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栽培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下徐店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1242002022000015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31
页数: 3
页码: 47-4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下徐店村栽培技术发展情况。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农业经济 下徐店村

内容

水稻
  育秧
  以前历来是“清明料谷子,立夏开秧门”撒播水秧。解放以后,逐步推行“晒谷种、药剂浸种、温汤催芽播撒,改水秧为半旱秧田,稀播壮秧。早稻育秧还推广地膜复盖。杂交晚稻采取旱播。1970年普遍采用两段育秧,促早日发稞。
  插秧
  移植秧苗传统用手拔,稻杆缚稞。插秧行距尺余稀插。解放后推广小株密植。1967年开始推广早稻秧苗带土移植。
  肥、水管理
  过去插秧后就种下脚肥,即用人尿伴焦灰成泥团,捏小块塞秧根。生长期内耘田施入尿和草木灰、栏肥等农家肥。用水采取满水灌溉至成熟,只在涂田和缴田后才烤田。1960年,曾一度提倡”以化肥蘸秧”代替种下脚肥。1970年以后,推行用化肥氨水等打田面,这样既省工,又高效。防止秧苗移植后脱肥发黄,1980年后还提倡青稻杆还田,提高和保持肥力,改良了土壤。在用水上也作了改进,做到勤灌浅灌,达到浅水发稞,烤田控孽,寸水保胎等措施。
  除草
  水稻中耕用田耙耘田、涂田两次来松土,除杂草,从近年起用化学除草剂,如农得丰,草干宁、盖草宁、双黄隆等,效果显著,逐步为农户所接受和使用。
  种籽
  解放前水稻良种主要是长杆三百粒,其次是细叶青,早白禾,江山早,子孙谷,以及红壳糯,八月糯。直到1956年后,水稻由单季改为双季,品种发生极大的变化,从三九九,莲塘早,陆才号,新太湖青,农虎6号,广六矮、二九青到80年代推广杂交晚稻汕优63、威优64、协优10、汕优6号,90年代又推广杂交稻威优35、咸优48—2、汕优48—2、珍优48—2、陆青草、浙733,加籼758等,亩产逐年上升。
  大小麦
  传统种麦都是狭畦点播,以旱地为主。60年代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量,改为条播,撒播。70年代改为6—8尺的宽畦,90年代推广稻板麦,不需翻耕稻田,只播撒大小麦种籽,复盖上栏肥或薄土,开沟成宽幅畦,然后喷施除草剂,不需中耕,同样达到高产。
  从60年代起,重视良种推广,大麦有矮臼洋、早六棱等,小麦有908等,为防倒伏,90年代还引种钱江2号、浙麦2号,具有早熟高产抗病等优点。
  1981—1984年间,我村出现大种大小麦的热潮,达到占耕地总面积50%以上。
  玉米
  玉米是旧社会农民的主食之一,传统采取点种。解放后,曾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植,人工授粉,隔行去雄,重施长蒲肥等方法,达到增产效果。
  传统玉米品种有大粒黄、瞎眼、小粒黄等,70年代推广杂交玉米浙单一号、旅曲、丹玉、甜玉等。由于“仰天田”和山沿田水利得到改善,种玉米不如杂交晚稻合算,因此秋玉米的种植近年已大为减少,只是在小块田头地角种一点来调剂口味而已。
  蔬菜瓜果
  从60年代起,粮食自给有余,到80年代粮食更为充足。由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不仅要求吃饱,而且要求吃好,所以对蔬菜的要求也丰富多采。传统的蔬菜有:九豆芥、萝卜、三月青、四月白、高脚白、油冬菜、乌菜、苋菜、苦马、胡萝卜、芋艿、马铃薯、茄子、辣椒、黄瓜、南瓜、丝瓜、葫芦蒲、刀豆、大蒜、葱、菠菜、空心菜等,近年引进播种的有:地瓜、蕃茄、甜椒、甘兰等。特别是近年培育和改良了优良品种如浙大萝卜,山东大白菜,江西南瓜,北方马铃薯、青黄瓜、豇豆等以及食用菌(蘑茹、银耳),黄花菜的发展,豆制品的繁多,这些物美、质优、量多、价廉的蔬菜,颇受农民的欢迎。同时,许多品种已冲破种植季节,一年四季常年种植,加上塑料膜的应用,普通人家都达到粮多菜丰,饭香菜盛的生活水平。
  肥料施用
  长期以来,农户对作物肥料的施用以农家肥为主,如人粪尿、栏肥、焦泥灰、阴沟泥、垃圾、塘泥、绿肥等,也有少数在玉米田里施用桐饼、茶饼、菜子饼,很少用肥田粉。
  解放后推行科学种田,并逐步施用化肥、氮、磷、钾。氮肥有尿素、碳氨、氨水等,磷肥有过磷酸钙,钙镁磷肥,钾肥有氯化钾,磷酸二氢钾。近年来重视化肥合理使用,施用复合肥,和氮磷钾的合理搭配使用,大大起到粮食增产的效果。
  植保
  旧社会种田,对病虫害束手无策。只使用土农药,如雷公藤、黄枯牛花、石灰、烟梗、桐油等,有的如遇病虫害,就在田头地角插上扫帚、稻草人等迷信做法。
  解放后政府十分重视植保工作,各级设有农技员,经常报告病虫害发生时间和防治方法,水稻病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白穗病、菌核病等。虫害有螟虫、稻茧马、稻飞虱、稻包虫等。麦类有穗病、赤霉病、蚜虫等。在50年代起提倡点螟蛾灯、摘螟卵。冬挖稻庄烧灰,田岸三面光。从60年代起利用喷雾器灌入化学农药全面喷施。治病杀菌有西力生、代森森、硫酸铜、井岗霉素、托布津、稻草青等。杀虫剂有六六六、二二三、敌百虫、乐果、杀螟松、钾胺磷、杀虫双、叶婵散、稻虫净、敌敌畏等。
  稻稗、鹅草、鸭舌草等杂草对作物危害大,长期以来用中耕、耘田、手拔等方法除草,80年代逐步用除草剂,效果显著。

知识出处

下徐店村志

《下徐店村志》

本志分区域与村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人物、艺文、民情风俗、世系图共8编,凡28章、68节。概述、大事记不列入章节之中。 二、本志上限力求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10月底。 三、本志只记事实,寓观点于记述之中。 四、本志资料来源:档案、宗谱及其他有关史料,调查访问、群众申报。 五、本志中的大中专生及工作职务、职称、功绩等记载,解放前以宗谱为准,解放后以本人申报为准,未申报者未列入。 六、本志一律以简化字取代原繁体字。 七、纪年,1949年以前一般用历史纪年,夹注公元,解放后用公元纪年。志内所称“解放”,系指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康县城。“解放后”“建国后”,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时期。 八、村政更迭均用当时名称。地名一般用现行名称,个别没有对应的现行名称的,则沿用旧谱地名。

阅读

相关地名

下徐店村
相关地名