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金属材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44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金属材料
分类号: F713.31
页数: 2
页码: 238-23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的商业的生产资料购销的金属材料,解放前,县内设有兼营金属材料的商店,在芝英、古山、胡库等集镇有坐地商,贩卖少量铜、锡。民间所需,主要靠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解决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康县 生产资料 金属材料

内容

解放前,县内设有兼营金属材料的商店,在芝英、古山、胡库等集镇有坐地商,贩卖少量铜、锡。民间所需,主要靠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解决。
  1963~1978年,金属材料均按计划统一供应。1963年县物资局组织供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两大类,共22个品种、102个规格。全年销售钢材56.56吨,生铁116吨,销售废锡废铜0.15吨。下半年直达供应生铁45吨,钢材150吨。1964年供应钢材135吨、生铁190吨。1965年供应钢材299吨。其中供应农村建造氨水池用41.5吨,水利电灌用40吨;组织计划外钢材15.5吨;收购废旧钢材、杂铜,加工改制钢材14吨。同年4月,供应太平水库西渠前陈倒虹吸返工工程钢材47吨。
  1966~1968年,金属材料销售大幅度下降。三年平均销售钢材214吨,生铁143吨。最低的1968年仅销售钢材181吨,生铁70吨。1969年和1970年,钢材、生铁分配计划指标有所增长,供应量回升。金属材料仍按“农、轻、重”的次序,采用先维修后生产、先计划内后计划外、先国家计划后地方计划的原则组织供应。1971年金属材料缺口严重,实行清仓查库、修旧利废、加工改制、节约代用等方法,但仍不敷需求。1972~1977年,原材料困难,市场钢材紧张。采取调剂串换回收加工等办法,缓和县内农机具生产所需原材料偏紧的局面。1977年开始,钢材、生铁、铜、铝等主要物资购销大幅度增长。1978年钢材、生铁、铝等主要金属材料销售增长率,分别比1977年增长38%、94%、96%。1979年金属材料开始利用市场调节来平衡供需。1980年长线物资按国家定价敞开供应,短线物资如镀锌板、焊锡有松有紧限额供应,并以展销、调剂、送货上门、零锯零割等多种形式,推销滞销物资。10月,对6种库存钢材实行浮动价供应。1981年物资供应部门迅速增加,独家经营局面被打破。除薄板外,金属材料全面敞开供应,销售直线上升。物资局金属组当年销售农村建房钢材800余吨。
  1982年钢材实行全面指标供应,而县内工业发展、社队企业蓬勃兴起、建设项目增多,农村建房所需材料不断增加。物资部门积极组织钢材,做到随到随卖,零割零供,基本满足用户所需。
  1983年钢材计划分配指标减少,供需矛盾突出,锡、锌等有色金属也有一定缺口。集体、个体经济组织参与生产资料流通,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竞相销售生产资料的局面,整个金属材料供应市场由松趋紧。物资部门钢材、生铁供应量,分别比1982年下降27%、42%。钢材中尤以线材、小圆钢、小角钢、小扁钢下降为最。锌、锡等紧俏有色金属进销有较大幅度增长。
  1984年大园东等地废钢材市场相继出现,竞争激烈。县物资部门建立金属材料公司,实行专业经营。4月,在确保计划指标组织供应前提下,参与市场竞争。仅从广州一地,组织计划外线材、罗纹钢638吨。是年,金属公司销售钢材2562吨,销售生铁829吨,铝170.57吨,铜30.8吨。
  1985年,在货源偏紧、进出多门的情况下,确立以短线物资争货源,长线物资争市场的原则,千方百计增加经营品种,扩大销售范围。在催交、调运、变更、加工、协作、串换等方面,抓早抓紧,实行包进包销,调节供应计划。是年,经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硬质合金三大类,金属材料就有519个品种规格。1987年销售钢材6274吨、生铁959吨、铜9.67吨、铝134.13吨、锌9.59吨、铜材137.6吨。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