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编 艺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199
颗粒名称: 第六编 艺文
分类号: I218.55
页数: 21
页码: 116-136
摘要: 本文收录了自东汉至1994年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部分艺文。
关键词: 艺文 文学 下徐店村

内容

第一章 诗赋
  桃溪锦浪
  清·徐友范
  桃花洞口泛澄波,水底花开古洞多。澜江红衣浮石出,竿移锦树钓霞过。
  月明恍入秦源路,春涨疑临瓠子河。渔父当年曾到否,浪华深处有云窝。
  (注):桃溪指华溪经城关的一段,“桃洞浮花”为永康八景之一。
  石城罗碧
  清·徐友范
  峭壁凌空苍翠平,为山亦复得为城。云消石豆重闉启,风卷松涛戍角鸣。
  倚树问天搔首近,悬崖避地置身轻。秋来霜叶红于火,仿佛人从绛县行。
  (注):石城——指石城山,位白云山之东,云山乡与新店乡交界处,俗呼龙头岩,麦磨岩。据《永康县志》记载:“石城山群峰〓岏,骈列如城堞”。
  致仕吟赠(三首)
  清·徐觐光
  在任临别赠诸生
  举业工夫似弄丸,醇疵利钝顿相观,自来尽有登仙诀,底子稀成九转丹。茂叔光风期共坐,程门拥雪孰忘寒。青衿岂尽荒城阙,半为生涯世路难。
  预拟回家情况
  岁时唱和村夫子,林履追随农丈人。塾听咿唔分智愚,田观耨获悯艰辛。静来展卷怀三古,暇与群蒙解五伦。经正民兴君子责,宁从蒋径自全真。
  预拟考终情况
  大觉来时大梦空,一生荣落付流东。漆园漫说逾南面,朱子但言谨北风,存顺没宁探本论,深藏反壤后人功。休将枯骨谋诒燕,卜兆原全孝道终。
  附:时新城县知县张树勋赠别二首
  其一
  多年化雨洽东安,铎警钟鸣十暑寒。绛帐风流推老辈,青毡诗料属儒官,归装检点参芩药,别宴空吟苜蓿盘。一曲骊驹君勿问,萧然鲑菜且盘桓。
  其二
  稀寿宁云致仕年,先生此去大茫然。雷封愧我难驯雉,黉舍输君既集鳣。玉雪一庭思廖柏,春风满座忆周莲。也知盛世收梁栋,添个蓬莱最上仙。
  题敷文书院元韵
  清·徐介虞
  万样春光焕礼园,忻承凤辇入儒门。一人有喜抒宸藻,群士无譁悟道深。甘雨敷时洪化溥,和风被处至恩存。敬赓草野雕虫句,长记湖山力自敦。
  清风八泳楼
  清·徐介虞
  最忻元畅胜,不许别楼同。永得新鲜气,长生肆好风。
  微凉分翠阁,淡肃襯瑶宫。迥与秋天净,还侪夜月融。
  字函金镜里,人在玉壶中。舞袖聊呤句,披襟暂悟空。
  葩香虚处度,曲韵暗间通。只作瀛洲想,宁知橐籥功。
  悼念余慎徐积福烈士(四首)
  其一
  熊兆仁
  千里来金坛,过桥进陵园。凭吊余公墓,英名百世传。
  注:作者为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
  其二
  何霖 胡济涛
  出身下徐籍永康,自小革命立志强。锄奸扫霸陷囹圄,背创留疤志愈刚;冲出茅山杀顽敌,血洒桃园英名扬。三度合作永留忆,松挺鹰旋长相望。
  其三
  诸葛慎 鲁毅等
  早期当少共,转战茅山东,率众抗倭寇,游击屡建功;
  当年余政委,远近传英风,荒田忠骨在,碧血化长虹。
  其四
  英明
  参加余慎烈士纪念会有感
  昔日阶级仇,民族恨,句曲觅忠魂;尔今建四化,荣祖国,龙山吊故人。
  下徐店地景小赋
  徐子明
  丽州中部,地处球川,郡号东海,仙义古乡,里曰石门,今属芝英。东山之胜,昆仑之巅,仙山之灵,狮山之威。四方廓山,地设天成。城墙高筑,里城外城固若金汤;台门敞开,狮象虎牛四将严守。徐店历是大村庄,从上到下三里长。后堂屋回绕曲曲长街沿方出前堂屋,盘转数百间;三间厅丁穿过重重后千门,才到新屋里。记不清的前后明堂。珍宝贮放里角,新厅富丽堂皇。厅前栽古柏,园里百花香。水口建亭阁,塘沿观鱼跃。大路驶车轿,前厅贵宾迎,堂前人喧闹,堂后笑盈盈。长辈闲坐上阶沿数古今风流人物,婆妈抱孙下阶沿纳福话新奇。三角明堂中秋拜月,山头下仙桃鲜味尝。三角潭垂钓金钩,大塘珍珠八斗量。石宕坑卧龙吐水,双狮赛跑在山岗。太公山开创祖业,大塘下畈稻谷香,上下千秧珍珠米,芳馨扑鼻藕荷塘。诸如三眼塘菱白,大山桔林,岭前翠竹,唐山甜梨。山明水秀,风景宜人。待到黄昏时,牧童坐骑水牛背脊慢步游,农民水圳口清身洗脚归,绿姑红女刷涤洗里塘,男女青年散步横溪沿。夜静隔山听虎啸,仓址狗犬盗贼惊。马鞍亭置石墩鼓,水口波浅泉镜明。三间厅前假山喷泉水,后山坤坦庙宇堪宏观。妇女烧香丈夫殿,和尚坑里念弥陀。
  诗云:柳暗花明塘里壁,石子山设巧机玄。陈酒封存汤罐缸,奎璧联珠月嫦仙。
  村景小赞
  徐精良雄狮猛虎守村口,球川碧水村东流。金牛下凡庄西卧,大塘秀水映牛头。更有顺山神仙境,五彩祥云常飘游。
  地景歌
  徐孟卢
  永康球川下徐店,地景典雅慨而慷,七岳嵯峨迎康泰,八坑归水聚吉祥。
  南山横贯水回龙,环峰围泽瑞龙藏。狮峰象岗守石门,卧牛伏虎遥相望。
  北山巍巍隐仙姑,长蛇蜈蚣伏两旁。石子岭上迎朝晖,格山岗顶送夕阳。
  大坟山前祭宗祖,坟边点烛焚纸香。马鞍亭中暂歇息,桃木山花溢芬芳。
  蜿蜒球溪长流水,大塘微波闪鳞光。黄埔山后近溪岸,古塘里坑三里长。
  石门桥头观鱼跃,水口簸撤掀银浪。郭坑红枫饰秋景,杉树坑边游猎场。
  廓伦山顶射飞雁,猫狸冲脚打豺狼。瓦灶山边烧青砖,环峰桥畔建庙堂。
  藕荷塘西造寺院,八斗金钟挂大梁。和尚坑里佛经颂,三间厅前闹洋洋。
  水磨岭后鸣钟鼓,长坑石宕锤声扬。下用山坡松涛涌,大山坑里放牛羊。
  大塘下畈田连畛,村南庄北两千秧。解放炮声开新宇,改革开放地换装。
  郭山畈中机声吼,公路旁边建厂房。钢龙水吐后山坤,石门畈圳水潺潺。
  洗理塘沿松柏茂,通衢阔道绕村旁。山山巅坡碧松盖,垄垄梯地柑桔香。
  坑坑塘库养鱼虾,畈畈成为米粮仓。幢幢高楼拔地起,滚滚财源进村庄。
  家家兴旺衣食足,户户勤奋奔小康。奇观异景难书尽,留作后人续华章。
  胜景十咏
  徐孟卢
  一 东山伏虎
  黑虎庞猛形凶残,奉天修性伏东山,弗伤人畜不食胙,空置隔山截虎馋。
  二 南巅睡狮
  南崖风啸睡狮醒,氲氤深处闻吼声,环峰举目同谛视,遥见石狮仍酣眠。
  三 西岗卧牛
  牛卧西野化成岗,曲颈长盼觌牧郎,情引石山献芳草,意连大塘送滢浆。
  四 北峰隐姑
  崚嶒北峰融碧空,叆叇缭绕掩峭峒,隐居仙姑驱旱魃,巅麓松竹披彩虹。
  五 石门迎宾
  巍闳石门任君行,通衢人车不稍停,伏狮竦姿迎贤客,卧象伸鼻送良宾。
  六 古桥垂钓
  环峰拱桥跨球溪,晨曦垂钓披线帘,横杆起落伴笑语,红鲤白鲫出水天。
  七 大塘夕照
  百亩古塘若天镜,艳阳夕照荡金鳞,跃鱼深潜皆归宿,渔橹欢歌引鹤鸣。
  八 梁桂金钟
  八斗仰面朝天罡,万吨金钟挂大梁,明星眨眼观奇景,蝙蝠欢舞绕钟旁。
  九 桥荷相映
  浮排村原自古称,两座拱桥象缆绳,南北各置荷花地,荷桥相映衬双亭。
  十 双岭金辉
  朝登西岭迎曙光,暮上东岭送夕阳,双岭隔村金辉闪,古庄华苑添新装。
  村景赞
  徐子明
  双狮卧岗
  怡然峰坡逐,熙和伏岗宿。日出迎晨曦,夜晚浴霞馥。
  逍遥多逸趣,差池不半步。深情意相笃,千年峙磐矗。
  高桥垂钓
  球溪浅水清,涧潭胜幽壑,石桥东西架,逸老上面坐。
  筐篓身旁置,竹竿牵丝舞,亭边芝英路,行人常驻足。
  登老虎洞背
  仰望虎嘴岩,峥嵘如鬼工,攀陡登顶处,崖底谷虚空。
  下窥群山小,俯听松涛风,不可以貌相,物灵亦然同。
  赞水牛峰
  牛本农家客,修性亦成仙,坐化牛峰像,不食人间烟。
  一生忘自我,负重系巨细,生性惟好静,俯首甘奉献。
  古树新叙
  徐孟卢
  村口细毛松
  古松年近三百春,一树两杆皮如鳞,三人围抱嫌手短,庞冠绒叶托白云。
  坟边母子树
  坟边孤樟古而庞,枝残心空露胸 ,小樟长在娘肚里,母子相依共存亡。
  里城樟树娘
  樟娘岁逾四百零,身高五丈百尺影,孺入树洞捉迷藏,耋坐露根叙古今。
  桥头红香樟
  巨樟傲立拱桥旁,树高冠大郁馥香,欲知樟龄长和短,需问当年康熙皇。
  志谱添新篇
  徐关元
  家乡修谱游子忭,知宗悉祖明血缘,截角世家千秋史,寸简联书万代传。
  前辈巨擘创基业,后嗣奇諝建华苑,古村新貌景似画,徐氏志谱添新篇。
  第二章 文选
  世宾乡饮记
  明·王崇
  《记》曰:“乡饮,礼也。”古制:乡大夫饮国中贤者与其乡老,三年一行之。迨今制,令郡邑每年春秋并行乡饮礼。岂以教民敬让而不厌其烦乎?而其大者曰:尊贤敬老而已矣。尊贤以德敦化也,敬老以齿不遗年也。是故,齿德全者,得与于斯欤,而弗能皆然。古也先乎德,而齿犹云后焉;后则先乎齿,而德犹云后焉。夫亦难其人欤!
  先是邑人徐翁伯敦,正统中,邑延致为乡饮之宾。成化中,其侄巨八三翁,乡饮亦在宾位。时告老大夫朱麟,为书“世宾”大字,曰:“龄期天锡,乡评景行。”以华其堂,而今犹匾焉。
  予与徐亲邻,生也晚,不识二翁。得观予师李一清,赞八三翁至一乡之善士称之。因二父母为翁作宾诗并耆德传,皆奕奕多美辞,则二翁者其曰嘉宾非耶?
  夫二翁没且久矣,其曾孙庠生鸣周,睇手泽之犹存,藐音容之莫及,惕乎慨悫乎思,油油兮不能自己。及乞予言以识之,而三致书矣。曰“祖之不泯,惟先生之言。”孝哉,孙也!虽然,君子之显其先,不于其言,而于其行。言由乎人,行在我也。鸣周也笃志勤学,蔚被宾兴之典,迹则奋矣。由是而益迈于进焉,不倦焉,作宾观光,懋厥修而扬令名。吾见人诵之曰:此某子孙也,某积善然也,庆之流也。则贲其祖不显之以昭潜德,以系孝思者,固炳然有在乎。此之谓不泯之道也,而无待于言矣。
  注:本文作于明嘉靖廿四年,作者王崇,字麓泉,系明嘉靖进士,资政大夫,总制三边军务,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
  安乐窝说
  清·徐介虞
  泽民观世,分道扬镳,故君子之居身廊庙山林,自可以无可无不可。东方朔曰:“用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何其歉己而尊人耶!陈龙川曰:“真鼠枉用,真龙可以不用”。盖卓论也。禹稷庙堂而忧孰与,颜子陋巷而乐安命,乐天康节之名窝,亦写其素尔。
  观史有感
  清·徐晋
  昔楚平王枉杀伍奢,其子伍胥窜身于吴。更十余载,以时吴破楚,平王已死,伍胥寻得其尸,掘而鞭之者三百。予不觉抚卷称快者再三,犹以为人子之报仇,类宜如是也。及观明怀宗缢于万岁山,时有宫女费氏,年才十六,李自成得之以赐其将李虎,费氏伪为欢悦,怀利刃醉而杀之。予不觉拍案称奇曰:异哉,天下有如是之女子哉,愧杀须眉男子多矣!夫使二人者,低首下心,以偷活于当世,非不足以苟取富贵,然人必以为狗彘之不如,岂若咬牙切齿,取彼仇人跽而歼之,足快一时之心,即足快万世之人心乎!此真奇男子也,此奇女丈夫也噫。
  附录:阖族被难记
  清·徐自新
  民所仰者,君也;有时君不得而庇之。君所恃者,天也;有时天不得而主之。何也?治乱升降之机,气运变迁之故,天虽欲眷顾君民,而莫可如何也。
  咸丰二年,奥匪洪秀泉、杨秀清聚党紫金山,蓄发留须,自称天王,国号太平。广东广西二省疮痍殆甚。出其不意,直趋南京,因静海寺掘城隍而入,据为巢穴八年。长星发自乾宫,其形如帚,光芒直指戍宫,数月而没。三月廿七,贼夥从江西潜入处郡。是日,金郡人民一齐奔窜。此承平日久,兵戈之畏有如此者。逮四月十二日,官军少不敌众,贼夥程先民直入本邑。大小乡村悉具猪鸡酒米以啖之,贼给贡单为凭。并给伪示,胁召阖邑绅士,每乡分为军师旅帅箕敛粮钱。民间无赖之徒,亦各聚众,坐令富家馈遗。黄溪滩应发桔为本邑贼首,恨进剿大圆童,天夺其魄。六月初四夜,石江、吕南宅诸村,即时通知义民,当夜进剿,发桔父子被戮,余党亦各伏辜。初六夜,城贼畏我义民,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遁逃恐后。官军接踵追之。人民虽曰惊惶,未至掳掠残灭之甚也。十年春月,贼围杭城,满州军士积薪自焚,城陷屠戮,血流渠赤。十一年正月,贼从衢州潜入金郡,不数战而登城。省中惟衢、温二郡坚守不陷。五月,长星如帚,又见子宫,光芒竟天,直掉未宫,亦数月潜移而没。贼又至本邑,或去或来。九月,贼夥萧直据城中,勒令绅士所为与进贡等物,一如前辙,而惨酷有加焉。或派钱,或派米,或派佣工,或派门牌,节次苛求,略无旁贷。贼魁各於城中更造府县,模样至今犹存。如尹铎之增,叠以示警也。至同治元年四月,闻台州毛贼为土勇所逐,缙邑亦望风格斗,贼皆退处本邑。我绅耆亦约邑中义士,各局董采辨旗帜攻击之具,按户役丁,老弱馈饷,刻期十二日,一齐持兵灭贼,蚁附登城,取萧贼杀之,传首芝英示众,功难堪矣。不意武义贼来济恶,我兵涣然而溃,复约战而复北。自后贼势益炽,积尸盈野,烟焰蔽天,如鼓烈风以扫秋叶。广东游贼盘踞芝英庄。老幼男妇戴星东窜,肩挑背负,疾走争先。适乐土者,惟方岩最胜,泉岩次之,公山顶又次之。藏器物者,或地窖,或水泽,或岩穴,多方不一。被掳者日受縻而作苦,夜受桎梏不能便,勒索洋烟几包,或泮钿数百,或数十,或几元,或银交而人不放。甚至所求不遂,则抉眼取肝以逞其威,灼体割乳以肆其毒。古称肝脑涂地,今则然矣。本族回禄,几间器械殆尽。被掳害者近百,逸还者大半。邑城外尸首夹路,声言灭我康邑。无耻妇女在家罗物者,悉被淫乱。在外偷生者,居要偿赁,食要粥薪。游贼过则转徙,裹粮尽则为佣。哭声载路,菜色满途。及六月初一日,仙居土勇追到芝英庄。广东贼远窜。土勇亦夹带人物而去。回家者寄栖露宿,待哺嗷嗷。前日稻苗不耕耘而结实者,虽未熟亦艾以充饥。军师旅复奉。邑中盗贼苛责益严。七月初三,广东贼又从独溪长田而入,并无音信,一似从天而下。设馆如棋置,掳入若星驰,间有倒挂剖腹如宰猪。即小儿盘戏枪头之惨也,升尸於俎为牲体,即宋襄用人於社之酷也。初八日即退,回禄几空。至九月十六夜,林贼据缙邑卢塘庄者,倏然至芝英庄,近地即时潜避。十八日,回禄连天,祖宅尽矣。本族又设馆子,阳假安堵以就食,阴为伺察以作灾。十月十六日,忽然掳掠东走,男妇皆还乡延命。十八夜,突如东回,拿获不屈者,肚伤肠出,犹且行尸;颈斫血崩,尚呼饶我。所谓乱世之人民,不若太平之鸡犬也。黎明复退东邑。自后眠不贴席,闻声即骇。昼不停行,入山欲深。目瞿瞿而心摇摇,朝不谋夕矣。犹幸人事有响明之。会本朝大将曾国藩部下蒋益沣统军到汤邑。二年正月初四,林姓贼党数万,从东阳过此,杀掳如旧,将与官军决战,胆裂股栗。且金郡中有姜姓胁从者,背贼慕义,早与官军私誓,约定十二日开门出战,伪似与官军敌者,忽然引军入城,倒戈杀贼。贼即向义乌门蜂拥而出。十三日,入县贼,同自东阳、绍兴而走,官军节节进剿。此时斗米六百钱,至五月,斗米千二百钱,大麦六百四十,小麦八百五十钱,猪肉每斤四百廿,豆腐三十,盐百廿七。是月杭城贼退,饥饿瘟疫而死者近半。一切青草细糠,不分贫富,皆采取而食之。及秋收斗米百七十钱。县主陈公照粮派捐,以济国用。若被掳骂贼而死者,绅士赠荣骑尉,农民准入忠义祠,妇女准入节孝祠。与贼为敌者,奖励军功有差,具详申报,以慰义举。故本邑有义声文武并广额数名。三年六月,南京贼首成擒,余党解散。至六七年,斗米百廿钱,余物之贱称是,而百工之价独隆。可怜被祸而亡者,不得复观人物衣冠之美,都邑丰饶之盛,真可哀也!缘略烦就简,以纪其实云。
  同治壬戍死难同胞名录
  奇行 开疑(死年55岁) 开造(死年45岁)
  俊行 金寿(死年55岁) 俊传(死年55岁) 俊芹(死年36岁)俊剩(死年35岁)
  翼省(死年17岁)国云(居周扎,死年12岁) 国海(居周扎,死年18岁) 东 科(死年22岁) 伯金(死年13岁) 俊夏(死年24岁)
  伟行 显有(死年45岁) 程云(死年42岁)伟柿(死年26岁)伟照(死年18岁) 伟交(死年15岁)正竖(死年11岁)伯龄(死年11岁)伟闻(死年7岁) 伟吉(死年14岁) 新旺(死年35岁)伟思(死年23岁)伟昂(死年12岁) 伟富(死年16岁) 伟章(死年15岁)金和(死年15岁)伟大(死年8岁)及 其母顾氏(死年45岁)
  英行 翱(死年45岁) 炳郎(死年42岁)经正(死年27岁)英流(死年27岁) 英 嵘(死年20岁)
  彦行 彦梁(死年16岁)
  此外俊行、生有,于咸丰戊午被掳,死年28岁
  第三章 书法
  
  第四章 传说故事
  第一节 传说
  南山搭的传说
  南山搭,位于邑东球溪中游的南山北麓下,咸称“三龙降吉,七岳迎风,八川集水,环峰拱瑞”的风水宝地,原为芝英人的产业。某日,芝英人请青田刘元泰先生到南山搭卜选厝祖墓穴。刘先生举目环视,黯然惜叹:“球溪岸西南山搭,群峰围泽景幽雅,惟宜发族造住宅,忌作厝祖建坟穴。”陪同者傺而懵,踌躇难决。然而,急为厝祖务必续访灵地,遂沿球溪逆水而上来到蜈蚣山下。刘元泰说“此乃乌龙舒鳞,瑞气恒蕴的好地穴。”可这山是球川徐氏的产业,何以得到?刘元泰说:“事在人为嘛。”刚巧,球川徐姓人正需析居建宅之地。经双方协议,立下调换产权契约。从此,南山搭属球川截角徐氏产业。明万历年间,徐荣公在此创建宏基巍宇,聚居发族。
  徐荣创业析居的传说
  徐荣历经岁月艰辛,拓途积资聚财,迨明朝万历初年,已“富甲于乡”。为遂其开创宏业的夙愿,欲选基址,建宅析居。然而,本境基原弗裕,即有遂意之处,又非球川徐姓产业。初选今下时村村境之原为基,经详思细虑觉得地势偏高,原野不旷,近山遐水,逵途不畅。故弃而复选华溪西畔(现世雅村境)为基。刚破土动工,恰闻芝英人与球川徐姓人签订了将蜈蚣山与南山搭互换产权的文契。经本族尊长纠议,将南山搭付予徐荣建宅。此后,徐荣在其父徐满的鼎力辅助下,先在南山搭西侧建造住房五间(现上阶沿),继而筹划兴建宏基巍宇,在南山搭正中建成华丽的大厅四进一台门,后又续建厢屋数十间。
  小山的来历
  小山,位于村西母雷塘北,三眼塘的西南角。原域系一丘念把田和五厘地搭。康熙年间钟行绍圣公(貌常祖)偕安人胡氏合厝于念把田里壁。后来,坟穴卜吉者认为“穴低益财损寿”,故而历年添土增高,育木成林,形似山丘。后来则以“小山”称之。1973年移坟上山改田,嗣孙徐龙兴、徐火银等人在该穴地挖至近丈深,方见绍圣夫妇之遗骸,乃裹骸移葬上胡村北后染岭路下处。现在“小山”地域已成为建造民房基地。
  第二节 故事
  还金井
  明正统十四年,城里兵荒马乱,人心惶惶。管钱粮的衙吏徐宝,生怕公家钱财遭受损失,就把数千两钱银连夜偷偷运出,埋藏于离家不远的一口古井里。待时势平静,官议再征,徐宝就说钱还在,接着就把这批金钱取出,分文不少地归还公家。消息传开,人人称赞。从此以后,人们就称宝为还金公,称埋过金的井为还金井。现该井还在县第一粮站内。
  赵艮六岁中秀才
  明成化五年进士赵艮,与截角徐姓二代姻戚。赵艮四岁上私塾,一教就懂,一学就知。六岁,其父怀着好奇心,背他去金华府参加童试。至三十里坑,坐着歇气,父装着高兴的样子试探说:“真快,金华府就到了。”赵艮环视身前后群山溪涧,摇摇头说:“爹,不要骗我,山未束,水未收,不是府,不是州,金华还远哩。”父听了很高兴,脚步也轻快了,一直背到金华府城郊。父亲叹了口气,装着忧愁的样子说:“天快黑了,金华府还没有到,如何是好!”赵艮早已把远处的丛山,近处的婺江看在眼里,心中有数,听了此话,笑着说:“爹,你又来骗我了,山已束,水已收,不是府,就是州,金华府到了。”
  第二天,赵艮进考场,主考官见他是个黄毛小孩,就轻蔑地递给他一张白纸条说:“你能够写出三千字,就算你考中!”赵艮脑子一动,在小纸条上写了“化三千七十士”六个字,主考官一看,见是孔子的典故,暗暗称奇。
  赵艮交了卷,父亲怕他累了,就上前蹲下身子,要背他出考场,赵艮刚扑上父背,主考官就厉声斥责:“子将父当马骑,成何体统!”赵艮从容回答:“父望子早成龙,天经地义。”主考官听了这话,心悦诚服,高兴的说:“赵艮年幼才博,应中秀才。”
  虹霓巷的由来
  明朝时,王崇、徐昭的府第都建造在永康县城,并且隔壁相依,向来十分亲近。后来,由于家臣恃强凌弱,彼此发生纠葛,进而涉及房屋,两家均不许靠墙,子侄们受家臣怂恿,都向京中父母投书。王崇派王亮回永康,徐昭叫家人带回一封书信。当两家儿子见面时,徐家交给王家一封信。王亮拆开一看,只见“千里寄书为堵墙,让人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仍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王亮读后自知理亏,也后退三尺,两家让出的地基,就是现在的虹霓巷。从此两家依然礼让往来,和睦如初。
  布政公相亲
  文楼布政公程正谊,是截角徐姓的姻亲。相传正谊家和后塘弄吴员外是亲戚,吴员外听说正谊人才出众,就对正谊的父亲说:“我家花房有24个聪明美丽的姑娘,结拜姊妹,正谊儿如愿意,可以随他挑一个”。程父将此事告诉正谊,正谊听后欣然前往。这天,23个姑娘都穿红着绿,着意打扮,唯有吴小梅姑娘自知癞头,不会入选,只戴一顶绣花圆帽,文静地坐着织锦。正谊来到吴家,悄悄拿了一把扫帚横在花房门口。吃饭时,花房姑娘想看看自己的姑爷,相继走出花房,一个个从横着的扫帚上跨了过去,只有最后的小梅出来时,才把扫帚扶起斜靠到墙角去,下谊一一看在眼里,回到客厅对员外说:“我要这最后一个。”吴员外听了大吃一惊,正谊则说:“人品好,癞头也胜过如花似玉。”双方就这样定了亲。才知吴小梅过门那天,癞头意外结痂脱落,露出一头乌黑的青发。因为她是第24绣女,当地人常称她为“廿四姑婆”。
  “风水”宝地
  古时,有个“风水”先生,从远方追寻“山龙地脉”,来到下徐店石门桥头。他见周围山水灵秀,不禁开口赞叹:“狮象守隘口,虎牛相遥观,南山围瑞水,北峰擎天罡。好风水呀,好地穴,定将皇侯辈出。”继而,兴致勃勃地爬上廓伦山顶,近观远眺,又赞道:“球溪大塘相映,蜈蚣长蛇对峙,山峦起伏碧翠,林间隐道通衢。”下山时,骤见马鞍岗取石宕不由得愕然叹惜:“啊!鞍破惊龙驹,皇候离坐骑,宝地遭破损,瑞气难蕴储。本可出皇侯的山龙,却变成平常的地脉。他又循球溪逆水追源,漫步登上大济潭边,顿足叹曰:“唉!龙潭高居,群山俯拜,奇特的好风水竞遭异应。可惜呵,可惜!”故而,近千年来,在下徐店甚至球川一带,没有出过皇侯。
  陶甫尔迁居
  从前,在下徐店村西的大山坑里,住着母子俩。儿子名陶甫尔,是一个忠实俭朴的泥水匠。由于家道清贫,岁逾三十还未娶妻。
  某年中秋夜,陶甫尔从寮前方向做泥水收工回家,途中见一位姑娘坐在下徐店村南的石门桥头哭泣,说是为“逃婚”而从远方流落于此的。陶甫尔心存怜悯,准备帮她到石门桥村(小坟)借宿。然而,那姑娘硬要跟到陶甫尔家去。“姑娘这可使不得,我家很穷,没有地方住的,对不起。”陶甫尔急忙谢绝,拔腿就走。一个跑得快,一个跟得紧。陶甫尔跑得上气接勿下气地回到家中,正欲关门,那姑娘“唰”地冲进门来,“扑”地跪在陶母面前:“妈妈,求求你收留我吧!”。陶母莫名奇妙,慌慌扶起姑娘,问明详情,原来她是远方溪洞庄人,名叫陆水花。
  时过月余,陶母见水花聪颖贤俭,欲娶其为媳,特地跑到石门桥村请陈财主为媒。陈财主见陆水花貌如花月,就垂涎三尺,淫心骤起,要陆水花给他当小老婆。陶氏母子犹闻惊雷,哑言呆立。水花对陈财主说:“嫁给你可以。不过,你要替陶家娶个媳妇,给他们几间房子居住”。陈财主一一答应,并写下文书,喜滋滋地走了。陆水花婉言劝慰陶氏母子:“你们不要难过,我是逃婚之女,迟早要离开你们的……”。
  陈财主挑了个丑丫环给陶甫尔当老婆,腾出三间破牛房让陶家人住。从此,陶氏母子三人搬迁到石门桥村居住。不久,石门桥村陆续发生火灾,继而出现瘟疫,石门桥村的人病的病、死的死、逃的逃、迁的迁,陆水花亦去向无踪,唯独陶家安然无恙。有些人猜疑陆水花是石门桥头那条水蛇精变的。陈财主家破人亡,流漓失所后,常到陶家纠缠,陶氏一家只得迁居他乡。昔日兴旺豪强的石门桥村成了一片废墟。
  陈廿五弃猎
  在下徐店东北边的溪东山嘴上,有座陈廿五相公庙。传说,陈相公本是将门之子,父亲被奸臣陷害,满门抄斩。他侥悻死里逃生,加入绿林好汉行列,排行廿五。后来,绿林军被官兵打散,陈相公则隐居林泉,以猎为生。某日,一群猴子见他荷枪持弓进山,顿时惊恐逃避,只有孕猴慢行于后,并常回身摇手拍腹,频频求饶。陈相公误解为“你打吧,朝我肚子上打吧”。在气愤中张弓放箭,射死那猴子。走近一看,原来是只孕猴,一箭伤两命,懊悔莫及。当即砸弓折箭,弃猎改行,专攻兽医。他终年累月,不辞艰辛,上山采药尝百草,挨门比户医六畜,深得农户爱戴。由于辛劳积疾,不幸身逝。人们为纪念他的功德而建庙塑像。每当家畜得病,就要进庙焚香祈祷,求保康祥。凡杀猪宰羊后,首先拿“三腑”去敬谢他。村里请戏班子演戏时,也要敲锣打鼓,秉烛焚香接他到台前来观赏。
  断尾龙探母
  传说,鹿麒麟吐火显威风,断尾龙喷水灭火焰,因此,两者结下难解之冤。断尾龙是条孝顺龙,她虽身寓四海,遨游江河,但每年都要回华斧山龙潭看望娘亲一次。鹿麒麟常欲报冤,然而机遇难逢。清道光年间,断尾龙又从七里泷起飞回永康华斧山探母。途中,恰被鹿麒麟看见,就猛吐烈火,紧追不放。断尾龙被烧得灼热难忍,往三十里坑的十八埠头塘里一浸,龙甲一开,立即腾飞,溪头桥一带落下鱼雨。又是一团团烈火,烧得断尾龙鳞甲焦痛。断尾龙本想回身喷水格斗,唯恐误了探母时机,只得弃战而走。她飞到下徐店大塘上空,见塘大水深,慌忙潜水舒鳞取凉,许多鱼虾被卡在龙甲里。合甲起飞时,鹿麒麟已赶到怒吐烈火。断尾龙一声惊吼,开鳞飞窜,大塘下畈,台门口以及其他屋顶上纷纷散落鱼虾。有几条被火点烫伤尾侧部的白鱼,侥幸掉到后山坤漏斗塘里。现在,从漏斗塘捕上来的许多白鱼中,在鱼尾侧部还留着指头大的“伤疤”。
  老媪量大塘
  下徐店的大塘,究竟有多大?从前,某婆媳俩曾好奇地作过探测。一天早晨,婆媳商商量量地磨好十斤(廿两秤)豆的豆腐浆之后,婆婆出门量大塘,媳妇烧火煮豆浆。婆婆沿大塘边走一圈回家时,媳妇已做好一灶豆腐摆在堂前。这就是“绕大塘走一圈,做好一灶大豆腐”传说的由来。
  白鹤大王庙
  古时,在大塘岸北端的岩塔背上,有座矮小的白鹤大王庙。传说,白鹤是水鸟之王,有它在此看管,各类水鸟就不敢到大塘来捕啄鱼虾。因此,村民在每次下塘捕鱼之前,先要焚香祈祷,求保安泰,否则,就会祸事横生。鱼捕好以后,要挑一条最大、最肥的鱼敬谢白鹤大王,祈求白鹤王保佑明年大塘鱼更多、更大、更肥。清代咸丰年间以后才以碑代庙。
  喜捕大塘鱼
  俗话说:“打仗须用兵器,食饭需配腥气”。永康一些吃鱼“行家”说:“下徐店大塘的鱼肉特别肥嫩可口,滋味尤为鲜美”。真的,大塘鱼拿到集市上出售,价格明然比其他塘鱼贵上一、二成,仍然十分俏销。因此,只要大塘捕鱼的消息一传开,各地爱捕鱼虾的人,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塘周围人山人海,多达数千人。这些人中多数来自方圆十里之内,也有的从远道而来。传说某年秋天,有几个花街方向的人,为捕捞大塘鱼,带了干粮与点心在大塘岸上等了几天几夜。
  大塘捕鱼,历循祖规。青鱼、鲢鱼、鳙鱼等,谓之“真鱼”。鲫鱼、鲤鱼、乌鳢等其他鱼类,称为“野鱼”,待捕鱼队用几丈长的排撒网,捕捞三轮以后,才准许群众下塘捕捞“野鱼”。号炮一响,众人落塘。顿时,大塘成了“人海”。你捕我捞,惊鱼奔跳,岸上的围观者,喊声阵阵,热闹非凡。大约过了个把多时辰,捕鱼者陆续上岸。多的捕到近百斤,少的也有三、四斤。捕鱼本是平常的事,然而,大塘的捕鱼情景却成奇观。
  三孩夺大鳖
  据传,清代咸丰二年(1852)夏季,本地久旱无雨,大塘蓄水将尽。上、下两宅族长纠议,决定遵循祖传规例进行捕鱼。至开始捕“野鱼”时,成年人都冲入塘中抓捕鲫、、鲤、鳢等较大的鱼,小孩们仅在水边拾捉虾、鳅、螃蟹之类。有个小孩无意中踏在大鳖背上,还以为是块破缸爿,伸手一摸,原来是只脸盆大的鳖。“哇,这里一只大鳖!”在旁的两个孩童闻声凑在一块,三人共同抓起大鳖。给谁呢?你争我夺,互不相让。那大鳖伸出脖子,张开大嘴,三孩惊慌失手。结果,这只大鳖被在旁的大人抓去。这只鳖足有十多斤重。
  六贲抓乌鳢
  大塘之鱼多而大,永康各地皆闻名。大塘的乌鳢之大,更为罕见。据说,在清朝后期某年冬天,寒风刺骨浅水结冰。各地前来捕捉“野鱼”的人们,寒抖抖地陆续上岸。塘中仅留几个“硬汉”仍继续在捕捞。其中有一个人踩在潜泥中的乌鳢背上,滑足跌至水中,那条大乌鳢惊窜丈多远后,又潜于淤泥里。煞时,聚集六个人,竭力围捕,“网儿”被窜破,“渔篓”被挣散。最后,一个卡住鳢头,两人抓挖鳢腮,三人按压鳢背,才将这条大乌鳢抬上岸来。传说,大塘有条“乌鳢精”,当大塘村人的小猪在后滩水边觅食螺丝时,那条“鳢精”就窜来将小猪拖去吃掉。也许,那条“乌鳢精”,就是这条大乌鳢。
  九网捕青鱼
  民国二十三年(1934)永康大旱,大塘蓄水将尽。大常捕鱼队用“排拉网”经三轮捕捞,多数青、鲢、鳙鱼已抓捕上岸。然而,还有一个大青鱼漏网。当人群落塘捉“野鱼”时,它才惊窜露面。有人欲撒“圆网”捕捉。由于鱼大力猛,网破遁逃。另一人见状急忙撒网复盖,仍然被鱼挣破。就这样,撒盖一付破一付,围观者忧心似悬,惊喜呐喊。至撒盖第九付圆网时,由于网质牢韧,鱼力挣尽,才将这条大青鱼捕抬上岸。一过秤,足有五十三斤(廿两秤)重。
  第五章 谱序
  截角徐氏源流谱序
  尝闻古者以官为家,而赐姓胙土,以封而命氏,由是宗法寓焉。三代以上,姓氏分而为二,故宗法行。三代以下,混而为一,故宗法隳,而谱学不传。迨宋欧阳永叔,所法史氏之《年表》世经人纬之例,而修世谱,至苏明允又增益之。故后之言谱者,莫不宗二家焉。是谱之设也,讵徒夸张云乎哉?正欲定尊卑,叙昭穆,辨名分,使支派不紊,知皆本於祖宗一人之气脉也。奈世远而支派分,居异而情谊隔,至於喜不庆,忧不吊,相视若途人然,甚则犯上作乱者有之。则夫仁人孝子,情深敦睦者,宁不兴起嗟叹於族谱之废弛耶!余妹丈天祥徐君感慨,修葺志甚殷焉,嘱余叙诸首。余联兄弟内外戚属,夫复奚辞。
  详溯其源,永康截角徐氏最久远者,系出轩辕八世孙、皋陶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封其子若木於徐,姓遂因焉。所生四子,长曰征国徐氏,次各就封别地,姓亦别氏。惟征国二十五世孙名康者,生瀹,瀹生忠义侯彦,彦生东平侯训,训生媛,周昭王拜为列国侯,辞不受,隐於泗州平源徐国理山,娶天水姜氏,生诞字子孺,即偃王也。姜感瑞娠,至昭王三十六年正月十二癸酉生,生而神灵,长而聪哲,才艺过人。时周穆王元年,徐夷率九夷以乱宗周,西至河上。穆王乃命子孺征之,其乱遂定,封於徐国,号偃王,赐朱弓矢。诞敷文德,天下闻之,来朝者三十六国。穆王又疑其强,因命楚伐徐。偃王仁爱,不忍与斗以残其民,乃曰:“吾赖文德,吾仗忠义。”遂去簿裹山下居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薨葬明州象山县海岛村盖屿山。生三子,长曰宝宗,次曰宝衡,幼曰宝明。宝宗封颖川侯,生仁。仁生仕,仕生宠,为大夫。宠生希,遇难逃外国。希生匡,为周幽王大夫。匡生恭,为周平王大夫,为列侯。恭之子畅,为周桓王大夫。畅之子永,为庄王大夫。永生思,思生强,惠王时为大夫,封侯。强生旦,仕襄王大夫。旦生章,匡王时为大夫。章生禹,禹生融,融生简,定王时俱为大夫。简生侨,侨生满,灵王时为大夫。满生观,景王时为大夫。观生罔,元王时为大夫。罔生社,社生谐;谐生渊,渊生垂,垂生可,可生诜;诜生仲,仲生长;长生猛,皆为大夫,封列侯。猛生二子,长曰谘,次曰议,始皇时为相。因秦无道,托采仙药而去不返。谘仕汉光禄大夫,生光。光生汉,为下邳太守。汉生靖,仕汉司农卿。靖生万,仕至益州刺史。万生嗣宗,汉封为义侯。嗣宗生景兴,为勃海太守。景兴生式,为豫州刺史。式生二子,长曰霸。仕汉车骑大将军。霸生二子,长曰抱,汉建昭五年封赵国侯。抱生元,仕为幽州刺史,乃陋江北而就江南。元生濮阳太守寿。寿生悌,仕雁门太守,封始兴侯。悌生宏,仕扶风太守,历骠骑大将军,封安汉侯。宏生升,仕为傅郎,都督河北青、幽、雍、冀、兖六州军事,镇北大将军,封咸阳侯。升生饶,汉散骑常侍兼尚书,封丹阳侯。饶生本,庐陵太守,金紫光禄大夫。本生琪,仕吴兴太守,游江浙,悦古丽山溪盘固久远,就而隐居隅东。琪生显,显生仁。仁生绰,值吴赤乌二年,改古丽为永康县,县址未方,绰乃仗义舍居址以凑方,徐姓遂以截角名焉。至今称曰截角云者,得此也。绰生道谧,道谧生养中。养中生惠成,惠成生明,仕晋参军迁都尉。明生相,相生秉衡。秉衡生惟精,惟精生玘。玘生源,源生毅。毅生鹏飞,仕右司郎中。鹏飞生勉,仕仪曹郎中。勉生必兴,必兴生功,仕和州司马。功生超,仕司理参军。超生公成,公成生进忠。进忠生范,仕寺丞。范生致贤,致贤生澄,仕金紫光禄大夫。澄生宏泰,为江都丞。宏泰生玑,玑生源。源生植,仕奉议郎。植生延,乡贡进士,赠中宪大夫。延生四子,长曰琨,字世宝,乡贡进士,仕为副使;次曰琦,字世珍,仕至太常寺卿;三曰璜,字世琮;幼曰珏,字世玉,奈天啬其后。琨与琦心甚孝爱,克笃前烈,尚议析居:兄就产居球川,莹於县西婺宿宫后山泽明坊;弟仍旧址居在城,莹於东岳宫边西右枫木山。两擅溪山秀丽,永产人豪。自子而孙,孙而又孙,蛰蛰绳绳,殆难以枚举者。其间魁梧奇伟若妹丈天祥,洎甥若弟侄辈,并游邑庠生司,每试优异,其进盖未可量也。
  抑斯谱也,文献足徵,源流可述,其水源木本之义,燎然於简册之间。俾徐氏之子孙阅之,则知某者某之后也,某者某之派也。或会同,或吊庆,名分相临,尊尊亲亲,簇然不紊,肃然起敬,谓非谱之功耶?异日凤雏麟趾,思祖宗乔木之盛,克自砥砺,奋庸振起。而今而后,俾之百世续修而不坠者,未必无少补也。谨序。
  皇明成化乙巳仲冬吉旦
  赐进士第,中宪大夫,江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前刑科都给事中
  眷生北轩赵 艮书
  华溪截角徐氏续修宗谱合第序
  余自万历庚子秋,谢京兆政归,趣思葺修谱牒,以卒先大夫志。顾疲於家冗,数载弗逞。今年春,屏居山房,始事焉。晨夕惕励,计弱才不得当任责是惧。一日,余姻丈徐君朝用甫,朝器甫,希仁甫,汝和甫,持其截角家谱一通,介余弟叙魁问叙於余。余维自谋不暇,力何以为徐君序?乃就谢不可。不得卒辞,为之序曰。
  徐氏系出若木氏,历周秦汉魏暨晋唐南北以迄於今,代有苟成人先,属籍列国侯中,佩二千石印,为天子重臣者,无虑数十人。衣冠赫奕,阅世有光。而居永康者,则称吴兴守琪公祖焉。纪世始截角者,则称永清源公祖焉。据所信也。自源公而上,星居分合不一,殊不能知之。自源公而下,四世孙曰琨,曰琦,俱为蒙古氏显官;而称球川始者,则琨公祖焉。自是而二公之裔嗣分矣。逮我太祖高皇帝继天统宇,修明教化,命大宗伯吴公考录姓系,於是谱牒尤为世家右族重九鼎。而徐氏谱且残缺失次。源公九世孙、乡贡士天祥甫麟,喟然闵之,力为编辑。维时都谏北轩赵公艮,实序次之,辞颇祥审。嗣后十二世孙、邑廪生一濂甫清,廷州甫凤岐,郡庠生国明甫育宗,廷瑞甫鸾,相继 修之。大较集而未成,信者半焉。万历昭阳单阏之岁,十二世孙廷音甫凤韶,廷承甫天恩,念前人属有令绪弗继弗彰,大惧斯文放失,无以告我宗人。於是乃谋合二为一,溯源沿流,弗凿弗诬。时厥相者,十三世孙时洪甫肜,时元甫魁,明之甫榜,朝相甫明卿,会之甫达,朝和甫荣,十四世孙希洪甫鳌,希礼甫通,希元甫天命,希润甫环,希升甫祜,希通甫善恒,惟善甫文郁,惟扬甫宗杰,惟礼甫宗仁,惟道甫宗仕,十五世孙汝英甫俊,汝彩甫祯,汝相甫礼,十六世孙叔敬甫明琮,叔联甫继芳,相与协议,参互考证,审其真伪,正其世系,明其昭穆。有亲亲之宗,以广其爱;有老老之叙,以昭其敬;有贵贵之典,以崇其爵;有德业之隆,以示其行;有宅墓之图,以永其守;有文献之籍,以定其规。上下四五百年,联十六七代之事而徵之,信一家之信史也。其用力亦甚勤矣。於戏,难矣哉!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诸君有焉,夙夜匪懈,无忝尔所生,诸君勉之。继自今修身齐家,敦化善俗,以光昭於前闻人。则是谱也,不其增泰华之高,而浚七泽之深哉!予为宗谋毕命於先大夫,未知驰担何日;观是编也,能不为之三太息乎?呜呼,孝子慈孙,知所事事,当必有以自靖者,信非视为观美巳也。
  皇明万历岁在甲辰天中节
  赐进士第,通奉大夫,北京顺天府府尹,前四川左布政使
  眷生居左程正谊顿首拜撰
  截角徐氏宗谱序
  古无所谓谱学焉,宗法而已。自宗法隳,而后谱学继之以兴。繄作者惟宋卢陵欧阳永叔,所作世谱根据史学,仿世经人纬之例,其法最善。眉山苏氏明允复增益之,而后体例大备。当世翕然宗之。自是以来,凡属世家巨族,莫不有谱牒之作,所以明得姓之所自,维本支於百世,其涵义至为深远。第欲求其继继绳绳,上下数百年间,一族之中代有闻人,於其家谱之兴废,虽经兵燹改革,不惜旁搜远绍,赓续修订,孳孳不倦,相引於靡巳,则环顾当代,殆未易遇。
  余夙昔服膺经世之学,对於谱学未遑探讨。顾自以系出东海,游辙所经,遇有同姓家乘,时复留意及之。自客永康,即闻截角徐氏为邑大姓,其累代所修宗谱相传勿替,为不可及。今秋晤吾友徐君翼之,出其宗谱见示,嘱为弁首。拜而读之,盖犹是民国癸亥重修本也,而始恍然於截角命名之有自焉。
  按谱载,徐氏肇自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封其子若木为徐国侯,因以姓也。至周曰子孺者,穆王时征徐夷之乱,赐朱弓矢,封於徐,是为偃王。厥后子孙蕃衍分居郡国,难以历数。迨汉光禄大夫名本者生淇,淇仕吴兴太守,游江浙上流,悦古丽山溪秀固,就居隅东。历数世,名绰者,值吴赤乌二年改古丽为永康县,县址欠方,绰乃仗义割居址以凑焉,徐姓因以截角名乡市,至今称之不泯。是则足以风矣!今上距东吴赤乌称号之世,已千余年矣。其间时局沧桑,几更朝代,而永康截角之徐,赫赫若前日事,其好义急公之风,依然为闾里所乐道。追溯宗谱之作,尚在有明成化年间,迄今民国,仍以续修特闻。藉非代生贤哲,保守勿失,其成就能有如是之卓卓耶!抑又闻之,自宗法之道不明,仕者世禄一夫,受田百亩之制寝衰寝微,生计日蹙族无以赡,而伦纪遂至於不可复问。自谱牒之学不讲於是记述多讹,尊卑失序,驯致数典忘祖,衣冠之族有不免沦为皂隶者矣。傥得尽如君家子姓,世世以祖宗之心为心,敦宗睦族,克守彝训,而又勤於搜辑,勒为一家之史,垂裕后昆,宜其为海内所称道也。至其体裁之完善,考订之详明,义法之谨严,记载之翔实,则前序言之详矣,不复再云。因嘉翼之之请,作为是序以归之。
  中华民国三十年,岁次辛巳十月,曾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暨浙江省临时参议会议长
  杭孙徐青甫谨序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