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16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工业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4
页码: 68-70
摘要: 本章记述了自民国至农业经济至1994年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经济 工业经济 下徐店村

内容

第一节 村办和个体企业的崛起
  民国时期直至解放以后五、六十年代,下徐店大部分劳力除在家从事传统副业——粉干和面条加工外,一部分人农闲外出凭五尺工匠做手艺谋生,有的雇帮手带徒弟上门加工,生活都很艰难。1969年,村办了一家集体所有制的衡器厂,厂长徐中明带十来个职工,生产木杆秤,工分加补贴作为报酬,1971年并到乡办的溪岸衡器厂。1971年,集体又创办下徐店农机厂,购置C618车床和75Kg空气锤各一台、仪表车床6台,以及砂轮机、抛光机等设备,设五金、翻砂、锻压、玻璃钢四个车间,主要生产农具、铝拉手、瓢羹及玻璃钢制品,有职工70余人,厂长徐立业,工资报酬仍然是工分加补贴。
  1982年,徐平均承包村农机厂玻璃钢车间,创办永康玻璃钢厂,生产喷雾器。1983年下半年,他以企业家的眼光和胆略,筹措大批量资金,从上海、北京二个玻璃钢研究所请来二位高级工程师,加上省、地区请来的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当时全国很少厂家能生产的玻璃钢门,以及浴缸和摩托车头盔等高、新产品,在当时县委书记洪承芳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很快上档次、上规模,当年创产值13万元。1984年下半年建成新厂房,年产值50多万元。1985年初,徐平均与村签订20年承包合同,把厂定为村办集体企业,由徐平均个人经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年产值达到230多万。生产技术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荣获科技进步等多项奖励,成为全县比较出名的一家乡镇企业,当时金华地委书记董朝才,浙江省副省长李德葆先后曾到玻璃钢厂考察,给予高度肯定和支持。
  玻璃钢厂的崛起,打开了许多人的视野,一批精明能干,有经济头脑的下徐店人纷纷从外地回到家乡,从田间走上工业舞台。1984年和1987年,永康县委、县府对乡镇企业提出“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和“三上一提高”(即: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方针以后,下徐店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徐康法、徐连兴承包经营村农机厂,扩大了农机厂的规模。徐天月率先创办电动附件厂,生产砂轮片,徐加林加工冰杯,徐扎广加工汽车配件,徐岩明生产铝制品。徐关洪、徐彬、徐永才徐文生、徐文水、徐天降、徐永强、徐勇进、徐关胜、徐志强、徐一青、徐鹏红、徐上达、徐连喜、徐关勇、徐德令等一批人也相继办起了家庭工厂。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这些厂已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相当的技术力量,比较可靠的市场销路。这些厂家生产的车床机械配件、电视天线、塑料制品、冰模冰杯、火锅炒锅、文具用品、五金工具、机绣服装、铝制品、纸箱包装等等,畅销全国各地。
  第二节 郭山畈工业小区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指引和鼓舞下,面对乡镇工业又一个大发展高潮滚滚而来的势态,下徐店村党支部、村委会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在郭山畈开辟工业区的决定。下徐店在郭山畈有130多亩平展展的良田,这些田块座落芝英镇的大门口,紧靠永(康)东(阳)公路这条黄金走廊,过去是全县著名的农业高产畈,如今又成了办厂经商最理想、最具优势的地段。村两委把郭山畈90亩土地划出搞工业区后,很快被村里村外办厂能人看中。由于抓投入、抓速度、抓效益,短短的两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工业小区内59940平方米的土地上,各类工厂林立,耗资120多万元的村综合大楼,矗立在永东公路和芝清公路的交叉路口,即将开张营业。现在工业小区15家企业,已基本上规模、上档次的有九家,徐天月的鑫宝电动工具公司,徐康法的第一铸造厂,徐大雪的台联金属制品厂,徐伟敏的冰模制造厂,产值均上百万元。市经委所属的四方供油中心,生意兴隆、效益可观。徐有进的溪岸电器厂和应杰的铜材加工厂,1994年1——9月份,产值均超千万元,双双被命名为芝英镇15家龙头企业之一,下徐店村因此被评为芝英镇工业十强村之一。
  第三节 向外拓展
  在乡镇企业大发展中,下徐店一批爆发力强,有胆识之士,驾时势,抓机遇、勇敢地把厂办到市内外、省内外,甚至边远地方去,为振兴兄弟地区经济,施展才华,创造自己的价值而拼搏。徐联升早在1981年就在江西永丰创办日用化学品厂,具有相当规模。1988年把厂迁往金华曹宅,1992年转产创建金华县君健炊具厂,年产值300多万元,其生产的君健牌搪瓷电火锅,畅销东北各地,曾荣获’93香港国际博览会和香港国际优质产品金奖。徐其良1992年在武义东干创办上海经济区武义家用电器厂,生产高级搪瓷电火锅,年产值500万元。该产品被评为武义县特级产品。徐永水在金华开办铸造厂,有相当规模,年产值几百万元。乔居古丽镇的徐乃蒙,1983年开始创办建筑工程队,因工程质量好,深得行家好评,很快升格为四级建筑企业,现为永康市河头建筑公司,有职工300多人,其中助师2名,技术员6名,年产值600多万,全优工程九铃楼等是该公司的杰作之一,徐乃蒙本人历年来多次荣获市乡镇局、环保局、古丽镇先进个人、生产技术能手、企业管理能手等称号。徐祖仁创办的永康机电磨具厂,现在已发展成为永康市仁达电动工具集团公司,年产值达一亿多元,被列为古丽镇十家骨干企业之一,1993年为全市纳税大户。乔居武义武阳镇的徐华镇,担任鸣阳村村委会主任,带头致富,1992年与另二人联办武义第二水泥厂,职工64人,年产值200多万元。此外,徐占飞、徐联明、徐良生、徐福林、徐一平、徐永建等在金华、江西、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省办锰钢铸造厂,根据当地根据当地用户需要,积极开发对路的铸钢件,产值和效益都相当高,有的
  成了当地重点骨干企业,受到有关上级部门的表彰。
  第四节 骨干企业简介
  永康玻璃钢厂
  永康玻璃钢厂,由徐平均(毕业于江西南昌工业大学化工系、工程师)于1982年开始创办,属村集体企业。厂房建筑面积2551平方米,有七个车间,生产各种型号规格不饱和聚脂、玻璃钢门、安全帽、头盔、浴盆、喷雾器、轿车罩壳等二十多个品种,技术先进,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曾获永康县科委技术进步奖,金华市名、优、特、新产品金龙奖,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银质奖,年产值五百多万元。徐平均本人1984年被聘为永康县乡镇企业顾问,1985年评为永康县优秀厂长,1986年评为金华市乡镇企业办厂能人,1988年评为金华市优秀企业家。
  永康鑫宝电器公司
  永康市鑫宝电器公司,由徐天月于1993年冬创办(其前身为1987年创办的永康市溪岸电动工具附件厂)。厂房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150万元,职工40多人,生产树脂砂轮片、角向磨光机、手电钻,年产值200多万元,其生产的坚固牌树脂砂轮片,1991年6月经机械电子工业部验收,符合国家TB——84标准,颁发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定为国家级定点生产厂家,为永康全市五个厂家之一。1991、1994年国家级抽检,产品过硬,被评为一等品。1992年3月经省经委、对外经贸厅和省出口商品检验局审核,颁发省出口商品质量保证生产企业合格证书。1993年被评为市农行企业资信AA级企业。多次评为乡镇先进企业。
  永康市溪岸电器厂
  永康市溪岸电器厂由徐有进(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于1992年10月创办,现有固定资产150多万元,职工48人,生产各种型号规格电炒锅、不锈钢电热锅、搪瓷电热锅和电热杯等。1994年1——9月,创产值1008万元,上交国家税收30多万元.1944年10月被评为芝英镇龙头企业,金华市AA级企业。徐有进本人1993被评为市先进生产者。
  永康市下徐店第一铸造厂
  下徐店第一铸造厂是徐康法1981年承包村农机厂(部分)后转产创办的乡镇企业,厂地面积2000平方米,自有资金40万元,主要铸造和加工多种型号机械配件。1994年1——10月份创产值80多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0多万元,为乡镇重点骨干企业、永康市农业银行两级信用企业。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