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康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29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县城
分类号: K295.55
页数: 5
页码: 14-1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康县的政区的城乡的县城,包括区划、现状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永康县 政区 城乡 县城

内容

一、区划
  城关,位于华溪、南溪汇合处,金(华)温(州)、东(阳)永(康)、武(义)永(康)三条公路交会于此。自三国吴赤乌八年(245)设县开始,即为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
  宋代,城内为厢,其下设坊。
  元代,改厢为隅。
  明代,县城入义丰乡,分东南西北四隅,领仁政、宣明、皇华、仁化、训化、迎恩、古丽、儒效、清节、泽民、福善、北镇、永宁、抚字、丛桂、由义、状元等17个坊。
  清代,县城四隅,析分为1都8图,领沿河、永宁、抚字、宣明、训化、皇华、仁化、丛桂、由义、迎恩、北镇、古丽、儒效、清节、泽民、福善、状元、河东、柏山、东库、龙泉等21个坊。
  民国初,县城区属一都,辖八图:一图,状元坊、北镇坊、姚家、德茂塘。二图,皇华坊、东库坊、应店、后姚畈、下宕、下楼、颜库、横山殿前。三图,大泽坊、小泽坊。四图,训化坊、永宁坊。五图,丛桂坊、古丽坊、沿河坊。六图,大由义坊、小由义坊。七图,迎恩坊、儒效坊、金大塘、西山、牟店、五里牌。八图,宣明坊、仁政坊。泰一图,河东坊。
  民国20年(1931),县城分置上丽、中丽、下丽3个镇,28年改置松石、华溪两镇。35年,两镇合并称古丽镇,辖19保。
  1950年古丽镇划分为人民、民主、解放3个镇。1956年3镇合并,称城关镇。1961年10月,改称城关镇人民公社,辖农丰、红旗、东街、东库、朝阳、周塘、人民、红卫、东方红、民丰、立新、增丰、下园朱13个生产大队,81个生产队。1981年12月,改为建制镇,称城关镇。全镇东西宽约2.5公里,南北长5公里,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东接长城、苏川两乡,南连云山、崇道两乡,西依李店、花川两乡,北靠烈桥乡。领辖华丰新村、华溪新村和西津新村等3个新居民点,桃花、河头、东库、东街、西街、周塘、虹霓、大司、民丰、华溪、西津、永拖等12个居委会和东街、西街、虹霓、大司、西津、华溪、民丰、河头、桃花、东库、应店、周塘、下园朱等13个行政村,共10479户,35219人。
  二、现状
  商业 城内有街巷44条。商业主要集中在解放街和胜利街。
  解放街从北到南,直达解放桥,长约1公里,宽6~12米。水泥路面,最高建筑5层,是城内最繁荣的商业街道。街道两旁设有电影院、新华书店、银行储蓄所、印刷厂、外贸公司、化工油漆、百货大楼、糖烟酒公司和钟表眼镜、照相、服装、棉布、粮油、电器修理、饮食、理发等服务行业。
  胜利街,西自学前路,东至永富桥头。全长0.6公里,宽6~12米,水泥路面,最高建筑5层。街道两旁设有土特产公司、中西药公司、蔬菜公司、二轻供销公司门市部、环城供销社门市部、五金电料及饮食、百货、钟表、文化用品等商店。
  从1981年开始开辟江南新区。一座座新颖建筑沿江拔地而起,最高建筑7层。新建的江滨南路和南苑路的商店已陆续对外营业。
  华溪桥东端,设有小商品市场。西头设有蔬菜市场。
  每逢农历一、六集市,摊贩云集。
  工业 北有永康拖拉机厂、浙江钢桶厂、县家用电器厂、县布厂、县第一伞厂;西有县化肥厂、县五金电镀厂、县阀门厂、县汽车电机厂、县制革厂、县皮件厂、县啤酒厂;南有县丝厂、县仪表厂、县木雕厂、县电动工具厂;东有县火腿厂、县活塞厂、县食品厂、县溶剂厂、县机床厂、县陶瓷厂、县色织布厂、县保温材料厂、县萤石矿、县车辆制造厂;城中有县酒厂、县无线电厂、县塑料厂、县粮食复制厂、县粮食机械厂、县印刷厂、县伞厂、县服装厂。
  镇办工业发达,1987年镇办、村办及村以下工业总产值达3720万元。
  机关 县级机关,主要集中在日县衙署址和河头吕民贵培园日地。解放后房舍已基本更新。前者为县府大院,后者为县委大院。尚有县人民法院、物资局、二轻局、商业局、工商局、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设南苑路;县人民检察院、公安局设大司巷西头;外贸局、粮食局、邮电局设解放街;水电局设桃花巷口;乡镇企业局设许码头永富桥北端;供销联社设胜利街;广播电视局设学前。
  环城区机关驻地设解放街,城关镇机关驻地设江南新区解放广场东南侧。
  学校 城内有完中2所、初中1所,完小5所,村校4所,幼儿园25所、托儿所3所,聋哑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卫生进修学校、永康函授站、电大永康工作站、职工学校各1所。
  文化体育设施 有广播站、电视台、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电影院、影剧院、电视差转台、工人文化宫以及镇广播站、文化站等。
  医疗设施 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精神病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环城区卫生院等。
  附 旧县城考略
  县署 在旧日城之南。县署前为大堂,后为二堂,中为川堂。县前大门上建有谯楼一座,达于通衢。县治东,旧有山川坛、神农坛;县治西,旧有文庙、明伦堂、儒学。
  城池 据明正德《永康县志》载,“县城周一里十九步,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吴赤乌八年筑。宋嘉定壬戌拓之周三里三十步,门七,东曰华溪,曰迎春,曰东城,曰迎曦,西曰西津,曰由义,曰望京。嘉泰间东曰迎恩,南曰观风,北曰永安。后渐湮没。元至元十三年环筑以墙”(按:嘉定无壬戌,嘉泰有壬戌,按时序嘉泰比嘉定早,疑正德《永康县志》载文有误,嘉定壬戌应是嘉泰壬戌)。后圮,唯北倚山,南阻水,以为固。明崇祯十二年(1639),知县朱露创建东西两门,迭石为楼。东曰在德(后改名迎曦);西曰多助(后改名承恩)。清道光十一年(1831),东街居民创建一门,知县裘荣甲题其上曰望升。道光二十二年,于迎曦门左建望春门。民国时,尚存以下城门:东,望春门、迎曦门,南,文明门;北,永安门;西,迎恩门,丽金门;东北,望升门。其中迎曦、望春、文明、望升门上均设有城楼。后因街道加宽等原因,城门陆续拆除,至今已无遗迹。
  街道 旧城主要街道,呈“丁”字形。路面狭窄,中间用长方条石,两旁用鹅卵石铺砌。南北长街,旧建有四牌楼。解放前一度命名为中正路,解放后更名为解放街。历史上曾从北而南分段称永安街、松石街、义民街、桃源街。桃源街南段,街西有店铺,街东为一片白色粉墙。俗呼“白粉墙外”,实为县监狱的外墙。东西长街,以永宁桥和仁政桥为界。东为山川坛,中为永宁街,西为县前街。解放前曾称中山路,今统称胜利街。
  会馆 清末至解放前,城内有6个会馆:
  兴安会馆(福建会馆),址在今解放小学。由福建莆田、仙游、闽侯、浦城等县在永经营建烟、荔枝、桂圆、南北杂货的商人集资建造。前后共三进、两明堂,两庑厢楼房多间,后进正中供奉太妃娘娘,故又称太妃宫。
  绍兴会馆(越郡公所),址在今工人俱乐部。由旧日绍兴府属各县及宁海等地在永康经营布业的大部分商人醵资建造。内供奉夏禹王神主。
  徽州会馆(新安会馆),址在今华溪村委会驻地。由安徽旧徽州府属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石埭、太平、绩溪、旌德、宁国等县商民筹资建成,在永经商的以开设当铺、古董店、估衣店居多。
  台州会馆(赤城公所),设今建设路西侧。由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太平(现三门)六县商民组建。民国元年(1912)建成。每年春秋两季聚集六县同乡联络乡谊。其左右厢房,曾赁租黄岩、仙居两县盐商合股开设康泰官盐铺,出售台盐,故又称老盐铺。
  兰溪会馆,址在紫微巷(现公安局内)。由兰溪在永开设药店的商民醵资建造。内供奉神农氏。
  孝义会馆,址设东街(今环城供销社生产资料门市部对面)。有楼房一幢,前后七开间。因孝义乡(今属磐安)地处县东部山区,离县城较远(约50余公里)。但有关民、财、教、建、兵、工、商、学等事务,仍与县府息息相关。尤其在清末,对民间争执诉讼纷纭案件,往来频繁,长年累月,难以了结。乡民有鉴于此,乃在城内,择地造屋,以解决驻足之难。

知识出处

永康县志

《永康县志》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永康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包括政区、自然地理、居民、土地、农业、水利电力、百工、工业等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