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丧葬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清渭马店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27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丧葬习俗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5
页码: 172-176
摘要: 本节记述了中国的丧葬习俗的风俗习惯。
关键词: 丧葬习俗 风俗习惯 永康市清渭街村

内容

人死了,按其年龄不同,对丧事的称呼也不同,儿童死了,称“取债鬼”,不举行丧礼,如属婴儿,用破棉絮破草席络了丢入“故童塔”;三十六岁以下的人死了称“短命鬼”其灵枢不能坐祠堂厅堂,高寿人死了,称为“喜丧”叫“寿终正寝”,死于外村者,尸体不进村。旧时丧葬礼仪隆重而繁琐,丧事繁忙故有“死人忙”说。
  送终
  病人弥留未曾咽气时刻,即要换上寿衣干净衬衣,布裤,棉衣,男衫女裙,净身饰容,移出室外,停放香火轩间。死后,全家大少点起灯笼,手执香火把并把死者睡的草席,草垫加纸雨伞一把,草鞋一双,纸糊插袋一只,上书死者姓名,郡里,内装锡箔银锭,男女号哭送至村口百步外出路旁焚烧,谓之,送活无常,焚毁结束,衣服反穿,腰束稻草绳以示戴孝,邻里相帮将死者用过的床、桌、凳搬出室外浸入池塘中,让其日晒雨淋。
  吊祭
  上灵床之后,口含铜钱一枚,用粗纸盖面,谓之“阴阳—纸隔”双手握拳放置胸口,示意“心意满足”,辞世,随后,宗亲眷戴伞提灯笼,边走边号哭,往坑河水中投一铜钱,取水少许谓之“买水”。回来用巾蘸水揩
  尸体手脸,谓之“洗浴”。浴后,女眷又要戴伞提灯边走边号哭,跪在村口裹灰粽七个,挂在竹丫上携回插于尸手,给死者作为到阴司冥路上的“点心”。灵床之首点上“材头灯”。用盘盛菜油,放灯草一根作蕊点着,上香供奉,昼夜不熄。
  尸体停放的轩间设奠,灵床前挂起帏幔,帏幔中央设奠桌,地上铺上地簟,草席之类权作苫块,为亲人日夜轮流守灵寝处,设尊,挚亲邻里就带丧礼前来吊祭,往吊者要把丧礼物品送至灵堂,放供在桌上,同时叩首跪拜,主妇见吊丧者至,开音哭号,并陪到灵前致哀。
  请风水先生择好“入棺”“出丧”的日子,择好坟穴方位朝向,然后向亲眷,报丧,报丧人身穿反衣,手执雨伞,一看便知,报丧时若无暇吃点心,也要喝口茶,有“报死不空口”之说,报丧人走后,女眷哭丧,相送至门口,随后准备丧礼,至亲要备整灶豆腐,香烛、炮纸、锡箔一盒(用五彩纸包之),彩被一条,女婿还加送鸡,猪头,鹅,其他亲友只送香纸包。
  入殓
  入殓的“棺材”雅称为“大屋”分两种生前准备的叫“寿材”一般高寿者所为,也有久病不愈者,建材冲喜的,另一种死后临时制成的叫《忙材》。
  棺材造型有大,小和头之分,大和头雕刻“福禄寿”的合体字,小和头刻有“寿桃”含祝福之意。棺材颜色有红,黑两种但大小和头都漆朱红,俗称“朱漆棺材两头红”。含有世上泉下都兴旺发达之意,制做棺材需给木匠工资和利市红包,做寿材的还要设宴请客。
  入殓又叫“落棺”一般都拣过时辰,有诸多禁忌。从遗体上取下灰粽三个丢异地上,同时亲属吩咐死者,“不用惊怕”“遇狗吠,以粽投之”,“望白路走”等语。并从尸口取出铜钱丢于地,给死者喂鸡子茶,由喂者插一丁点蛋白放尸口中,嘱咐,“要吃自己的鸡子茶,莫吃路上外婆茶”,外婆茶又称奈何茶,死者在阴间吃了奈何茶,就会神志不清。仪式做完
  就抬尸进棺,抬尸进棺前,棺内事先撒上石灰木炭垫上粗纸,辅上垫祷放好枕头,脚踏棺边放五谷袋一只。抬尸由子女长者捧头,次捧腰,幼捧脚,然后由下向上一幅一幅盖彩被,谓之“高升”。彩被要单数,不然以红低代之,盖彩被,先盖主家的,后盖亲友的,盖一条念一声,这是某某所送,盖毕上棺盖,敲紧四“壬”。
  出丧
  出丧前,先做材头羹饭,制成白衣白帽,披麻戴孝,材头羹饭要摆双套碗具,其中一套专为“解差哥”所设。“解差哥”席上只放筷一根,谓怕“解差哥”吃得太快,会抢食。
  材头羹饭做毕,亲眷齐集,举行隆重的祭亲奠“排祭”仪式。这是送亲人上黄泉路,要高高兴兴,不能啼哭,祭品非常丰富,轮批祭奠,全副猪头鹅、全鸡、酒、敲锣打鼓,鸣炮奏乐,身穿白衣孝男孝女与灵枢并列各向外跪着,向祭客致谢。
  时辰一到,灵柩起扛,就不能落地,走三步暂停,由阴阳先生“敲水碗”,据说死者朦胧如梦,一听水碗敲响,始知自己已死,阴阳先生在棺材背放上“水碗”,杀鸡血绕棺材旋转。口中念念有词,阴阳分界,千水断流,以斧击水碗,此时亲人才开始嚎啕大哭,亲眷,邻里皆戴白帽,手执香束,送灵柩上山。
  宾葬列队最前面,由一人拿“火把”,引路。次是提着香碗的“孝男孝孙”不得回头看。再次是领香烟和担香纸火炮者,再其次是敲铜锣京鼓吹唢呐乐队,富户人家还有执长旌,旌上书死者头街,姓氏。后面才是灵柩,灵柩两旁由女婿,子女“守材”,最后面是送殡列队。嚎啕哭唱声伴随锣鼓声,缓缓送殡而行,拎香纸篮的一路负责散纸钱,“路纸”,说是“买路”做路标。让灵魂往返畅通,遇到坑,桥都要上香放火炮,谓之买路引渡。
  出丧时,当灵柩起行,丧家用两人,一人手执桃枝桑条,一手执茶
  叶,米、石灰、泥沙篓,另一人紧敲大锣,从死者室中循行灵之路,快步赶至村百步外,名曰:“驱鬼赶舍”,不让鬼魂留舍。灵柩行至各家门前,各家都要燃点稻草火烟,叫作“防阴气”。
  灵柩入穴后,送殡者要撮一把泥土丢在棺材,叫做“添土”,阴阳先生在棺材背上“喝山”“散五谷”。接着卸下白孝,点燃“桂子”灯,背上“红被红纱”抡先回家,谓之“领灯抡头红”。
  殡葬后,丧家请亲邻宾客吃饭,饭后拿着主人回送的“利市豆”回家,无论人畜食都很吉利。殡客不能再留过夜回家,主妇大哭送客,回送客人小爆竹一串,客人点着灯笼离去,回到自己家门放鞭炮“点灯笼进门,表“兴旺”之兆。
  殡葬后,要送火种三日,由人点燃稻草火把带上瓦片铁钉(意为下世用火刀火石)第一个晚上送到坟上,第二个晚上送半路,第三个晚上送出村口百步外。
  祭七
  据说,死者阴魂要七天过一关,总共要过七关,四十九天。为让其安全过关,每过一次关,需做一次羹饭,三七羹饭丰盛,有“上世贺八十,下世贺三七”之说。如遇阳七(即农历初七,十七,廿七)鬼魂不敢出来进食,必须头一天做,七个七中,三七最为隆重。
  做“三七”的仪式是:傍晚上坟接灵回家,家摆茶点,酒席设灵位,还要请缙云北山人制纸屋,俗称糊灵(三间、六间、九间或十一间)。纸屋案桌前摆金山银山等祭品,请道士念佛先生“解结”。解结谓新死者不甘心离世人阴间,再超生做人。其解词有“十殿阎王“二英雄”、“十骷髅”、“十二个手结”等,“解结”也以说“解说”,解说生死有素,与人行善,莫作奸恶,表彰英雄之类,解结时,除亲人外,还有邻居所众。
  深夜丑时仪式完毕后,送灵上坟焚化纸房,熄灭灯火,异路回家,次日宴请送礼过的亲友及丧事动用者。
  “一七”、“二七”羹饭简便,“四七”、“五七”较简略。“六七”由女儿设奠,担猪头鹅上坟祭奠,路上不准歇担,祭后挑回娘家请客,“七七”也叫“满七”第二天即五十天,要做“满筵”羹饭。用盘碟八副,酒席丰盛,宴请祖宗四代,示意本房新增阴灵,拜托诸亲旧阴灵携带指点。
  满七后要把神牌木主,送坐“香火轩间”、“祠堂”的神厨,俗称“上家堂”,也叫“归主”。逢时过节,享受香火供奉,子孙礼拜。
  解放后丧葬习俗礼仪有所改革,有些迷信活动逐渐消失,入殓出殡也从简,亲友吊唁,都以送花圈,戴黑纱,每逢老年逝世,老年协会都要前往吊祭,开追悼会。近几年来旧习俗还在流行,有的是旧俗和新俗结合。

知识出处

清渭马店志

《清渭马店志》

本书分记事和人口两篇。记事篇中分马店马氏、马氏居址清渭街、人物、历代诗文、风俗语言5章。人口篇分马氏世系和马氏直传两部分。充分保存了旧谱中具有存史价值的史料,尽力发掘了马氏居址清渭街的民情、村情以及清渭一带的地情。

阅读

相关地名

永康市清渭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