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 民情风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206
颗粒名称: 第七编 民情风俗
分类号: K892
页数: 13
页码: 137-149
摘要: 本编记述了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民情风俗情况。
关键词: 民情 风俗 下徐店村

内容

第一章 岁时习俗
  第一节 过年
  农历十二月最末一天晚上称“除夕夜”。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称过年(春节),是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除夕 除夕前,家家户户洗橱、掸尘、清理庭院、杀猪、宰羊、杀鹅、杀鸡、裹粽、起糕、烹调佳肴、烧二年饭、煮三牲祭品、贴春联、谢年。除夕夜,全家坐着吃团圆饭,叫“更岁”。晚上灯火辉煌,彻夜长明叫“坐雪夜”。大人们还要用红纸包好一些钱,分赐给儿孙辈,俗称“压岁钱”。半夜子时一到,家家户户开门鸣炮,爆竹连天,叫“开门”,象征新年伊始。
  春联 俗称“过年对”,古时用两块桃木,画上门神挂在门上以驱除魔鬼叫作“桃符”。后来由画门神改为贴春联。春联用“万年红”写。贴春联也有规矩,若逢年前春,要在交春前放鞭炮后张贴。由家庭中最尊者贴第一张,然后其他人才好动手帮助。张贴也有顺序,先贴大门联,斗方再贴槛联,然后是灶君、菜橱、栏头、行担、谷柜。年后春一般在年三十日贴,先贴春联后谢年。
  谢年 先在堂前设一方桌,上摆三牲祭品,以及糕、酒、饭、茶叶、台烛、灯笼、香纸。旧时,谢年很严格,全家大小着新衣。女人不参加,小孩不准说话。由一家之主焚香,带领大小三叩首,宣读:“伏维天地神灵、供奉三牲辞旧岁、弟子祝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诸事大吉、万事如意”。再三叩首,滴醴蘸曰:“一杯净酒落地,买田置地;二杯净酒落地,一年高一年,年年好买田;三杯净酒落地,保佑全家老小凑头清健”。现在不少人家不兴谢年,要谢年的全家男女老小都参加,轻松自在,祝词也随各人自便。
  春节 大年初一早餐,全家大小都吃鸡子索面。初一这一天,女人不迭被,不上灶头,不扫地,不拿针剪,不做其他活。中餐食糕、粽,意为“耕种犁头实,子嗣步步高中鳌头”。人们相遇,道喜祝贺,不讲不吉利话,不得罪别人。年初一夜,早睡觉,不点灯,俗谓“老鼠扛内家(娶亲)”。
  瞻祖 旧时,大年初一早餐后,家主要带领全家大小到祖先画像前拜年,俗称“拜太公”。焚香礼拜后,由族长向嗣孙分麻酥。每人一双,有功名的和六十岁以上老人可领双份或多份。现此俗已绝。近年,继而代之的是:大年初一吃了早餐后,不少人家,大小串队,踏山上坟瞻祖,放鞭炮。谓之“拜年”,“上坟”。
  拜年 年初二开始(在外工作者除外)互相串门,走亲访友,谓之“拜年”。旧时,拜年先向亲戚中最长辈者拜起,一直拜到平辈为止。到娘舅、娘姨、姑母、表兄、表姐家拜年,要担麦饼肉,并搭果子,叫双分。主人家多用鸡子索面,粉干回礼,近年也有用水果回篮的。表示“礼尚往来,有吃有余”。拜年要持续到正月二十前。路上拜年者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有的人家门庭若市,送走一批,迎来一批,热闹非常。
  第二节 灯节
  正月十三日起至十七日止,称为“元宵节”,俗称“灯节”。十三夜开始上灯,十七夜末灯,十五夜为“元宵之夜”。。每户门上都挂上花灯和灯笼。灯节间兴迎龙灯。球川各村相互游迎。排序是:15夜前陈村,16夜上徐店,17夜下徐店。旧时,迎灯事宜归“龙头常”管。龙头常有产业,供糊龙头、抬龙头、敲锣、香纸、鞭炮等开支。每年迎灯由各房轮流。近年,迎灯都在春节期间,由临时凑合的“龙头会”负责筹办。
  落驾 将龙头从堂屋架上放下,叫“落架”。敲锣打鼓地抬至洗里塘沿,任群众泼水,净化龙身,称“洗浴”。扛抬的也被泼得满身湿淋淋,不仅不怨,反以为乐。龙头绕村一周后,回堂屋安放,称“游龙”,暗示村民迎灯该准备了。
  糊龙头 请民间艺人先用毛竹扎好龙骨,后用白绵纸糊成龙身,再用彩色颜料画鳞甲,最后把百盏花灯编挂龙身两旁。此时龙头,口含龙珠,龙须抖擞,头戴松鹤花瓶冠。背插“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旌旗。待百支蜡烛点亮,血肉充盛,虎虎生风。红烛辐射,鳞片绚丽多彩。酷似神龙出海,宛如真龙降临。
  出灯 龙头糊好后,就供奉在堂屋,让善男信女膜拜,并举行“赞龙”仪式,然后,龙头出位。按龙灯桥数多少来决定出位时间。出位时鸣炮奏乐,鞭炮齐放,最为热闹。由有经验的老人,手执香篮,称“执香者”,在龙头前引路。接着是火炮担,蜡烛担。最前面是敲锣的,紧跟的是虎头牌,龙珠灯,后面才是龙头。迎灯人家,在桥灯上插红花、红旗。两灯间红线牵挂风旋。只要手迎红灯,就见火树红花,红旗招展,风车旋转,似长虹倒挂,火龙滚地。迎灯者,酒足饭饱后,先行“火浴”净身,然后背起桥灯,兴高采烈地放炮出灯。在堂前灯坛依次相接。此时,整道龙灯灯火连连,龙头抬起,龙灯紧随,浩浩荡荡出发。
  游灯 游灯有指定的路线。龙头每到农家门口,主人早执香火迎接,放鞭炮,态度虔诚认真。过一户,放一次,硝烟弥漫,星火灿烂,有的还要龙头“扎头”,扎后给“利市”红包,讨个“兴旺平安”的兆头。龙灯至洗里塘,游绕四周塘岸时,但见银光火海,水天红透,繁灯灿耀,倒影粼闪。爆竹穿空散彩花,锣声徊荡伴笑语,此情此景,堪称观止。
  团灯 迎灯到里城就要团灯。先是龙头在灯坛上荡游,带动桥灯团团紧围,然后以放炮为号,龙头突然转身带动桥灯急急卸开。各层桥灯一来一往,穿梭奔跑,此叫翻灯。此时稍不小心,就会摔倒,有时由于一紧一松,灯桥就会折迭成三角,俗称“三角店”,迎灯者就得迅将灯板擎过头,避免夹头、撞头的危险。龙尾想把龙头困死,不让翻出。龙头想伺机冲出重围,这是智慧和力量的角逐,胆识和策略的竞赛。有时,由于桥灯甚长,龙头久困难突,只得与龙尾“圆通”,达成场上契默,龙尾明挡暗纵,让龙头突出重围。
  跳灯 龙灯游上公路,就要跳灯。当长龙徐徐向前游至一定路程时,龙尾即鸣炮转身拉起红灯往回跑,谓之“跳灯”。但见火龙倒飞,红潮起伏,灯珠闪耀,龙头颠扑。“拉灯比力,跳灯比腿”,几趟往返,迎者都已精疲力尽,观众也已心旷神怡。
  龙灯循游上徐店、前陈、前余各村,回村正是深夜。最后在堂前散灯,龙头“落位”,已见次日曙光。
  送“龙珠” 龙头归位后,再由念佛先生“赞龙”,看麦三巡,送龙神回天。龙头熄灯上高档。接着鸣炮奏乐卸下龙珠,送给事先约定的新婚人家,讨个生子的兆头,主人回敬喜糖、“利市”红包。
  近几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日子过得红火。除风华正茂,年富力强的男子汉迎灯外,还有妇女们自告奋勇上阵迎灯,迎起灯来不亚男子汉。1991年上海市电视台和永康电视台前来拍过妇女迎龙灯庆元宵的电视。
  下徐店人除了年节、灯节,也同各地一样保持过二月二、清明、立夏、端午、七月半、八月十五、九月重阳、冬至等岁时习俗。此外,还有一个自己村特有的时节:过六月六。此日,家家户户都要烤单麦饼和肉麦饼。中午,养狗的人家,都要将狗推去水中洗浴。故有“六月六,毛狸街狗洗洗浴”之说。同时,人们也要洗浴净身。孩子们都要换上新装。
  第二章 红白喜事风俗
  第一节 结婚
  结婚有一定仪式。旧社会要互换“龙凤贴”。“龙凤贴”上写明男女双方的生辰。新社会要到结婚登记机关登记,发给结婚证明,即成合法夫妻。
  婚礼 旧婚礼的仪式隆重又繁琐。大体上是男方送女方馒头若干,猪肉一爿连尾,猪头一只,糕〓〓,扛到女方去发箱。富有人家七扛八扛,十分排场。新娘上轿事前要拣好时辰。由大哥抱上轿,二哥揭轿帘,母亲在门口哭上轿,口念三从四德,其哭似唱。接着“利市侬”手端红蜡送在桥前,也跟着哭唱,谓之“哭嫁”。解放初期结婚,由女方组织秧歌队送新娘到新郎家去,废坐轿改步行。哭嫁之类也随之废除。现时又新兴了新娘坐脚踏车、摩托车、汽车、轿车。“发箱”者先行,新娘随后,出发时或在路上都随时会被“讨果子”的人群拉住。特别是发箱者在路上以抢果子袋为由,互相戏谑角逐。
  新娘归门时,大放喜炮,气氛热闹。宴客、拜天地、拜祖宗、拜公婆。
  宴客 旧时,宴客有一天、二天、三天之分,一天居多。对来望新妇的人分落花生和炒发丁。现时结婚者仍有许多人家大排筵席,对望新妇者分喜糖,分香烟,但也有不少男女双方节约办婚事,只分几许喜糖,这种风尚值得提倡。古时新妇落轿归门,由伴娘搀扶脚踏布袋(草席),布袋一只一只接传下去叫“传代”,现已废。
  闹新房 洞房花烛夜要闹新房(俗称吵新妇)有“越吵越发”之意。吵新妇有文吵和武吵两种:文吵较文雅,有“望恭喜”“团果子义”(谜)“送洞房”“迎灯”。武闹较为粗莽,有趴在床底、桌下偷新娘和领袖姑娘的鞋、手巾、枕头的,“偷”后,要以果子换取。此种闹者多为儿童、少年。还有堂官、厨师、亲眷等内情人,待新娘新郎洞房后,偷凤冠、霞帔、棉被、衣服等,一经偷出,即放火炮把大家惊醒。此时,主人家喜孜孜,做“大舅”的却伤脑筋,这些东西被“偷”,赎回的责任在大舅。第二天一早,就得与闹新房者进行“取物谈判”。双方讨价还价后,大舅才以糕点、糖果、香烟等赎之。
  请大舅 第三天,娘家以父亲为代表前来“三日讨讯”,此日,主人家再次大设酒筵,邀请亲属及族房长辈入席。谓之“请大舅”。新郎要向大舅和族长敬酒三巡。
  送红包 婚娶时,男方要向女方送去十个红包,厨、樽、盘归灶者;梳、妆归扮上轿者;吹唱归小唱乐队;迎、送归扮接轿者。此外,女方要在马桶内放红包,归挑马桶者。
  第二节 营造
  “竖屋娶亲千年期”。农家对建房都郑重其事。要拣日子(吉日)开基。
  旧时竖的屋都是土木结构。根据竖造面积在四角定桩,叫定基。敷石灰线后,就要挖几锄,叫“开基”,也称“开工”。有些细意的人家在放柱藏盘、竖门架、做狗洞,泥、木匠开工时都要给“利市”,包红包。上梁要请风水先生选择吉日,亲朋邻居要给主人送礼道贺送红包、米酒、杨梅糕果、贺联、中堂、镜框、火炮等物。时辰一到,鸣炮上梁,在梁上贴上“紫微拱照”,“福星高照”之类横披,主人分糖果、分响子。梁上挂灯笼、米筛、手剪、镜、尺。还挂响子一对,鸡笼一只(内关雄鸡一只),茶叶米、以招吉驱邪。
  请客石匠打石基面,泥匠奠基、木匠竖柱,以石为首,按序入座。接着按辈排座。
  请鲁班上梁后要请鲁班,设一副猪头鹅,一灶豆腐、红利市包、一坛酒。席上还设墨斗、角尺、斧头之类叫“祭鲁班”。祭时敲铜锣金鼓、放火炮。请在场人吃麻糍、分响子。把祭鲁班的豆腐、米酒、糕果、利市让工匠拿回去。
  上灯上梁当天晚上,开始在梁上点亮灯笼。上灯三天后收灯,把鸡笼取下。
  归屋手秤为主人象征,扫帚是奴仆象征。归屋时,主人手秤先进屋,接着让扫帚、畚箕进屋,然后再搬其他东西入房。
  现在建房多砖混结构,请鲁班等旧习已废。
  第三节 寿诞
  贺寿 每逢生日,都烧鸡子索面吃,有“吃过生日面,越来越康健”之说。
  逢十大庆,亲友送衣料、鞋、袜。主人宴请宾客,吃生日饭(用赤豆或红秋豇和米煮),筵席丰盛。回篮用猪肉一刀(出头刀),鹅肉一方,糕一角等。现在有的改用蛋糕、馒头等回敬。
  四十岁一般不贺寿,有“贺三不贺四,贺四要淘气”之禁忌。90年代后,还兴起高寿者包放一二场电影,全村为之喜喜洋洋。现在六十岁以上大寿,老人协会也出面祝贺。
  贺生 出生子女,要去岳父母家“报生”,岳父母要送“娘家米”、米酒、红糖、鸡蛋及肚、肚褡、毛衫给报生者带回。亲戚朋友都要“担鸡子篮”(即鸡蛋若干,肚布料一、二块)。
  贺三朝 孩子出生第三天,备牲礼祭祖宗,敬天地,并设宴请客。宴毕,向亲友、邻居分杨梅糕果(用糯米粉蒸制而成),发丁、糖果花生。
  贺满月 旧时用精制的“本月果”(用糯米粉和甜馅制成鱼状的果)分送担过鸡子篮的亲朋邻居。现时已很少做本月果了,往往改用馒头、包子代替。
  贺对周孩子周岁,俗称“对周”。贺对周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次大庆贺。不仅要设丰盛的宴席,宴请亲朋宾客,还要裹若干“对周粽”(粽尖头,以红枣、豆沙为馅)分送亲友、邻居。担过鸡子篮的,至少回对周粽二、三十个。对周粽也有的由娘家(外婆家)筹办。
  第四节 丧葬
  人死了,按年龄不同,丧事的称呼也不同。儿童死了,称“取债鬼”,不举行丧礼。36岁以下的人死了,称“短命鬼”,不能算大人。高寿者死了,称“喜丧”。人死在外地,尸体不能抬进村,只能停放在村沿屋旁。
  丧礼隆重繁琐,故有“死人忙”之说。主要仪式如下:
  送无常 人一咽气,就要净身饰容,按上四下三规矩穿上寿衣,移上灵床抬出屋内,停放在众屋轩间。然后全家大小点起灯笼,手执香火,把死者睡的席子,草垫及纸糊“插袋”(内装“银锭”,写上死者姓名郡藉)大小各一只等物送到村口焚毁。结束后,外衣反穿,腰系草绳,以示戴孝,男女老小皆哀痛号哭回家。
  卜吉与报丧 请阴阳先生“拣雪”看风水,定出殡时辰,择安厝吉地。停当后死者子女手挟尖前柄后雨伞去亲眷家报丧,进屋时要把雨伞尖上柄下摆在门口。主人要让报丧者喝口水,意为“报丧不空口”,然后女眷开音哭号相送报丧者回家。
  设奠吊祭 先在尸体停放间设奠,灵床下首点起“材头灯”,并上香供奉,昼夜不能熄。灵床前挂起帏幔,帏幔外中央设祭奠桌,地上铺上地簟、草席之类权作苫块,为亲人日夜轮流守灵寝处。设奠后,挈亲邻里就带丧礼前来吊祭。往吊者要把丧礼物品送至灵堂,放在供桌上,同时叩首跪拜,主妇见吊丧者至,即开音哭号,并陪至灵前致奠。
  入殓 入殓一般都拣过时辰,有诸多禁忌。到时,先在尸前做羹饭,鸣锣、放炮、吹奏、大小亲眷跪拜、祭酒、哭号,祭后即移尸入棺。入殓时,由死者子女按排行顺捧尸体入棺。然后由下向上一幅一幅盖彩被,谓之“高升”。彩被要单数,不然以红纸代之。盖完彩被后,盖上棺盖,安紧壬四栓,束杠等待起灵。
  出殡 出殡前,先做材头羹饭,在服之人,各依服制,分别成服,白衣白帽,披麻戴孝,齐集材前哭号。时辰一到,灵柩起杠,走三步暂停,由阴阳先生“敲水碗”。据说,死者朦胧如梦,一听水碗敲响,始知自己已死。水碗敲后,亲眷开音嚎啕大哭,并往灵柩背上放“利市”,接着起程,一直抬到坟穴。出殡队列,最前面是提香碗的,接着是拿火把的,担香纸火炮撒纸钱的,敲铜锣京鼓的,吹奏的,抬花圈、挽轴的,后面才是由子女扶护的灵柩,灵柩后是送殡亲友邻里。
  祭七 据传,死者阴魂要七天过一次关,总共要过七关,七七四十九天。为了让死者安全过关,每七天都要做一次羹饭。如遇阳七(即农历初七、十七、廿七),鬼魂不敢出来进食,必须头一天做。七个七中三七最为隆重,有“世上贺八十,下世过三七”之说。到时在原灵堂设案,上供猪头鹅,“金山银山”等丰盛祭品,送殡过的家眷好友再次齐集,白衣白帽,至傍晚点起灯笼,手拈清香,敲锣打鼓去坟前迎灵回家,供奉在香案上。过二三个钟头至深夜,敲锣放炮举行跪拜奠酒仪式,然后送英灵还山,至半路焚化灯笼、锡箔、“金山银山”等祭品、物件,然后择异路回家,否则鬼魂要跟随回家。除三七外,六七也较为重视。六七由大女儿或众姐妹合做,一切祭品由她们置备,至坟前祭奠,祭毕拿到娘家请客,娘家只给桌橙,不“开火”。
  解放后,丧葬习俗有所改革,拜忏迷信活动大大减少,不少人家入殓、出殡也较简单,以戴黑纱,开追悼会代替。
  第三章 信仰习俗
  第一节 宗教信仰
  佛教 信仰佛教以老年妇女居多。村中没有正式的僧徒——和尚、尼姑。每逢时令、节日成批妇女都要设坛烤山,擦星通宵达旦,有时邀伴成群去附近名山古刹烧香拜佛,通常烧香日很多,有“烧香烧一世,不值三月二十八烧一遍”之说。
  基督教 清光绪四年(1878),基督教传入永康,有内地会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两个派系。民国17年在全国反帝运动影响下,“内地会”改称为“中华基督教自立会”。县内设总会,乡下各地设立分堂。民国20年(1931)西坑成立分堂,派应天明到杭州圣经学道院培训。此时下徐店村有信徒十几人。民国31年起(1942)下徐店设分堂。堂址设徐新龙五间头屋内,信徒有20多人。1950年下徐店教堂改名为“基督徒聚集处”。土改时西坑教堂停止活动。1958年下徐店教会组织解体,活动停止。
  1989年起,信教者发起投资2万元在下徐店村石子岭前建造教堂一幢240平方米。从1988年起至现在,信徒来自原溪岸乡各村计有200多人,堂点负责人分工如下:名誉主任应天顺(西坑)、主任胡昌标(郭山)、副主任徐岩品(上徐店)、资金保管
  巧南(下柏石)、记帐员胡月苏(下徐店)、物管员应忠友(西坑)。
  第二节 兆应和禁忌
  一 兆应
  “猫来穷、狗来富”——谁家狗自来主吉,猫自来主凶。
  “出门鸦叫”——不祥之兆。有“一凶二歹三宽坛”之说,也有“三凶、四吉、五平安”之说。按其叫声次数主凶吉,
  喜鹊叫、喜事到——吉祥之兆。
  身着飞鸟之屎——晦气。
  “灯花开”——财气来临。
  “锅孔笑、客来到”——有客要来。
  “耳朵发热”——背后遭人咒骂。
  “打喷嚏”——有人记挂。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
  “牙齿啮口舌”——长久无肉吃。
  “头大官坯、脚大奴才”——头大受禄、脚大受苦。
  “出门遇见棺材”——大吉之兆,出门见财。
  “早上出门,遇到女人”——不吉利。
  “早上上路碰着孕妇”——大吉,“饱囊”而归。
  “夜梦白雪”——有孝。
  “夜梦火烧屋”——大吉祥,火红兴旺。
  “夜梦蛇咬”——运气大好。
  “星过宫”——见远火灾近,见近火灾远。
  “雨打棺材背,侬家年年退”——出丧遇雨,不吉之兆。
  “雨打棺材杠,侬家年年旺”——葬毕遇雨,大吉。
  二 禁忌
  小孩初剪指甲忌乱抛,要将指甲装入葱管,使之“聪明”
  孩童换牙,忌乱扔——乱扔则出牙不齐。要上牙脱落扔床背,下牙脱落扔床底。同时口念“金牙换银牙,换上老鼠牙”使新牙整齐。
  “孕妇忌坐门槛,楼梯,石臼”——否则难产。
  “女人忌揉碎花朵,践踏花瓣”——否则生儿要烂头,烂脚
  “夜间生人喊名字忌答应”——否则会被恶鬼带走魂魄。
  “响雷时忌仰卧”——否则肚肠疑为蛇,要被雷公诛。
  菱角塘没洗手,树头果子没仰头——否则别人会怀疑你偷吃。
  “甲日不开仓,乙日不栽种,丁日不剃头,寅日不祭祖,戊日不置产,亥日不杀猪”。
  别人衣袋忌摸取——免被说偷。
  “初一、十五、三十三、老虎倒岩,鲤鱼搁滩”——忌出门。
  “七不出、八不归”——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归家
  第四章 民谣农谚
  第一节 民谣
  孝顺歌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男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孽深。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
  父子原是亲骨肉,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十富歌
  第一富:不辞劳苦走道路(勤俭富)。 第二富:买卖公平多主顾(忠厚富)。
  第三富:听得鸡啼离床铺(留心富)。 第四富:手脚不停理家务(终久富)。
  第五富:常防火盗管门户(谨慎富)。 第六富:不去为非犯法度(守分富)。
  第七富:全家大小相帮助(同心富)。 第八富:妻子贤慧无人欺(帮家富)。
  第九富:教子训孙立门户(后代富)。 第十富:存心积德天佑护(为善富)。
  十穷
  第一穷:多因放荡不经营。 第二穷:不惜钱财手头松
  第三穷:天天睡到日头红。 第四穷:家有田地不务农
  第五穷:待认豪富为友朋。 第六穷:好打官司逞英雄
  第七穷:借债纳利装门风。 第八穷:夫妻不和子飘蓬
  第九穷:子孙相交不良朋。 第十穷:好赌贪花恋酒盅
  第二节 谚语
  一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春社日雨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
  正月: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纷是旱年,但得立春睛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立夏东风少病遭,时逢初八果生多,雷鸣甲子庚辰日,定主害虫损稻禾。
  五月: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头东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热,五谷田禾多不结,此时若不见灾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立秋无雨甚堪忧,万物从来一半收,处暑若逢天下雨,纵然结果也难留。
  八月: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天,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初一飞霜侵损民,重阳无雨一天睛,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逢雷声菜价高。
  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此时更逢壬子日,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初一有风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睛无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初一东风六畜灾,倘逢大雪旱年来,若逢此日天晴好,下岁农民大发财。
  二 气象谚语
  春寒多雨水,夏寒断水流。
  春南风,雨祖宗;夏南风,燥烘烘。
  春雾睛,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春雾不过三(三天内必下雨),夏雾晒溪滩。
  夏雾不过三,过三晒溪滩。
  雨落早五更,雨伞勿用撑;
  三月客难做,一头棉衣一头货。
  未曾惊蛰先响雷,四十二日雨门开。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霉雨无定期,上树穿蓑衣。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早雷不过午,夜雷三日雨,午雷不定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日晕三更雨,夜晕午时风。
  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
  虎奶(蚂蚁)搬家,大水满溪滩。
  大旱时年不过七月半。
  长晴二十三雨,长雨二十三睛。
  东鲎(虹)日头西鲎雨。
  鲎高日头低,大水满出溪,鲎低日头高,日头赤烤烤。
  云翻南,岩坦冲成潭;云翻北,无水磨墨。
  霜降不降,甘三稳当。
  重阳无雨一冬晴。
  立冬晴,一冬晴。
  雨夹雪,七日八夜落勿歇。
  冬霜露白比六月,春霜露白雨夹雪。
  雪不烊(溶)等雪娘。
  立夏落雨晒干塘,芒种无雨空种田。
  八月初一睛,田头造凉亭。
  八月初一乌云块,有好花麦有好菜。
  塘水泛泡,雨水将到。
  吃了端午粽,棉衣远远送。
  雪后加霜,石臼无糠,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月亮生毛,大雨滔滔,立秋响雷公,秋后无台风。
  三 农事谚语
  麦食四季水,只怕清明前后连夜雨。
  三月十六晴,麦熟好收成;二月二日晴,树头果子满街迎。
  大麦过立夏,勿割亦白掼。小麦到小满,眼晴合着掳。
  若要花草好,经常三分燥。
  生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
  种田早,不如养秧老。
  勤铲棉花懒铲芋。
  未雨先掏地,霉雨来时插番薯。
  烂冬油菜旱冬麦。
  三年勿养猪,田头薄厘稀。
  三日油麻四日栗,田豆花麦五日足(发芽出土时间)
  四月种油麻,满树生桠;五月种油麻,头顶开朵花
  七月栽葱,八月栽蒜。
  八月栽芥,有吃有卖;十月栽芥,尿斗浇派。
  狗二猫三,四猪六羊(指怀孕月分)。
  春丙申阴阳,好麦好秧,夏丙申阴阳,晒死稻娘。
  四 生活谚语
  树怕皮伤,人怕食伤。
  一层纸布隔层风。
  早出工,晚出工,三个五更抵一工。
  搭棚要三桩,抵个诸葛亮。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有心做泥鳅,不怕糊泥田。
  有钱难买回头眼
  三岁孩童望到老
  田怕秋天旱,人怕老时穷
  千秧八百,不如手艺盘身。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食了三年眼泪饭(学徒),做官也勿换。
  千杠万杠,不如桥里一杠。
  勤是摇钱财,俭是聚宝盘。
  正月嬉勿穷,十二月做勿有。
  赶路趁五更,学艺趁后生。
  树要从小整,儿要从小教。
  父子同心土变金,兄弟同心万事成。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修塘如修仓,水足多打粮。
  男也勤,女也勤,多种经营出金银。
  你也懒,我也懒,大家去食百家饭(讨饭)
  自家不和别人欺。
  能压一时之火,可解百日之忧。
  孝顺大人自得福,孝顺栏头,自得肉,孝顺田头,自得谷。
  人要心,树要根。
  心好天降福,心坏陷地狱。
  食素须还心口同,种田须还雨水通。
  九子廿三孙,到老赶孤魂。
  屋檐头水从上落,上梁勿正下梁歪。
  小孩相争,大人莫上气。
  只可食碗满满饭,不可讲句高头话。
  人不可骄淫,骄淫则败。
  五 经营谚语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出门看天气,买卖看行情。
  不怕生意小,就怕顾客少。不怕不卖钱,只怕货不全。
  大生意怕跌,小生意怕歇。千笔万笔不怕烦,一分两分勿嫌少。
  和气能生财,强横客不来。
  逢贵莫赶,逢贱莫懒。
  笑脸相迎顾客暖,冷言直对买主寒。货有高低三等价,客无远近一样看。
  六 卫生谚语
  常吃菜,少烂牙。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少食多滋味,多食胀肚皮。
  白菜萝卜汤,益寿保健康。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冬吃罗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半夜吃碗猪三腑,勿如安稳困觉熟。
  体强人欺病,体弱病欺人。
  欢欢笑笑开开心,不说不笑要生病。
  预防伤风和感冒,当心着凉最重要。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夏吃一碗绿豆汤,清凉解暑赛神方。
  医生不过指路人,养病全在自用心。
  每天锻练十分钟,延年益寿过百冬。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