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先贤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19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先贤传略
分类号: K820.855
页数: 6
页码: 96-101
摘要: 本节收录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民主历史人物并介绍其生平传略。
关键词: 古代人物 列传 下徐店村

内容

伯益
  伯益(约公元前二十二世纪末至前二十一世纪初),佐舜调训鸟兽,赐姓赢。尔后佐禹治水有功,禹以天下授益。益辟居箕山之阳。伯益是帝颛顼的玄孙,益擅长畜牧和狩猎,被舜任为虞,管理山泽。到禹时,伯益是大禹治水的一名主要助手,名重一时,仅次于禹,甚至与禹齐名。在禹去世以前被部落首领推举为禹的继承人,禹有私心,虽同意部落首领的推举,但只给伯益以继承人的空名,而把处理国政的实权授给自己的儿子启。禹逝世以后,伯益以继承人的身份主持了禹的丧事,就避居到箕山南麓(今河南登封县东南),表示要把王位让给启。此时,固有接位野心的启经过几年掌握政权,势力急剧强大,力量对比已越来越不利于伯益,结果在随后爆发的王位继承权的冲突中,伯益被启击败,死在乱军之中。伯益跟姚女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子大廉的后裔造父、非子分别是赵姓、秦姓的祖先,小儿子若木即是徐姓的祖先。
  偃王
  偃王名诞(约公元前1015——950年间),字子孺,周昭王三十六年正月十二癸酉生。生而神灵,长而聪哲,才气过人。时周穆王元年(约公元前995年),徐夷率九夷以乱宗周,西至河上。穆王乃命子孺征之,其乱遂定,封于徐国(今淮河中下游,以泗洪为中心,有地五百里),号偃王,赐朱弓宝矢。偃王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天下闻之来朝者三十六国(诸候)。穆王又疑其强,率队伍伐徐。偃王不忍与斗,以残其民,乃激流勇退,弃国出走,辟居薄里山下(彭城一带深山),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后薨葬明州(今宁波)象山县海岛村盖屿山。偃王僻居的这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见偃王在当地很得民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
  徐琨
  琨(1271——1352)字世宝,号环川,少颖异,好读书,精文才兼武略。至元甲午(1294年)举乡贡进士,初授知许州,导民以德,齐民以礼,省刑薄敛,民怀其德。历升巩昌府守时,境内山崩,压死民物莫计,琨唯唯自责,戚然流涕。其忠君爱民,声闻于朝,升中宪大夫,任汴梁兵备副使。至正十一年(1351年)春正月,诏为左辅将,翼左丞孛罗帖木儿讨方国珍。琨以81岁高龄,老当益壮,毅然与子偕往,至摆阵势,器械鲜明,队伍严整,坐作进退,俱各有法。左丞凝视良久,乃叹曰:文才武略若此何患不宁!岂料此时天啬其成,琨回馆于驿,闻黄州徐寿辉僭号称帝,琨疑同姓有害,又忆及元统二年(1334年)正月朔日雨血汴梁,著衣皆赤,至朝夕忧惧,遂致政还乡,自邑城截角,徙居球川。第二年三月十六已时考终正寝,享年82岁。甲午年(1354年)十月朔日同夫人太康郡君李氏葬县西中市婺宿宫后山泽明坊。华奚儒学教授汝南何仁为之撰墓志铭,铭曰:臣国以功,享寿而终。有文有武,惟孝惟忠。千载斯铭,视仰高风。
  徐琦
  琦(1274——1341)字世珍,号古川。自幼有慧质,与兄琨同笔砚。后兄琨举仕于朝,琦用例入国学,以优异成绩受右丞相答剌罕哈剌哈孙青睐,被推择为监修国史的佐局,一时京城达官巨儒咸知琦之博识鸿才,争相与之为布衣交。右丞相尤爱之,以学行荐于朝,授将仕佐郎,太常主薄。大德乙巳(1305年)冬十一月,成宗完泽笃皇帝祀,帝于南郊以右丞相答喇哈孙、左丞相阿忽台、御史大夫铁古迭儿为三献官,琦为参酌仪注,定文深合帝意,受帝嘉奖。翌年帝崩,琦告安西王阿难哈,左丞阿忽台等潜有异谋,启答剌罕公诛其党。丁未年(1307年)五月武宗皇帝御极,诏颁恩例进阶一级。后太常寺公议,诏赠内外官三品以上许请谥下,事与当事者不合,加上阿忽台余党乘间馋言,琦为德兴主薄,未上任即以父母丧去官,家居十多年。泰定甲子(1324年)复起为太常主薄,改秘书丞,不久又升太常礼仪院副同修。元统二年(1334年)升少卿掌院事。琦以国事渐非,而年力亦迈连疏乞休。三年(1335年)春以本职兼秘书监致仕。又六年(1341年)卒,享年68年。琦性孝友,治家有法,仪矩峻整。其材练而不矫,居官莅政不务为苟同,尚义好施。平素爱吟咏,高怀雅兴一发于诗,著有《太常集》、《古川吟》等数卷,今已失传。
  徐赐溢
  赐溢(1463——1515)字邦和,为下徐店派祖。曾大父隆,大公祥,父正皆有儒言儒行,足以光昭其先。赐溢自幼聪敏,读书强记,至长夺于干蛊,弗终于学,惟务克家建业,为人礼貌简质,不事边幅,与人笑语诙谐,意气豁达,性度容俗,平生无疾言遽色。子四俱能克继箕裘,拓充事业。孙十三人,兴、龙、荣、凤,皆有振扬大志。鸾、明、启、郁、彤、时、文皆聪敏好学。嘉靖庚寅赐进士出身廉使程圭为之铭曰:处心符天,制行希贤,惟孝惟友,且方且圆,隐德弗耀,斯名永传。
  徐满
  满(1484——1564)字一中,下徐店派祖赐溢之大儿子,创居下宅全山公之父。生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谱载“全山富甲于乡”,其富首先是满打下基础的,满“善以积家益以裕,尚气节不同于流俗,训义方鼎新厅事宏远之昭矣”,“翁以勤俭累家,全山又能席先人余赀而益充拓之,是其富也非崛起矣”。所以满是下徐店的一位重要奠基人。满“自幼克以勤俭干蛊,及长历诸艰险,备尝世味,遂裕兴家业,里闾有不平事以理直喻,皆取其所,而退无怨言”。“乙已(1545年)岁饥出粟二三百以赠贷”。“与人交必推诚率真,人以金玉君子誉之,诸子皆英俊过人,家声并振。寿八十乃耳聪目明,步履强健,抱膝鼓腹,夷犹堂室。八十一寿终,荣膺冠带,誉孚郡邑。
  徐荣
  荣(1511——1595)字时达,号全山。截角徐氏球川连行十三公,是创居下徐店的始祖。他生而聪颖淳朴,长而魁梧丰姿。胸怀拓业大志,谋略唯仁宏远。生平勤俭累家,积资聚财,至获“田连阡陌,富甲于乡”。万历初年始选基址,创拓宏业。先在球川岸西南山搭西侧,建造住房五间,接着在南山搭正中建造宏雄壮观的四幢大厅及华丽的台门一座,厢屋数十间,名为百廿间头。竣工时,金华府尹兼吏部主事阮公送《德孚胶庠》之匾额,誉满邑乡里闾。荣公性情刚直,重义疏才,与众分忧不辞艰辛。凡遇灾年,能慷慨开仓借济,累计万斛。其德昭然,深得八方赞佩。朝庭赐以冠带荣身。荣公四世一堂,享寿八十有五。
  徐性
  性(1539——1582)字希明,俗称廿九公,荣公之第三子。谱志载“公才德出众,好友性诚。”他醇厚自守,唯理处事,举德诚行,敬宗孝祖。明万历丁丑(1577)年六月间,厝于在城琨公祖墓旁的树木,被大风揠摧,楼姓人竟然掠木占地,性公挺身向先,力与角亢,成讼申理,获胜结案。深得族人赞佩。性治家方鼎,一门五子皆循祖风,光耀门闾。年至四十四岁,不幸无病身亡。
  徐继星
  继星(1601—1672)字叔安,奎璧祖。自幼聪颖雅志,好学勤修,不思家业宏裕,惟求仁德益民。年及弱冠,欲登仕途,因亲闻目睹官吏贪脏枉法,沉沉民冤难伸,故而失望哀叹,返途还乡,隐德林泉。他一生不求个人名利,正直处事,功宏德广。清顺治十六(1654)年,显祖琨公墓地屡遭他姓霸占。时值兵火刚静,常帑均虚,在族人忧叹之际,公慷慨舍私资成讼伸理,终得胜诉。公享年六十四岁。
  徐继康
  继康(1617—1684)字叔能,震行良智公之第五子,月房祖。其史传在宗谱中查无详叙。然而,继康公的生平轶事,在民间却历传不泯,犹若生见。他为人刚直,守诺自饬,明智仁德。贩运粮米,俭朴聚财,遂达家业丰饶。某年春,酷雨连绵,商粮巨数霉腐而大亏其本。继而又遭连年大旱,家产几乎卖尽。宗谱载其孙绍翼等“席祖父之业”,“商于苏杭,运筹货物”“复创宏业”。历史上月房嗣孙多人迁居外地,与其经商不无关系。
  徐承相
  承相(1629—1692)字达卿,裕行继星公之长子,敦房祖。承相为人忠诚刚直,处事明智,言举守诺,常以人之灾难,量已之心,慷慨施助。清朝初,叛朝乱军祸及本境,他罹身被掳囚禁随行。然而,胸怀不屈,沿途暗护百姓,以示抗暴拒残。后乘敌疏管之机,巧妙脱归。虽经寇乱伤财,而其创业豪志益坚。历经岁月艰辛,父子奋力兴家,达富列乡里之先。清康熙二十七(1668)年,大旱成灾,承相公赈粮数十石广济饥民。寿六十四岁。
  徐承模
  承模(1653—1721)字规卿,号岐山,裕行继星之幼子,睦房祖。乡钦宾。为人敦厚,严慎治家,谨崇信义,慷慨济贫。系本族荣受诸尊奖赐匾额最多者。郡尊唐公赠给《恩昭宾筵》匾额;学府汪公送匾《清时人杰》;府教授顾公赠《积德垂裕》之额。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本地水患成灾,他以数十石粮米赈济七天,邑候姬公给匾《功宏普济》以资励德。
  岁逾花甲之年,竭诚倡议建造徐氏宗祠,让先祖神灵有所栖。他辞岁翌年,即康熙六十一年如前大旱,其妻循夫行德,献粮济贫五天。布政使傅公赠额《贤淑好施》,邑候韩公旌其行赠《乐善好输》之额。
  徐绍圣
  绍圣(1654—?)字君时,敦行承相公之长子,貌房祖。公少年时,因家境贫困随父事农,而失求学之机。清朝初年,兵乱本境,家父被掳,久日勿归。绍圣公昼负家事重责,夜来愁云缠身。常以婉言劝母,力解其忧,并携弟辈鼎力持家。其淳诚德行,艰辛例范,闻睹者俱为赞叹。迨父侥幸适机脱囚,安然返家后,父子竭力重整家业,生活日趋丰饶。他一生克勤克俭,辛劳田间,惟仁达理,辄守诺行。由于辛劳积疾,未及知命与世长辞。宗谱中公之忌日记载有误,准确日期今已无法考证。
  徐绍璇
  绍璇(1672—1747),字君衡,敦行承相公之四子,听房祖。为人忠诚守诺,纯朴以居。弱冠之年,罹失怙恃。虽家业不裕,然以朝勤夕俭,辛劳田间。家常费用日益充饶。时岁月安泰,安人竭力内助,终达积资聚财,拓业致富。他以严慎治家诲子,力树耕读家风,以诚仁待人,与众解难,助桥建庙,率先捐资,深得邻里敬赞。年逾古稀,子孙纯纯振振。邑候何公赠额《齿德兼优》旌其福德。其安人胡氏、长媳张氏均寿越九旬,两氏皆五世同堂,誉满乡里,炫耀一方。
  徐绍位
  绍位(1683—1760),字君素,号南山,义房祖。公遵承父志,严慈治家,尊师敬长,敦宗睦族,富有创业大志。雍正丁未年间,率众捐资建造祠堂。乾隆庚申年间又设筵论议,重修宗谱,为族人志立历史文献。他助人排难解纷,辄处诚仁公直,并为公益捐资,慷慨解囊。年未四旬,屡获府邑尊之赠额《德义宏敷》等旌奖,冠带荣身。七十寿辰时,金衢严按察司副使郑公,特赠《仁寿并隆》之匾。其子飞能,介虞,瑞鸣均勤于书业,品学兼优。寿达七十四岁。
  徐绍倬
  绍倬(1690——1764),字汉昭。贡生。公自幼努力儒业,有志青云。乾隆庚申(1740),时年51岁,由俊秀入太学,嗣后援例授明经。生平慷慨好义,乐善好施,其大者,捐资建祠,造易安亭三架桥东。乾隆十六年(1751年)岁荒,捐金数十两以赈饥。平时与人排难解纷,接济贫困,名闻遐迩。其子孙亭亭竹竹,绰有乃祖遗风。家业有成,廓阡陌,启奂轮,建造仰槐堂前后二所。邑宰张公、邑尊黄公表其才学,赠棹楔一曰“怀珍遗泽”,一曰“才优经学”。后邑尊杨公、太史路公嘉其义,给匾一曰“厚德载福”,一曰“德佐黎仁”,享年七十有五。
  徐觐光
  觐光(1744——1825),字继承,号劼斋。五岁丧母,六七岁即由父训解四书五经,十二三岁就能作文,二十三岁府取第一,院取第五。三十七岁中乾隆庚子科举人,己酉(1789年),过堂就知县职在籍候选。居京前后八年,以后又遭继母、父丧,仕途一无进展。六十二岁仍抖擞辞乡里,六十五岁授杭州府新城县儒学正堂(教谕),次年上任,七十五岁休致。在任十年,殷勤课工,不较辎铢,至八十二岁寿终。觐光一生淡泊明志,潜心学问,作文有较深造谐。嘉庆年间,两次参与修订截角徐氏宗谱,留下他撰写的多篇谱序、传记。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人物

伯益
相关人物
偃王
相关人物
徐琨
相关人物
徐琦
相关人物
徐赐溢
相关人物
徐满
相关人物
徐荣
相关人物
徐性
相关人物
徐继星
相关人物
徐继康
相关人物
徐承相
相关人物
徐承模
相关人物
徐绍圣
相关人物
徐绍璇
相关人物
徐绍位
相关人物
徐绍倬
相关人物
徐觐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