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农田水利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15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农田水利建设
分类号: S28
页数: 1
页码: 5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田建设 农业经济 下徐店村

内容

水,是农业的命脉,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下徐店处丘陵地带,坡田尤多,山塘星点,1949年之前,总容量约20470立方,逢旱成灾,饥民甚众。据记载,自明朝初年至解放前夕,经大小旱灾数以百计。其中重大旱灾五十多次。其灾之重,骇人听闻。明朝正德三年(1508)自农历五月始,旱至十月不雨,禾苗枯尽,民食蕨根树皮,饿疾甚众,屡见殍尸。万历十七年(1589)金华八县俱旱,斗米千钱,饿瑾具具,哀嚎惊闻。清朝康熙年间,陆续十六年大旱,百姓普食草根野菜,富者回禄,贫者倾家,逃荒迁居系当时求生之途。那时村民外迁异乡的尤多,即其因之一。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大旱始于早稻吐穗,中稻怀胚之际,旱延九月下旬不雨,溪水断流,河塘龟裂,田禾皆枯,民食艰难,饿疾横生。
  解放后,重视农田水利兴修,全村山塘总容水量增加到39683立方。然而,凡遇久晴不雨之年。高沿田仍然禾苗枯渴,田面龟裂。1952年曾有以十八部水车接翻过岗,把大塘的水引过桥头坑山头灌溉关山沿农田。1958年十月始至1961年12月,县建成重点工程——太平水库,总容水量达4895万立方米。1964年开通东西两条灌溉主渠,本村群众齐心协力开凿多条支渠,80年代又先后建成太公山、毛狸冲两座电灌,引库水翻山越岭灌溉全村农田,大大改善了水利条件。1994年夏,连续炎热高温达两个多月,仍能确保农业全面丰收。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