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产经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40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生产经营
分类号: F406
页数: 3
页码: 184-186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康县手艺工匠,生产经营、师徒关系情况。
关键词: 永康县 手工业 生产经营

内容

第一节 经营方式
  手艺工匠,经营方式十分灵活。有固定经营,也有流动经营。
  固定经营,有在家经营,也有另外找地方设坊建铺经营;流动经营有就地流动,也有出乡、出县、出省流动。
  一、固定经营
  在家经营 许多工匠长年累月在家里,从工又从农。不但在农闲季节务工,而且利用每天工余时间勤俭劳作,代客加工。工场利用庭院阶沿、天井、屋前屋后隙地,随时开工,每天没有固定工时。工具简便、设备简单又适宜在小范围作业的工匠,几乎都这样做。诸如钉秤、裁缝、小五金、小木、编织等等,约占工匠总数的三分之一,都有这个习惯。他们吃住在家,务工在家,甚至在家销售。楼店村加工秤杆,两头门村加工杆秤,除无劳力者外,几乎人人参加。他们加工出来的成品,有的托运外销;有的由客商定期上门收购。如遇附近集市,派人送货上市兜售,资金周转很快。
  设坊建铺经营 这类工匠以务工为主。多数常年务工,或在农闲季节专事务工。有的在当地设坊建铺,有的出县出省定点经营。工艺简单的,如五金、成衣、油漆、镶牙、木作、修理钟表等多以单独开业为主;规模较大,工艺较复杂的,如铸锅、制陶等,多以集资合办或技术协作为主。加工产品,按件计酬,销售产品,以件论价。他们吃住在固定地点,加工在固定地点,产品就地销售,有的则要派人外出送货。
  民国36年9月,在县内开办的作坊有织布140家,造纸20家,织草席50家,制茶70家,榨糖1310家,榨油30家,织巾袜20家,做丝线15家,铁业1059家,铜业850家,锡业822家,银业31家,木作业266家,篾作业521家,泥水业97家,缝纫业303家,串棕业4家,打石业29家,此外还有做伞、制陶、雕花、箍桶、修车、造船、油漆、制烛、做糕点、酿酒、做玩具等作坊。
  出县出省定点经营的工匠有两种。一种是在外地租赁店铺经营,原材料,有取材于当地,有采购于老家。另一种则全家迁居外地经营。后一种工匠,一般都与老家同行保持密切联系,经常从老家同行那里获取供销信息,经常向老家同行购置原材料,经常向老家同行学习交流工艺制作技术。
  二、流动经营
  就地流动 有一部分工匠以家为中心,住在家中,吃在客户,外出邻居、邻村、邻乡上门加工。这类工匠以五尺工匠、修补工匠和小五金匠为最普遍。他们工具简单,有的只要用一块方布一裹就可上工,有的只要用一只手提袋一拎就可出户;工具较多的也只要挑一副工具箱(担),就可上门加工。他们每天应客户之邀,早出晚归。上门加工时,除师傅本身以外,往往要带一个助手,或者学徒,或者半作,原材料由客户自己提供,或客户出钱,请工匠上市取料。作业时,师傅负责技术性较强的匠作,半作或徒弟则多做重体力的或较简单的工艺。工资按日计酬,一般不分技术高低,一人做一日,付给一日酬金,二人做一日,付给二日酬金。一个客户的制作任务完成,由客户一并付给工钱(酬金)。
  外出流动 有一部分手艺工匠挑着行担外出串乡经营,流动服务。行担两头,一头为工具(箱),一头为铺盖(篰笼)。出县出省,俗称“出门”。这类工匠特别能吃苦,走南闯北,四海为家。遍及各省各县市。他们串村走巷,上门为群众制作、加工和修理生产生活用品用具,很受各族人民欢迎。他们中,除一部分定期设点居住外,多数吃宿无固定地点,流动作业到哪里,吃住在哪里。这类工匠营业周期有长有短。多数是农闲季节外出流动经营。一般来去半年。正月灯节后出门,夏收夏种时回乡;八月出门,十二月回家过春节。在回家以前就把行担安置到适当去处,基本上确定了下次出门作业的流动范围。
  第二节 师徒关系
  师傅,俗称“师爷”。师傅之妻,俗称“师娘”。“师爷大如父,师娘大如母”。“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徒弟学艺,先要拜师。一般在春节期间或收种结束这两个时期接洽履行。师傅带徒,先子女后亲友子女和其他愿意投师者。选择身体强壮、头脑机灵者。
  徒弟学艺,第一二年,以熟悉本行业的工序,练基本功为主,要承担生产上和生活上的各种勤杂工作,要学会行话,要严格遵守行规。出门要挑“行担”,上工要预先打扫好作场,摆好作业工具;收工要整理好工具担。供饭,主人家叫一遍二遍不动身,叫第三遍才上桌。盛饭,要盛锅沿饭,挟菜要先挟座位前的碗沿菜。吃饭,要比师爷早吃完,饭后不能留坐于桌边,必须坐回作场头。每逢春节,要向师爷拜年。一为礼节,二为订定新年出门或开工时日。第三年称“半作”,开始独立加工产品,并在师爷指导下,完成难度较大、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作业。徒弟三年出师后,师爷要教会徒弟挑选本行业工具的方法,并选送几件本行业工具给徒弟。诸如木匠送凿、送角尺;泥水匠送泥桶,送砖刀;铁匠送铁墩;裁缝师傅送裁缝剪、送三元尺。
  各种手工匠师徒之间都有行话(隐语),俗称“市语”。每当客户面,师徒之间确定用料、工序、索取报酬等,则运用市语,商定对策。利于成交。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