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粉干、索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161
颗粒名称: 第九节 粉干、索面
分类号: F326.5
页数: 2
页码: 53-5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特产经济发展情况。
关键词: 手工业 特产经济 下徐店村

内容

索粉干,是下徐店村古今闻名的特产,是解决本村地处丘陵,人多田少,口粮不裕和充益日常生活费用的重要途径。它始于何年,世远难稽。
  下徐店粉干量宏质优,驰名遐迩。只要提起“下徐店”,闻者即言“抽粉干的地方”。解放初,全村共有粉干工具70多付。从事此项付业的约有200多户。在春夏淡季,晴天时日产约2000多斤。秋冬旺盛季节,晴天时最高日产可达7000多斤。粉干的销售方式,主要是以粉干换燥谷。通常换价折半(一斤粉干换二斤谷),每年新谷登场后,换价提高到“廿二斤”(十斤粉干换二十二斤谷)或更高一点。不过此价持续不久就复为通常换价。
  抽粉干,是“三年困二年床,二年食三年粮”的艰苦行业。流传着“二更才困熟,三更便起床,五指当头梳,汗水作脸汤。孩子要吃奶,母亲忙上忙。一年四季难穿好衣裳”的顺口溜。然而,亦有“三饱店”,“三益坊”之称。三饱,即人饱、猪饱、鸡饱;三益,即益栏头猪多,益田头肥多,益门头粮多。可见,抽粉干亦有其“乐趣”所在。早上舂浆后的那餐饭尤为香甜。五、六个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心情舒畅,乐而忘累。
  抽粉干的工具种类繁多,主要有:砻、踏碓,绞车、浆磨、笼格,竹练以及台扁、米筛、浆篮、洗桶、项撑等几十种。制作过程分龚谷、舂米、磨浆、翻(拌)浆、捏果、蒸果、舂果、绞丝、再蒸、摊晒、收缚等工序。投工情况大体分为:一人砻谷,三人舂米,四人磨浆,五人抽粉干以及缚粉干、换粉干等,约二十多工。随着机械化发展,抽粉干工具逐步改进,1981年以后,用机器抽粉干,用拖拉机,三轮卡等运输工具换粉干,改变了旧式工具手工操作抽粉干和肩挑步行换粉干的落后方式。
  除了粉干,抽索面也是本村的副业之一。解放前全村共有索面工具27付。抽索面一般是劳力差一点的户,工具设备简单,用工也少。一头黄牛,一付牛磨,一只面缸,一张面床,一个幽柜就完备了。一个妇女可以包揽和面、成团、搓条、上箸、转箸等活。晒面条时一个半劳力帮忙就行了。
  随着家庭工业发展,抽粉干、索面的户逐步缩少,目前除全村12台粉干机进行生产外,其他老式粉干工具已完全淘汰。抽索面的仅存二三户。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