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饮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46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饮食
分类号: F719.3
页数: 2
页码: 250-25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的商业的饮食服务的饮食,饮食业历来较繁盛。初始多系肩担小摊,或夫妻店。熟食小吃,品种殊多,有肉麦饼、小麦饼、馄饨、豆腐丸、豆腐花、千张包、烤包子、八宝饭、麻糍、碗糕、油条、油炸饼等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康县 饮食服务 饮食

内容

饮食业历来较繁盛。初始多系肩担小摊,或夫妻店。熟食小吃,品种殊多,有肉麦饼、小麦饼、馄饨、豆腐丸、豆腐花、千张包、烤包子、八宝饭、麻糍、碗糕、油条、油炸饼等。永康肉麦饼因选料考究,炭火焙烤,香脆可口而闻名遐迩。1986年曾搬上银幕。
  民国初年,县内有饭菜馆23家,经营名菜佳肴,承揽包办酒席。公信茂兼营菜馆,一次可宴请数十桌宾客,颇有名气。抗日战争时期,省政府迁来方岩,大批难民涌入永康,城内饮食业骤兴,连街头巷口都设有点心棚和饭、粥摊。1941年,日军窜永期间,饭菜馆大多歇业关闭。肩贩、小摊也所剩无几。抗战胜利后,饭菜馆逐渐恢复。民国36年(1947)全县经登记的有饮食业24家,茶店5家,点心摊点百余户。
  解放初,饮食行业无多大发展。1956年饮食业走合作化道路,成立公私合营永康县饮食服务中心商店,有门市部19家、合作商店、合作小组24个。1958年“大跃进”期间,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全部并入国营商业,摊店撤并,网点减少,品种单调,服务质量下降。
  1961年恢复饮食合作商店和饮食小组,并通过招收学徒,增设网点,恢复传统风味小吃,平价议价饭菜同时兼售,多少不限,方便顾客。“文化大革命”中,饮食行业的一些传统食品被废,风味小吃取消,小锅小炒减少,代之以大碗饭、大锅面、大众菜,并推行“自我服务”。
  1978年后,第三产业兴起,全民、集体、个体多层次兴办服务行业,自由竞争,饮食业空前繁荣。1987年,全县有饭菜馆81家,饮食个体户841户,从业人员2000余人,许多饭店还备设了宾室雅座,包办宴席。服务到桌。每遇节日寿庆、红白喜事,还开展上门服务,生意兴隆。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