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食品饮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42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食品饮料
分类号: F407.82
页数: 4
页码: 202-20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民国时期,火腿、咸肉、香肠、粉干、面条、年糕、白酒、黄酒、茶叶等,均以手工制作。建国后,工场、作坊逐步向半机械化发展。1987年全县有食品饮料工业企业34家,分属粮食、商业、供销联社、乡镇企业、经委5个系统,共有固定资产743.86万元,职工1402人,产值2431.84万元,利润184.81万元。
关键词: 永康县 工业企业 食品饮料

内容

民国时期,火腿、咸肉、香肠、粉干、面条、年糕、白酒、黄酒、茶叶等,均以手工制作。建国后,工场、作坊逐步向半机械化发展。1987年全县有食品饮料工业企业34家,分属粮食、商业、供销联社、乡镇企业、经委5个系统,共有固定资产743.86万元,职工1402人,产值2431.84万元,利润184.81万元。。
  粮油加工 民国时期,粮食加工主要使用踏碓、水碓、石臼、石磨、木砻、牛磨、手磨等。油料加工使用木制人力榨车。民国11年,(1922)县城有电灯公司附设碾米厂。21年新开华记、振新、裕民、永丰4家米厂,资本总额15400元,有柴油机引擎5部,碾米机9部,职工26人。28年,全县城乡有碾米厂14家,专业榨油坊3家。36年,全县有专业榨油坊6家,季节性加工油坊24家。1949年,承接村民粮食加工和国家委托公粮加工业务的碾米厂,除城内华记、绍三等6家外,尚有芝英抗建、派溪发华2家。1950年,绍三米厂转为国营,易名人民米厂。1952年,古山镇有永生米厂,清渭街和唐先镇,私人合办2家米厂。城内振新米厂搬迁龙山区,社利米厂搬迁石柱区,同时在花街新建米厂。1956年,私营碾米厂改为公私合营。原国营人民米厂改名为国营第一米厂,接收清溪供销社的胜利米厂为国营第二米厂。1958年,县粮食复制厂和县榨油厂开工。1959年,接收永生米厂为国营第三米厂,新建国营花街米厂。嗣后,经革新、改造、合并,每个区都有设备完整的国营粮食加工厂。全县共有国营粮食加工厂6家,砻谷机7台,碾米机11台,饲料粉碎机1台,构成自动流水生产线,动力设备全部实现电气化,年产大米3万吨。
  1960年,国营第一米厂建立粮食复制车间,加工面条、粉干、年糕。尔后、桥下、清溪米厂亦生产粉干。1961年,新建永康县榨油厂,年生产能力4000吨。并在第一米厂、石柱米厂、芝英米厂设榨油车间,拥有95型榨油机8台,生产毛糠油。同年新建永康县粮食复制厂,生产面条、粉干、年糕、白酒、酱油。60年代,粮油加工逐渐使用电机。1962年,全县有村办碾米厂59家。1972年发展到490家。至1987年,全县共有碾米机732台、磨粉机820台,饲料粉碎机333台。动力设备拥有柴油机659台,5265千瓦;电动机649台,4109千瓦。国营粮油加工厂,年加工大米17969吨。
  肉类加工 腌制咸肉、火腿,始于唐开元年间,有1270多年历史。永康是金华火腿主要产地之一。民国4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一等奖。18年,在西湖博览会上获质量特别奖。民国时期,火腿生产经营方式有两种:一为中产以上的家庭,作为农闲副业,每年腌制若干只,世代相传。一为腿庄、腿栈,在腌腿季节来临时,雇用工人,向各处收购鲜猪腿,从事专业生产。抗日战争前,年产火腿10万只左右。抗日战争胜利后,产量锐减,仅合战前一半。解放后,腌腿业恢复生机。1950年12月,建立永康县食品公司火腿厂。年产火腿7.5万只,产值134.57万元。1982年,在全省食品质量检验中,代号为“5”的永康火腿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产品奖。1985年评为省优产品,产量482吨,出口136吨。1985年永康县象珠火腿厂79字火腿参加第一届浙江省乡镇企业“金华火腿”质量评比。获第一名。1986年,永康火腿厂获省食品公司火腿切片小包装金鹰奖。1987年,全县有火腿厂14家,年产火腿248吨,咸肉415.7吨。
  糕点糖果 传统糕点糖果有芙蓉糕、枣仁糕、绿豆糕、回回、蛋糕、兰花根、开口笑、小桃苏、麻酥、油酥、细片、糯米糖、芝麻糖、牛皮糖、寸金糖、姜糖等20多种。民国时期,糕点糖果作坊均由南货店经营自产自销。店主为招揽生意,延请名师竞制。解放初,糕点糖果仍由南货店兼营。1987年,全县有糕点糖果厂9家,拥有固定资产98.17万元,职工180人,产值177.51万元,利润16.61万元。主要厂家有:
  永康县食品厂,原为芝英酱油厂,厂设县城东库。产品有糕点糖果、酱油、米醋。鹰牌“芝英酱油”是金华市名特产品。1987年,有固定资产原值94.57万元,职工68人,产值133.6万元,利润13.60万元,税金6.90万元。
  永康县食品罐头厂,系乡镇企业。厂设店园村,占地面积6477平方米,建筑面积2190平方米。生产杨梅、黄桃、蜜梨、柑桔、竹笋等罐头,行销于北方各省市。1987年,有固定资产原值47.7万元,职工140人,产值76.7万元。
  永康县醋藕蔬菜加工厂,乡镇企业。厂设四路镇中村,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主要生产醋藕,产品全部销往日本。1987年,有职工58人,产值82万元,税利0.7万元。
  鹅肥肝 永康特产。灰鹅经过肥育,促使鹅肝增重,每只一般可达400克,最大重1045克。不仅是美味佳肴,而且有补健强身之效,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食品之王”。1985年底建立国营永康县灰鹅联合加工厂。年产30万只冻鹅。10吨肥肝。1986年,永康灰鹅综合利用技改项目正式列入省“星火计划”,每年向北京各宾馆提供2200公斤鹅肥肝外,还远销法国、日本和港澳地区。1987年有固定资产84.7万元,职工63人。产值34.18万元。厂设城东后曹桥头。
  酿酒民国时期,酿酒坊大都坊店合一,产销合一,年产黄酒约14万余公斤。1950年,10多家酿酒坊联营,分别成立永康联合酒厂、永康古山酒厂、永康石柱酒厂,年总产量89.04吨,其中黄酒85吨、白酒4.04吨。1956年,永联、古山、石柱3家酒厂合并为永康县酒厂。1958年产黄酒927吨,白酒86吨。1961年后,中断糯米酿酒,产量减少。至1978年,年产量均在800吨左右。80年代,开始机械化生产,产量逐渐上升。1987年7月,县啤酒车间投料试产,年生产能力为5000吨。至年底,有固定资产原值104.4万元,职工179人,年产黄酒2312吨,白酒273吨,啤酒984吨,酒精226吨,无酒精饮料1124吨,产值293.11万元,利润11.9万元。丽陈酒为县内传统名产。
  主要饮料厂有:
  永康县新店食品饮料厂,乡镇企业。厂设珠坑水库脚,主要生产历山牌汽水、汽酒、浓缩桔子、可乐等10多种饮料。1987年,有固定资产原值64.8万元,职工153人,产值167万元,利税14.9万元。
  永康县食品饮料厂,属县供销联社企业,厂设高镇村。产品有汽水、汽酒、果脯蜜饯。1987年,有固定资产原值32.1万元,职工60人,产值46.9万元,利润0.27万元,税金9.5万元。
  制茶 产茶历史悠久。民国37年,有茶园5630亩,沿用土法制成绿茶,年产量59100公斤。解放初期,一度下降。1950年,产茶21500公斤。1965年,产茶35650公斤。1973年,县茶场开始精制茉莉花茶。1987年,全县有茶厂4家,固定资产原值46.9万元,职工116人,年产量550余吨,产值147万元,利润8.5万元。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