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生产工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15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生产工具
分类号: S28
页数: 2
页码: 51-5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生产工具发展情况。
关键词: 生产工具 农业经济 下徐店村

内容

耕田
  旧社会种田人家多养牛,农忙耕田,农闲利用牛磨麦抽索面。耕田用牛犁,也有雇不起牛耕田的农家用锄耙掘田。
  建国后,合作化时曾用铁铸的双铧犁耕田,因使用不方便,难以推广,仍以牛耕为主。到70年代末,本村前后买了20匹、35匹马力的中型拖拉机。农时耕田,农闲运输。因机耕路未修,加上坑田岗田来往不便,致使先进工具未发挥应有作用。到80年代农户私人购买拖拉机增多,运输打田兼顾。1994年本村有手扶拖拉机15台。
  灌溉
  长时期农家传统用龙骨水车车水灌溉,它的作用在历史上不可磨灭。解放后,重视山塘水库建设,水利得到改善,80%以上土地得到自流灌溉。80年代后,由于责任制到户,桔林的开发,不少农户办了水泵,抽水上山岗,使用方便。现农用家用水泵共50台。
  收割
  过去稻桶作为农家收割稻谷、麦、豆脱粒的主要工具。1958年起,各生产队开始推广脚踏打稻机,1982年联产承包到户后,大部分农户都购置了打稻机。近年来许多农户又把原打稻机改装上柴油机来发动。也有的干脆新购机动脱粒机,这样省工、省力,脱谷净。
  扬谷工具由台篇“拜”改为风车煽。
  粮食加工
  早年下徐店在环峰桥西房,建有水碓一座,世代用来碾米,明崇祯七年(1643),被洪水冲毁,不再复建。长期来,下徐店村农户口粮和抽粉干的米,都是用龚来龚谷,用石臼、踏碓和手碓来舂米,用牛磨、手推磨加工麦粉米粉,用米筛糠筛来筛米,用纱罗筛粉,所以过去流传着“有囡没许球川坑,起早落夜擎磨嘎”的民谣。解放后,从62年办起了碾米厂,用柴油机带动碾米机小钢磨。71年装上电后,利用电力来加工粮食,大大解放了劳动力,减少劳动强度。现本村集体办的碾米机磨粉机计4台。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