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树造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3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植树造林
分类号: F326.2
页数: 3
页码: 108-11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的采种、育苗、植树、基地建设、林木抚育情况。
关键词: 永康县 林业 植树造林

内容

一、采种
  民国时期,大坟山沿村农民历来有采摘松果,培育松苗的习惯,县内马尾松树苗多数由他们供应。建国后每年都抓采种育苗。1957年前,全县采种量自给有余,每年都有外调。
  1958年起,采种跟不上育苗,育苗跟不上造林。1963年缺种12万斤。1959年10月曾发动全民采种。1962年曾派员赴淳安采集马尾松种子1500公斤。1965年10月起,贯彻执行“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方针,发动群众,人人采种,队队育苗。70年代后,一批早年营造的马尾松陆续进入结果期,采种量逐渐增大,扭转松苗自给不足局面,1971年还调出马尾松籽2.5吨。调入种籽有:油茶7.5吨,柳杉20公斤,麻栗850公斤,喜树37.5公斤,山核桃350公斤。
  县内现有马尾松林53.5万亩,可作采种的占36.5万亩,多集中分布于中部丘陵。松籽量多质好,是较为理想的马尾松采种基地。
  马尾松种子,年产5吨以上,除自用和上调省种苗站外,还销售宁波、温州、开化、常山等地,远销福建、贵州、湖南、江西、陕西等省。1987年,被推荐为浙江省5个重点采种县之一。大坟山沿村的采种量占全县总量的50%左右,采种年收入可达4万多元。近年,林木长大,树冠升高,采种难度增加,化工增多。而种子收购价格上调不大,农民采种经济效益低影响采种积极性,采种量陆续下降。1984年收购6500公斤,1985年降为1150公斤。1987年仅收购400公斤。
  由永康承担的全国马尾松种源试验课题,已于1986年通过间段成果鉴定,在全国64个马尾松种源中,确认永康马尾松为优良种源。1980年建立的150亩马尾松实生种子园,至今林木生长良好,开始有少量结果。
  二、育苗
  民国期间,县农业推广所育有少量苗木。35年(1946)育苗3亩,育成苗木8.30万株,计有白杨、悬铃木、女贞、油茶等树种。37年育苗16万株。
  1954年有大坟山沿、山后卢两个私营林业合作所从事育苗工作,年产苗木440万株。1955年国家拨出专款委托育苗7.58亩,所产苗木无偿或低价分送给农民绿化造林。1958年前苗木基本上能满足绿化造林需要。1962年造林851万株,缺苗575万株。70年代后,国家每年拨出一定数量的粮食、化肥、资金扶持育苗,苗木种类发展到20多个。
  1984年,成立县林木种苗服务公司,负责种苗调拨供应和育苗技术指导。是年开始推广杉木冬播育苗和苗圃化学除草技术,提高苗木质量,降低育苗成本,自育苗木基本上能满足绿化造林需要。
  三、植树
  民国29~36年仅造林457.5亩,远远抵不上森林的消耗。建国初期,农民分得山场,以私人造林为主。1951年全县尚遗留荒山11.37万亩。1953年造林4088亩,成活率在90%以上。树种有马尾松、杉木、锥栗、麻栎、板栗、乌桕等。
  1955年后,山林折价入社,贯彻“社造社有、村造村有、谁造谁有”的林业政策。1956年3月造林22094亩,公路绿化92公里,河道两旁植树145公里,四旁绿化69万株,成活率在90%。
  1958~1962年,山林归公社所有。1958年和1959年植树17万亩,成活率极低,直播营造的12万亩油茶、油桐所存无几。1959年底,环城公社在250块荒山上种茶叶、油茶、油桐、桔、毛竹、薪炭林和桑树等,少则数千亩,多则万余亩。由于质量差,又疏于管理,存者寥寥。1963年以后,推行以发展油桐、油茶、板栗等木本粮油为主。木本粮油与马尾松薪炭林并举,积极发展用材林、特产林和水土保持林的方针。1964年在绿化荒山同时,退耕还林45000亩。
  1964~1967年,造林30.81万亩,平均每年7.7万亩,保存率较高。1962~1970年,累计造林40.83万亩,保存率70%,并完成26万亩疏林补植。这批营造的林木,大部分已进入中龄,成为当今永康森林的主要组成部分。1973年曾在开展荒山造林的同时,四旁植树1187万株。1979~1987年荒山造林和四旁绿化均有进展。
  四、基地建设
  1972年起,开始林业基地建设。1979年9月,杉木、油桐、油茶、乌桕、毛竹,集中连片种植。组织专业队进行抚育管理。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每年秋季,按基地建设标准进行验收,符合标准的发给补助费。
  1972~1983年,平均每年基地造林3971亩。1986年,县人民政府把发展杉木速生丰产林作为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1987年7月总结大陈、石雅两村在自留山划分到户后发展联户造林的试点经验,在全县推广试行。至年底,全县有基地林50821亩。其中杉木37571亩,毛竹2031亩,油茶5660亩,油桐纯林4799亩,乌桕341亩。这些基地林木长势普遍良好,早些年营造的杉木,大部分已进入间伐期。
  五、林木抚育
  60年代前营造的马尾松林,基本上行一锄法造林,栽后一直没有进行其他抚育作业。60年代营造的,普遍行双株密植,初植密度每亩达800株以上。70年代后营造的杉木速生丰产林,由于延误了间伐时机,造成许多林木被压,大量枝条枯死,林冠急剧上升,影响成材。
  1985和1986年,主管部门连续两次下达关于做好马尾松抚育间伐工作的通知,还从木材采伐指标中拨出专项指标,用于8000亩杉木林的抚育间伐,并组织技术人员下乡进行抚育间伐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使抚育间伐科学地、有秩序地进行。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