,县内公路总长384.02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干线为骨架的公路网。其中包括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道等不同等级的公路。公路建设对永康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陆路 水路 永康县

内容

第一节 公路
  一、公路建设
  民国22年(1933)始有公路建设,但屡遭破坏。解放后,经修复,到1955年仅有公路4条:
  金(华)武(义)永(康)公路 全长47公里,自县城至杨公,县境14.5公里。
  永(康)东(阳)公路 全长59公里,自县城至岭脚,县境32公里(后改28.2公里)。
  世(雅)方(岩)支路 全长6公里(后延伸为7.5公里)。
  永(康)缙(云)公路 全长34公里,自县城至界牌,县境18公里。
  四条公路均6米宽,碎石路面,双行路线。
  建国以后,1954~1960年,新建、恢复公路104.33公里;1961年~1982年,建造公路145.5公里;1983~1987年,新建公路106.7公里。至1987年,县内公路总长384.02公里。其中:国道33.49公里;省道51.01公里;县道171.32公里;乡道121.7公里;专用道6.5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0.37公里;水泥、块石路面占总里程20%;通汽车行政村571个,占全县行政村的80%。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干线为骨架的公路网。1986年实现乡乡通公路。县际间,东通仙居、临海,南抵缙云、丽水,西至武义、金华,北达东阳、义乌。
  国道:
  金温公路永康段(杨公至界牌) 2级,属330国道。全长33.49公
  里。跨越大屋、花街、花川、烈桥、城关、长城、石柱、前仓诸乡镇。原为金永路和永缙路,民国22年修建。1977年路基加宽为12米。杨公至双股金钗为7~9米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双股金钗至界牌为7米宽的块石路面,公路两边镶有1.5米宽的水泥混凝土人行道。
  省道:
  东永公路永康段(岭脚至双股金钗) 2级,属610省道。全长28.2公里。跨越城关、长城、堰头、溪岸、古山、桥下、四路诸乡镇。民国23年8月修建,抗战时破坏,1954年3月至1956年3月修复,1983年改造为9米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1984年又将路基拓宽为13.2米。
  临石公路永康段(打鼓岭至石柱) 4级,属606省道,全长14.7公里,跨越石柱、前仓、舟山诸乡镇。砂石路面。1956年5月建,1986年12月开始按二级路标准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
  武永公路永康段(西山头至桐琴大桥) 4级,属614省道。全长8.11公里,跨越城关、李店两乡镇。1958年10月至1959年12月建,砂石路面。
  县道:
  双桥(武义董村)至舟山公路 长56.1公里,跨越八字墙、雅吕、珠山、清溪、溪岸、古山、方岩镇、岩后、舟山诸乡镇。路基宽4.5~13.2米。双桥至八字墙4公里,1961年建。八字墙至雅吕11公里,1978年建成(其中双桥至白窖岭12公里,1987年开始按4级公路标准改造)。雅吕至清溪10公里,1958年11月至1959年4月建,其中珠山至雅吕7公里,1963年通车。清溪至世雅8公里,1985年建。世雅至橙麓6公里,1934年10月建,抗战时曾化路为田,1954年修复为公路。1986年路基拓宽至13.2米,浇筑7米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橙麓至岩上1.4公里,1969年建,1983年,路基加宽到8.5米,并于1987年浇筑7米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岩上至古竹桥9公里,1969年建成(其中岩后至古竹桥6公里,因杨溪水库蓄水被淹,于1983年5月改为今线);古竹桥至舟山7.1公里,1984年建成。
  阀门厂至水泥厂公路 长9.2公里,跨越城关、李店、花川、花街诸乡镇。砂石路面。路基宽6.5米,1980年建。阀门厂至化肥厂1.6公里,1984年路基拓宽为8.5米。
  唐先至尚黄桥公路 长29.8公里,跨越唐先、桥下、西溪、柏岩、棠溪诸乡镇。砂石路面。唐先至桥下10公里,路基宽6.5米,1984年5月建
  成。桥下至西溪4.7公里,1956年建,1987年按3级路标准改造。西溪至寨口6.9公里,1970年建成;寨口至棠溪5公里,1978年建成;棠溪至尚黄桥3.2公里,1986年建成。
  长城至杨溪公路 长10.5公里,跨越长城、石柱、俞溪头诸乡镇。砂石路面。路基宽7.5米,1977年建。
  应南溪至葛塘下公路 长10.12公里,跨越溪岸、芝英、油川、石柱、长城诸乡镇。砂石路面。应南溪至芝英1.62公里,1955年始建,1984年路基拓宽到11.2米。芝英至胡堰街4.5公里,路基宽5.5米,1978年建。胡堰街至葛塘下4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5.5米,1978年建成。
  石柱至胡堰街公路 长8.1公里。跨越石柱、油川两乡镇。砂石路面。石柱至江瑶7公里,路基宽5~6.5米,1977年建成;江瑶至胡堰街1.1公里,路基宽7.5米,1985年建成。
  中山至长川公路 中山至长川马中桥6公里,1987年12月建成。
  东库至中山公路 长22.7公里,跨越城关、苏川、长田、清溪、大塘、唐先、中山诸乡镇。路基宽4.5~7.5米。东库至唐先17.7公里,1958年10月建成;唐先至中山5公里,1973年12月建成。
  永康至永祥公路 长15.6公里,跨越城关、云山、崇道、永祥诸乡镇。砂石路面,路基宽6.5米,1974年建成;永富桥北端0.5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1984年11月浇筑。
  石柱至俞溪头公路 长7公里,路基宽4.5~6米,1973年10月建成。
  花街至倪宅公路 长1.7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4.5米,1966年12月建。
  东库至官川公路 长12.5公里,跨越城关、苏川、雅湖、清溪诸乡镇。砂石路面,路基宽7.5米。东库至苏溪3.5公里,1972年7月建,于1986年初将路基拓宽为7.5米;苏溪至夏溪2公里,1980年建,于1986年路基改造为7.5米;夏溪至官川7公里,1986年建成。
  乡道:
  芝英至金江龙公路 长6公里,跨越芝英、胡库两乡镇。砂石路面,路基宽7.5米,1986年建成。
  永拖至童宅公路 长8.4公里,跨越城关、童宅两乡镇。砂石路面,路
  基宽4.5~6米,1977年12月建成。
  下里溪至前仓公路 长13.5公里,跨越石柱、新店、前仓诸乡镇。砂石路面,路基宽4~6.5米。下里溪至荆州,1975年建成;荆州至前仓1965年5月建成。
  古山至坑口公路 长3.1公里,跨越古山、金川两乡镇。砂石路面,路基宽6~6.5米,1975年5月建成。
  金江龙至独松公路 长4.1公里,跨越胡库、方岩两乡。砂石路面。金江龙至派溪1.1公里,路基宽4.5米,1954年11月建,1987年改造为3级公路,并开始铺设水泥路面。派溪至独松3公里,1985年建。
  大陈至石雅公路 长3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6.5米,1986年建成。
  永富桥头至马竹岭公路 长2.5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4.5~6.5米,1974年3月建成。
  唐先至上考公路 长2.2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7.5米,1986年建成。
  青后叶至胡库公路 长2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4.5~6.5米,1968年5月建成。
  上柏石至黄岗公路 长1.5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6.5米,1986年建成。
  新溪至山后胡公路 长8.9公里,砂石路面。新溪至易川2.5公里,路基宽6.5米,1986年建;易川至山后胡6.4公里,路基宽4.5米,1987年建。
  章店至前新屋公路 长6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7.5米。章店至李店3.2公里,1986年建成;李店至前新屋2.8公里,1987年建成。
  沈宅至栗园公路 长7.2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7.5米,1987年建成。
  古竹桥至下丁公路 长4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6.5米,1968年6月至1969年建成。
  杨公至上羊头公路 长3.5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4.5~6米,1958年建成。
  烈桥(牟店)至马宅公路 长2.5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4.5~5米,1979年建。
  中山至金坑公路 长11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4.5~6.5米,1985年建成。
  永拖至应宅公路 长6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7.5米,1987年建成。
  杜山头至雅庄公路 长3公里,砂石路面,路基宽4.5米,1964年10月建成。
  专用线:
  花街至油坑专线 长6.5公里,等外,砂石路面,路基宽4.5~6.5米,1957年建成。
  二、公路养护
  养护沿革 从县境有汽车运行,就开始公路养护。民国35年初,始设永康工务段,下设6个道班。每班配有领工1人,道工10人。此后,机构多次变更。
  1957年8月,永康工务段更名为永康养路工区。1970年5月,改称永康公路段。负责境内国道、省道、部分县道的养护工作,其他公路养护由公路段农工(社队)养护。
  1987年底,公路段有职工118人,下设杨官、七里经堂、里溪、和乐、新里、岩后、荆山、桥下、世雅、清溪等9个道班,养护总里程为124公里。
  1981年4月县社公路养护组成立,原公路段农工(社队)养护路段划归公路组养护,养护里程为152.82公里,到1987年总里程为235.12公里,占全县养护里程的66%。
  路面改造 1970年,永康公路段在金温公路永康县城加油站至双股金钗地段,试浇了2.46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从1979年开始,先后改造了金温公路永康段,东永公路永康段,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和块石路面,并于1986年12月实施临石公路永康段2级路的改造工作。公路组成立后,先后对永拖路、桥下至棠溪线,清溪至双桥线等多处路段进行改造。至1987年底,全县共改造公路104.06公里,县境内共有水泥混凝土路面57.31公里,块石路面17.07公里。
  路政管理 1986年一年中,公路段和公路组上路清障225人次;拆除
  和制止各种违章建筑84处;清除打晒场和各种物料15903处;清除种植农作物149处;处理公路挖沟引水事件20起;查处殴打道工事件5起,并查处了破坏标志牌(26块)和损坏路基驳坎(71.92米)等事件。
  三、车站建设
  民国22年4月,永缙公路建成通车后,在永康城北设立永缙站(后改为永康站)。随后开始营运的金武永公司,省公路联营处也各自在营运线路上设了站点。1949年,设有永康、花街、石柱、世雅、四路口5处站点。1956年,设有永康、花街、石柱、世雅、方岩、桥下、西溪7处站点。1978年,全县有永康、花街、石柱、清溪、四路口、桥下、世雅、古山、唐先等9个自设站,并设停靠站59个。
  1985年3月,开始筹建新的客运站。占地面积35亩,建筑面积3379平方米。
  1987年,有永康、石柱、芝英、清溪、唐先、四路口、桥下、古山、世雅、杜山头、方岩、西溪、永祥等13处自设站,并设停靠站93个。
  1987年底,县汽车站计有干部职工389人,各类建筑总面积9111.05平方米。除县境内及邻县通车外,还开辟了直达上海、杭州、宁波、衢州、安文、白沙等地的线路,行车总班次为92班。年发送旅客180万人次。
  四、交通监理
  交通管理起始于公路运输。开始时由经营者自设站照章执行。
  民国27年4月,始设公路查车站。此后,职能名称数次变更,30年更名为管理站。32年改称监理所(34年曾改名调派所)。
  1959年11月,汽车站配备监理员。1961年1月,监理与车站分开。11月,建立县交通运输管理所。1963年1月,成立了车辆管理站。1985年8月,交通管理与监理合并,称县交通监理所,区设交通监理站。
  1987年11月,撤销交通监理所,交通安全监理工作移交公安部门,成立“交通警察队”,并分别成立县公路稽征所和县交通运输管理所,合署办公。
  公路稽征所、交通运输管理所 与各区交通运输管理站一起,负责机动
  车的各种规费征收;查处违章违纪的车辆;进行县乡道路的路政管理;保护和设置各种交通建设设施。
  交通警察队 负责县境内交通事故的查处;驾驶员的技术考核和执照发放;审核、发放各种车辆的牌证;对机动车驾驶员进行安全和职业道德教育。附历年公路交通事故情况
  第二节 乡村道路
  清代和民国时期,县乡大路主要有:
  县城至舟山(通壶镇)。县道,30公里。
  县城经清渭街、唐先至长坞坑(通东阳南马)。县道,20公里。
  县城至桐琴(通武义)。县道,10公里。
  县城经黄店至芝英。乡道,15公里。
  县城至永祥。乡道,15公里。
  县城至八字墙。乡道,20公里。
  县城至古山。乡道,20公里。
  县城至俞溪头。乡道,15公里。
  县城至派溪。乡道,25公里。
  这9条道路仅能步行和行驶独轮车。民国25年(1936)后,出现了自行车、黄包车、双轮车,促使原来的县乡道改善、加宽,有些成了人力车道。
  民国27年,人力车道有:
  县城至长坞坑,25公里。
  清渭街至象珠,3.5公里。
  县城至桐琴,10公里。
  县城至永祥,15公里。
  古山至棠溪,15公里。
  石柱至舟山,12.5公里。
  杜山头经芝英至独松,15公里。
  抗战时期,新辟5条山区县乡道:石柱至壶镇;唐先至义乌、佛堂、义亭;象珠至义乌毛店;棠溪至东阳、缙云;唐先至东阳南马。由于生产生活需要,各乡镇之间往来便道增多。至民国36年,县乡道长达315公里。1955年以后,大部分乡村大路已改建成公路和机耕路。
  第三节 水路
  清代至民国时期,虽然水路只有永康江,雨季水深平稳时可通木帆船,平时只能勉强通竹筏,但货运量相当大。凡是山乡及邻县土特产,大宗的如火腿、木材、桐油、茶叶、柿花(柿干)、棉花、卫生纸等,还有龙泉出产的大量白笋,都靠脚夫挑运入境,再装上木船或竹筏,转运金华、兰溪。其中大的七、八舱木船,有时即乘水急势猛,顺流而下直驶省城(杭州)。从杭、嘉、湖上运转销的,则有石灰、草籽、桐饼、豆饼、猪鬃、桕油、煤油、矿烛、百货、布匹、绸缎等。
  民国35年5月,有船工150人,民船51只,载运量达76.5吨。
  民国36年,有木帆船123只,船工270人。大水载重518吨,次水载重359吨,小水载重15.6吨。另有竹筏173对,每对载重2.5吨,共432.5吨。装运货物由运输业工会通知派船,视货物多少分组轮流装运。外埠转运货物与金华江南公司、利生公司、浙赣公司等转运业均有联系,经常洽商转运货物事宜。1953年全县有木帆船94只(556吨),竹筏30对(120吨)。50年代末,由于“大办钢铁”,山林被砍伐过多,水土流失,河床增高,加上永康江上
  游修建水库,河水流量发生变化,逐渐不宜船筏航行。至1962年,县内水运渐趋消失。当时县航管企业已没有竹筏,剩下的32只木船(203吨)也都在金华、兰溪等地活动。
  杨溪水库建成后,配备8只机动水泥船渡运过往行人。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